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三峡库区库拉索芦荟褐斑病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内选用6种药剂对其病原菌进行药效实验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效果最明显的为瑞毒霉,其次为纳米氧化硅.同时,纳米硅以其无公害有营养的优势为芦荟无公害生产提供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芦荟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对芦荟产品的开发利用多在化妆品,保健品等领域,而以芦荟为资源的食品开发较少。本篇以芦荟为主要原料,通过对比实验,开发研制了芦荟——猕猴桃复合饮料和低糖芦荟蜜饯,另外通过浸提法工艺对芦荟叶绿素的提取进行了研究实验。  相似文献   

3.
纳米硅对三峡库区柑橘青霉菌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峡库区柑橘果实贮藏期间携带微生物进行了分离,青霉菌(Penicillium)为主要的致病菌;不同药剂处理接种青霉菌的柑橘果实,实验表明多菌灵抑菌效果最好,防效达到65.4%,其次是纳米硅达到53.4%;对青霉菌的抑菌■试验表明,多菌灵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90%,纳米硅为88%.说明纳米硅对柑橘青霉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并因其无公害有施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中华芦荟(Aloe vera L.var Chinensis(Haw.)Berger)为材料,进行干旱、高盐和低温胁迫处理,测定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中华芦荟在三种胁迫处理下,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都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低温胁迫下的增长幅度最大,这可能暗示芦荟对低温胁迫更敏感,进一步表明芦荟耐干旱耐高盐但不耐低温.  相似文献   

5.
芦荟毒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芦荟毒性作用.采用最大给药量及长期毒性测定芦荟毒性作用.芦荟最大给药量为临床成人1 d(4.5 g)口服量的1 400倍,长期毒性实验对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及重要组织形态学观察未见病理学改变.芦荟毒性低微长期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芦荟甙提取方法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高效液相色谱为芦荟甙含量测定方法,分别对索氏提取、快速溶剂萃取(ASE)以及超声波提取芦荟甙的工艺条件进行了对比,探讨了芦荟甙提取的最佳方法和条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不同部位和不同生长期芦荟中芦荟甙含量的差异,并研究了热、光、PH值对芦荟甙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建立广西产中华芦荟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以广西产中华芦荟为实验对象,采用HPLC指纹图谱分析法对广西不同产地的中华芦荟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10批中华芦荟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较好,各批药材指纹图谱间的相似度平均值在0.9以上;HPLC指纹图谱标定8个共有峰。本法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初步为广西产中华芦荟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阳极氧化法,以硫酸和草酸为电解液制备了纳米氧化铝模板.讨论在不同酸体系中所得到的模板的特征.利用表面活性剂解决了纳米金刚石的软团聚问题,研究了纳米金刚石通过模板的行为.实验表明,纳米氧化铝模板可以用作纳米金刚石的筛分.  相似文献   

9.
芦荟凝集素提取及促免疫活性功能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别从3种有经济价值的芦荟品种,即中华芦荟(Aloe vera .ver.chinensis(Haw)),库拉索芦荟(Aloe barbadensis Mill)和木立芦荟(Aloe arborescens Mill)中采用凝胶层析法提取了3种凝集素,Lecl,Lec2和Lec3,经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其为单一成分的糖蛋白,比较了3种凝集素的糖和蛋白的含量,得出库拉索芦荟凝集素Lec2糖含量最高,木立芦荟凝集素Lec3蛋白含量最高,免疫学实验证明,库拉索芦荟凝集素的凝集效价最高,其次为木立芦荟,中华芦荟,3种凝集素对淋巴细胞转化功能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库拉索芦荟凝集素Lec2的促淋巴细胞转化率最高,因此芦荟凝集素在治疗免疫功能低下方面可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超声波法提取库拉索芦荟花多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离提取芦荟花中的活性成分,不仅可充分利用芦荟资源,而且可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采用超声波法提取库拉索芦荟花多糖,对温度、时间、加水量、芦荟花粒度四个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高温、细粒度、长时间和分批次加水有利于提高多糖的收率.本实验条件下,芦荟花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为70℃,粒度为40~60目,时间为2h,加水量为75mL,分两次均匀加入.  相似文献   

11.
以芦荟为主要原料,通过研究芦荟汁和水蜜桃汁的制备方法、胶凝剂的复配比例等,确定了蜜桃汁芦荟果冻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芦荟:水=1:1(w/w)、打浆2min时芦荟汁质量最好,水蜜桃:水=1:3(w/w)、打浆2min时蜜桃汁的质量最好;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的产品最佳配方:芦荟汁52%、水蜜桃汁26%、蔗糖20%、柠檬酸0....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法在纳米二氧化硅(SiO2)表面接枝聚丙烯酸丁酯(PBA),并采用透射电镜(TEM)、广角X射线衍射(WAX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热重分析仪(TGA)等手段研究纳米SiO2及SiO2-PBA复合粒子的添加对聚甲醛(POM)结晶性能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RAFT聚合方法有少量的PBA接枝于纳米SiO2表面;纳米SiO2及SiO2-PBA复合粒子的添加不改变聚甲醛的晶型;粒子的添加使用POM结晶温度、熔点和结晶度升高;且粒子的添加均使POM热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慢正电子湮灭多普勒展宽谱技术,应用于对SiC表面热氧化生长的SiO2特性的研究.S参数和W参数在退火前后的变化,直观的反映出SiO2/SiC表面氧化层中空位型缺陷浓度的改变.通过与SiO2/Si样品的对比,证实C元素及其诱生空位型缺陷的存在,很可能是影响SiO2/SiC氧化层质量和SiC MOS击穿特性的重要因素,后退火工艺可以提高SiO2/SiC中氧化层的致密性.实验表明,慢正电子湮灭多普勒展宽谱是研究热氧化SiO2特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Sol-Gel法制备PI/SiO2纳米复合薄膜及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二氧化硅不同质量分数的聚酰亚胺/二氧化硅(PI/SiO2)纳米复合薄膜。并用TEM、力学性能、吸水性能及介电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薄膜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SiO2微粒均匀分散在PI基体中,粒径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SiO2质量分数在20%以内时对PI基体有增强作用,且在10%左右拉伸强度达到最大,而吸水率逐渐减小,介电常数则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5.
探索聚酰胺胺(PAMAM)树形分子在复合材料体系中作无机粒子表面处理剂的应用.用PAMAM树形分子对沉淀白碳黑进行表面处理,并制备SiO2/PA6复合材料;用TEM、WD-300电子万能试验机、HAKKE平板流变仪等研究了PAMAM的分子代数、用量对SiO2/PA6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MAM树形分子能有效改善沉淀白碳黑在基质中的分散状态,提高沉淀白碳黑的增强效果,并改善复合体系的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不同含量芦荟粉及燕麦提取物复配情况对凝胶类护肤化妆品的保湿性能的影响,选用一款凝胶配方基质,加入不同含量的芦荟粉及燕麦提取物,组成4款凝胶样品(不添加组分;含量为0.3%的芦荟粉和2%的燕麦提取物;含量为0.6%的芦荟粉和2%的燕麦提取物;含量为0.6%的芦荟粉)。选取30名健康受试者(15男,15女),利用一种操作简便、主要针对化妆品原料和成品的人体皮肤保湿功能评价方法,即测试受试者手臂小臂内侧皮肤的水合状态值和水分散失值,通过计算水含状态值和散失值在实验过程中的变化率,表征化妆品在测试期间的保湿效果,对4种凝胶样品进行数据绘表,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凝胶基质条件下芦荟粉和燕麦提取物复配添加量分别为0.6%和2%的凝胶类化妆品的保湿功能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7.
Na2SiO3对碱性硫脲溶液选择性溶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Na2SiO3浓度对碱性硫脲浸金的影响和金及其常见伴生元素银、铜、镍、铁在含有Na2SiO3的碱性硫脲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加入Na2SiO3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金的溶解电流,Na2SiO3的最佳浓度为0.15mol/L.分析不同电势时lgJ与lgc(Na2SiO3)之间的关系可得:在电势为0.42V时,Na2SiO3对碱性硫脲溶液电化学溶金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含Na2SiO3的碱性硫脲溶液对金的溶解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在电势为0.58V时溶金效果最佳,金、银、镍和铁的阳极电流密度分别为2.49,1.22,1.03和0.09mA/cm2;而同时加入Na2SiO3和Na2SO3时碱性硫脲溶液选择性溶金的最佳电势负移至0.42V,对金的选择性溶解更为明显,金、银、铜、镍和铁的溶解电流密度依次为3.83,1.13,0.73,0.14和0.09mA/cm2,金的溶解电流密度分别是银、铜、镍和铁的3.4,5.2,27.3和42.6倍.  相似文献   

18.
依照二次离子质谱(SIMS)、扩散电阻(SRP)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分析手段,首次阐述了P型杂质Ga由SiO2膜的吸收输运和SiO2-Si内界面上的分凝效应两的统一,完成硅中可控制掺杂的全过程;并揭示了其中SiO2薄层的表面效应及Si的体内效应;初步建立起SiO2/Si系下开管扩散Ga的模型。  相似文献   

19.
通过溶胶-凝胶法获得块材ZnS纳米颗粒/介孔SiO2组装体系(ZnS/SiO2)样品,分别在氮气和空气气氛中做了退火处理,发现吸收边位置随复合量和退火温度不同而移动,经计算颗粒的理论值与其自由激子半径相当,说明吸收边的移动起因于量子限域效应。  相似文献   

20.
高热膨胀系数是聚酰亚胺薄膜在低温下作为热绝缘和电绝缘使用的主要不利因素之一.为了降低其热膨胀系数,选用低热膨胀系数的无机纳米SiO2对其进行改性,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不同SiO2含量的纳米SiO2/PI复合薄膜.利用自行设计的一套薄膜样品低温热膨胀系数测量装置,对纳米SiO2/PI复合薄膜室温至低温(77 K)的热膨胀系数进行了测量,给出了SiO2含量、外加载荷对复合薄膜热膨胀系数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