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噬菌体展示外源多肽的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将丝状噬菌体fd基因8克隆入pKK223-3质粒中,将白色念珠菌特异表位基因插入到修饰后的质粒载体中,并制备了杂合噬菌体,利用纯化的该表位抗原PA免疫小鼠,结果表明该噬菌体-表位抗原PA在有无佐剂存在的情况下均产生抗体,用ELISA方法采用双波长(450/630nm)检测抗体,其在有无佐剂存在的情况下光密度值无明显差别,免疫后小鼠脾淋巴细胞在有无佐剂的情况下均产生明显增殖,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该方法产生的抗体与传统的合成多肽相比具有方法简便、低价高效等特点,它将成为生产高效低价疫苗的有效途径,该噬菌体-表位抗原PA为真菌疫苗的研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制备一种可用于检测血清p53抗体的噬菌体.[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编码p53蛋白N端20~31位的多肽SD的基因克隆到丝状噬菌体载体fADL-le的pIII蛋白基因中,制备展示该外源肽的噬菌体phage-SD并进行了Western blot鉴定.在此基础上,分别以phage-SD和重组p53蛋白为检测抗原,利用ELISA方法对乳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进行检测.[结果]成功制备出能特异性识别血清p53抗体的噬菌体phage-SD.ELISA检测结果表明,60例乳腺癌患者中phage-SD检测到13例p53抗体阳性患者,检出率为21.67%,与重组p53蛋白检测效率(21.67%)一致.[结论]成功制备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可用于血清p53抗体检测的噬菌体phage-SD,为新型血清p53抗体检测试剂的开发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丰富的特异识别分子和实现无标记、高灵敏度检测,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选择在pⅢ蛋白上展示12肽的噬菌体M13作探针,采用羧基-氨基共价耦联法制备噬菌体展示蛋白质芯片.在此基础上,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技术结合,使用Biacore3000仪器,检测噬菌体展示蛋白质芯片与特异性抗体的反应,测定反应动力学常数.实验结果表明:当抗体浓度为0.4 μmol·L-1时,响应信号可达365±8个单位;不同浓度的抗体与芯片反应的数据较好地与S型曲线吻合.该方法可望用于噬菌体展示蛋白质芯片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主要在肿瘤、病毒性疾病的研究中应用较广。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方面的应用报道。本文就噬菌体展示技术在AD的Aβ抗原表位定位、抗Aβ单链抗体的制备、AD疫苗研究以及显像诊断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利用M13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HPV 58型E7蛋白特异性结合12肽,对这些多肽的序列比对分析得出其共有序列,同时通过BLASTP序列对比分析获得能与E7结合的内源蛋白.利用GST-E7融合表达蛋白为正筛靶分子,GST蛋白为负筛靶分子进行4轮的正负亲和筛选,经过ELISA活性鉴定获得71株阳性克隆,通过DNA测序和序列分析,得到2个能与E7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共有序列NHXXANPQQXPQ和TMGFTAPRF-PHY.通过BLASTP分析所有71个多肽在体内的同源蛋白,它们能为对E7蛋白的致癌机理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应用,以溶菌酶为靶分子从七肽噬菌体展示库中筛选蛋白质的高亲和力噬菌体配体,所筛选的亲和力最高的噬菌体的ELISA检测值A405nm可达0.634.通过比较亲和性噬菌体外源插入肽的DNA序列,认为基元HWWW是肽段与酶分子发生亲和的必需序列.此外,由于靶分子和高亲和性展示肽的等电点分别为11.2和6.74,因此在亲和环境中携带异种电荷,利于亲和吸附的发生,而此时低亲和性展示肽与靶分子携带同种电荷,阻碍了亲和吸附.同时,高亲和性肽段HWWPAS和与其有较高同源性的肽段HWTWWNL都有适中的疏水性,这有利于肽与靶分子表面的疏水位点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亲和吸附.  相似文献   

7.
多肽的表面展示与结构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表面展示是一种新的基因操作技术,它使表达的多肽以融合蛋白形式展现在噬菌体或细胞表面,保持相对独立的空间结构和生物活性。该技术可用于研究多肽(蛋白质)的性质、相互识别和作用,并据此从巨大展示库中选择特定靶功能的多肽结构。常用丝状噬菌体、T4噬菌体、λ噬菌体以及细胞构建表面展示系统。表面展示库包括重组噬菌体抗体库、随机短肽库、多肽构象库、cDNA展示库和基因突变体展示库。表面展示技术可用于人工抗体和疫苗的制备、抗原决定簇的定位、蛋白质相互作用位点的确定、特异调节分子的分离、细胞表面工程的研究、多肽药物的研制,以及生物分子实验定向进化等研究。  相似文献   

8.
从噬菌体随机十二肽库筛选出两个与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表面特异结合的阳性噬菌体克隆,用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这些克隆与SGC-7901结合的特异性,据亲和力确定克隆GSP5为最佳克隆,进一步以免疫细胞/组织化学等方法鉴定此克隆与胃癌细胞和临床组织的特异性/敏感性.结果显示,噬菌体克隆GSP5对SGC-7901细胞及胃癌临床组织具有较好的结合特异性/敏感性.该多肽有望成为胃癌分子影像诊断与靶向治疗的候选多肽导向分子.  相似文献   

9.
分子印迹技术在多肽、蛋白质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loymer,MIP)在分离生物大分子——多肽、蛋白质等领域中的应用进展,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PRV外壳蛋白基因转化番木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番木瓜亲本材料76号的成熟再生系统,以胚性愈作国组织作为转化材料,与农杆菌LBA 4404共培养后得到抗卡那霉素的再生植株,经PCR,Southern blot检测,证明PRV CP基因已整合进番木瓜基因组。  相似文献   

11.
Li Wang 《科学通报(英文版)》1998,43(14):1158-1158
The genome of filamentous bacteriophage can be engineered to display foreign peptides on the surface of the major coat protein. This display system offer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researching the immunological recognition of protein. Studies show that this system has several advantages: 1) the specificity of the immune response; 2) the ability to recruit helper T cells; 3) needs no external adjuvants; 4) the structural mimicry of peptide epitopes. These suggest that this technology could be developed into a simple and inexpensive means to produce new biological reagents and vaccines.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technology and the main property of filamentous bacteriophage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Some novel results about foreign peptides display using the main coat protein of filamentous bacteriophage are also summarized.  相似文献   

12.
应用SDS-PAGE和PCR—SSCP分析技术,对新疆不同地区的BNYVV分离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个分离物蛋白质外壳的蛋白亚基分子量均为20kD;来自库尔勒的K4和K5分离物编码外壳蛋白质的基因不同于其他地区和本地区的分离物,二者彼此间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蛋白多肽类药物制剂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蛋白多肽类药物是近年发展较快的一类药物;这类药物在体内普遍稳定性差,易失活。研究证明,利用制剂学方法可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4.
西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RT-PCR方法获得了西瓜花叶病毒(WMV)陕西分离物外壳蛋白(CP)基因,大小为843 bp.将CP基因克隆到pMD18-T Simple Vector,测序分析发现与各个国家CP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3.0%~95.0%和96.5%~98.6%.将CP基因定向插入EcoR I/SalI切开的pET30a中,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30-WCP,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2~8 h后,成功表达了分子量约为37 kD的CP蛋白.通过不同时间诱导发现,加入IPTG 4 h后蛋白开始表达,8 h后表达量比较大.以诱导的蛋白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了WMV CP抗血清,ELISA法测其效价为1/6 400,Western blot分析能与CP发生血清学反应.  相似文献   

15.
根据已知的大麦黄矮病毒GPV株系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和移动蛋白(Movement Protein MP)基因序列合成了CP,MP基因的上下游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目的片段,经过Sal I和Rst I酶切、连接、转化、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构建了酵母表达载体pGBKT7-GPV-CP和pGBKT7-GPV-MP,用于在酵母双杂交分析中表达诱饵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筛选小麦cDNA文库内与大麦黄矮病毒相互作用的寄主因子、克隆寄主因子,推测其种类和功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玉米(Zea mays L.)矮花叶病在国内外广泛发生,且在玉米生产中造成了重大损失.通过RT-PCR法从具有典型的玉米矮花叶病症状的玉米叶片中克隆了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测序和同源性比较表明所克隆的CP基因来自玉米矮花叶病毒(Maize dwarf mosaic virus,MDMV)B株系,全长920个碱基对,开放阅读框编码219个氨基酸,该基因可进一步用于玉米抗矮花叶病的转基因研究,以获得生产应用的抗病材料.  相似文献   

17.
将ACLSV CP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ρET-28a( )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筛选得到阳性克隆pET-ACP,用IPTG诱导使其表达,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预期的22kD外壳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大量表达,并加以纯化,用于制备抗血清。  相似文献   

18.
大豆花叶病毒Sc株系外壳蛋白基因的部分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技术,体外扩增SMV-Sc株系的外壳蛋白基因并进行部分测序。结果表明:所测5'端150个核苷酸序列同已发表的SMV-BJ(北京分离物)、Sa株系同源率分别为95%和93%,3'端非编码区同BJ株系同源率为84%。  相似文献   

19.
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防止和克服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活性污泥丝状膨胀是采用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厂运行中经常出现的严重问题.通过大量的试验和调查证实,导致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主要因素是进入曝气池的污水水质(如含大量溶解性易降解合联有机物及硫化物等)促使丝状细菌过度生长所致,而污泥负荷率、曝气池的运行方式、溶解氧浓度和污水的碳氮比等是提供丝状菌生长的环境条件,防止和克服污泥丝状膨胀的有效方法是改变进入曝气池的污水水质.通过调整工艺采用简单、有效的方法改变水质,如:①取消初沉淀池或采用短停留时间的初沉池;②采用两级活性污泥法(例如A-B法等);③在曝气池的前端设置部分填料,将曝气池的一部分改为生物接触氧化池;④采用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SBR)法,以上措施可防止和克服活性污泥丝状膨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考察融合蛋白I30肽抗肿瘤的效果,为I30肽后续开发提供实验支持。方法 使用NIH小鼠,取4只小鼠腹腔注射H22瘤株,1周时处死所有小鼠,取腹水。另取40只小鼠,每只腋下注射腹水0.2 mL,细胞浓度为1×106个/mL。接种后4 h开始给药。将腋下注射小鼠随机分为4组:IFN组,皮下注射干扰素9×105IU/只;I30高剂量组,皮下注射I30 80 μg/只;I30低剂量组,皮下注射I30 30 μg/只;阴性对照组,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6 d。停药后2 h,处死所有动物,再解剖皮下瘤块称重。结果 I30给药组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30肽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