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CAM B3LYP方法, 在6-31G(d)基组水平上优化不同条件下左旋体苯丙氨酸(S-Phe)分子的几何构型. 结果表明: 在隐式溶剂甲醇与气相条件下, S-Phe分子体系电荷转移的定性结果基本一致, 定量结果略有差别, 其中各片段的S2激发态基本一致, 仅COOH片段的S2激发态差别为2.2%, S4激发态差别为0.4%~2.8%; 在不同环境下, 定性分析缺少一个S5激发态, 由Becke方法计算的激发态S2和S4电荷转移相差分别约为2.5%~8%.  相似文献   

2.
在HF/6-31G基组水平上对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与氯代甲烷(CHnCl4-n,n=0 ̄3)形成的电荷转移复合物进行从头计算研究,把复合物看作是一个超分子,探讨该系列复合物的择型性、稳定性、几何构型及电荷转移规律,结果表明,DMF与CHnCl4-n可形成一系列稳定的电荷转移复合物,其稳定性次序为DMF-CHCl3〉DMF-CH2Cl2〉DMF-CH3Cl〉DMF-CCL4,在形成复合物的  相似文献   

3.
以甲醚为聚醚类化合物的模型分子用从头计算方法研究了甲醚与O2在无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的接触电荷转移复合物和其他可能中间物的构型和电子结构。在UHF/6-31g(d,p)和6-311g(d)水平上优化了可能的平衡构型;用MP2方法对6-311g(d)基组水平上优化的构型进行了电子相关能的校正;并用CIS方法计算了氢过氧化物的激发能。  相似文献   

4.
在HF/631G基组水平上对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与氯代甲烷(CHnCl4-n,n=0~3)形成的电荷转移复合物进行从头计算研究,把复合物看作是一个超分子,探讨该系列复合物的择型性、稳定性、几何构型及电荷转移规律.结果表明,DMF与CHnCl4-n可形成一系列稳定的电荷转移复合物,其稳定性次序为DMFCHCl3>DMFCH2Cl2>DMFCH3Cl>DMFCCl4.在形成复合物的过程中包含着负电荷由电子供体DMF向电子受体CHnCl4-n的转移,其电荷转移量与稳定性次序相一致,复合物的键长也有明显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能较好地解释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5.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两苯环和夹心小基团NO、H2O和NH+4的体系进行了电荷转移研究.通过改变两苯环间距获得不同体系的能量和平衡几何构型.在模型A和模型C中当两苯环间距分别为0.60和0.58nm时有最大稳定化能,电荷转移显著.模型B中两苯环间距为0.53nm时有最大稳定化能,但电荷转移不显著.电子转移矩阵元Vrp在B3LYP 6-31G 水平用Koopmans理论计算.在模型A中随着两苯环间距增大,Vrp随之增大.Vrp在模型C的变化趋势与模型A的正好相反.在模型B中随着两苯环间距增大,Vrp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电荷转移型导电配位化合物的产生、发展、导电机理、研究现状、热点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计算隐式溶剂下左旋体甲硫氨酸(S-Met)手性对映体激发态的波函数, 并基于原子电荷计算片段间的电荷转移百分数. 结果表明: 原子偶极校正的Hirshfeld布居(ADCH)和Hirshfeld电荷方法计算的定性结果一致, 定量结果差异较大; 在隐式溶剂H2O和甲醇下, S-Met分子体系片段电荷转移的计算结果基本相同, 各片段与分子其他部分连接原子间的Mayer键级变化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8.
介绍一种计算二元理想体系精馏理论板数新方法,内容涉及到此法的推导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
介绍电荷转移型导电配合物的导电性的发现及导电机理、电荷转移型导电配合物研究的发展及类型、研究现状及热点 ,并讨论了提高电荷转移型导电配合物导电率的条件的优选及合成新的电荷转移型导电配合物的分子设计。  相似文献   

10.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咔咯与吩噻嗪形成的F10C-PTZ供体-受体体系进行了计算,包括几何结构、前线分子轨道、电子-空穴分析、吸收光谱等基态和激发态性质;探讨了二元体间隔基和取代基位置对电荷转移激发态的影响.结果表明:F10C-PTZ二元体存在供体-受体间的电荷转移激发态;间隔基的C—C键会阻碍供体-受体的电荷转移,而间隔基的CC键可增强体系的共轭性,有利于供体-受体的电荷转移;当供体取代位置与五氟苯基相邻时,咔咯上五氟苯基的拉电子效应使得供体-受体激发的电荷转移更易于发生.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晶格能的实验测定方法,讨论了晶格能的理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以甲醚为聚醚类化合物的模型分子 ,用从头计算方法研究了甲醚与O2 在无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的接触电荷转移复合物和其他可能中间物的构型和电子结构 .在UHF/ 6 3 1 g(d ,p)和 6 3 1 1 g(d)水平上优化了可能的平衡构型 ;用MP2方法对 6 3 1 1 g(d)基组水平上优化的构型进行了电子相关能的校正 ;并用CIS方法计算了氢过氧化物的激发能 .  相似文献   

14.
粒度计算的理论、模型与方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粒度计算(Granular Computing,GrC)是信息处理的一种新的概念和计算范式,覆盖了所有有关粒度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工具的研究.它是词计算理论、粗糙集理论、商空间理论、区间计算等的超集,也是软计算科学的一个分支.它已成为模糊的、不完整的、不精确的及海量的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和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另着重介绍了粒度计算的研究现状、基本问题、主要模型与方法,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讨论了有理数理论的复杂性,通过构造精确的判定过程,从而确定了有理数理论的计算复杂性上界.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电荷转移体系聚合物/C60组合膜的光电导增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物理喷束沉积技术在石英和ITO衬底上获得了MBB-PPV/C60和MB-PPV/C60组合薄膜,研究了聚合物特性和膜的结构对光电导的影响。光电导和时间分辨荧光结果表明两种组合膜的光电导较纯的PPV和C60有明显的增强效应,而且MBB-PPV/C60的光电导优于MB-PPV/C60。结果表明在PPV/C60体系中存在着有效的激发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18.
精确计算氢键键能的Gaussian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研究单分子能量非常成功的Gaussian理论用于氢键键能的精确计算 ,选择计算精度高、所需计算资源较少的Gaussian - 3(G3)理论研究了一系列典型氢键体系 ,与CCSD(T)结果比较 ,误差均在± 2kJ/mol范围内。同时还能大量地节省计算机时和磁盘空间。  相似文献   

19.
利用从头计算方法,在杂化密度泛函理论的水平上计算了有机硼化物和有机氮化物在单光子吸收和双光子吸收过程中的电荷转移行为.计算结果表明,有机硼化物和有机氮化物具有不同的电荷转移过程.进一步研究表明,分子的单光子吸收和双光子吸收性质与分子内的电荷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将中子输运方程、热弹性力学方程和反应堆动力学方程耦合在一起,根据球型快中子脉冲反应堆理论计算和理论设计的需要,编制了功能齐全的计算机程序。从爆发脉冲的实际过程出发,以预加反应性为关键参量;考虑了反应堆活性区外反射中于效应,增加了模拟缓发中子项。理论计算值与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解决了以往脉冲功率分布和半高宽度的理论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偏差大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