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钛酸四正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纯净和掺杂Ce-Cu、Ce-Ag的纳米TiO2颗粒,使用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表征,并在紫外光下,以甲基橙光催化降解为模型反应,研究了不同掺杂种类掺杂量对纳米TiO2先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Ce-Cu和Ce-Ag掺杂量可有效提高TiO2光催化活性,并可降低其相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了La^3 ,Fe^3 ,Pb^2 掺杂的TiO2纳米晶.并用XRD,DTA,TG进行表征.研究表明:400℃热处理2h的掺杂纳米晶均呈锐钛矿相。 相似文献
3.
纳米TiO2/玻璃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钛醇盐为原料,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玻璃薄膜. XRD、AFM和厚度分析表明,纳米TiO2/玻璃薄膜中TiO2为锐钛矿型结构, 粒径为纳米级, 三层膜的总厚度为200#nm.通过调节热处理温度, 能有效控制薄膜中粒子的大小.UV-VIS吸收光谱表明,TiO2/玻璃薄膜可以有效地降解罗丹明B染料废水,其光催化活性随TiO2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受膜厚增加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朱晓东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3(4):379-380,38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纯纳米TiO2和稀土元素La掺杂纳米TiO2,利用XRD测试对其晶体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二者均为单一锐钛矿相,晶粒尺寸均到达纳米级别,La掺杂后晶粒细化. 相似文献
5.
TiO2光催化剂可有效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掺杂不同含量金属离子的复合型TiO2光催化剂,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溶液实验结果表明:掺杂Cr^3 的TiO2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单一TiO2和其他几种掺杂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当Cr^3 的掺入比例约为1.0%时,其光催化活性最高,紫外光照4h甲基橙的降解率达到90%以上,可见光照射6h甲基橙的降解率达85%以上。可望将掺杂金属离子的纳米TiO2作为一种有效的光催化剂,广泛应用于被污染水体的净化处理。 相似文献
6.
SiO2掺杂对高温处理后纳米TiO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用醇盐水解法制备纳米TiO2,用SiO2掺杂纳米TiO2.并对高温处理后的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活性进行研究。XRD和TEM研究结果表明,SiO2掺杂能有效的提高晶相转变温度,阻止TiO2从锐钛矿型向金红石型的转变和晶粒的长大。实验结果表明,在1050℃高温处理后,SiO2掺杂后的TiO2仍为锐钛矿型纳米晶体。用掺杂纳米TiO2对甲基橙的降解率来表征其光降解性能,SiO2掺杂TiO2在高温处理后依然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850℃处理后其甲基橙降解率由未掺SiO2时的11%提高到96.48%,晶粒尺寸则由50nm减小到20 nm.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系列Fe3+掺杂的纳米TiO2,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等测试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以甲基橙溶液为降解目标,测定其紫外光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Fe3+的掺杂能有效抑制TiO2纳米颗粒的增长,提高了晶相转变温度;过渡金属Fe3+的掺杂能有效提高TiO2纳米粉体的光催化活性,600℃煅烧后的0.4%Fe3+/TiO2具有高的催化活性,且光催化活性稳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溶胶-凝胶法制备纯Ti O2和Fe3+-Ti O2纳米粉末,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光衍射(XRD)、热重差热分析仪(DTA-TG)、UV光谱检测的测试技术,对粉末的平均粒径、形貌、物相、热稳定性和光催化性能等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掺杂Fe的Ti O2纳米粉末颗粒细小均匀,形状完整,外观呈球形,平均粒径约为15nm。通过对样品在500-190nm区间的光谱扫描,发现Fe掺杂提高了Ti O2对紫外光的吸收强度,并且提高了其对可见光的响应强度,使其光谱影响范围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红移,从而提高了材料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9.
锌掺杂对纳米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和锌掺杂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结果显示,随着焙烧温度升高,红外吸收峰进一步分裂;热重分析结果表明,掺锌后粒子表面对水的吸附能力增强;X射线衍射分析和Scherrer公式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TiO2粒子半径增长加速,其结果与电子扫描显微镜和BET比表面积表征结果一致;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实验结果表明,掺锌2%(质量分数)的二氧化钛催化剂在530℃焙烧后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a掺杂改性纳米TiO_2光催化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与jade软件分析材料的晶相结构与晶格参数,采用三因素正交试验法探索La掺量、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对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利用SEM对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的材料进行微观表征。结果表明,在La摩尔掺量为0.5%、热处理温度为550℃、热处理时间为2 h条件下,材料的晶粒大小和畸变程度达到最佳平衡状态;对NO气体的光降解率达到70.26%。La掺杂改性后,材料粒径更加均匀,多分布在18~20 nm区间。 相似文献
11.
溶胶-凝胶法合成ZnO和Al掺杂ZnO(AZO),通过降解甲基橙(MO)评价纳米颗粒的光催化性能.与纯ZnO相比,Al掺杂使ZnO晶粒尺寸减小,比表面积增加.此外,Al掺杂诱发高浓度缺陷,从而调整ZnO晶体的能带结构.电子从导带跃迁到低能态的缺陷能级,能量差与可见光的能量吻合,从而大幅提高光催化过程中对可见光的利用率.AZO样品在可见光范围内都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并且a(Al)=3%掺杂的ZnO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性能,60 min降解效率为94%. 相似文献
12.
纳米TiO2的光催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改进的酸催化溶胶-凝胶法成功合成了TiO2纳米粒子。XRD,TEM技术表征结果表明,TiO2为具有Anatase结构的纳米粒子,其平均粒径为10nm。利用环己烷在其上的光催化氧化,以及反应条件如环己烷的浓度、体系的pH值、水的存在等对光催化的影响,进行了TiO2纳米微粒表面光催化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Tb~(3+)掺杂纳米TiO_2为研究内容,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不同Tb~(3+)掺杂量、不同煅烧温度的Tb~(3+)-TiO_2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FT=IR)等现代分析技术对Tb~(3+)掺杂TiO_2纳米晶样品的结构进行测试、表征.以孔雀石绿溶液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稀土Tb~(3+)掺杂量和煅烧温度对其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Tb~(3+)掺杂纳米TiO_2能够细化晶粒,提高热稳定性;Tb~(3+)掺杂提高了TiO_2光催化活性.当煅烧温度为400℃时,Tb~(3+)-TiO_2=2.50%的催化剂,在自然光照射下,降解孔雀石绿溶液3h,降解率可达81.1%. 相似文献
14.
稀土掺杂TiO2光催化抗菌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溶胶-凝胶法并结合旋转涂膜法制备了稀土掺杂光催化抗菌薄膜(Ce/TiO2,Pr/TiO2,Gd/TiO2,Dy/TiO2,Y/TiO2,Eu/TiO2),研究了烧结制度、烧结温度、烧结时间、稀土掺杂量等因素对材料光催化抗菌性能的影响,分别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除Ce掺杂TiO2薄膜含有极少量金红石型TiO2外,其余全部由单一锐钛矿型TiO2构成,薄膜表面均存在缺陷;RE/TiO2光催化抗菌薄膜对大肠杆菌平均杀菌率皆在90%以上,较纯TiO2杀菌率(34%)有明显提高.稀土元素掺杂显著提高了光催化材料对可见光的响应.材料经反复使用和高温、高压、冲刷等处理,薄膜完整不脱落,始终有很... 相似文献
15.
通过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表面均匀的纳米TiO2光催化薄膜.用UV—Vis、AFM、XRD和XPS等对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构和组成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iO2膜的表面均匀,颗粒大小约50nm,晶型为锐钛矿型. 相似文献
16.
以壳聚糖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15nm,具有较高分散性、热稳定性和光催化活性的纳米TiO2粒子.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以及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500℃下灼烧1h所得TiO2产物由锐钛矿相及少量金红石相构成.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所得产物在日光下对有机染料亚甲基蓝有很好的催化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分别对掺杂纳米TiO2和分子筛负载纳米TiO2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负载纳米TiO2进行了SEM检测。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对其降解甲基橙溶液作了进一步研究,找出其最佳处理条件为:催化剂用量7.5g/L;光照时间1.5h;pH=3。 相似文献
18.
以Ti(OBu)。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不锈钢丝网表面上制备TiO2光催化薄膜,并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一差热分析(TG-DTA)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TiO2光催化薄膜为锐钛金红石混晶结构,平均粒径为20~30nm.室温下利用甲醛为模拟污染物,考察了该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实验表明:混晶TiO2光催化薄膜对甲醛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甲醛光催化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速率方程. 相似文献
1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铁TiO2纳米粉体,并用x-射线衍射法(XRD)分析样品的晶相结构,考察了制备掺铁TiO2时的掺铁量和焙烧温度、降解体系的初始pH值和反应温度对掺铁纳米TiO2催化降解罗丹明B溶液效率的影响。实验证实,在金属卤素灯照射下,掺铁纳米Ti02在温和条件下催化降解罗丹明B可行。研究结果表明,初始pH=5、反应温度35℃、焙烧温度600℃、掺铁量为0.05wt%的纳米TiO2催化降解罗丹明B效果最佳,降解率可达94.69%;所制备的掺铁TiO2粒径在10—30nm左右,以锐钛矿为主的混晶存在于600℃焙烧的样品中。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稀土(La,Eu,Ce)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材料,通过XRD、TEM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以甲基橙为模型污染物,测试其光催化活性.研究稀土掺杂量、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对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材料的催化活性均存在一个最佳值;除500 ℃烧结的Eu-TiO2样品由纯锐钛矿相组成外,其余样品均由锐钛矿和金红石混晶组成,而未见稀土氧化物;稀土掺杂可显著提高TiO2的光催化活性,其中Eu-TiO2对甲基橙的光降解率可达91.0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