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郭潇 《甘肃科技》2007,23(5):192-193,183
目的结合心房颤动(简称房颤)门诊病例的临床特点,伴随疾病,治疗情况,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患病率和本地区抗凝治疗的低普及率及华法林低使用率,对2005年2月至2005年1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46例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进行适当抗凝治疗并观察其临床效果以及探讨门诊给予华法林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将该46例(NVAF)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治疗观察,即给予口服小剂量华法林合并阿司匹林治疗的23例,给予口服常规治疗方法剂量华法林治疗的23例,并随访6个月进行2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比较。结果经用2组不同抗凝方法在门诊对患者进行治疗,国际标准比值(INR)达到1.5?2.5后,血栓栓塞事件较原有了显著下降。但常规方法治疗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后患者出现副作用较联合治疗组明显。结论华法林合并阿司匹林较单独使用华法林对降低心房颤动所致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更加安全有效,同时不失为一种患者易于接受的门诊治疗的方法,亦是普及抗凝治疗及提高房颤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重要性,以降低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方法对2001年5月—2003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132例房颤患者,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的69例,口服华法令治疗的63例。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用华法令抗凝,INR达到2.0~3.0后,其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较服用阿司匹林治疗明显下降。抗凝治疗者出现1例上消化道出血(P<0.01),无出血性死亡病例。结论华法令对降低心房颤动所致血栓栓塞性事件发生率有效,是提高心房颤动患者的生存率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血栓栓塞和抗凝治疗现状.方法:对2000~2006年426例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病因156例(36.62%),风湿性心脏病54例(12.68%).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为64例(15.02%),其中瓣膜性房颤与非瓣膜性房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非瓣膜性房颤中,左房的大小在栓塞组与非栓塞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受华法林治疗168例(43.30%).结论:本研究提示房颤的抗凝治疗在基层医院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
高德玉 《甘肃科技纵横》2015,44(4):98-99,8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纳络酮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状态的改善及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入选的171例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凝治疗,观察组A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纳诺酮,观察组B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依达拉奉和纳络酮.治疗前、治疗后2周分别对三组患者NSE、SOD进行检测及神经功能水平进行评分.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NSE、SOD检测结果及神经功能水平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A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治疗组B较治疗组A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和纳络酮可显著改善患者NSE、SOD及神经功能水平,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机抽取武汉市社会福利院收治的60例MDD(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老人,2018年1月—2019年1月为周期,随机分为实验观察组及实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帕罗西汀,观察组采用盐酸帕罗西汀+低频聚焦超声刺激(LIFUP)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统计对比入院时及治疗结束后两组抑郁评分(HAM-D,GDS)、睡眠指数评分(PSQI)、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后抑郁指数HAM-D及GDS指数降低,且实验观察组比实验对照组低(P0. 05);两组治疗后睡眠质量评分PSQI分值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 0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90%(27/30)较对照组63. 33%(19/30)高(P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说明低频聚焦超声刺激(LIFUP)联合帕罗西汀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病情,减轻抑郁症状,改善失眠,效果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吸毒与非静脉吸毒感染的成人HIV/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疗效及差异.方法:将入选病例按感染途径分为静脉吸毒与非静脉吸毒两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0、3、6、12、18、24个月的免疫重建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CD4细胞)变化,观察患者治疗后病毒载量(VL)检测情况,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体力状况的变化,观察治疗后机会性感染的发病情况、死亡率、坚持治疗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CD4细胞均明显上升(P<0.01),但两组之间治疗前后对比CD4细胞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对比两组均发生体力状况改善、机会性感染率下降,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静脉吸毒与非静脉吸毒感染患者坚持治疗率分别为65.12%、81.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静脉吸毒与非静脉吸毒感染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18.60%、9.3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静脉吸毒与非静脉吸毒感染的成人HIV/AIDS患者可以取得同样的治疗效果,但静脉吸毒感染者的死亡率增高、坚持治疗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辨证论治的临床疗效,旨在为COVID-19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湖北省中医院和汉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COVID-19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观察证候分型,临床治愈率,转重率,退热时间,核酸转阴时间,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肺部CT影像改善情况.结果:105例患者中确诊病例88例(83.81%),临床诊断病例17例(16.19%).包括普通型82例(78.10%),重型23例(21.90%).其中湿热袭肺证13例(12.38%),邪犯少阳、湿热壅肺证72例(68.57%),痰热壅肺证20例(19.05%).全部患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总体临床治愈率为95.24%;普通型向重型及危重型转化2例(2.44%).平均退热时间为2~5 d,平均3 d.乏力、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主要症状发生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胸闷、纳差、肌肉酸痛或关节疼痛、咽痛、鼻塞流涕等症状发生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舌红或绛,苔黄、厚腻的发生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苔色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静脉血采用一次性抗凝管(喷雾型)与国产真空采血管两种容器检测的血常规结果进行比对,探究采用一次性抗凝管(喷雾型)与国产真空采血管检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小板(PLT)六项主要血常规指标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在2015年7~8月在武威市凉州医院就诊的门诊患者中随即选取146位患者,空腹12h后抽取静脉血,分别置于一次性抗凝管(喷雾型)、国产真空采血管,混匀后立即上机检测WBC、RBC、HCT、MCV、Hb、PLT六个指标.结果:两种采血容器所采集的血常规标本中的WBC、RBC、Hb、PLT值配对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HCT、MCV值配对进行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血,使用一次性抗凝管(喷雾型)与国产真空采血管,WBC、RBC、Hb、PLT四项指标结果无差异,HCT、MCV两项指标结果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溶栓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9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4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非手术治疗的资料.结果:临床治愈28例(60.9%),有效17例(36.9%),无效1例(2.2%),总有效率为97.8%(45/46).结论:绝大多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可以经溶栓和抗凝为主的非手术治疗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关键是早诊断及早期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达英-35、炔诺酮和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AUB)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37例AUB患者随机分为达英-35组(A组,n=45)、炔诺酮组(B组,n=46)、黄体酮组(C组,n=46).3组患者均给予诊断性刮宫治疗,在此基础上,3组分别给予口服达英-35、炔诺酮、黄体酮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子宫内膜和性激素水平变化、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A组总有效率为95.6%,显著高于C组(82.6%,χ~2=3.90,P0.05).B组与A组、C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9,2.58,P0.05).治疗后,A组、B组子宫内膜厚度均较C组明显降低(P0.05).A组、B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FSH,LH及E2水平均明显下降,A组、B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C组(P0.05).A组、B组治疗后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1.1%,15.2%,1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P0.05).A组1 a复发率为4.4%,显著低于C组复发率(17.4%,χ~2=3.98,P0.05).结论达英-35、炔诺酮治疗AUB具有更好的疗效与安全性,尤其是达英-35在缩短阴道流血时间、改善子宫内膜增生及内分泌环境、调节内分泌激素、减少复发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伴有胰岛素抵抗的高血压病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80mg/d组(A组)、氨氯地平5mg/d+吡格列酮15mg/d组(B组)及氨氯地平5mg/d组(C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餐后2 h血糖(P2hBG)、餐后2 h胰岛素(P2hINS)及24 h动态血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标(HOMA-IR).结果:用药后12周A组与B组FINS,P2hBG,P2hINS显著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标(HOMA-IS)升高,HOMA-IR降低(P<0.05).治疗后A组与B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前后FINS,P2hBG,P2hINS,HOMA-IS及HOMA-IR无明显改善.3组治疗后血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3组间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在降压的同时可以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适用于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在使用卵泡期长方案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控制性促排卵(COH)过程中,新鲜胚胎移植后妊娠与因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取消新鲜胚胎移植人群的临床助孕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23个IVF-ET取卵周期,均采用卵泡期长方案,比较因预防OHSS风险而取消新鲜胚胎移植的38例患者(A组)与进行新鲜胚胎移植后妊娠未出现OHSS风险的79例患者(B组)之间基本临床资料、降调节后激素水平、临床用药、卵泡及胚胎资料的不同.结果:A组患者的基础窦卵泡数(AFC)、启动日卵泡数、hCG扳机日E_2浓度、获卵数、MⅡ卵数、受精数及可利用胚胎数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对于基础AFC多、基础FSH值低的卵巢高反应患者,使用卵泡期长方案时应综合考虑启动日的卵泡数,若基础AFC及启动日卵泡数均较多,而基础FSH值较低,则不推荐使用卵泡期长方案.  相似文献   

13.
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和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探讨血压与MA的关系.从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收集合并MA阳性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组(A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缬沙坦组(B组)、缬沙坦组(C组),各组均为40例.测定各组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MA.结果(1)治疗8个月后,A组、C组及B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和C组有更强的降压趋势,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服药前后MA含量均有所降低,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A组和C组比较,变化幅度更大,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患者血压的变化与MA浓度的变化正相关(r=0.59,P<0.05).说明:(1)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缬沙坦均能有效控制血压,且均能显著降低高血压病患者MA含量,但二者联合疗效更好.(2)高血压病患者MA含量的变化与血压的变化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86例住院的STEMI患者用瑞替普酶行溶栓治疗,依据发病到溶栓开始的时间将86例患者分为三组:A组≤lh (n=28),B组>lh,但<6h(n=36),C组>6h,但≤12h(n=22),观察梗塞相关动脉(IRA)的开通率、5周病死率和溶栓副作用.结果:IRA开通率:A组92.9%(26/28),B组86.1%(31/36),C组45.5%(10/22),C组与A、B两组差异性显著(P<0.01),A、B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死率:A组、B组和C组的5周病死率分别为0%(0/28),2.77%(1/36)和4.54%(1/22).A、B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0%(0/28)vs 2.77%(1/36),P>0.05],A组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0%(0/28)VS 4.54%(1/22),P<0.01],B组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2.77%(1/36)V8 4.54%(1/22),P<0.01],三组中均无包括脑出血在内的重大出血并发症.结论:瑞替普酶溶栓治疗STEMI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目前综合医院中支架术后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抗凝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了我院接受过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在外科接受非心脏择期手术围手术期的抗凝情况,共收集2013年7月到2016年7月期间的患者234名,治疗期间均停用了单联或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部分高危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或者替罗非班进行桥接治疗,我们比较了围手术期的心脏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未接受桥接治疗组3例发生出血,4例发生心脏事件;应用肝素桥接治疗组1例患者发生了围手术期的心肌梗死或高度怀疑心源性猝死,7例发生了术后的出血,替罗非班组无术后出血,但接受该药物治疗的患者例数很少.在未应用任何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中术后发生出血的发生率较低,血栓形成风险没有明显增加.结论:在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桥接治疗的患者中出血事件的发生增加,但多为不严重出血.对非高危患者,不建议进行抗凝的桥接,直接事先5d停用双联或单联抗血小板治疗即可接受手术;针对高危患者,可考虑应用低分子肝素或替罗非班进行桥接过渡.  相似文献   

16.
探究安宫黄体酮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临床疗效。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甘肃省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144例,采用随机字母表分为A、B、C三组,三组均采用安宫黄体酮治疗,A组使用剂量为8mg/d,B组剂量为12mg/d,C组剂量为16mg/d,对比3组患者撤退性出血率、持续出血时间、子宫内膜厚度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A、B、C三组患者治疗后撤退性出血量、持续出血时间与子宫内膜厚度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8%,略高于A组6.25%与B组8.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推荐剂量安宫黄体酮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时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王树影 《甘肃科技》2014,30(19):122-123
探讨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的影响。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1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年在住院期间接受系统健康教育及口头或书面出院指导;随访组在此基础上于患者出院后实施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进行延续健康指导。出院后1年比较两组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1年后观察组病人抗凝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可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抗凝治疗的依从性,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药物行气道表面麻醉时对气管插管及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择期行下腹部剖腹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利多卡因组(L组,n=20)、0.75%丁卡因组(T组,n=20)、0.75%罗哌卡因组(R组,n=20)、对照组(C组,n=20),静脉诱导后分别用5 m L上述麻醉药物行气道表面麻醉,其中对照组用5 m L生理盐水.观察记录各组麻醉诱导前、插管即刻、插管后3 min、拔管即刻及拔管后3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和心率(HR)情况;记录患者麻醉苏醒期呛咳评分及术后患者不良记忆情况.结果插管后4组患者HR,SBP及MAP较插管前显著升高(P0.05);与C组比较,插管后各组患者HR,SBP,MAP指标显著偏低(P0.05),其中R组插管后上述指标较L组、T组显著偏高(P0.05);拔管时C组HR,SBP,MAP较T组、R组显著偏高(P0.05),T组上述指标较L组低(P0.05);T组、R组呛咳评分及拔管时不良回忆评分较L组、C组低(P0.05).结论与2%利多卡因和7.5%罗哌卡因相比,0.75%丁卡因更能有效地抑制插管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骨科患者的静脉栓塞的联合预防和治疗.方法:对60例髋膝关节置换术、股骨粗隆间骨折、骨盆、髋臼骨折患者运用药物和机械联合预防和治疗静脉栓塞(VTE).结果:60例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治疗5~7d辅以间断气囊压迫(IPC)治疗后随访无复发,无致死性肺栓塞(PE)发生.其中2例严重的VTE经药物和机械治疗后好转,6个月后随访治愈,无复发;3例出现股静脉远端深静脉栓塞,3个月治愈.结论:药物联合机械预防和治疗VTE更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围手术期的高危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对127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病例产前出血、术中出血、围手术期出血、子宫切除率、及其他母儿严重并发症进行分析.根据前置胎盘类型分为:中央性前置胎盘组与部分行前置胎盘组.根据术中胎盘剥离情况分为:胎盘植入组、胎盘粘连组及正常剥离组.结果:(1)胎盘植入率:中央组为49.5%,明显高于部分组胎盘植入率23.1%(P0.05).(2)围手术期出血:中央组平均为1 800 m L,高于部分组平均1 128 m L(P0.01).胎盘植入组平均2 636 m L,胎盘粘连组平均1 342 m L,胎盘正常剥离组平均822 m L,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3)输血情况:胎盘植入组有98.2%患者术后接受输血治疗,平均输血量2 255 m L,胎盘粘连组有88.2%患者接受输血,平均1 267 m L,正常剥离组有53.7%患者接受输血,平均1 165 m L,胎盘植入组明显高于粘连组(P0.05)及正常剥离组(P0.01),而粘连组与正常剥离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子宫切除情况:中央组为34.7%,高于部分组15.4%(P0.05).胎盘植入组为62.5%,明显高于胎盘粘连与正常联合组5.6%(P0.05).(5)预后:产妇有1例术中出现心脏骤停经抢救预后良好,1例新生儿畸形死亡,其余母儿预后均良好.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率高,合并中央性前置胎盘者,出血是最主要的风险,大量输血准备及果断行子宫切除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