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膨胀土的浸水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土体浸水速率(导水库)与土体结构的理论关系和膨胀土结构的分形模型,导出了膨胀土的浸水速率与含水量,吸力、时间和上覆荷载的相关关系。理论和试验结果表明:膨胀土的浸水速率与含水量、吸力和时间在双对数坐标上呈直线相关,随着含水量增加、吸力减小,浸水速率增大、浸水速率随时间延长而减小;浸水速率的对数与上覆荷载呈直线相关,上覆荷载越大,浸水速率越小。  相似文献   

2.
浅谈浸水路基病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浸水路基病害的成因,从换填填料、提高承载力与堤岸防护三方面提出对浸水路基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经常会遇到表面潮湿或浸水混凝土,因表面潮湿或浸水混凝土表面硬度降低,采用回弹法对潮湿或浸水的混凝土进行强度检测容易产生误判,必须进行修正。通过对同一标号的干湿混凝土现场检测,所得数据进行二元对比回归分析,提出了潮湿或浸水混凝土回弹法测强的修正方法,并建立精度满足要求的回弹法检测潮湿混凝土的强度曲线方程,可全面反映混凝土强度。  相似文献   

4.
在建筑物中,由于地基土具有湿陷性、且地基土长期浸水导致基础不均匀沉降的产生,常引起建筑物的倾斜,当倾斜不满足有关规范要求时必须纠倾,以满足建筑物的安全性、适用性的要求。通过对采用掏土与浸水相结合技术在某办公楼纠倾中的研究,该方法具有控制沉降速度、调节不均匀沉降、安全可靠的效果。经过工程实践,该砖混办公楼经采用掏土与浸水相结合的技术纠倾,使倾斜率满足规范要求,并且该楼没有发现因纠倾而产生的裂缝,且该楼原有裂缝没有因为此次纠倾而变大。掏土与浸水相结合的技术纠倾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方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膨胀土单向浸水膨胀时程特性试验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膨胀土单向浸水膨胀试验,研究了单向浸水条件下膨胀土的膨胀时程特性,并运用神经网络方法对试验拟合参数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膨胀土的膨胀过程可分为吸水膨胀、加速膨胀和缓慢膨胀3个阶段,各阶段膨胀速率与时间呈半对数关系;试验拟合参数与初始干密度及含水量有关;利用修正的分层总和法可计算单向浸水边界条件下的膨胀土层任意时刻的膨胀变形量;通过裂隙两侧土体随时间膨胀过程的计算,可刻画出裂隙逐渐愈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浸水应激对大鼠腺胃粘膜上皮细胞增生的影响艾洪滨浸水应激可引起大白鼠胃粘膜急性损伤 ̄[1],同时也引起胃的多种生理机能的改变,如胃酸分泌增加 ̄[1,2],胃壁结合粘液分泌减少 ̄[1,3],胃运动亢进 ̄[1,4~6],胃粘膜血流减少 ̄[7]等,从而不少作...  相似文献   

7.
原状膨胀土三轴浸水过程的细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原状安康膨胀土三轴浸水过程及浸水后的三轴压缩剪切过程进行了CT扫描,并对膨胀土破坏的过程进行了机理分析,根据CT图像的变化,发现其浸水过程实际上是水浸入膨胀土的裂隙和空隙,土体膨胀,产生新的裂隙,并最终贯通的过程.当浸水达到饱和状态时,土体的密度趋于均匀,强度增大,土体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硬化型.  相似文献   

8.
刘小伟 《科技资讯》2006,(21):31-31
基于土坝浸水变形分析的增量有限元法,并结合邓肯E—B模型,编制了相应的土坝应力及变形有限元计算程序。应用实例的计算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增量有限元分析方法是合理的,所得计算结果也是接近实际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北地区湿陷性黄土分布广泛,由于其具有孔隙大,强度低等性质,导致黄土隧道修建时面临极大的困难与挑战。为了深入研究黄土隧道围岩局部浸水后对隧道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本文依托定西锦屏隧道,借助Midas/GTS建立隧道模型,分别针对正常开挖后和局部浸水两种工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局部浸水后黄土隧道围岩和衬砌结构的变形规律和力学特征。结果显示:正常开挖与浸水后,围岩最大沉降值均出现在隧道拱顶,开挖后最大沉降值为9.60mm,局部浸水后围岩最大沉降量增大到13.18mm;隧道开挖后围岩最大主应力为59kPa,浸水后,围岩最大主应力出现在拱顶与仰拱处,最大值为89kPa。黄土隧道围岩局部浸水后,衬砌结构的最大压应力为5.06MPa,最大拉应力2.08MPa。最大压应力只达到设计强度的42%,最大拉应力超过抗拉设计强度。  相似文献   

10.
陈建华 《甘肃科技》2011,27(5):120-121
通过对采用灰土挤密桩方案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挤密前后桩间土压缩性的对比分析,论述了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浸水软化问题,阐明了在试验阶段灰土挤密桩深层浸水的必要性,为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及应用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膨胀土在不同荷载下进行单向浸水试验,研究了单向浸水条件下膨胀土的变形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土样膨胀率与初始干密度、初始含水率有明显的线性关系,与垂直压力呈半对数线性关系.在其余条件相同下,随着干密度的增加,膨胀率增大;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膨胀率减小;随着垂直压力的增加,膨胀率减小.该文研究膨胀土的膨胀变形规律对地基处理、设计等工程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总结国内膨胀土膨胀量变化,明确了浸水CBR膨胀量标准,以便于更好地控制路基填筑材料的质量。同时分析了自由膨胀量和CBR浸水膨胀量的关系,提出了CBR浸水膨胀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探讨束缚浸水应激对大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影响.采用大鼠束缚浸水应激模型,观察大鼠束缚浸水、切断迷走神经、阿托品和酚妥拉明对白细胞数量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束缚浸水应激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淋巴细胞的数目显著减少(P〈0.05);与不切断迷走神经相比,切断迷走神经组中自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数目显著降低(P〈0.05),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数目非常显著减少(P〈0.01);与束缚浸水应激相比,注射阿托品组中,各免疫细胞数目无明显差异;注射酚妥拉明大鼠淋巴细胞显著减少(P〈0.05),白细胞数量虽然升高,但不明显.束缚浸水应激能显著降低外周血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的数目,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参与了束缚浸水应激过程,且可能影响免疫细胞的数目  相似文献   

14.
浸水路堤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受力情况甚为复杂,对其边坡稳定性进行合理分析是路基设计的重要内容。以圆弧滑动面稳定分析理论为基础,论述了浸水路堤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分别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分析了某路堤的边坡稳定性,讨论了各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并指出了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煤层群开采过程中,采空区遗煤经过浸水和风干后,物理化学性质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煤的氧化特性。为了探究浸水和风干时间对长焰煤氧化燃烧特性的影响,笔者采用低温氧化分析、热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对不同浸水和风干时间后的煤样进行研究,采用线性拟合的方法研究煤样的自由基和活化能(AE)变化规律,并结合官能团的变化,分析浸水和风干条件下煤氧链式反应过程。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浸水风干煤样,浸水20 d、风干10 d的煤样活化能最低(39.14 kJ/mol),燃烧吸氧速度最快,自燃倾向性最高。根据热分析-差示扫描量热(TG-DSC)测试结果,浸水20 d、风干10 d的煤样质量损失更大,放热量更高。浸水20 d、风干10 d的煤样含氧官能团含量更高,脂肪族链断裂加剧,煤阶更低。相较于其他浸水风干煤样,浸水20 d、风干10 d的煤样结构更疏松,链式反应进程加快,促进了煤的氧化自燃。  相似文献   

16.
罗金志  唐皓  隋智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9):12431-12437
为研究地下煤层开采中,水化学作用对预留安全煤柱的化学影响,对取自大柳塔5~(-2)煤样进行完全静态浸泡试验,浸泡时长以溶液pH波动变化幅度而定,通过对浸泡煤样溶液的pH及氧化还原电位值动态变化监测,分析盐水溶液pH及氧化还原电位与煤样水化学过程的对应关系,并结合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判定,解释煤样水化学作用的根本原因;结果表明:煤样浸水初期溶液pH(0~4 h)降低,煤岩矿物及有机碳氧化反应产生大量酸性水,随浸泡时间的增加,煤岩长石类矿物及方解石、白云石等消耗大量的H~+,生成稳定的黏土矿物,同时长石类矿物溶解的阳离子与黏土矿物裸露表面产生离子反应,引起pH总体上升;结合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浸水煤样与外部环境的存在温差、水岩之间相互作用及渗流力的产生等,加快熵产生率,因此煤样浸水水化学效应所导致溶液pH及氧化还原电位值变化均属于煤样化学风化自发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的垂直压力下对合肥南站膨胀土进行单向浸水膨胀试验研究,探索膨胀土膨胀变形规律。试验结果证明:膨胀土单向浸水膨胀率与试样的初始干密度、垂直压力及初始含水量近似呈直线关系,在保持其他变量相同的条件下,随着干密度的增加膨胀率增加,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膨胀率减小,随着垂直压力的增加膨胀率减小。  相似文献   

18.
采用几种条件下处理过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在不同水温下的浸水车辙数据,说明了酰胺类抗剥剂的有效性。结果说明在试件经真空饱水冷冻浸水处理后,在水温45℃下的车辙实验数据有较好的说服力。并用改进的洛特曼(Lottman)试验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此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桩基浸水载荷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进行了钻孔灌注桩(桩径为0.8 m,桩长为18 m,浸水坑边长为20 m)大型原位浸水载荷试验,设置了天然状态下和浸水状态下的2种工况,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历史上月最大降水量3倍的试验浸水量条件下,浸水主要影响区域在地表下8.5 m以内;浸水试桩侧摩阻力分布呈"单峰"形态,负摩阻力分布在桩身3~9 m的区域,其强度为-0.5~-2.2 kPa,较土体饱和条件下的数值明显偏小;天然状态和浸水状态下桩基承载能力差异较小,未浸水试桩的极限荷载是浸水条件下的1.06倍;但变形差异显著,浸水试桩在极限荷载下的变形是未浸水条件下的7.76倍。因此,建议在对应条件下可采用按沉降量控制的桩基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决汽车在被水浸没的情况下,致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到威胁的问题.研究方法:该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对一些重要资料进行研究和整理后设计实现了一种利用AT89C52单片机、GSM短信模块、语音报警模块、浮动开关以及液压千斤顶组成的汽车浸水自动提升装置.研究结论:该装置是通过将浮动开关用作为触发装置和液压升缩杆为输出动力,并以AT89C52单片机为核心来控制各个模块,进而使整个装置实现正常工作来达到报警与救援的目的.得到的好处:通过实际生产应用后表明,该浸水自动提升装置有着许多优点,如自动化程度较高、安全性好等优点,适合普遍车辆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