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稻土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在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肥力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而且评价指标数据集较大属于高维数据,因此对其进行客观的综合评价显得非常困难。运用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对土壤肥力综合评价进行了研究,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相一致。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系数,避免了权重确定的主观性,同时该模型计算简单,适应于有评价标准的质量评价问题。表3,参12。  相似文献   

3.
短轮伐林地土壤肥力的数值化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雷州半岛短轮伐桉树林地砖红壤的各肥力因子进行系统的数值化处理,通过隶属度函数模型和偏相关分析,确定了林地土壤各肥力因子的隶属度值及其权重,根据加乘法则,对雷州半岛短轮伐期桉树砖红壤的综合肥力水平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雷州半岛林地砖红壤其土壤综合肥力水平并不高,绝大部分土壤属于较低或极低水平,与实际土壤生产水平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4.
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确定土壤肥力等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土壤养分和粮食产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可以确定土壤肥力等级。  相似文献   

5.
创业农场农田土壤肥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创业农场土壤样本养分分析的各个指标数值进行了标准化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合成了各地块的综合肥力。并对各样本的综合肥力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该区土壤钾、磷比较缺乏和有机质较低的结论。图2,表3,参4。  相似文献   

6.
盐土农田是江苏沿海地区面积较大的低产农田,对盐土农田的土壤肥力进行定量评价,是进行区域作物布局、评价优选土壤培肥措施的重要依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技术,建立了适合滨海盐土肥力特点的土壤肥力评价指标体系与单因子评价函数,并与GIS有机整合进行土壤肥力的空间分析.研究方法在江苏沿海的响水县进行了初步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 GIS与关联分析的土壤肥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广东省东莞赤红壤农业现代化实验区为例,应用ArcInfo进行空间数据采取、处理与分析,采用叠置分析的方法,以评价因素的组合确定评价单元;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构造灰关联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各单元的灰关联综合评价值,得出各单元按肥力从劣到优排列的序列,根据灰关联综合评价值的大小划分土壤肥力等级并分级统计其面积。  相似文献   

8.
土壤肥力是土壤科学研究的核心,也是主要的生态问题。本从生态学的角度再认识了土壤肥力特征,论述了土壤肥力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探讨了土壤肥力的评价体系。从土壤肥力的生产性、持续性和均衡性三方面对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此来推算土壤肥力的高低,客观地反映土壤肥力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河南省南阳市植烟田土壤肥力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河南省南阳市烤烟种植区各项土壤肥力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了烤烟土壤肥力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法对土壤肥力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分级。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GIS绘制河南省南阳市烤烟种植区土壤肥力评价图。结果表明,唐河、方城和内乡的东南部由于植烟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K含量高,为土壤适宜性较高地区;西峡、淅川、邓州和内乡的西部植烟田虽然土壤中有机质和含N量较高,但Cl-含量也比较高,为次适宜区。今后应注意改良土壤,加强N、P、K搭配比例的协调。图2,表3,参15。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2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是确定环境承载力和区域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对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中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评价方法进行论述,分析比较特尔菲法(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并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长期施肥对农田黑土酶活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9a的长期定位试验,对不同的施肥方式下农田黑土酶活性及肥力进行了研究,探讨长期施肥对土壤酶活性及与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增强土壤脲酶、磷酸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活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脲酶、磷酸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脲酶、磷酸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综合活性可以反应长期施肥后农田黑土质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潜艇作战能力的综合量化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层次分析理论(Analysis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方法)与Delphi相结合的方法对潜艇的作战能力进行了科学评估,不仅可以为潜艇的作战使用提供指导,也可为潜艇的改进和发展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的结构、生态功能以及影响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的因素进行了综合性评述.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是土壤营养的供给源,是形成土壤结构的物质基础,是固持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的载体.随着研究手段的完善,现代测试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从纳米角度及微观构型方面更新了人们对有机无机复合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从环境角度出发,阐述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固碳潜力在生态学上应用,讨论影响其形成的重要因素,以期从有机无机复合体形成的角度揭示培肥土壤的实质.参69.  相似文献   

14.
基于PS法的金融体系稳健性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基于PS法的金融体系稳健性的综合评价方法,评价分析显示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较差,主要在于制度因素和效率因素水平落后;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效果不明显,我国仍为明显的政府主导型金融模式,呆、坏帐的产生和处理对于金融效率的影响巨大,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在江苏淮地区的新垦土生荒土上,对水稻-小麦-水稻、水稻-油菜-水稻、水稻-绿肥-水稻3种种植模式不同施肥下的氮、磷、钾产投入与土壤肥力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生荒土上,随着各植年限的增加,氮、磷的产股比有 大的提高。三季种植后,土壤有机质净增量与有机质投入量,总投氮与土壤全氮、碱解氮,总投磷量与土训速 效磷,总投钾量与速效钾呈显著正相,肥料投入对土土壤肥力演变起决定性作用,表6,参12。  相似文献   

16.
一般灰色聚类及其改进方法的文献均是在灰色聚类系数向量分量的最大原则基础上给出聚类结果的。该类方法忽略了聚类系数向量最大分量之外的其它分量对聚类结果的作用。灰色综合聚类方法综合考虑了聚类系数向量各分量对聚类结果的作用,是对灰色聚类分析技术的重大发展。但灰色综合聚类法把综合聚类系数的取值范围平均分为s个等长区间的分法需要加以改进。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灰色综合聚类方法,该方法在综合灰色聚类方法的基础上,以k±0.5为中间界点来划分综合聚类系数所属灰类的区间。并且证明了当一般灰色聚类法的聚类系数差异大于1-1/(s-1)时,改进的灰色综合聚类法和一般灰色聚类法的聚类结果相同。最后以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聚类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航空电子综合化网络系统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Petri网理论建立航空电子综合化网络系统的模型 ,通过模型对航空电子综合化网络系统的结构和动态特性进行了描述、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制导精度仿真和杀伤概率仿真是武器系统效能仿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仿真系统设计和仿真试验中一般分别进行.通过对两者仿真模型有机结合,实现了制导精度与杀伤概率的一体化仿真,给出了仿真流程,并对一体化设计结果的可信度进行了初步研究,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制导精度与杀伤概率一体化仿真不但实现了导弹拦截目标的全过程仿真,而且节约了设计开发资源,为实现作战效能评估和攻防对抗等大型仿真系统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基于作战单元的装备综合保障仿真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装备综合保障仿真评估中的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装备作战单元的建模方法,说明了针对装备作战单元建立综合保障仿真评估Petri网模型的方法,并给出了两个具体的仿真流程,说明了具体系统实现的方法。最后,以某装备作战单元为例,将获取的该装备的实际保障工作相关数据,按照所建立的仿真模型的输入要求输入仿真模型,根据模型输出数据,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评估。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three problems in simulation of ILS evaluation, the means of modeling, the method of building Petri net model of ILS simulation to the equipment basic combat unit, and the method of building the system were put forward. Taking an equipment as an example, input the actual support data to the simulation model constructed, and then the simulation result was analyzed. It proves that the model is correct and feasi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