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世界科技革命的加速发展形势,江泽民同志产生极其强烈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其实质是对党、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一种体现。在新世纪之初,保持和发扬这种忧患意识对于我们进一步搞好科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面对国际和国内环境的严峻挑战,忧患意识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部分,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忧患意识,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等共产党人,不但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而且十分重视加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他们对忧患意识的论述为大学生增强忧患意识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忧患意识的历史作用和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忧患意识在中国和世界历史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忧患意识往往是陶冶伟人和改革家的原始媒介,是优秀民族的原始摇篮。因此加强大众忧患意识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永不枯竭的一种文化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精髓。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在教育教学中结合课程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忧患意识教育,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应对国内外重大挑战,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曹操的诗歌以豪迈奔放见长,但豪迈奔放的诗风中蕴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构成了曹操诗歌的情感基调。本就曹操诗歌忧患意识产生的原因及其在诗歌中的体现等作些论述。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学入世进取主题中充满着忧患意识乃至于悲剧色彩。忧患意识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 ,甚至形成一种积极的时代风尚。屈原模式和范仲淹精神是入世进取主题中忧患意识的集中体现。入世进取主题中悲剧色彩的出现 ,具有多方面原因及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哲学角度,揭示人类寻找精神家园与文学忧患意识之间的必然联系,并进一步从中西文学、文化的对比中,探讨中国文学的忧患意识以及忧患意识的表现特征,从而确定在东西方文化和文学相互交汇、碰撞的历史时期,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日益突出的位置及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三部分:一、论述沈从文作品中忧患意识的种种表现;二、探寻沈从文忧患意识产生的根源;三、揭示忧患意识在中国文学中的价值。其基本观点是,忧患意识统构了沈从文的全部作品,这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它对于反映人民的苦难,促进民族的觉醒,推动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忧患意识是人类心理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精神特质。诗歌作为表现主观情志的重要载体,必然包含了人类的忧患意识。曹操、曹植父子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诗歌突显了他们的忧患意识。对前人作品的继承以及共同生活的时代大背景,使他们诗歌中的忧患意识具有一定的共性,而个人特质的差别和人生际遇的不同,又使他们诗歌中的忧患意识有着明显的差异。本文从乱世大局的担忧、理想功业的忧虑和个体生命的嗟  相似文献   

10.
忧患意识指对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关切和担心以及对人民苦难的忧虑和同情,它是中华爱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研究魏征忧患意识,有助于全面、深刻认识了解魏征,当不是无谓之举。古代忧患意识,通常有两种形态:一是救亡图存。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国家、民族陷入严重危机之中,面临生死存亡紧要关头。仁人志士忧思郁结,不顾个人安危,献策出力,乃至舍生忘死,这是乱世之忧。另一是居安思危。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但潜伏危机四处存在。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民族的繁荣昌盛,睿智之士竭思尽虑而防患未然,这是治世之忧。魏征的忧患意识正属于…  相似文献   

11.
忧患意识自古有之,邓小平忧患意识集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之精粹,与人类前途命运和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高尚情怀,构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渗透忧患意识,使忧患意识与无机化学教学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是一部洋溢着忧患意识的作品,其忧患意识的主要内涵体现在三个方面:对晚明统治的忧患,对现实世风的忧患,对传统儒家文化遭受宗教冲击的忧患。透过这份凝重的沉思,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和淑人拯世的强烈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与卡夫卡,都是具有世界级影响的作家,在面临现代文明摧残人类精神家园之时,他们在作品中不约而同地表达了恐惧和忧患意识。依据后现代主义理论,可从对现代文明的厌恶怀疑态度、文明社会的异化现象、人类社会前景的忧虑三方面比较二者对现代文明反思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正>曹操和其子曹植是建安文学的领军人物。他们都亲身经历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内心充满了忧患意识,并通过诗歌表达了其悲悯情怀。然因为他们的经历、遭遇不同,其诗歌中的忧患意识是不尽相同的。本文主要从家国忧患意识和个人生命忧虑两个方面来分析曹操和曹植诗歌中的忧患意识之异同。一、曹操和曹植诗歌中的家国忧患意识之同异作为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亲历者,曹操和曹植的家国忧患意识,主要表现在:消弭战乱、立志报国、平定天下、关  相似文献   

16.
刘源 《科技咨询导报》2014,(11):237-237
人类同环境、资源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提出要仁爱百姓,珍惜万物,合理利用资源,增强忧患意识。以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重温孟子仁民爱物的主张,对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关系,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增强忧患意识是我们党执政的宝贵经验。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角度,分析当前党在执政能力建设中所引发的忧患意识。探讨了如何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从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事关执政党能否巩固自身执政地位的大问题,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本文认为,提高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哲学素质.学习和学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思想武器.对于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党的创新能力和增强每位党员的历史忧患意识.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是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又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吸取并总结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治乱规律教训和党取得重大成就的经验,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政治保障,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特征。新时代,不断强化党的忧患意识,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对永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爱到永远》的立足点在于由三峡工程所引发的思考,从文化认识的角度出发,表现出浓度的忧患意识,作品格调感伤沉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