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张斌 《科技资讯》2007,(7):184-185
“声情并茂”一直是歌唱者追求的目标,但现在大多数学声乐的学生都只注重发声方面的学习而忽略了歌曲的艺术处理,从而出现了行话中“歌唱匠人”、“发声机器”等说法。本论文从三个方面阐述歌曲的艺术处理过程,旨在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声乐作品,达到更好的演唱效果。  相似文献   

2.
方真 《海峡科学》2012,(4):83-84
学生在学习声乐过程中存在只重视歌曲、不重视发声练习的问题,而要想把歌曲唱得美妙动听,发声练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发声练习与歌曲演唱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发声练习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变声期具有独特的生理特征,在对其进行声乐教学时,应运用正确的科学的发声方法引导学生发声,协调其呼吸、腔体,注意歌曲的艺术再创造,使青少年的声乐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古今中外异彩纷呈的声乐作品是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丽奇葩,歌曲的艺术表现是歌唱艺术中的较高层次,它是演唱者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和实践,运用娴熟的演唱技巧以及对音乐作品的深刻理解,达到声情融合后对音乐作品具体而又准确的表现.该文从四个方面探索演唱艺术歌曲的教学方案:1、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2、分析歌曲的由式结构及情感表达;3、演唱发声技巧训练;4、语言发声技巧.  相似文献   

5.
民族声乐艺术具有“重字”的传统,演唱时要充分展现字的表现力,对歌唱咬字吐字发声技巧的美学追求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在演唱实践中,要在科学发声的基础上,力求咬字准确、吐字清晰、依字行腔、字正腔圆,保持发声清晰性、共鸣性与连贯性的统一,同时根据歌曲表演的情境,采用一些字的特殊的表现技巧,来展现民族声乐“字”的韵味和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6.
歌曲的情感处理在声乐演唱中占重要的地位,训练学生唱歌时的情感处理,应从熟悉歌曲风格、理解歌词、掌握歌曲旋律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演唱技巧和丰富的感情对歌曲进行艺术再创造。  相似文献   

7.
声乐是高师音乐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之一。是训练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的一门学科。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能分析处理一般声乐作品、演唱不同类型的歌曲、具备声乐教学能力,适应中学课外辅导工作。声乐教学包括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这里重点谈教的这方面。首先是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要不断D脑,从技术方法到艺术修养都要不断提高、充实,仅有理论知识的教师是教不好学生的.技帅自己首先要经常练唱,而理想的声音,正确的发声方法都要靠实践.教师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能够对自己的噪音控制自如,并具有十分…  相似文献   

8.
王昊 《科技咨询导报》2009,(28):205-205
本文拟从声乐学习的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动等方面,提出了自我感觉与客观效果的统一.发声训练和歌曲表现相统一的论点,并进一步指出,声乐学习的棱心是传达真情实感。通过以上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喝水平。  相似文献   

9.
意大利语由于比较适合歌唱,在长时间里不仅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发声方法,而且还产生了大量声乐艺术作品,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音乐学院都在声乐训练中加人了大量的意大利歌曲,尤其是古典意大利歌曲。在实际的声乐教学中,笔者也要接触意大利歌曲,但由于师范类专科学校没有专职的意大利语教师,因此,学生一般都是跟随自己的声乐教  相似文献   

10.
声乐教学中表象及表象能力培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声乐艺术不同于其他器乐演奏的表演艺术,它是以人声为乐器,利用人声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又用歌声透过音乐化了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塑造乐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其意境,表达其思想感情的一门音乐艺术,歌唱时“声音位置感觉”、“声音共鸣感觉”“气息控制感觉”“读字感觉”“情绪和情感的感觉”等感觉,抽象、无形、不容易具体地进行说教。运用心理学上的“表象”,把日常生活的各种表象通过联想联系到声乐教学中来,会使抽象的声乐学习变得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为此,本文就表象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表象能力等方面发表自己一点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郭琳 《科技信息》2009,(24):22-23
在声乐教学中,发声训练和歌曲演唱离不开想象。教师应在发声训练要求学生通过想象去感知、体会、理解,使抽象性的声音有形化,从而掌握发声的内在规律和外部表现。歌曲思想感情的体验,人物性格的塑造,景物的描述,无不需要通过想象而进行。因此,想象对于歌唱者的演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五年制幼儿高职班的课程中,声乐课是核心课程,一首好的歌曲的歌词和音符终归只是停留在纸上,必须通过歌唱者把它唱活,才能使听众感受到它的艺术魅力。因此,学会对歌曲的艺术处理就是声乐课的必要环节,基于笔者的实践教学经验,从课堂实际的教学角度出发,对《鼓浪屿之波》的艺术处理进行论述,引导学生更好地分析作品,深入探讨如何加强学生对歌曲艺术内涵的体会和表现,进而教育学生作为一名歌唱者应该从各个方面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素养。  相似文献   

13.
幼儿师范教育专业是一门以培养幼儿师资力量为目的的、为社会输送能够担当起未来幼儿教育的合格教师人才的学科。在声乐教育上则体现为幼教专业学生应熟练掌握一定的基础音乐素养、声乐基础知识,声乐演唱能力,懂得编排节目,组织课外艺术实践活动等等。该文根据笔者多年声乐教学的经验,从学生基本歌唱能力的培养;从"情感"入手增强对歌曲艺术处理能力的培养;从学生自创、编排能力、"舞台"表演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教学适应力等方面对幼教学生进行声乐教育,取得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声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歌唱发声的器官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性的模仿表面形象技术活动,而且是人的大脑皮层运动中的高级神经系统进行综合处理的复杂心理活动的过程。对于普通院校非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讲,声乐技能技巧训练只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要通过学习声乐,培养良好的歌唱,提升声乐艺术审美。  相似文献   

15.
歌唱是一种艺术,而且是一种声乐文化,是对歌曲的艺术表现和艺术处理。本文强调歌唱者应对歌词、音乐、创作意图、时代背景等要素的理解提升至艺术的高度,掌握歌曲的灵魂,这样才能把歌曲的艺术形象准确完整地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文化艺术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对声乐演唱者的演唱水平也应有所提高和改进,以适用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文章着重从学习者的条件、科学的发声方法、语言的掌握、艺术处理和歌唱心理等方面对怎样增强声乐演唱中的表现力原则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声乐艺术是一种听觉艺术,它的特点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来表达真实的情感。声乐演员如何唱好,声乐教师如何教好声乐,他们两个是既有联系,又不完全雷同的领域。他们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因此这就为声乐演员与声乐教师的角色转换提供了良好的基本条件。歌唱演员除必须具备一定的演唱能力,较熟练地掌握歌唱发声技巧和表现方法、有扎实的基本功之外,他们还应当在演唱上有完整性。能正确表达作品的内涵、思想感情,具有良好的乐感。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台风和大方,从容的仪表,因为歌唱演员的工作重心在舞台。通过歌曲的“演…  相似文献   

18.
程媛媛 《科技资讯》2010,(30):217-217
从声乐课角度出发,分析声乐课中科学的发声方法和专业的教学训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播音初期遇到的气息薄弱、获得共鸣,言简意赅地阐明了学习声乐的主要方略和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歌唱艺术既是"声"的艺术,又是"情"的艺术,表达正确的感情,塑造立体而准确的艺术形象是歌唱的最终目的。要想使歌唱感染人,首先就要对声乐作品进行细致的处理;其次以正确的方法进行表达。文章以歌曲《二月里见罢到如今》为例,从感受词意主题、理解作品内涵,运用歌曲旋律予以正确表达以及演唱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遵循声乐专业教学中的一般规律是搞好师范声乐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演唱好歌曲,就要解决好歌唱处理方法中具有普遍性的以下五个方面的关键问题:一、深刻理解内涵;二、充分想象意境;三、科学运用声音;四、把握风格韵味;五、正确艺术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