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伞房狗牙花(Tabernaemontana corymbosa)枝干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吲哚类生物碱和2个非生物碱,经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为:17-demethoxy-hydroisorhynchophylline(1)、voachalotine(2)、voachalotine oxindole(3)、voacristine(4)、14,15-dehydrovincamine(5)、16R-descarbomethoxytacamine(6)、α-amyrin acetate(7)和β-sitosterol(8),其中化合物2、3、55-7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狗牙花(Ervatamia divaricata(L.)Burk.'Gouyahua')枝叶用丙酮提取,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反相柱层析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6个吲哚生物碱。根据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鉴定结构为:coronaridine(1)、19-epi-heyneanine(2)、isovoacangine(3)、ibogamine(4)、19(S)-hydroxyibogamine(5)和apparicine(6),其中化合物2、3和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团花树皮的吲哚生物碱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团花树皮中分离得到6个吲哚类生物碱成分,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它们的结构为vallesiachotamine(I),isovallesiachotamine(Ⅱ),strictosamide(Ⅲ),cadambine(Ⅳ),desoxycordifoline(Ⅴ),5αcarboxystrictosidine(Ⅵ),这些化合物除Ⅳ外,其余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吲哚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几种吲哚类化合物(长春碱、吲哚美辛、褪黑素、靛玉红、菲并吲哚里西定类生物碱等)抗肿瘤作用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抗肿瘤作用机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吲哚类化合物对许多癌症的治疗都有很好的疗效,其抗肿瘤效果也很明显,因此对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设计以及药理药效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分子水平上对其抗肿瘤机理进行研究和探讨有助于人们对生命科学有较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狗牙花叶的结构特征及生态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冷冻切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研究了狗牙花叶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狗牙花叶为典型的异面叶,但同时具有某些阳生(旱生)叶和阴生叶的特点。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组成,细胞外壁具角质膜,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上表皮仅有零星分布,气孔器类型为平列型;叶肉组织发达,叶肉细胞常含有晶体,栅栏组织由1-2层排列整齐的圆柱状细胞组成,海绵组织交织成网状,有大的细胞间隙,横切面上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之比为0.32:1;中脉维管组织较发达,为周韧维管束。以上特征反映出狗牙花叶结构特点与其生长环境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6.
黄花石蒜中的生物碱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等方法从黄花石蒜(Lycoris aurea)鳞茎的生物碱提取物中分离纯化获得6个生物碱类化学成分;通过波谱学数据、理化性质及文献数据对照分别确定为:2,3,9,12-tetramethoxyberbine(1)、tetrahydropalmatine(2)、isocorypalmine(3)、trisphaeridine(4)、4,5-dehydroanhydrolycorine(5)、lycorine(6).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以吲哚-3-甲酸甲酯为原料,通过偶联、肼解、消除等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对称结构的吲哚席夫碱衍生物,以期为新药筛选提供先导化合物.其结构均经~1H NMR,ESI-MS,IR及元素分析所证实.初步抗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5e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化合物5f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优于阿莫西林,对绿脓杆菌表现出与对照品阿莫西林相当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8.
《贵州科学》2021,39(5)
目的:研究吴茱萸果实的生物碱类成分。方法:综合利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基于波谱数据分析并结合文献数据比对鉴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吴茱萸果实的石油醚部位中共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吴茱萸碱(1)、吴茱萸次碱(2)、atanin(3)、glycolone(4)、茵芋碱(5)、吴茱萸酰胺I(6)、吴茱萸卡品碱(7)、二氢吴茱萸卡品碱(8)、1-甲基-2-正十一烷基-4-(1H)-喹诺酮(9)和1-甲基-2-正壬基-4-(1H)-喹诺酮(10)。结论:所分离的生物碱均为吴茱萸的特征成分。其中,化合物4为首次从吴茱萸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以氯苯和邻苯二甲酸酐为起始原料用两种方法合成厌食剂马吲哚,并通过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互变异构等方法确证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10.
 介绍六氢吡咯吲哚环系结构单元的天然化合物的结构、生物活性及其合成研究进展.主要从不同的方法对C3a位季碳的构筑,从而合成此类含六氢吡咯吲哚生物碱天然产物的合成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塞内加尔刺桐( Erythrina senegalensis )枝叶以甲醇提取,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得到5个生物碱,经核磁共振波谱和理化性质分析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鉴定它们的结构为 erytharbine(1 1)、(+)-erysotramidine(2 2)、erysotrine(3 3)、erysotrine- N -oxide(4 4)、 (+)-11 α -hydroxyerysotrine(5 5)。均为首次从塞内加尔刺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