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兽类(哺乳动物)标本的剥制,是脊椎动物标本制作中难度最大的.哺乳动物是高等动物,它的骨骼、肌肉、神经等都十分发达和完善,具有结构复杂、差异性大的特点.本文仅做粗浅的介绍与初学者进行交流.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2.
选材:通常以40~60厘米长的鱼较为适宜。挑选时要看鳍是否完整,鳞片有无脱落、鱼体有没有外伤。活鱼是最好的材料。鱼的处死方法:若取活鱼为材料,应把鱼处死再进行剥制。可选以下方法:1.把鱼放入温水中使其慢慢致死,这样可确保鳍和鳞片不受损坏;2.把鱼用布缠包起来,悬吊在空中,脱离水源,不使鱼体撞击在其它物上,也能较快地使鱼致死;3.在盛水的缸、池中,逐渐加入酒精、福尔马林或麻醉剂,使鱼致死。  相似文献   

3.
王少龙 《海峡科学》2004,(10):39-40
说起来,大家似乎都认为标本对博物馆来说是重要的。动物剥制技术对与它的动物学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它们却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恐怕与在认识上对它们在博物馆的作用、性质和地位还模糊不清不无关系。那么,它们究竟在博物馆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呢?本文将就此加以探讨,不吝把一己之见公诸出来,求教大家。  相似文献   

4.
鱼类原色干标本是向大众展示鱼类形态最为直观的一种途径。以鲤、鲫和草鱼为对象,采用原色剥制的方法,制作了数尾鱼类标本。方法如下:先将鱼皮完整地剥离下来,经过对鱼皮脱脂、防腐处理,使得标本不易腐败;进而用聚氨酯发泡剂经发泡制作假体并打磨后填充塑形,大幅减轻了标本重量;最后将鱼皮切口处粘合,安装假眼,上色涂漆,获得标本。该方法制作的标本形态逼真,具有良好的观赏和教学价值。相对于浸泡标本而言,剥制的鱼类原色干标本不易褪色,便于运输和布展,且避免了浸泡标本因药液挥发对空气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制作鸟类姿态标本的技术改进。从制作前鸟类姿态测量方法、关键部位数据的纪录及用圆柱形海棉棒作颈部填充内模、保利龙泡沫作躯干部填充内模、义眼内植技术、防腐剂、羽毛蓬松方法等方面做了改进,克服了传统制作方法中各种不足之处,如羽毛不够自然蓬松、义眼及整体形态动感不强、不易保存等缺点,使制作的鸟类标本易于塑形、形态逼真,充分体现了鸟类在自然界中自然形象的真实感,制作的作品在第四届中国动物标本大赛中荣获佳绩。  相似文献   

6.
鸟类剥制标本制作工艺探究及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标本在科研、教学和科普等众多领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结合鸟类剥制标本制作实践,对鸟类剥制标本制作基本环节如测量、剥制、剔肉、脱脂、脱水、防腐、支架、填充、缝合、安装义眼、整形、贮藏等进行了阐述,并对选材、剥离、取脑、防腐、填充、支架安装和整形等环节做了改进、创新。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举办的兽类标本制作交流会(北方片),十月份在天津杨柳青举行.这个交流会是在去年于长岛举办的鱼、鸟类标本剥削学习班的基础上举办组织的.参加交流会的有来自北方地区各自然博物馆、动物园、自然保护区和大专院校的青年学员近三十人.这个交流会,得到天津市自然博物馆、天津市文化局和天津西郊区人民政府等有关部门大力协助和支持.天津自然博物馆还委派有实践经验的剥制技术人员,作为青年学员的指导教师.  相似文献   

8.
剥制标本制作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茂春 《龙岩师专学报》1994,12(3):161-162,125
  相似文献   

9.
不少初学者在动物剥制标本的制作过程中,常因对某些细节问题没有足够注意以致影响标本的直观效果。通过多次指导学生剥制鱼类、蛇类、鸟类和兽类标本,作者认为应特别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动物标本在科普、科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其资源的珍贵,其修复技术也要不断更新。该文详细介绍了白鸽剥制标本的制作过程并对部分传统标本制作材料做出改良,同时改进了剥制标本毛发修复技术。以制作白鸽剥制标本过程为依据,针对不同类型的羽毛,提出操作的注意事项,为鸟类剥制标本羽毛的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哺乳动物剥制标本是动物学、 动物解剖学、 林学等专业教学科研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也是贵重工艺品的主要类型.针对传统标本制作技术的种种不足,为广大标本制作爱好者介绍一种哺乳动物标本制作过程中皮张鞣制优化技术.优化的皮张鞣制技术对动物皮毛进行清洗以及柔顺处理,使得动物标本皮毛顺滑且不易擀毡,标本形态更生动逼真,能够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华南地区长年温度高、湿度大、易使鸟类剥制标本发霉、虫蛀的问题,对制作和保存过程中防腐防虫的技术进行了改进研究,结果表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浙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气候温暖,雨量丰富,很适宜于蛇类的生长。全省已发现有蛇类54种,其中无毒蛇37种,毒蛇17种,大多生活在陆地,少数在淡水或海里。因为有许多毒蛇会咬死人,所以人们往往“谈蛇色变”、“望蛇生畏”。多误认为蛇有百害而无一利。见到蛇,不是退避唯恐不及,就是举物便打,看来硬是要置蛇于死地而不可。当然,在多蛇地区,对毒蛇应该提高警惕,懂得一些防治毒蛇的知识和方法。要是我们把蛇类的综合利用工作开展起来,就可以大大造福于人民。近年来,国外在这方面进展很快,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昆明地区的蛇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于1957—1981年对昆明地区的蛇类作了查调,共得标本160号16种,加上原有记录,昆明共有三科11属19种。该地区蛇类区系的主要特点是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19种中有18种,占种数94.7%,仅黑眉锦蛇1种广布于我国古北和东洋两界,占5.3%;另一特点是西南区的特有种类(或主要产于西南区的种类)较多,有4种,占东洋界种类的22.2%。八线游蛇和紫灰锦蛇是皆地区蛇类的优势种。昆明蛇类冬眠期为11月—翌年3月底4月初。对133号标本作了胃的食物分析,八线游蛇、紫灰锦蛇、斜鳞蛇、草游蛇和乌游蛇五种72号标本中胃内有食物。蛙是它们共同的食物,也是昆明蛇类主要食物之一。八线游蛇的性比为38(?):34(?)=100(?):89.5(?);斜鳞蛇为7(?):9(?)=100(?):128.6(?);紫灰锦蛇为25(?):6(?)=100(?):24(?)。昆明地区蛇的繁殖多在5—9月。八线游蛇怀卵数为7—16枚,斜鳞蛇为8—15枚,竹叶青每胎3仔。  相似文献   

15.
我们大连自然博物馆剥制室曾经制作小鳁鲸(Balaenoptera acutorostrata)标本,其程序如下:一、剥皮前的工作在给小鳁鲸剥皮以前,要进行拍照和测量。1.形态拍照形态照片是在制作标本过程中用来作为对照和参考的,所以在拍照时要抓住小鳁鲸的基本特征。这就要求既要拍全整体,又要注重局  相似文献   

16.
蛇类保护迫在眉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自然》2002,(1)
蛇类是动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爬行动物的一支,是历经1.3亿年的漫长岁月进化而来的特殊类群。我国是蛇类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据统计,已知蛇类8科64属209种,约占世界3000种蛇类的7%。我国对蛇的利用历史悠久,蛇在我国传统饮食文化和中医药生产中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随着我国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的赤链蛇Dinodon rufozonatum(Cantor)、黑头剑蛇Sibynophis chinensis(Guenther)和双全白环蛇Lyeodon fasciatus(Anderson)采于徽县,在本省尚无纪录。今予以报导。  相似文献   

18.
蛇是自然界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成员,蛇以小型动物为食,尤其嗜食鼠类,对农林生产益处颇多。然而近年来“蛇宴”风靡,一些地方对野生蛇类滥捕,蛇类资源遭到极大破坏,以致有些地方鼠类猖獗,鼠害严重。如果实行蛇类的人工养殖,既可保护自然资源,又满足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岂不一举两得。暨南大学劳伯勋先生从事蛇类研究多年,提倡人工养蛇,这对各地颇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蛇类区系调查资料曾被黄洪富等(1965)、胡淑琴等(1966)、方荣盛等(1981)发表过。他们查阅了Pope(1935)、Pope & Boring(1940)发表过的陕西蛇类调查资料,总结了陕西省境内的蛇类种类,共计有24种。西北大学生物系于1957年4月、1959年6月间,曾在南郑、宁陕、岚皋县采到蛇类标  相似文献   

20.
甘肃蛇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通过调查及文献整理,甘肃省蛇类有38种与亚种,隶21属4科,对其组成,区系作了分析,资源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