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英帝国主义在苏伊士以东的軍事基地网@朱育莲~~  相似文献   

2.
一九六五年二月,英国工党政府发表了《国防白皮书》,全面闡述英国“国防”政策。这是工党政府一九六四年十月上台后的第一个关于“国防”政策的声明,它确定了工党今后“国防”政策的基調。在这个《白皮书》中,工党政府除了一般談到对国际形势的估計,对欧洲、亚洲、非洲各地“防务”的主张等等以外,着重提出王党政府今后将以“苏伊士以东”为“国防”重点,表示决不放弃該地区的任何基地;并且叫嚣对付所謂的中国“原子威胁”和要求西方盟国特別是美国“分担义务”。工党政府提出“苏伊士以东”政策,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視。  相似文献   

3.
在埃及宣布將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之后,英、法、美三国就相繼宣布对埃及实施經济制裁,冻結埃及的資金。首先实施的是英国,英国財政部于7月28日就宣布經济制裁办法,“阻止埃及取得苏伊士运河公司在联合王国的資产,并把埃及在联合王国的埃鎊资金置于英国外匯管制之下”。当时埃及被英国列为封鎖帳戶的存款为11,000万英鎊,这是原来就無法利用的头寸,現在被冻結,实际不产生什么影响。此外,埃及这次被管制的資金尚有活期资金二千万英鎊至二千五百万英鎊,这当然  相似文献   

4.
“不胜利毋宁死!”——埃及民族解放軍总司令文告英、法和以色列的軍队侵入了埃及的领士。中东燃起了战火。世界和平已受到严重的威胁。 10月29日晚上,以色列軍队在英法帝国主义唆使下侵入埃及西奈半島国境。30日,英法就向埃及發出了“最后通牒”,要它在12小时以內答复同意英法軍队开入塞得港、伊士美利亞和苏伊士等地区。在埃及納賽尔总統断然拒絕这一無理要求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就苏伊士运河問題进行討論,从10月5月起到現在已經一周了。不管英法把这个問題提到安理会的原来动机如何,也不管英法提案具有如何不可告人的目的,安理会究竟是会議桌,究竟不是战場,它应該是处理这个問題的适当場所。新阶段在运河問題發生的最初阶段,英法强調的是用英、法、美的联合力量压迫埃及屈服,根本不願采取任何同埃及談判的步驟。在“五国委員会”在开罗的活动失敗以后,英法輿論,特別是包括工党在內的英国與論,强烈地要求把問題提到联  相似文献   

6.
一中國的財政經济,早就達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但為什麽還有力量進行内戰?為什麽還能供給龐大的軍需?老實說,主要就是靠了美國的援助。美國在抗戰時期曾經對中國國民政府有過多次的援助,從借欵到軍火  相似文献   

7.
海运捷径位于埃及东北部的苏伊士运河,是一条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战略地位的国际航运交通水道。它北起地中海边的塞得港,中间穿过提姆萨湖、大苦湖、小苦湖,然后南止于红海苏伊士湾的陶菲克港,连同两端伸入海里的河段,全长172.5公里。运河开凿之前,从欧洲到印度洋的航船,必须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不仅路途远、时间长、费用高,而且风险多。运河开凿之后,它使地中海和红海得以沟通,进而把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接起来。从欧洲到印度洋和太平洋西岸,不绕道好望角,而经地中海、过苏伊士运河和红海,航程可缩短八千至一万公里。目前,欧亚两洲之间的海运货物,80%经过苏伊士运河;全世界油船运油吨数25%经过苏伊士运河。1979年,104个国家和地区的22,000艘船只通过苏  相似文献   

8.
一阿尔及利亞是法帝国主义在北非的最老的殖民地。法帝国主义于1830年用武力征服了阿尔及利亞王国后,即以此为基地相繼征服了突尼斯和摩洛哥。从1830年到1871年,法帝国主义在阿尔及利亞实施着残酷的軍事統治。在1844年和1846年,殖民当局分別公布了兩項法令,从而沒收了阿尔及利亞各部落的“公地”,并把曾武裝抵抗过法国的阿拉伯人的財产一律充公。从1871年超大批法国人(主要是阿尔薩斯和洛林的难民)到了阿尔及利亚,即从那时起設立了总督府,一切軍政大权掌握于总督之手。同时随着总督府的設立,法国公司在阿尔及利亞扩大它們的势力。  相似文献   

9.
指向东南亚心臟的一把刺刀 1963年9月英帝国主义同美帝国主义合谋拼凑起来的“馬来西亚”,是英美帝国主义鎮压当地人民,威胁邻国安全,制造东南亚紧张局势的工具,是英美帝国主义安置在东南亚心臟的一把刺刀。英美帝国主义在軍事上集結兵力,把“馬來西亚”变成它們侵略东南亚国家的桥头垒。在政治上,它們还硬把“馬来西亚”塞进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为美帝国主义无視亚非国家意見、侵犯它們权利的政策张目。“馬来西亚”积极执行帝国主义所推行的“用亚洲人打亚洲人”的政策,殘酷鎮压北加里曼丹的民族独立运动;它还勾結泰国反动政府鎮压两国边境的人民爱国武装。它不仅帮助訓练南越傀儡集团和老撾右派的反动軍队打“丛林战”,而且公然协助美  相似文献   

10.
一有没有变? 1956年11月初,美国在联合国大会紧急会议上表示了反对英、法和以色列对埃及的侵略,提出停火的提案。人们都还记得,在此以前,当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后,美国是一直在基本上同英、法一致行动的:它迅速实行了对埃及的经济抵制;它反对埃及将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的正当合理的行动;它提出企图篡夺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的所谓杜勒斯方案;它实际上默许英、法对埃及的不断的武力威胁。因此,尼克松把美国在11月初对英、法、以色列侵略埃及事件所采取的做法吹嘘为“历史的转折点”,有“高度的戏剧性”,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他大声宣布:“现在我们已经放弃了殖民主义,并且保证支持以前被大国当作殖民地统治的国家。”到了12月下旬,传出了所谓“艾森豪威尔主义”的方案,这个方案是由艾森豪威尔在1月5日向美国国会以特别咨文的方式提出的。它的主要内容包括:(1)要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現全球战略重点的东移,美帝国主义正在整个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不断加强軍事部署,企图在亚洲发动一場矛头首先指向中国的大規模侵略战爭。美国侵略亚洲的軍事战略部署是,以南朝鮮、日本、冲绳、中国領土台湾、菲律宾、南越、泰国、印度这一弧形地带为战略第一綫,以小笠原群島、硫黄島、关島为战略第二綫,并与英国的“苏伊士以东”的“战略鎖鏈”相銜接,对中国和其它亚洲国家进行包围并推行侵略阴謀。  相似文献   

12.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理事会巴黎会议于1956年12月11日开始,14日结束。会前,这个集团的主要成员美、英、法、三国之间的关系空前紧张。美国在苏伊士运河问题上的两面三刀,引起了大西洋彼岸一片指责声。在英、法,人们公开质问所谓“英美联盟”和“大西洋政策”到底对谁有利。美国对这种情况不能无动于衷。解铃还是系铃人,美国代表杜勒斯行前说将设法“消除分歧,保证团结”。会议结果,杜勒斯为自己规定的这个任务究竟完成了多少? 一面要扩军备战,一面是力不从心杜勒斯这个任务并不轻松。这并非由于杜勒斯缺少才能,或者因为这位美国代表手不辣、心不狠,而是因为美国和它的大西洋“盟友”之间存在着难于调和的矛盾。杜勒斯的第一个任务,是如何阻止这个集团向非军事化方向的发展趋势。换句话说,就是怎样对付这个集  相似文献   

13.
近来,随着印度統治集团加紧制造中印边境冲突的活动愈益猖狂,西方报刊、通訊社也更頻繁地透露出“援助印度俱乐部”积极筹划增加对印度的軍事援助的消息。“援助印度俱乐部”是一个什么組織呢?它是如何产生和构成的?它的活动与目的又如何呢? “援助印度俱乐部”的正式名称是“世界銀行援助印度財团”,簡称“援印財团”,是由“世界銀行”(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出面筹划的印度債权国与可  相似文献   

14.
最近,西方国家之間圍绕着誰能拥有核武器的斗争(也就是誰可以成为头等核国家問題的斗爭)有增无减。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内部,这个問題表面上呈現为一个核武器与常规軍在西欧的摆法的問題。而实际上,这是美国要想继續保持自己在西方国家之間的核大国地位,阻止西欧各国,首先是法国爭取与它平等的核大国地位的問題。面对英、法、西德乃至意大利等国已經发展了,或准备制造自己的核武器的事实,美国力图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范圍之內,控制住英、法等的核力量,而英、法、西德等国,又岂肯俯首就范?这一斗爭,是当前帝国主义尖銳矛盾的突出表现之一。今后如何发展,是值得注意的。今年7月号的美国“外交季刊”发表了美国著名的軍事理論家、肯尼迪的国家安全事务顾問亨利·基辛格的一篇文章,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当局对士述問題的想法。下面是这篇文章的节譯。·編者·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十日,英国殖民大臣格林伍德在下院宣布,美英已就在西南印度洋中的岛屿上建立联合军事基地问题达成胁议。西方报刊透露,美英这样做是要建立一条西自红海东到新加坡以南可可群岛的所谓“战略锁链”。这是英国工党政府推行“苏伊士以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英联合全球战略计划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6.
战后以来美国拼凑的各种軍事集团,正处在分崩离析的过程中。在北大西洋軍事集团內部,戴高乐于一九六三年年初公开打出“欧洲人的欧洲”的旗号,同美国的“大西洋的欧洲”分庭抗礼。不仅如此,法国已經把它原属北大西洋集团指揮的武装部队和軍官逐步撤回。它不参加該集团的联合軍事演习。它更反对美国的核战略和核霸权地位,坚持发展自己的独立核力量,并反对西德拥有核武装。最近,它又要求美国撤走駐在法国的軍队和基地。使美国更头痛的是,法国要求彻底改組这个目前已經陷于瘫痪状态的軍事集团。今年九月十九日,戴高乐更进一步宣布,最迟到北大西洋公約期滿的一九六九年,該集团“所規定的被称为一体化的附庸关系将結束”。十月中旬,巴黎《外交政策》双月刊(今年第三期)发表了下面摘譯的这篇文章。文章端出了法国改組北大西洋集团的具体方案。它主张用双重体制的組織来代替現在的联盟。一个是所謂“总的体系”,它的作用仅仅是“协調联盟的战略”,而应当排除联盟对軍队或参謀部实施“一体化”的一切規定。这种新的体系将是徒具空架子的松弛的联盟,美国在这个联盟中的霸权地位将被打掉。另一个是西欧国家的“地区性的体系”,它比前者的“联合”要“紧密得多”。它要实行軍事“一体化”,并由法国的核武器来保卫包括西德在內的西欧的安全。这就意味着法国将充当西欧的盟主。这篇文章受到西方各国的普遍重視,并在美国引起很大的震动。《紐約先驅論坛报》气愤愤地叫嚷,这是“法国要把美国驅逐出欧洲的計划”,是美国决不能容許的。世界正处在大动蕩、大分化、大改組之中,以法美矛盾为中心的、围繞着北大西洋集团問題的激烈斗爭,正是这种形势的反映和組成部分。——編者  相似文献   

17.
英帝国主义为了维护其迅速崩溃中的殖民统治,竭力维持其伸展到世界各大洲的军事基地,它把一半以上的“战略后备兵力”驻在海外。由于英帝国主义把由地中海延伸到印度洋以至北加里曼丹一带,视为它的“生命线”,故除开西德(驻军五万三千人)外,把主要兵力放在这条线上。扼地中海西部咽喉的直布罗陀,为自英国本土伸往亚、非地区的第一个接脚站。在地中海,它向塞浦路斯攫取了建筑庞大军事基地的权利,平时有驻军六千人。在马耳他岛上,驻有一个步兵营,建有海军船坞和空军基地。在地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缓冲国”?什么是“缓冲地区”?所谓“缓冲论”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 一般资产阶级学者的说法,“缓冲国”指的是“界于两大敌对强国之间足以缓和两国相互冲突的小国”。可是,根据历史的考察,“缓冲国”或“暖冲地区”绝不是从维护两国安全、发展和平关系出发,实际上是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利益、相互角逐与暂时妥协的产物。如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英法殖民主义者对东南亚进行殖民扩张时,英国控制了缅甸,法国占领了越南。在殖民利益发生冲突、争执不下的局面下,英法两国于1896年1月15日签订了关于暹罗湄南河流域的英法协定,把暹罗变为法属印度支那和英属缅甸之间的缓冲地。就在这个基础上,于1904年又签订了一个协定,把暹罗公开瓜分为英法两国的势力范围。在湄南河以西的区城被认为是英国的势力范围,在湄南河以东的区域被认为是法国的势力范围。再如十九世纪三  相似文献   

19.
去年,約翰逊政府妄想用瘋狂的扩軍备战和不断扩大侵越战爭,来解决越南問题和日益逼近的美国經济危机。結果是,不仅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軍被英勇的越南人民打得一敗塗地,而且侵越軍費的激增也大大加深了美国財政金融方面的困难。一場侵越战爭,把美帝国主义这个龐然大物弄得手忙脚乱,穷于应付。这說明美国的經济是多么脆弱,多么經不起风浪。  相似文献   

20.
十一月二十五日,帝国主义的走狗、刚果(利)伪軍“总司令”約瑟夫·蒙博托发动“軍事政变”,废黜了統治刚果(利)五年半之久的伪“总統”卡薩武布,解除了十天前受命組閣的伪“总理”金巴的职务;宣布自任“总統”,执政五年。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蒙博托手下的一班娄罗,个个飞黃騰达起来了。他的“参謀长”穆胡巴当了“总理”。他的亲信、駐加丹加伪軍第四兵团“司令”博博佐,接任伪軍“总司令”职务。十一月二十八日,穆朗巴拼凑了一个由二十四人組成的新傀儡“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