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棉花新品种82—10于1980年以中棉所十号为母本,黑山棉×棉乡一号为父本杂交,又经海南两年加代选育而成。试验示范证明该品种是一个纤维品质较好,早熟、丰产,综合性状好,适宜棉麦(油)一年两熟种植的棉花新品种。一、产量表现。1983年新乡县关堤乡刘庄村进行产量鉴定试验,在亩产小麦600多斤的基础上于六月三日播种棉花,亩产籽棉319.2斤,皮棉127.7斤,比中棉所十号亩产籽棉267.4斤,皮棉95.5斤分别增产19.4%及33.7%。1984年棉花品比试验,在晚熟条件下,由于该品种早熟性好,表现更为优异,籽、皮棉产量依次亩产405.8斤、184.6斤,经新复极差测验较中棉所十号增产达到极显著标准,分别增产37.9%及84.6%。同年在新  相似文献   

2.
郑颍红     
一、来源;1970年由河南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以护国为母本,河北35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原系号为“040”1972年引入临颍县巨陵公社试验鉴定,后经省院与临颍共同选育而成.二、产量表现:72年引入临颖鉴定后群众认为较胜利百号高产、优质、食味好。78年全省32处夏薯示范试验,鲜薯平均亩产3866斤,比宁薯一号增产1.6%;晒干率32.4%,折薯干亩产1253斤比宁薯一号增产8.6%。78年三处春薯试验,鲜薯平均亩产4951斤,较宁薯一号增产4.7%,晒干率38.1%,高3.1%,亩产薯干1787斤,较宁薯一号增产14.5%.  相似文献   

3.
<正> 新棉二九一是我所于1971年以抗病品种陕棉四号为母本,丰产优质耐病品种刘庄一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新棉二九一在我所五年八次试验,平均亩产皮棉178.2斤,比徐州142增产36.5%。在新乡地区棉花品种区试中,1978年十一点次平均亩产皮棉177.9斤,比徐州142增产20.7%。1979年十点次平均亩产皮棉  相似文献   

4.
安薯一号(即安1—19):1972年用农大红作母本,济南红作父本,通过重复法诱导开花进行杂交选育而成。四年来在我区试验26处次,平均鲜薯比百号增产43.2%,比宁薯一号(推广种)增产31.4%;薯干比百号增产36.7%,比宁薯增产18.1%。南乐县后平邑大队高产田四年平均亩产9854.1斤,面积10.1亩。淇县刘河、介屯大队,南乐后五楼,大面积种植亩产7000—8000斤。在78年特大干旱的情况下,长垣满村公社小吕村大队第  相似文献   

5.
<正> 一、来源及产量表现: 郑州7297系河南省农林科学院小麦所用(毛阿夫×郑州6号等四父)的杂种第二代与丰产3号×(碧_1×阿玛)品种杂交育成。原系谱号为7297-3-3-2。于七八年首次参加鉴定测产,产量居首位,比对照种丰产3号增产17.2%。八○至八二年在郑州省院连续三年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种7023增产25.6%。该品系适应性较好,在三年全省中肥联合区域试验(亩产500—700斤水平)下,五十三次试验,五十二次增产,平均比对照种7023增产16.5%,  相似文献   

6.
一、郑谷四号郑谷四号是我所杂交选育而成。目前已在巩县、荥阳、郑州等县市推广,面积达7万亩以上。 1975年10处试验,较区域试验中产量最高的衡研130增产24.7斤。1976年和1977年9处试验,其中5处平均亩产300.4斤,比衡研130减产11%,另外4处平均亩产637.3斤,比衡研  相似文献   

7.
<正> 我县于一九七九年四月十七至十九日,在竖岗公社进行了飞机喷洒磷酸二氢钾防御小麦干热风试验,共喷洒麦田一万五千亩(实际二万二千亩)。通过12个点的调查结果表明,亩产300斤至700斤生产水平上,每亩增产20至66斤,增产率2.7~12%。12个点平均亩产572.5斤。每亩增产48.6斤,增产率为8.46%。(见表1) 飞机喷洒磷酸二氢钾防御干热风,增产效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是粮菜兼用的作物,具有高产,营养丰富,生育期短,喜凉耐贮藏等特点(见表1.2)。我省马铃薯栽培面积迅速扩大,产量逐年提高。据全省17个市、县、镇不完全统计,近年马铃薯栽培面积6.7万亩(其中一季作3.6万亩,二季作3.1万亩),一季亩产平均1700斤,二季作近1500斤。以郑、洛、新、许四市为例,栽培面积二年来扩大26—29.8%,亩产提高4—43%。有的市马铃薯种自给有余,并且采取了单株系选、二季栽培、巧躲高温,冬季留  相似文献   

9.
郑州郊区沟赵公社西连河大队一队1978年开展了土豆和红薯间、套作高产栽培试验.其中一区亩产鲜薯10599斤(面积1.27亩,亩产土豆1097斤,红薯9502斤),二区亩产10276斤(面积1.47亩,亩产土豆1217斤,红薯9059斤).其主要栽培措施是:试验田前茬是棉花,中等地力,土质为壤土。年前冬耕一次,深7寸.翌年初春灌水一次,亩施炉灰1千斤,3月中旬春耕。种植方式:一区3.6尺一带,土豆行距1.6尺,株距5寸,亩留苗3334株;红薯堆距(2×2)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马庄大队大棚黄瓜产量逐年提高,一九七七年春栽大棚黄瓜全大队平均亩产20316.7斤,高产棚亩产达25606.9斤;一九七八年春季大棚黄瓜全大队平均亩产21606.5斤,其中第四生产队的高产棚平均亩产32934.3斤(面积1.04亩),比去年增产28.5%。第四生产队的大棚黄瓜所以能突破亩产三万斤,是因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提早育苗,提前定植,延长黄瓜的生育期;对种籽进行低温处理和药剂浸种,增强幼苗的抗逆能力;增施磷、钾肥和微  相似文献   

11.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5055 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郑州早粳&#215;郑稻92—44 特征特性“郑旱6号”属粳型常规早稻品种,在黄淮地区作麦茬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为115天,  相似文献   

12.
<正> 豫谷一号是濮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日本60日×土龙杂交选育而成的。该品种在1980至1983年省试区中,28处平均亩产658.5斤,比新农761每亩高132.3斤,增产25.1%。在1980至1983年华北区域试验中,35处平均亩产605.2斤,比新农761亩产高106.2斤,增产21.03%。在上述两次区试中,豫谷一号的产量均居首位。  相似文献   

13.
<正> 豫芝四号是驻马店地区农科所用宜阳白作母本、驻芝一号作父本有性杂交育成。1989年经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豫芝四号。具有早熟、高产、稳产、耐渍、抗病等特性。该品种1986—1989年经省和国家级95点次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66.63公斤,比对照(中芝7号、豫芝1号)平均增产21.26%。其中1986年河南省预备试验、平均亩产83.23公斤,比豫芝1号增产37.47%,同年全国预备试验,平均亩产60.43公斤,比中芝7号增产22.67%。1987—1988年河南省区试,平均亩产71.82公斤,比豫芝1号增产22.86%,同期全国区试平均亩产62.27公斤,比中7号增产8.92%。1987—1988年河南省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4.
<正> 封丘县獐鹿市乡邢庄农民刘奎梅,全家5口人,1981年从集体承包了12亩沙碱薄地。1983年,种棉花6.5亩,收皮棉10,50斤,平均亩产161.5斤。仅棉花一项,净收入2,205元,人均441元。其中有2.07亩棉花试验田,1981年亩产皮棉87.0斤,82年亩产154.5斤。1983年,种植了新品种豫棉一号,经地区农科所和县,社  相似文献   

15.
1971年河南农林科学院作物所用24-4作母本,郑州红为父本杂交,系号1228-1.经四年试验,三年示范,表现高产、稳产、抗根腐病,78年重点繁殖推广,79年定名。一、产量表现:省院四年夏薯试验,平均鲜薯亩产4577斤,较胜利百号增产55.3%,薯干亩产1256斤,增产42.4%,晒干率26.6%,高0.5%。1977年全省14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鲜薯4920斤,  相似文献   

16.
1978年全市秋薯八百二十亩获得了平均亩产2000——2200斤的好收成。关林大队春秋二季土豆大面积丰收,春薯高产田亩产4856斤,秋薯高产田亩产4158斤.取得土豆高产的措施:首先在全市建立八个土豆种薯基地队,生产优良种薯.其二,一年内先后召开了七次大型土豆技术培训会议,培养技术人员一千余人次,促进科学种薯活动蓬勃开展,科学种薯的  相似文献   

17.
<正> 我社位于郑州北郊,紧靠黄河大堤,是1969年由郑州郊区的老鸦陈、祭城、柳林三个公社的边沿队组成的新公社。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社员口粮不能自给。公社农技站建立后,在各级党委和技术部门的领导下,充分利用公社水利、泥沙资源丰富的特点,发挥自然优势,开展科学种田使花园口面貌巨变,1979年粮食总产3060万斤,比成立公社时的874万斤增长三倍多;比解放初期增长近15倍;平均亩产1233斤,人产1394斤,社员生活富裕,向国家上交粮增加。1979年向国家售粮400多万斤。我们农技站主要作了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 我所从1963年起搜集各地优良品种,1974年用“庆丰”做母本,“中育”一号做父本杂交选择,1982年培育成功“汴梁一号”西瓜新品种,经过两年推广,表现较好,一般亩产6000斤左右。最高亩产超万斤。汴梁一号品种特征特性:汴梁一号属  相似文献   

19.
宁薯2号     
该品种系江苏省农科院以宁远卅早作母本,粟子香作父本杂交育成。76年引进我省,经连续两年试验,夏薯均表现增产,77年鲜薯增产42.6%,薯于增产56.3%。77年全省春夏薯14处试验,平均较胜利百号增产19.7%,比宁薯1号减产4.8%,薯干较胜利百号增产25%,较宁薯1号减产9.6%。78年鲜薯绝对亩产4401斤,比理论标准增产26.2%,亩产薯干1303斤,增产40.4%,烘干率29.6%。比胜利百号  相似文献   

20.
<正> 潢川县凌集茶场茶叶生产,在今年遭受严重干旱情况下,又获得了大丰收。全场400亩生产茶园在连续四年平均亩产200斤的基础上,今年总产干茶94000斤,平均亩产235斤,比一九八○年总产增加11%,单产提高10%。按一九八○年价格计算,茶叶总产值19.1万元,平均单价2.03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