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郭昊 《甘肃科技》2008,24(8):123-124
文章从地震震害作用机理和传力途径以及混合结构房屋的受力特点出发,指出房屋抗震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并介绍了混合结构房屋体型、结构和各种构件的设置要求,提出减轻混合结构房屋震害的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构成和特征,提出了混合结构体系的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其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能量法求出交叉梁系,板与交叉梁系混合结构以及剪力键式空腹夹层板结构的固有频率,给出相应的振型。  相似文献   

4.
高昭宗 《科技资讯》2006,(22):81-81
混合结构房屋在建筑物中占的比例较大,分布较广,而混合结构中的墙体常出现各种类型的裂缝。一些细小裂缝由于不危及使用。常被人忽略,但这些裂缝在较长时间内还不稳定,降低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本文对混合结构房屋墙体开裂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丁二酸气溶胶的吸湿生长现象,研究了温度和水含量对颗粒平衡后结构和界面特性的综合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温度和水含量会影响丁二酸的溶剂化分子数,从而导致颗粒吸湿生长后呈现水包酸的分层结构、混合结构和酸包水的分层结构。颗粒表面丁二酸含量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且随水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此外,温度高于260 K时,颗粒表面丁二酸分子的亲水基和疏水基分别朝向颗粒内部和气相。  相似文献   

6.
为了设计、生产抗振动、低噪声的圆锯片基体,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进行动态特性分析;通过模态分析,比较圆锯片基体的开孔数量、开孔形状以及孔缝混合结构对其固有频率的影响;通过谐响应分析,比较未开孔圆锯片基体与孔缝混合结构圆锯片基体的应力分布;通过声场特性分析,验证孔缝混合结构对圆锯片基体的抗振降噪效果。结果表明:相对于未开孔的圆锯片基体,具有孔缝混合结构的同阶固有频率降低,应力减小,并且在900~980 Hz频率范围内,其声功率级较低,可作为工作转速的参考数据;孔缝混合结构有效地降低了圆锯片基体的振动和噪声。  相似文献   

7.
高层混合结构地震整体损伤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基于模态参数,给出高层混合结构在四个损伤状态下的最终软化指标;然后用非线性分析软件CANNY对9个不同结构参数高层混合结构模型进行了近500次不同地震动作用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建立了最大层间位移角与最终软化指标及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最大层间位移角和最大总位移角之间的关系;并结合Pushover分析,提出了高层混合结构基于变形和能量的双参数损伤指标,最后通过一高层混合结构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对建议的各损伤指标量化值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从理论方面论述了上部荷载、梁上荷载、梁的支座情况、墙梁(板)刚度比等因素对混合结构中梁(板)嵌固作用的影响,并为混合结构的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建筑RC框架-砌体混合结构抗震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C框架-砌体混合结构在我国欠发达地区村镇中小学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该结构体系受力机理和抗震性能等尚不明确;通过一榀RC框架-砌体混合结构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考察裂缝的产生、开展和混合结构的破坏形态,分析RC框架-砌体混合结构的廷性、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研究混合结构的受力全过程和受力机理.结果表明:框架由于刚度较小,加载初期,墙体承担了大部分水平剪力,首先被破坏,墙体破坏后框架承担了大部分荷载,整个混合结构被各个击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RC框架-砌体混合结构的抗震鉴定和加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图书馆都是以工作手工操作管理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的逐渐普及,图书馆使用计算机来管理将成为必然。本文提出一种融合C/S和B/S优点的混合结构模型,并以泰安市中心医院图书管理应用为依托,设计并实现了图书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1.
力灵敏度温度系数是石英谐振器产生温漂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这种温漂不能用差频方法消除,因此,它是影响石英谐振式力传感器测量精度的主要原因.文中给出了测量误差与力灵敏度温度系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得到实验验证.阐述了力灵敏度温度系数的物理意义,分析确定了标定温度的方法.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使用的石英晶体谐振器,既要有一定的分辨率,又要使其测量结果不受温度影响,为此提出了石英谐振器最佳取向选取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找出了AT切型晶片用作力敏元件时的最佳施力方位角.为提高石英谐振式力传感器的测量精度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热油管道停输后初始启动压力波速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油管道停输后,管内油品降温收缩,管内会产生油蒸气空间,从而使管道再启动时出现启动充装过程。启动压力波速不仅取决于管子的弹性变形和油品的弹性特征,而且与流体的降温幅度和启动流量的大小有关。考虑管子、流体的弹性变形和管内液体的降温收缩,从质量守恒的原则出发,推导了热油管道停输后启动压力波速的计算公式。对长距离热油管道进行的现场试验表明,该公式适用于工程计算。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流体力学的基础理论,提出了超高压系统中泄压阀泄压特性的理论模型(即系统内压力与流量的变化规律)。根据该理论模型计算获得的泄压数据与实测泄压数据符合得较好。文中还给出了阀前管道及阀内流道中流速及温度变化的计算公式,最后详细分析了此类超高压泄压阀元件的破坏机理并推荐了计算冲击和气蚀破坏压力的公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喷水室中的喷水温度、水气比、空气初态等参数时所处理空气的热湿交换影响,通过理论推导与大量实险研究推出喷水室热湿交换的计算公式,并推出一个新的水初温——水气比的互换公式,对现有的计算公式作了修正与补充,为空调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了方便,更为重要的是为混合水喷淋改为冷冻水直接喷淋的节能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于述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1):5202-5205
首先介绍了储罐隔热层的构造.通过理论推导,给出了隔热层、热角保护及外墙温度分布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得出外墙温度应力的计算公式,并给出热保护角厚度设计的控制方程.最后对一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应用ADINA有限元软件,建立隔热层及外墙温度场计算模型,并进行热-结构耦合计算外墙温度应力.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在内罐泄漏状态下,外墙温度应力很大,说明热保护角厚度的设计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根据肝脏的结构情况,将肝脏动脉血管简化为内均匀受压的弹性管理在无限大的等效肝组织的粘弹性介质之中的力学模型。并根据粘弹性材料的对应性原理,获得血管为弹性体和等效肝组织为Kelvin粘弹性模型下的应力计算公式及应力变化趋势,这与文献中的应力变化情况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17.
The structure of a steel changes with temperature due to phase transformations. This phase change is generally companied by a variation in the specific volume which is exhibited as a departure from the behaviour of the thermal expansion or contraction, at the temperature at which the change occurs. This behaviour can be detected as a change in the dimensions of a suitable test piece, and forms the operating principle of dilatometry. The dilatometric technique may be applicable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超长连续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以及预应力产生的截面净拉力对单向受力构件弹性抗弯刚度的影响,推导了挠度计算的精确公式,给出了近似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构建了能够反映实际情况的U型砌体结构实体研究模型,实时测定并分析了U型砌体结构实体模型在竖向荷载差作用下纵横墙(即非承重与承重墙)的变形,以及裂缝的产生和发展行为.结果表明,纵横墙变形大小随荷载增加而增大,并且当荷载增加至一定值时,纵横墙相交部位将出现变形骤增,反映出竖向荷载差的累积作用效应,同时伴有裂缝的产生和扩展.对于多层砌体结构房屋而言,竖向荷载差是除温度差等因素外导致项层裂缝产生和发展的又一重要影响因素.还首次建立了U型多层砌体结构足尺模型在竖向荷载差作用下的最大剪应力计算分析模型和计算方法,为《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进一步完善和扩展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氢能是一种绿色低碳的二次能源,在天然气管道中掺入氢气进行大规模运输是当前研究的热门领域。但氢气与天然气混合后因其物性参数的改变,使管道产生堵塞、氢脆、泄漏、聚积、燃烧和爆炸等问题。基于此,利用Aspen HYSYS软件,选取代表性数据,运用理论研究、数据模拟和数据分析等方法,针对不同混氢比下天然气与氢气混合后的物性变化规律和管道水合物生成情况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混氢比增大,混合气体温度先降低再升高,在混氢比为36%时达到最低温度;混合后气体质量密度和比热容比与混氢比呈负相关;质量焓、质量熵、质量基准热值、Z因子、热导率、运动黏度均与混氢比成正相关;随着混氢比增大,水合物生成温度降低,压力升高。可见在天然气管道中适当混入少量氢气可抑制水合物的生成;混氢天然气物性参数变化规律为探究适合不同条件下的最优混氢比、保证管道输送及使用的安全性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