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试析明代藏区土司的朝贡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朝贡制度是中国的封建王朝为处理与周边民族地区及海外各国的关系而建立的一种政治经济制度。明廷根据藏区土司朝贡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作为土司制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朝贡制度,依次来强化藏区土司制度,以便有效治理我国广袤的藏区。文章对于明代藏区土司的朝贡类型、贡道、贡期、朝贡者身份及朝贡人数、朝贡物品及赏赐等方面剖析,揭示明代藏区土司朝贡制度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西江壮瑶与改土归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追溯瑶族与壮族形成的历史 ,介绍西江流域元至明初对壮瑶族实行的土司制度的特点 ,并试图从经济与政治两个层面剖析明代西江流域改土归流政策的得失。从经济上说 ,该政策适应了瑶山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转型 ;从政治上说 ,明廷封建政权的性质决定了该政策导致民族矛盾的激化与瑶胞惨遭杀戮。它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明皇朝在经济发展的形势下走向覆亡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3.
清代嘉绒地区土司的婚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绒藏族在清代受土司统治,中央王朝在嘉绒地区分封了18个土司,这18个土司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婚姻关系,导致嘉绒土司婚姻复杂性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嘉绒藏族土司的婚姻受嘉绒藏族婚姻习俗的制约,另一方面是因为嘉绒土司的婚姻是土司之间社会关系网络建构的一个手段,土司通过婚姻的选择来达到政治上的目的。本从嘉绒土司婚姻对象的选择入手,对嘉绒土司的婚姻与土司之间社会关系网落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确保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明初政治局势的需要,明朝廷沿袭旧制,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采取“以夷制夷”的民族政策。同时为保证少数民族地区的臣服,加强国家统治,确保明朝中央集权制的施行,明朝廷在广西各土司管辖之地建立“三司机构”,建立卫所军事制度进行管辖。结合相关史料就广西南丹卫的建立缘由、建制、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公元前635年,周襄王赐晋南阳八邑,似乎南阳之地尽为晋国所有。然前520年,东周王室的"王子朝之乱",原黄河以北的饯邑、单邑和鄇田的贵族参与其中,表明周襄王并未把黄河以北、太行以南的土地全部赏赐给晋文公。  相似文献   

6.
明初"里老人"是普遍存在于理诉中的乡村社会政治现象,也是传统社会治理模式在具体制度上的体现,它依托于中国传统社会的"熟人"关系,通过理诉息讼、劝谕教化,力求达到政平讼理的理想境界,在客观上稳定了社会秩序,实现了对民众的教化,节约了司法成本,减少了盘剥及官民矛盾.在当代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对明初"里老人"制度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7.
从元代起,封建中央王朝开始在土家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明代进一步发展至完备。唐崖土司是鄂西历史上以军事武功著称的几大土司之一,明季势力达到鼎盛。加强唐崖土司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研究,对深化和拓展鄂西乃至整个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研究与民族文化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依据《覃氏族谱》和地方史料,对唐崖覃氏世袭及其征调进行初步梳理和讨论,以期对鄂西乃至整个武陵山区土司文化与民族文化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明代源于汉地的关公信仰在容美土司完成了"地方化"过程,在容美土司社会中取得主流信仰的地位。关公信仰这一极具包容性的族群符号既表达了容美土司的内部认同,也表达了"国家在场"和国家认同倾向,更独具匠心地表达了容美土司在王朝中的屏翰位置及容美土司与中央王朝的密切关系。可见,在历史的中国,边缘地区族群的边界不纯粹是排他性的,而是极具弹力和包容性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南地区部族众多,是典型的多民族地区。蜀与滇因为地域相邻,自古以来就关系密切。古蜀可能是西南地区最早创建的一个联盟之国,或称为宗主国。春秋战国时期,古蜀国的东方有巴国与楚国,北方有秦,这些都是当时势力比较强盛的列国。而在同时期的西南夷区域,夜郎与滇等依然是小邦,或者是"邑聚"之类的部族。古蜀国通过商贾与周边少数民族进行贸易以获取资源,此类商贸活动既有短程也有远程,产自于古蜀国的丝绸、青铜器、巴蜀的盐巴,以及其他很多物品,便通过商贸输入了滇国和西南夷地区,有些物品甚至经过远程贸易辗转贩卖到了南亚和中亚。与此同时,古蜀国成熟而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也在商周之后随着商贸传入了滇国和西南夷地区。汉武帝大力经略西南夷,到东汉时期西南丝路已成为重要国际通道;后诸葛亮平定南中,有效地促进了汉族和西南各族的团结与融合,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相似文献   

10.
"南中"地名的含义是"(巴蜀)南方的区域",在蜀汉时期正式得名并形成。南中与西南边疆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南中是汉晋时期在西南边疆之中逐渐形成和演变的一个区域。以位于巴蜀以南和"种别域殊"为标准,这一区域经历"西南夷南部地区"、"西南夷南部郡县"、"益州南部郡县"、"南中"等阶段,在蜀汉时期形成整体,具备总体的地名指称。随着"庲降都督"成为总摄南中的高层准政区,南中区域与政区同一。  相似文献   

11.
明皇陵石刻宦官作为以明初宦官为具体对象的雕刻,可以直观的验证史料中对明初宦官的相关记载,其"乌纱曲脚帽"、"衣胸背花"、"盘领窄袖衫"等成为解读"明初"宦官服制以及等级的最好注释和确凿证据。为了与明皇陵文武官员级别相一致,石刻宦官的等级也达到了明代宦官的最高级别即正三品。而从石刻所处时间段及等级来判断,该石刻宦官的原型应脱胎于明初的宦官机构内使监,那么其身份应为内使监监令。  相似文献   

12.
康熙朝围绕中央与西藏地方的关系制定了对西藏经济策略,是为其政治、军事服务的。文章对康熙朝赏赐西藏政教上层人物、康熙朝与西藏茶马互市、康熙朝体恤西藏百姓等主要经济政策及制定这些政策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3.
广西的土司制度,是北宋王朝于1052年镇压侬智高的起兵以后,为了进一步控制壮族各首领,加强对壮族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而实行的统治制度。中经元、明两代,到清末民初结束,延续近千年之久。所谓土司统治,就是由中央王朝册封壮族的首领充任府、州、县的知府、知州、知县。这些府、州、县叫作士府、土州、上县,其官称土官,或叫土司,以区别于一般的府、州、县,区别于汉官。土官必须经中央王朝册封赐印,才算合法,必须隶属于中央王朝,输职贡,承调役。但可以永远世袭,并有权主宰其统治范围内的政治和经济,对其臣民有  相似文献   

14.
安乐、自在州是成祖时专为安置内迁女真设立的。明初,由于明朝取代元朝,曾引起北方民族大量内迁。对内迁人口,明朝的安置政策皆以抚慰为主;但专门设州集中安置的却惟有女真。成祖确立的区别于他族的女真安置政策,突出的是贯彻“优养”原则,其目的是配合稳定东北、牵制蒙古的战略。这一政策在明初收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西南民族史所涉及民族众多、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历史变迁缤纷多样,因此西南民族史研究中难点颇多,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也很大。全文仅选择秦汉“西南夷”藏缅语族诸民族的族源、滇国与夜郎国民族关系、南诏政权后期对唐用兵原因诸问题进行探讨,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容美土司是明清巴楚地区势力较强的一个土司,由田氏世袭。明清以来,容美土司在司内兴建义塾,倡导诗书礼仪,学习儒家文化;并广泛招揽优待外地技艺工匠,发展手工业,使得其治下的社会文化生产有了较快发展。这些变化与中央王朝推行土司制度一体相关,其实质在于将化外边陲蛮地纳入国家王化和教化,由野变文,以夏变夷,而这种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客观效果。  相似文献   

17.
清代改土归流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湘西地区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同时也标志着土司统治时代的结束。通过改土归流,国家得到统一,政权趋于稳定,国力日益增强。文章对湘西地区改土归流的原因、冲突与影响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8.
壮族土司制度起源于汉、唐时期的羁縻制度。壮族土司制度在历史上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发展到明朝中期已经日益腐朽没落,改土归流政策势在必行。清初的改土归流对壮族的政治、经济、文化都造成极大的影响。研究清政府对壮族地区的改土归流政策及其对壮族人民的影响,有利于对壮族的历史和现在的发展有更好地认识,还可以以史为鉴,为当代的民族政策服务。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官方和民间历史文献的梳理,证实明清时期的广西土司地区推行了里甲法,建立了里甲组织;深入探讨了土司地区里甲制度的区域特征、里甲组织与传统村落的关系,以及里甲长与官府的关系;里甲制度对土司地区基层行政体系与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有"青花瓷"始于唐,成于南宋(1127-1279),圆熟于元(1279-1368),兴盛于明初,特别是永乐(1403-1425)、宣德(1426-1436)、成化(1465-1488)三朝.江西"景德镇"的产品,更是独步世界,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三保太监"郑和(1371-1433)七下"西洋"(1405-1433)时,"彩绢瓷器"是最重要的"赏赐"品,大量青花乃随"宝船"远走四方,或赠或售扬名四海.青花用"回青"直接在瓷胚上画绘,再上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入窑,以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青花的成功,除中国独有制瓷传统和瓷匠的精研努力外,另一项特殊因素是使用了"伊斯兰"传统的蓝色釉料回青、回回青和"南海"周边国家的苏麻离青、苏泥腊青、勃青等等.青花不仅使用了域外原料,在造型和纹饰上,也容纳了"伊斯兰"宗教和民族风格.这里仅讨论明初"青花",且以景德镇所出,于15世纪郑和下西洋时代前后者为主,也略论中国青花与阿拉伯青花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