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美国科学家发现体积与太阳相当的超快恒星,速度超过每小时160万千米,能够摆脱银河系的引力束缚。科学家曾认为这群超快恒星来自于银河新中心,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科学家希望对这些恒星进行进一步观测,以揭开超快恒星背后的弹射机制。银河系拥有巨大而壮观的炽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披露,依托我国自主研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国家天文台刘继峰、张昊彤研究团队发现了一颗迄今为止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这颗7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远超理论预言的质量上限,颠覆了人们对恒星级黑洞形成的认知,有望推动恒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论的革新。北京时间2019年11月28日凌晨,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芝加哥大学天文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行星系统,300光年之外d该系统中的主恒星与我们的太阳极为相似。但是这颗死星的怪异之处在于,它有时会吞噬自己的一些行星。研究人员认为,从这颗死星身上或许可以了解行星系统早期进化的过程。研究项目负责人、美国芝加哥大学天文与天体物理学家雅各布·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15,(4):69-70
近来,名为HIP85605的恒星系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这是一个双星,由2颗距离很近的成员恒星组成,位于武仙座方向,距离约16光年.之所以会引起关注,是因为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天文学研究所的科因·拜勒-琼斯博士发表了一篇论文,如果这篇论文中的观点正确,那么这颗恒星未来在其运行轨道上可能会与太阳系相撞.  相似文献   

5.
6.
<正>在银河系和其他几乎每一个大星系的中心,都潜藏着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这些天体把数百万至数十亿个太阳的质量压缩到比太阳系还小的区域内,尽管还没有科学家能够解释,自然界是如何将这么多物质压缩到如此小的空间中,但可以肯定的是,超大质量黑洞伸出的无形"引力之手",以深刻而微妙的方式影响着周围星系的形成。如今,科学家希望通过研究这些幽灵般的黑洞的生长及行  相似文献   

7.
薇儿 《科学大观园》2013,(22):73-73
太平洋底发现太阳系最大火山科学家最近发现在太平洋深处隐藏着一座巨型火山——大塔穆,其面积相当于英国国土的总面积。大塔穆位于日本东部1609.34千米处的太平洋海底高原沙茨基隆起上,峰顶位于海面下1.98千米处,宽度大约是643.74千米。英国休斯顿大学的科学家对岩样进行研究后认为,  相似文献   

8.
美国天文学家认为,他们已经发现了目前已知的最小的太阳系的诞生。通过借助地面望远镜和太空望远镜进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第六感,它不用借助视力就能发现光,甚至有可能是一种心灵感应的形式。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的科研组称,这是第一次在成年动物身上发现的,它们的其他功能不但未受影响,而且显著增强了。神经生物学家米格尔·尼古拉斯说:我们并非利用皮肤传递这种信号,但是并没有看到光的老鼠们却能够感到光。这种情况着实很有趣。我们做这些是为了证明我们通过让老鼠‘接触’哺乳动物无法发现的红外光,能够创造一种新感觉。这是从没有人梦想能够做到的一种接  相似文献   

10.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13,(23):32-32
一个由亚利桑那大学领衔的研究组目前完成了迄今规模最大的,针对银河系高密度气体云的巡天考察工作,这些密集的尘埃气体云是新生恒星诞生的地方。这项由亚利桑那大学斯图尔特天文台的天文学家扬西·雪莉领导的研究组对超过6000个此类高密度尘埃气体云进行了观察,分类和绘制.这项工作让天文学家们得以更好的了解恒星形成的最早期阶段情形。雪莉说:“当你在晴朗的夏日夜晚仰望银河。你会注意到那并不是一条连续的恒星条带,你会发现那里存在着一些暗黑的区域,看上去那里似乎没有恒星存在。但事实那里并不是没有恒星,而是被暗黑星云遮挡的区域,那里是大量的尘埃和气体云团,而这些物质却正是形成恒星。  相似文献   

11.
高玉 《科学大观园》2012,(24):70-71
"人类基因组不再是一个空壳了。"国际科学界宣布,"DNA元素百科全书"计划(简称ENCODE)获得了迄今最详细的人类基因组分析数据。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家在我国西南地区发现一个已消失的、或是全新的人种——"马鹿洞人".1万年前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马鹿洞人有着深色皮肤,看起来既具有某些现代特点,又有一些不寻常的特征.克诺伊博士通过对其头盖骨分析后描述其外貌:"他们长着圆脑壳,有突出的眉脊,厚的颅骨,短而扁平的脸,宽鼻子,突出的颌,缺少像人一样的下巴,大脑为中等大小,具有和现代人看起来类似的脑前叶,但同时顶叶短而原始,还有很大的臼齿." 以马鹿为食熟练用火 一份发表在PLoSONE上的研究报告引起人们关注.这份报告是我国和澳大利亚考古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几年前,他们开始对我国西南境内发现的被称为"马鹿洞人"的古人类化石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者推测,"马鹿洞人"也许是此前从未发现的新人种,他们生活在距今1.45万~1.15万年前的东亚大陆,直到1.1万年前冰期结束时才消亡.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室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电子显微镜首次拍摄到了一种极小的细菌,该细菌的平均体积只有0.009立方微米。因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小的生命形式,是自然界可能创造的最简单生命体。尽管科学家们对于是否存在这类组织已经争论了20多年,但此前却因没有用于发现它们的技术。据西班牙《阿贝赛报》报道,研究人员是在地下水样本中发现了这些细菌,并且认为它们既常见又奇特。这么说是符合逻辑的,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宇航局在总部召开发布会,宣布在一颗近距离小质量恒星的周围发现多达7颗大小与地球接近的系外行星,并且这几颗行星相互之间的距离很近,基本都位于该恒星周围的宜居带范围内,因此理论上都有可能存在大气和海洋,从而让人对其是否可能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充满遐想。这项发现表明,小型岩石行星系统可能是相当普遍存在的,或许这将成为在银河系中搜寻外星生命的最佳目的地。系外行星是指围绕其他恒星(而不是太阳)运行的行星。这  相似文献   

15.
正科学家发现,一颗距离地球170光年的白矮星可能含有某些形成生命的基础物质。这颗白矮星位于牧夫座,其大气层中富含碳和氮以及水的成分。研究者称,这颗白矮星拥有的行星系统很可能与我们所处的太阳系十分相似,意味着生命形成的某些条件其实并不像以往认为的那么罕有。主持该研究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科学家们所关注的  相似文献   

16.
美国科学家最近报道,美宇航局的“雨燕”天文卫星观测到了距地球130亿光年处恒星爆炸发出的伽马射线。这是迄今人类观测到的最远也是最古老的恒星爆炸现象。“雨燕”是美宇航局一颗观测宇宙伽马射线和紫外线源的天文卫星,今  相似文献   

17.
<正>19世纪以前,人们从未想过某些物质还具有"液晶"状态。直到奥地利的植物学家莱尼茨尔在做胆甾醇苯酸酶加热实验时,发现晶体物质融化过程中——颜色在不同温度下会变得截然不同。随后物理学家勒曼发现,晶体融化液体与晶体类似具有双折射性质,于是将其命名为"液晶"。随着液晶技术不断提升,科学家们如今发现了三维量子液晶,这是加州理工学院量子信息与物质研究所的物理学家们首次发现的  相似文献   

18.
19.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我们的宇宙财富似乎又增加了一些,因为近期由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领导一项研究发现,在一颗近距离"巨蟹55"恒星附近发现了一颗主要由钻石组成的超级行星——巨蟹座55e,这颗距离地球仅有40光年的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两倍,质量则约为地球的8倍,其三分之一可能由纯粹的钻石组成,因而被归入"超级地球"的行列。2011年时科学家们首次观测到"巨蟹座55E"从恒星的面前经过,  相似文献   

20.
任天 《科学大观园》2013,(13):29-30
地球在2.52亿年前曾发生过一次最大规模的灭绝事件,地球上的生命几乎消失殆尽。但科学家们近日发现了生存在灭绝事件过后1000万年时期的恐龙祖先化石。科学家在坦桑尼亚、赞比亚和南极洲进行了7次考察,发现了一些最早的前恐龙生物的化石。这些化石或许可以告诉我们,草食性生物是如何最终演化成为恐龙,又是如何在2.52亿年前的大灭绝事件之后与其他动物展开竞争的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