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α,β-不饱和酸铜(Ⅱ)与脲三元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合成了丙烯酸钠与脲和α-甲基丙烯酸铜与脲形成的两种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谱,热谱和磁化率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Cu2A4((NH2)2CO)2(A-CH2=CHCOO^-,CH2=C(CH3)COO^-),提出了热分解机理,测定了Cu2(CH2=CHCOO)4((NH202CO)2的晶体结构2。  相似文献   

2.
杂多金属氧酸盐的磁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长文  许林  王恩波 《科学通报》1998,43(12):1234-1241
综述了近10年杂多金属氧酸盐(HPOMs)的磁特性研究进展。含有磁性原子的杂多金属氧酸盐离子[M4(H2O)2(PW9O34)2]^10和[M4(H2O)2(P2W15O56)2^16-[M=Co(Ⅱ),Zn(Ⅱ),Cu(Ⅱ),Mi(Ⅱ)]以及新近合成的[GaW9O37M3(H2O)3]^n[M=Fe(Ⅱ),Cu(Ⅱ)Co(Ⅱ)],显示出铁磁性或反铁磁性。有的多阴离子和有机π电子给予体TTF^+  相似文献   

3.
北祁连山玉石沟地幔橄榄岩中富CH4流体包裹体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苏犁  宋述光  王志海 《科学通报》1999,44(8):855-858
研究了北祁连山玉石沟蛇绿岩底部地幔橄榄岩橄榄石中早期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它们主要以CH4为主,次要组分为H2,N2,H2S,CO2,C2H4,C2H6和C3H6,不含H2O,CO和SO2。这些甲烷高度富集的流体可能来源于深部地幔,该发现对全面认识地幔流体,特别是古大洋地幔的流体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二氯硅酞菁染(SiPcCl2)中的活性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ninopropyltriethoxysilane,NH2(CH2)3Si(OC2H5)3,KH550)中氨基的亲核取代化学反应,把酞菁染料连接到KH550中,反应产物γ-缩水甘油醚基丙基三甲基硅烷(3-glycidoxypropltrimethoxysilane,CH2OCHCH2O(CH2)3Si(OCH3)3,KH56  相似文献   

5.
缅甸帕敢地区硬玉岩中流体包裹体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施光海  崔文元  王长秋  张文淮 《科学通报》2000,45(13):1433-1437
大量的气-液二相,气-液-固三相的包裹体发现于缅甸帕敢硬玉岩中,用激光Raman光谱仪分析的结果显示其气相和液相的成分为H2O+CH4,固相部分成分为硬玉,表明该硬玉岩形成于含H2O+CH4的,组成近硬玉的熔体,该熔体可以有来源于上地幔,根据实验岩石学资料推测硬玉岩形成温度大于650℃,压力大于1.5GPa。  相似文献   

6.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全球CH4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述了全球变化中2个重要温室气体CO2和CH4的关系,指出在未来CO2浓度升高的条件下,全球CH4的排放将受到较大影响,有可能导致未来大气CH4浓度有较大的增长。CO2浓度升高的这种作用可能通过两条途径影响全球CH4排放,首先通过提高CH4主要排放源稻田和自然湿地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植物生物量,根系分泌物,土壤有机物等的积累增加,从而使排放源的CH4排放速度增加;其次结合其他全球变化驱动力,CO2浓  相似文献   

7.
用分步加热法和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提取分析了大麻坪碱性玄武岩内黑色辉石岩和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包体中CO2,CO和CH4的碳同位素组成。分别结果表明,在400 ̄1140℃,CO2和CO的δ^13C值为22‰ ̄27‰,CH4的δ^13C为-30‰ ̄-50‰,这些结果可能反映该地区上地幔部分熔融作用产生的岩浆,经过多阶段去气作用之后残余挥发份中CO2,CO和CH4的碳同位素组成。  相似文献   

8.
吴天福  宋立荣  刘永定 《科学通报》1999,44(14):1527-1531
为了探讨蓝藻Anabaena sp.strainPCC7120在外源无机碳浓度变化时,其光合作用对CO2和HCO3的利用特性,制备了高CO适应细胞,Anabaena sp.strainPCC7120HCG细胞的生长速率高于LCG细胞,即在空气中生长的细胞,当HCG细胞从5%CO2转换到空气中时,其碳酸酐酶活性升高;它对外源无机碳的表观光合作用亲合力明显提高,说明它的CCM活性被诱导,HCG与LCG  相似文献   

9.
硅酞菁染料与SiO2介质的结构关联及强光限幅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二氯硅酞菁染料(SiPcC12)中的活性氯与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NH_2(CH_2)_3Si(OC_2H_5)_3,KH550)中氨基的亲核取代化学反应,把硅酞菁染料连接到KH550中.反应产物与γ-缩水甘油醚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glycidoxypropltrimethoxysilane,CH_2OCHCH_2O(CH_2)_3Si(OCH_3)_3,KH560)相复合,随着系统物质的水解和聚合反应的进行,SiPc成功地嫁接于无机网络中,使得本来极难溶的酞菁有机分子以较大浓度以单体形式掺杂到无机介质中,制得较好物化性能与光学性能的复合材料.用红外光谱与紫外光谱表征了SiPcC1_2与KH550的化学反应产物用波长532nm,脉宽8ns的 Nd~(3+). YAG激光对获得的不同 SiPcCl_2掺杂浓度的复合材料的光限幅效应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利用时间分辨Fourier红外发射光谱仪,对高振动激发的CO(v)向H2O的传能反应进行了研究。传能给体分子CO(v)由193nm激光光解CHBr3和O2后的次级化学反应产生。CO(v→v-1)的红外发射由TR FTIR跟踪检测。实验中没有观察到H2O的振动激发。利用光谱拟合方法,得到每一延时CO(v=1-8)的振动布居,进而求出CO各个振动激发态的相对布居随时间的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11.
西藏羊八井地热田气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藏羊八井地热田气体的主要组分是CO2,含量一般超过85%,其他组分有N2,H2S,H2和CH4等。氦同位素的R/Ra值在0.14-0.46之间,说明地壳是氦的主要来源。CO2的δ^13C值是-11.33℃-7.72‰,HS的δ^34S值是0.2‰-8.3‰,这些气体是念青唐古拉核杂岩体局部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钠离子对 γ-Al2O3表面的修饰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H^23Na核磁共振双共振新技术研究了钠离子对γ-AL2O3载体表面羟基的修饰作用。^1H^23Na交叉极化(CP)实验明确地区分出3种与表面羟基有相互作用的钠离子,而与表面羟基无相互作用的沉积盐-Na2CO3R信号则被完全抑制掉。^1H〔^23Na〕自旋回波以共振实验明确地揭示了这种相互作用的细节,当Na^+负载量较低(5%,10%)时,Na^+优先与γ-AL2O3表面上的酸性OH配位,随  相似文献   

13.
锌盐与L-蛋氨酸配合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相平衡法研究了ZnCl2/ZnAc2/ZnSO4-Met-H2O在25℃及全浓度范围内的溶度性质结果表明,ZnAc2和ZnSO42个体系为简单体系,没有新的化合物生成;  相似文献   

14.
TCNQ 分子在Cu(111)面上吸附结构的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技术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万立骏  板谷谨悟 《科学通报》2000,45(19):2067-2070
用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技术(electrochemical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ECSTM)研究了0.1mol/L HClO4溶液中TCNQ分子(tetracyanoquinodimethane)在Cu(111)表面的吸附结构。结果表明,TCNQ分子在Cu(111)表面形成有序的(4*4)结构,分子的π结构,分子的π电子与Cu表面相互作用,形成“平卧”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0.21~4.18GPa和20~350℃下H2O的电导率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0.21 ̄4.18GPa和20 ̄350℃下测量了固相和液相H2O的电导率。结果表明:(1)不同的固相H2O具有不同的电导率与温度压力关系。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是连续的,但是在2.11GPa与2.58GPa压力之间存在着不连续现象,这与相应压力下的冰Ⅵ和冰Ⅶ是对应的;(2)液态H2O的电导率均随温度和压力的增高而增大,但随压力的不同分别在0.57GPa与0.9GPa和2.11GPa与2.58GPa与  相似文献   

16.
Bi2Sr2CaCu2O8+x内禀结在毫米波段的谐波混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Bi2Sr2CaCu2O8+x内禀结在毫米波段的谐波混频。在3mm波段上,谐波次数达50次。还给出了谐波混频中直流偏置和本征功率与中频输出功率的关系曲线,并对实验结果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新型上转换材料Ba2ErCl7的单晶生长方法。用“一步合成法”直接将Er2O3,BaCl2.2H2O和NH4Cl合成Ba2ErCl7多晶料,并分别用提拉法和坩埚下降法得到4mm*8mm*15mm的优质大块单晶;用803nm的LD泵浦时有强烈的黄绿光发射;  相似文献   

18.
翁维正 《科学通报》2000,45(16):1732-1737
采用原位时间分辨红外光谱(in situ TR-FTIR)技术,在500~600℃、时间分辨率优于0.3s的条件下,对CH4/O2/He(2/1/45,摩尔比)混合气在不同预处理后的Rh/SiO2,Ru/γ-Al2O3和Ru/SiO2上的反应及其与催化剂上吸附CO物种的作用情况进行了跟踪、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在还原态和工作态Rh/SiO2上,CO是POM反应的初级产物。由甲烷直接脱氢生成表面吸附氢  相似文献   

19.
组氨酸与叶绿素配位是生物体内叶绿素存在最明显的结构特征,采用N-甲基咪唑(C4H6N2)模拟生物体内的组氨酸,通过观测CCl4中的Chla与C4H6N2反应的可见吸收、CD和MCD光谱得到以下结论:(1)在纯CCl4中,每个Chla处于五配位状态,Chla形成不对称的双聚体内的组氨酸彼此之间存在较强的语作用,提出了两个Chla通过不等价的两个Mg-O配位键(O分别来自于以3^1位的酮基和C17位酯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典型草地CO_2,N_2O,CH_4通量的同时观测及其日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黑色不透光气体采集箱,沿 450~200 mm年降水梯度剖面对内蒙古温带草原典型草地3种主要温室气体CO_2,N_2O,CH_4通量进行现场测定.结果表明,内蒙古草地CO_2,N_2O,CH_4通量平均值分别为(1180.4± 308.7),(0.010± 0.004),(-0.039± 0.016) mg m_(-2)· h_(-1), 3种温室气体通量随着草地降水量的减少呈现降低的变化趋势,人类活动放牧和草地开垦利用均表现对草地温室气体通量的明显影响,揭示了草地温室气体通量的日变化特征及其与温度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