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每个孩子,都拥有童心和童年;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大凡也都有爱心。爱心,使得老师敞开胸怀,让孩子感到温暖,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的身上。但我读了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的《我,长大的儿童》,又觉得我们老师尤其是小学老师仅有爱心似乎还不够,  相似文献   

2.
杨舒曼 《海峡科学》2015,(4):104-106
小学语文教学往往容易忽略保护学生的童心,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学会尊重儿童,理解儿童文化,以"童心"为主体,顺应儿童的天性,倾听儿童的声音,教育出具有幸福感的"真"儿童。该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心教育:保护儿童语言,让他们勇于讲真话,讲想讲的话;改变教学方式,激发童真童趣,让孩子爱学、乐学;给予想象的空间,给孩子自由、愉悦的心灵;用阅读游戏滋养童心,感受"成全生命"的幸福;教师、家长一起配合,发展童心、成就童心。  相似文献   

3.
陈文华 《科技信息》2009,(9):253-253
教育的个性化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教师和家长必须尊重儿童的差异性,促进儿童自主发展。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面貌.每一人的个性都由独特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组成。对于在懵懂中认识世界的孩子来说,保护他们的个性尤为重要。儿童在认识周围的人和事的时候都表现出不同的需要、动机和兴趣,而这正是我们应该尊重和赏识的。只有父母、老师尊重和赏识孩子的个性,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才能让儿童的自信张扬等情感态度从小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4.
我从5岁开始学习钢琴,那时学琴的条件远远比不上现在学琴孩子的条件,一路上遇到过许多挫折,也走过不少弯路,最终凭借自己多年的勤奋努力,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课余时间,在一家琴行给儿童教钢琴,期间接触过很多家长,感到不少家长在引导孩子学琴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区,在这里结合自己多年教儿童学习钢琴的教学实践,给学钢琴儿童家长提几点建议,希望能有助于家长配合引导孩子学好钢琴。  相似文献   

5.
斯蒂文森的儿童诗集《一个孩子的诗园》是英国乃至世界文学中著名的儿童诗,包括以下内容:可爱的童心童趣,使身边平淡无奇的日常事物兴味盎然;天真的想象和幻想使平淡的生活富有生气;儿童对规矩的不满与守规矩;纯真的感恩之心与爱心。这些,都是可爱的童心的表现,可以说童心是太阳,为一切披上了诗意的金辉。  相似文献   

6.
儿童对<西游记>有着很大的喜爱度,<西游记>博得儿童的喜爱有很多的原因.<西游记>中描绘的动物世界吸引了孩子的眼球,同时孩子的偶像崇拜情节和<西游记>中的"童心"是<西游记>长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7.
针对儿童钢琴教学中家长和教师普遍存在的误区,以儿童智力早期开发为关注点,探索遵循儿童成长规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的儿童钢琴教学模式。通过对家长如何选择老师、老师如何选择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三个有代表性问题,探索和思考儿童学习钢琴的一般规律与教法,以期提升钢琴教师的钢琴教学水平和儿童的钢琴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儿童钢琴教学中家长和教师普遍存在的误区,以儿童智力早期开发为关注点,探索遵循儿童成长规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的儿童钢琴教学模式。通过对"家长如何选择老师、老师如何选择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三个有代表性问题,探索和思考儿童学习钢琴的一般规律与教法,以期提升钢琴教师的钢琴教学水平和儿童的钢琴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9.
理解和尊重是拉近师生距离的关键 理解的关键在于老师,需要老师放下架子,放下所谓的尊严,与学生交朋友,以换位法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味学生的感受,以“孩子心”理解孩子,引导孩子。为此,熊川武教授提出了“为师不忘童年梦,常与学生心比心”的教育心得,旨在提醒教师,自己也有过天真烂漫的童年和学生生活,如果能够记住自己的童年,保留一份童心,教师更能够与学生心心相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儿童日记画又叫做美术日记,学生运用图式把看到的、体验到的事物创造性地加以说明,把过程融于一幅画面中,画中洋溢着稚气的童心和童趣,也表露着儿童的爱、憎和痛,更浓缩着儿童智慧和儿童看世界的朴素哲理。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儿童日记画是儿童成长最亲密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曹红燕 《奇闻怪事》2007,(11):43-44
苏教版语文教材在中年级的习作练习中一般都安排有一篇例文。这些例文都是根据习作要求提供的行款规范的小学生作文,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语言书写着孩子的生活。对于这样的例文,在我们习作指导时该如何有效用好?老师们在平时教学之余的交流中基本有两种倾向:一种认为,孩子们初学写作应该从模仿开始,朱熹不是也认为“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学前儿童英语学习现状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淑  杨嘉宜 《广东科技》2012,21(11):29-31
学前儿童该不该学习母语以外的第二语言学者们仍有不同看法,但目前幼儿园开设英语课程或双语教学已成普遍现象。笔者从两个接受过不同程度的幼儿园英语教育的实例得到非常肯定积极的答复。因此,对学前儿童英语学习现状进行详细调查,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的研究对象是广州市番禺区某幼儿园的100名大班学生和50名任职于该校的英语老师,旨在以小见大,更好地促进幼儿英语教育。笔者采用面谈与数据统计的方法,调查三个问题:①儿童学习英语的动机;②老师们的师资情况;③老师们的英语教学态度。结果显示:大多数学前儿童学习英语是因为老师、家长的压力驱使,非自身兴趣使然;师资情况令人惊叹;面对教学对象是学前儿童的英语教学,教师们有成人教育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幼儿的语言教育的过程不是一个教师对儿童的单向传输过程,而是通过交流,对话,使孩子对幼儿园老师,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行自我激励。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活动最重要的工具。幼儿语言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关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幼儿教育最基础和最重要的部分。幼儿语言教育的要求是教会小孩子最基本的说话,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事实上和其它儿童早期教育一样,语言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语言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师的责任,同时应贯穿于整个教育系统中,其他老师也有教育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张勤孟 《科技信息》2012,(21):290-290
众所周知,学习美术对孩子有诸多的好处,因此学前美术启蒙教育受到追捧,但是当下美术启蒙教育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误区.我们在教孩子画画的时候,应当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客服“功利心理”真正的让孩子自由的飞翔。  相似文献   

15.
常利普 《科技信息》2009,(21):I0192-I0192
教育是个永恒的话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子女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教育方式多样化,赏识——成功的教育。尊重孩子.减少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走出教育的误区。  相似文献   

16.
阿莫纳什维利认为“如果课堂的教育环境能使儿童的课堂生活变得愈益生动有趣和愈益充满激情,他们就会喜欢上课。”所以,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一直在探索和追求:激起学生的兴趣,点燃他们的激情,让课堂飘溢着艺术的芬芳。艺术化的教学设计,散文化的教学语言,童心化的教学风格,是全国小语阅读教学比赛优胜奖获得者孙双金教学《白杨》一课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回想孙老师充满艺术魅力的教学胜景,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17.
熊燕利 《科技信息》2010,(3):213-213
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作精神和创作意识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儿童绘画兴趣和创造欲望;注重能力的培养,发挥儿童的综合创造力;用“童心”赏析和评价学生的创造成果,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讲文明讲科学的条件下生长的当代儿童,很少接触泥土和沙子,一旦爱玩这些东西,会被家长和老师认为不听话、太肮脏,漂亮的小公主和干净的小帅哥们其实失去了很多能够使自己更健康的_东西,土里生土里长的孩子其实更加身心健康,我们应该从爱玩泥土和沙石的孩子活动中寻找到更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契机。  相似文献   

19.
纪海燕 《科技信息》2012,(11):302-302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个人电脑的普及,两岁多的儿童会玩电脑游戏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随着孩子上网时间增加,父母们都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们暂且把这些不断增加上网时间的儿童称之为有网瘾倾向的儿童,仔细分析孩子的网瘾倾向,对预防孩子现在及未来沉溺网络,对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意义颇大。本文通过对孩子网瘾倾向成因的分析,以期引起社会及父母们的高度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已经历百年之路,每一个阶段都对应地出现了儿童文学的思潮或潮流。现实主义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主潮,但各个时期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却并非全是写实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反而是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和温情主义相结合的那一部分。温情主义萌芽于五四时期,显现于新时期,它与对童心的自觉呵护、与童心的友善对话、对儿童生活的温情注视及对童年的诗情想象与构建密切相关,也影响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儿童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