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中村是目前我国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和热门话题,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城中村表现出种种复杂而严重的问题,改造城中村一时成为城市共同的呼声。不少发达城市在实践与理论上进行了有益探索,但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城中村成为城市这只大"木桶"中的"短板",对城市整体发展的影响日益突出。文章通过分析城中村形成的原因,提出城中村改造的理论框架和原则,并进一步探索了城中村改造的基本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刘斯佳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13,(Z1):47-48
\"城中村\"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其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城中村\"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其中最根本的是传统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的存在。\"城中村\"的存在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对于\"城中村\"的改造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本文针对\"城中村\"形成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城中村\"改造的模式与经验,提出了进行\"城中村\"改造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是高速城市化过程中的特殊产物,普遍存在环境卫生恶劣、建筑品质不高、乱搭乱建严重、基础设施薄弱、安全隐患多、治安状况差等诸多问题。改造“城中村”是实现农村城市化、推进城市现代化的需要。分析了“城中村”改造规划的方法、途径及特别应注意的事项,指出“城中村”规划应坚持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原则,以营造高水平的社区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4.
城中村拆迁改造,历来是涉及各方利益的敏感问题,亦是所有涉及旧城改造城市所面临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曾几何时.因城中村拆迁改造而引起的群访事件.让我们记忆犹新。近两年,西安市本着以民为本,平安拆迁、和谐拆迁的原则,正式启动了城中村改造工程.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特别令社会关注的是.多个被认为是拆迁难点的城中村,最终却是“静悄悄的搬家,静悄悄的拆”,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并创造性地探索出了城中村改造的“西安模式”,总结出了“碑林样板”.“新城经验”等等。今年,西安将重点启动50个城中村和10个棚户区改造项目。为此,以关注西部大开发及西部城市变迁为使命的《西部大开发》杂志,特别推出这期“城中村改造的‘西安模式’”专题,希望给其他地区城市改造能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相互割裂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而城市化进程则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试图从城市化进程这一背景下来探讨武汉市城中村形成的过程,并针对武汉市目前“城中村”的现实状况和改造中存在的问题来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造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赵旭花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16):162-163,166
以山西省晋城市北石店区城市化改造为例,介绍了该区"城中村"现状,阐述了城中村建设的具体方法和启示,探索了"城中村"改造中的社区规划问题,提出了改造工程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逐渐全面开展的广州139个城中村大范围改造过程中,城中村内大量有价值的古建筑能否得到妥善保护成为一道严峻的命题。本文从历史文化保护的角度出发,论及广州城中村古建筑的存在价值与对其保护的重要意义,对目前改造实例中以城中村祠堂为主的传统古建筑保护现状进行分析与反思,提出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改造古建筑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中城市目前普遍都遇到了"城中村"问题,迫切需要对其进行改造。而在当今广泛的规划博弈讨论中关于弱势群体利益的相关问题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即通过对这些弱势群体的分析,从城市规划社会学研究的角度提出政策对策,旨在"城中村"的规划改造过程中,以人为本,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李春云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8):177-178
"城中村"是城市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随之而来"城中村"与城市之间的反差突显,改造"城中村"是必然趋势。在介绍太原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概况及基本模式基础上,分析了太原市"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城中村"改造的便捷之路。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外延式扩张的深入,产生了“城中村”这一特有现象。在对城中村的改造中忽视了生态文明建设,出现了景观、管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使“城中村”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不和谐音符。用生态文明理念对其整治,注重内涵式构建,使物质景观、村民的文化与行为方式、规划与管理机制、村民的就业观念等融入城市,实现城中村的城市化和城市生态化。 相似文献
11.
旧城作为城市空间甚至是区域整体空间的一个子系统,其更新改造和发展与整个城市空间结构关系密切相关。要从整个城市或区域角度认识旧城的更新与改造。根据城市空间、城市地理学一般将其分为核心区、混合过渡区、边缘区三个主要部分,在不同地段,城市更新的重点、方式、过程等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2.
国有铁路货车保有量约为50万辆,其中装用转8A型转向架的货车占80%以上,构造速度普遍在100公里/小时以下。受特定历史时期多种因素的影响,这部分货车技术构造和质量问题比较突出,对确保运输安全、满足铁路提速战略要求、提高运输效率和货车技术进步等形成制约。我国铁路在客货车混跑、运能紧张的情况下,既要考虑提速,又要兼顾重载。因此,对既有货车实施提速改造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农民变股民,农村变都市,生活城市化,管理民主化。这是吴中区长桥街道龙西社区的真实写照。
随着苏州中心城市的扩容和吴中新城的扮靓,地处吴中新城核心区域的龙西社区,自觉融入城市现代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今“城中村”改造步伐加快,一幢幢城市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成为吴中新城商业节点的新亮点,为吴中区打造南城新商圈增姿添彩。用社区党委书记范安林的话说,“我们不仅要充分享受城市现代文明成果,而且要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为苏州城市化的推进和南城新商圈的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进行旧村改造,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旧村改造工作已经成为各地市城建工作的重点。本文从现行旧村改造模式进行论述,分析其优缺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一些建造年代久远、建筑风格独特、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旧有建筑已不适应城市面貌的要求,这些建筑物大多数“超龄”使用,结构老化、形象破旧不堪,使用功能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然而,这些记录了人类发展进程的建筑物随着古文化运动的兴起,已经成为了宝贵的、不可逆转的人类建筑文化遗产,不可以随意拆除或重建。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正处在城市化提速的阶段,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不仅容纳了大部分城镇人口,而且是现代文明的载体.由于城市发展缺乏规划,出现了日益恶化的各种典型性城市病以及日渐突出的非典型性城市病.目前,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要求提出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对策,以构建和谐的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