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扼要述评了德国中世纪骑士文学的兴衰,通过具体例子介绍了德国骑士文学的三种主要体裁;英雄史诗、骑士传奇和宫廷情歌,并对这睦伤口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德国在二战后被分裂成两个国家,就其外部因素来讲,是由于以美苏为首的大国合作政策在战后逐渐走向对抗并导致冷战的产物,是外部力量施加于德国的结果,而在走向对抗的过程中,美苏在德国赔偿问题上的冲突,是导致德国分裂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自从福柯以来 ,语言、文学与权力的关系已经成为了一个倍受人们关注的问题。正如安东尼·吉登斯所说 :“在社会科学中 ,不能把对权力的研究当成是次要的问题……没有比权力更基本的概念了。”〔1〕本文就试图透过对一些语言和文学现象的分析 ,来认识权力在语言、文学领域中的运作 ,以便加深我们对语言与文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自从福柯以来,语言、文学与权力的关系已经成为了一个倍受人们关注的问题.正如安东尼·吉登斯所说"在社会科学中,不能把对权力的研究当成是次要的问题……没有比权力更基本的概念了."[1]本文就试图透过对一些语言和文学现象的分析,来认识权力在语言、文学领域中的运作,以便加深我们对语言与文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田雪松 《科技信息》2007,(36):208-208
莱辛是德国现实主义文艺的创始人,也是德国古典文学时代的先驱,本文从莱辛的戏剧理论、美学思想及戏剧创作实践,分析论述了他对歌德、席勒等作家的重要影响,以及对德国民族文学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作为前五四时期积极倡导白话文学和文学的启蒙工具论的思想者,刘师培语言-文学观的形成一方面依赖于他对中国传统语言-文学经验的考察分析,另一方面也与他的革命者身份及相关的政治诉求息息相关.但刘师培对中国历史上语言-文学演进现象所作解释的意义,主要地并不是在实践意义上,而更多是在学术和理论认识意义上.无论是他对历史上各种文体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形态的分析,还是对方言俗语、外来语等对汉语发展影响的分析,大体上反映出其语言-文学观仍然属于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语言-文学观.  相似文献   

7.
模糊语言是自然语言的一种必然属性,具有语义不明确、内涵丰富、概括性较强等基本特征。在文学作品中运用模糊语言,可以增强文学表现功能:一是可创造一种意境,产生凝练、生动、形象的语言魅力;二是可使艺术形象和生活画面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给读者以朦胧含蓄、扑朔迷离、不可穷尽的想象空间;三是可为读者欣赏作品时的想象、审美、再创造提供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于泳 《科技信息》2009,(31):38-39
当今社会多元文化共存,日语教育早已不再单纯教授日语语言;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并非如此前的很多尝试那样是可以作为独立于语言的专项能力进行教授的。因此,文学素养的培养以及文学知识的引入对探讨在教授语言的同时如何更有效的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必然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蓬勃发展。该理论摆脱了当时盛行的对等翻译理论的束缚。打破了以前原文文本中心论的翻译研究传统.使译者更多地关注译文和译文读者。译文的社会效应和交际功能,赋予了翻译更多的涵义,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也为翻译批评建立了一种新的动态模式,具有深远影响。文章将在概述该理论的形成及翻译原则的基础上,着重例证其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这一颇具争议的问题,旨在说明其对文学翻译批评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革命给们们的生活和语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研究计算机语言如何利用各种文学作品中的隐喻来发展壮大自己以及计算机语言创新的特征,是语言工作者所面临的新任务。探讨了计算机语言中来自各种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及计算机语言创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到现在为止,二战后的日本所走过的道路,和一战后二战前的德国所走的道路,极其相似,两个国家的战后体系、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国际关系、领土争端等方面均具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罗云 《科技信息》2008,(8):151-152
按照Widdowson语言知识层次的定义,英语语言学习最终是用于有效的交际.英美文学则是英语语言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英语语言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语言本体论意义下质疑文学终结论的客观性,并以语言学理论发展中有限与无限两极间张力的分析为参照,考察理论更迭中文学研究的困境。认为理论与理论使用者之间的辨证关系是终结现象背后促使理论合理发展的真正因素。  相似文献   

14.
安全,我生命里追求的永恒的目标。 安全,我所热爱的心中圣洁的女神。 为了她,我可以忍受一切痛苦,跋山涉水去寻找;为了她,我可以抛弃荣华富贵,天涯海角去寻觅。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以"大学英语文学导入课对语言能力培养的作用"和"文学课堂教学模式与四级考试成绩"为题进行了一年多的教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文学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学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不影响受试者的语言测试成绩,受试者的四级考试平均通过率比对照组的平均通过率高10%.  相似文献   

16.
从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两个大的方面分析了文学和非文学的区别。从外部环境分析的角度,分别阐述虚构性、想象性和创造性这三个基本的文学特点,以及三者是如何实现文学的功能和价值的;从文本本身出发,借助内在批评的观点,分析文本的语言和结构,阐述文学和非文学的区别。最后,简述了文学和非文学这两大领域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语言对文学的重要性论及语言分析在文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语言分析有助于发掘作品的审美因素;有助于探索作家的艺术风格;助于总结文学的创作规律。那种只讲生活与思想,不讲语言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是片面的,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18.
“西方文学的历史,其本质是寻找精神出路的历史,是精神突围的历史。”这既是《西方文学的精神突围》(肖四新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一书的结篇之语,也是提携与统领全书的一条红线,它道出了西方文学发展历史的真谛。  相似文献   

19.
认识文章、文学、语言三者间的关系,是语文教学论的基本问题之一。语言训练,要以文章为依托;文章教学是全局,文学教学只是一个局部;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文章教学和文学教学统一于语言训练之中,是处理三者关系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密切关联,与语言形式流失相伴随的是文化存续岌岌可危的现状。经济活动、语言规划和政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严重影响了语言生态环境,打破了语言生态的平衡,加大了语言流失的程度和速度。莫言的创作充满乡土味,作品中鲜活、真实、丰富的方言表达呈现了民俗文化,语言和人物、环境、历史间的和谐相融。他的创作启示人们,以方言文学为代表的艺术形式具有语言生态价值,能在语言生态的维护中起到积极作用,是语言生态改善实践中需要积极推进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