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湿吸原理的六足机器人具有结构相对复杂,控制输出多,动作协调困难等特点.基于仿生学原理,提出一种基于这种爬壁机器人的多层控制系统,提出系统设计方案,并对系统设计进行实验验证.根据Saridis的分级递阶智能控制思想理论,结合实际控制要求,提出了适合湿吸仿生爬壁机器人的独特的分层控制系统,并且从控制理论的角度详细介绍了该类系统各层次的设计要求及实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设计不仅能够满足机器人爬壁行走的控制要求,而且能控制机器人肢节末端良好的与壁面接触,节律运动执行速度快,多层次模块化的设计有利于控制系统的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消除柔轮装配后"杯口张角"对谐波传动的不利影响,在分析了传统的共轭齿廓设计方式的缺陷之后,对传统空间齿廓设计方式进行了优化改进,提出了柔轮齿圈壁厚内倾式调整的设计方式;针对柔轮齿圈壁厚内倾式调整的设计方式,提出了柔轮齿廓连续切割制造工艺方案并设计了专用工装夹具,并进行了实验试制.结果表明:相较常规柔轮齿廓设计模型,新型空间齿廓柔轮装配后不与刚轮发生干涉,装配应力降低50.2%,啮合面积占比增加7.6个百分点;最大齿形工艺偏差远小于设备加工精度.试制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网络监视器的基本功能,提供了用网络监视器设计网络实验的基本方法及已开设的网络实验项目,并通过一个具体实例分析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无标度网络路由算法设计与优化缺乏指导方法的问题,研究了经典局部路由算法与网络拓扑结构、节点处理速度三者之间的关联关系.首先提出了几个关联关系式,并通过理论证明和仿真实验验证了它们的正确性及有效性.然后利用这些关联关系式分析了参数设置对路由算法性能的影响,进而提出了BA无标度网络动态路由算法设计与优化的若干原则.仿真实验表明,相对于经典算法,根据这些原则设计的动态局部路由算法能有效提高BA无标度网络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基于GT-Power的乘用车消声器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GT-Power软件对乘用车的消声器进行设计开发.通过对发动机工作过程与消声器的耦合,根据消声器相关理论并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分析消声器插入损失与压力损失的模型.在保证压力损失不大于22 kPa的设计要求下,所设计的乘用车消声器插入损失达到31.5 dB(A),较好地满足了消声器的消声性能指标,并且模型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6.
为抑制锌液中沉没辊装置的振动,提出了基于湿模态的结构优化方法,进行在线振动实验,建立了湿模态液固耦合理论分析模型.结合实验及湿模态计算结果,确定待优化阶次的固有频率及其关键尺寸.根据生产工艺条件及悬臂灵敏度分析结果,确定辊筒壁厚和悬臂厚度为设计变量,设定固有频率的目标范围,建立了优化设计模型.结果表明:相对原始方案,获得的最优方案各阶湿模态固有频率均避开了实验得到的主振频率;根据固有频率与设计变量的关系,还得到了辊筒壁厚服役范围为50~57mm.  相似文献   

7.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与现有网络基础结合是WSN研究中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WSN接入以太网存在问题,总结了基于IEEE 802.15.4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设计了一套这种无线传感器网络与以太网间的接入系统.该系统遵循6LoWPAN规范,解决了WSN节点的IPv6地址自动配置问题;设计了接入网关;定义了信息与控制数据格式.实现了一套应用验证系统并进行了实验;对网络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简单有效,能够完成WSN的高效接入,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网络教学设计指导的理论支持--认知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的分析论述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并提出了一些将认知理论应用于网络教学中学习活动设计及网页设计的方法.记忆结构的“多存贮模型”、“双重编码(dual-coding)模型”、“语义网络模型(Semantic network models)”以及“问题解决”理论和“元认知”理论对于网络教学活动及页面设计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城市公交运输能力和公共汽车网络的鲁棒性,需降低调度成本,将复杂系统理论应用于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网络的优化.该文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公共汽车线路模型、城市公交车站模型和公交中心调度模型,并对基于复杂网络统计特征分析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数据仿真.网络统计结果可以为城市公交运输网络的优化提供有效的参考,包括路径选择、交换时间和调度成本.理论分析和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将复杂网络的相关理论应用于城市公交运输系统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微波幅度均衡器探针插入深度对谐振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波幅度均衡器探针插入越深,负载电容会越大,使得谐振频率降低.结合具体单子结构尺寸,计算了探针插入深度和负载电容与谐振频率的关系.在均衡器设计中采用子结构网络级联的分析方法,研究探针插人深度与谐振频率的关系,并使用测量数据库数据进行校正优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变分原理,推导并计算出了波导纵向金属膜片取任意模式数时的等效网络。讨论了模式数的选取与等效电路精度的关系。利用这个等效电路,从传输参量的观点出发,导出了这种结构的带通滤波器的优化目标函数,提出了对所设计的带通滤波器进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并在2厘米波段设计了一只实验滤波器。实测结果与设计和模拟结果一致,最后给出了机加工误差对滤波器特性影响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匹配法与多模网络技术,本文介绍各种矩型波导E面带通滤波器的统一设计公式.  相似文献   

13.
李海洋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9):4643-4646
本文致力于小型化微波波导滤波器技术的研究和设计。 对自谐振膜片和短路支节进行研究,包括膜片开孔的长、宽、高对于膜片的谐振频率的影响和支节的长、宽、高对于零点频率的影响。进而设计了一款小型化,高频率选择性的滤波器。  相似文献   

14.
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在5.42~5.80GHz频带内反射系数相位曲线斜率为正(一般为负)、幅度模值均在0.83以上、具有部分反射特性的双屏频率选择表面,并将该FSS以覆层的形式加载到波导缝隙天线辐射方向上,使其具有更宽的带宽,更高的增益,更强的定向性。采用射线理论和Fabry-Perot谐振腔模型分析了新波导缝隙天线辐射改善机理,并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相比原始天线,加载覆层后,天线带宽增加了34.6%,鼻锥方向增益提高了6.94dB,E、H面半功率主瓣宽度分别减小了24°和128°。  相似文献   

15.
非均匀等离子体覆盖金属目标的隐身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非均匀冷等离子体覆盖金属目标的隐身性能。通过研究电磁波在多层媒质中的传播规律,建立广义反射系数公式,基于此公式,将非均匀冷等离子体均分成多层,每层可看作密度均匀分布,采用递推迭代的方法可得到从等离子体覆盖金属目标反射回来的电磁波,进而分析其回波损耗。数值结果表明,等离子体碰撞频率、厚度及密度是影响目标隐身的主要因素,增大碰撞频率、增加厚度可增大频段内的电磁波衰减,增加线性分布等离子体密度的最大值,能改善电磁波的最大衰减并提高有用衰减频段的中心频率。因此,统一优化等离子体覆盖物的相关参数,可以实现金属目标的最佳隐身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光通信中零色散光栅滤波器的一种粒子群优化算法(PSO),通过将龙格-库塔计算的反射谱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相结合,对零色散光栅耦合系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相对于其他算法,PSO的优势在于简单易行且功能较强.  相似文献   

17.
设计并制作了中心频率为2 007.5MH z,带宽为15MH z的6阶T l2B a2C aCu2O8高温超导微带滤波器.采用在谐振器之间插入微带条来微调耦合间距的办法,提高了设计的精确度.实测结果表明滤波器的最小插入损耗为0.25 dB,带外抑制约60 dB,带内波纹为0.16 dB,中心频率、带宽以及边带陡峭度等都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设计与制作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分析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技术特点,进而探讨UWB射频滤波器在该系统中的作用.采用半波长耦合微带线接联的方法及发夹型结构对UWB滤波器进行设计,并分析其特性,实验结果与计算机仿真基本一致,可为UWB带通滤波器的分析和设计提供进一步研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分层介质的特性矩阵理论分析了非倾斜全息反射式滤光片的性能,并阐述了特性矩阵理论优越于耦合波理论。通过三基色滤光片的制做,总结了用单色波长记录,而垂直再现时得到不同峰值波长的滤光片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非均匀覆盖层谐振腔天线设计方法.通过构造反射系数幅值随天线口径面位置变化的函数来实现谐振腔天线覆盖层的非均匀化.使用金属化过孔作为周期结构覆盖层的谐振单元,分别设计出满足反射系数变化的变谐振单元长度和变过孔直径的两种非均匀覆盖层谐振腔天线.它们的阻抗特性、方向图和增益,同具有等反射系数变化规律的非均匀介质覆盖层谐振腔天线一致.结果表明,覆盖层的反射系数变化规律是非均匀覆盖层谐振腔天线的决定因数.设计出的两种非均匀覆盖层谐振腔天线实测|S_(11)| -10dB阻抗带宽均大于8%,增益均大于18dBi,同时在阻抗带宽内增益相比峰值增益下降均小于1.5d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