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1.尼帕、亨德拉、埃博拉、马尔堡、SARS2.它们都是世界上最危险的病毒3.埃博拉病毒极其致命,它们会杀死高达90%的感染者。尽管SARS的致死率没这么高,但它传播得快4.这些臭名昭著的病毒都是近50年内出现在人类中的,其携带者均为蝙蝠5.澄清一点,这真不是蝙蝠的错。最近疫情上升和爆发很可能是由于人类和饲养的牲畜过深地侵入蝙蝠栖息地,尤其在热带地区  相似文献   

2.
经过对SARS病毒进行基因组研究,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科研人员获得相关病毒比较研究提供的证据,表明感染人类的SARS病毒起源于蝙蝠。该分析对引起SARS的病毒在人类及动物宿主中的传播途径进行了迫踪,其结论与SARS在2004年已被根除的主张相左。  相似文献   

3.
正蝙蝠自身携带多重可怕的病毒,但是他们的身体却存在着多重特殊"机制"来让自己免疫。新冠病毒爆发期间,蝙蝠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一个五十多岁的女性曾一脸严肃地跟我说:蝙蝠就是耗子,耗子吃盐巴吃多了就变成蝙蝠了。说话的时候她信誓旦旦。当然,从科学的角度而言,老鼠吃盐变蝙蝠是不可能的,而蝙蝠自古就给人一种神秘感。此次疫情,人们的聚焦点放到了它身上的病毒,说是一个活体"毒库"完全不为过。  相似文献   

4.
车辆路径问题对现实有着良好的指导意义,自提出以来便吸引了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传统车辆路径问题仅仅将车辆行驶里程最短作为目标,忽视良好的客户体验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考虑客户满意度这一目标,建立以客户满意度和车辆行驶里程最短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根据车辆路径问题的具体特征,改变基本蝙蝠算法的编码方式。为克服基本蝙蝠算法求解精度低、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加入贪婪随机自适应启发式算法提高求解精度,引入病毒进化机制以增强蝙蝠算法跳出局部最优的能力。算例分析表明:病毒进化混合蝙蝠算法相比于基本蝙蝠算法,在求解精度上有较大幅度提高,是一种有效求解车辆路径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劲硕  解焱 《科技潮》2003,(8):46-47
2003年5月23日,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香港大学联合宣布SARS病毒溯源研究获得重要进展,从6只果子狸标本中分离出3株SARS样病毒,基因全序列分析发现所获得的病毒与人类SARS病毒有99%以上的同源性,证明了动物SARS样病毒是人类SARS病毒的前体。消息一宣布,果子狸立刻成为焦点。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将各酒店、餐馆经营的果子狸等野生动物查收,更多的老百姓表示今后不会吃这种动物。一时间,人们似乎“谈狸色变”,惶恐不安。2003年6月19日,中国农业大学也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研究人员从广东、北京等7个地区采集了包括果子狸、蝙蝠、猴、蛇在内的65种动物(野生动物54种、家养动物11种),共计732份样本。在所有样本中,均未检测到SARS病毒。在76份果子狸样本中——来自广东25份(其中深圳3份、云南10份、广西3份、江西3份、陕西20份、山西4份、北京11份),检测结果表明,来自上述地区的野生和养殖的果子狸均不携带SARS病毒。他们指出,尚无科学依据确认这些动物就是SARS病毒的来源。  相似文献   

6.
陈杜梨 《世界博览》2012,(21):64-65
正警惕宠物拒绝野味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来自动物的致命病毒。荷兰人阿斯特丽德2008年随丈夫到乌干达旅行。他们游览了一个名叫"蟒蛇洞"的奇异景观,山洞里住着珍惜的岩蟒,顶部密密麻麻全是体形硕大的蝙蝠。说实话,那不是个好玩的地方,动物们  相似文献   

7.
2012年夏天,在中东地区发现的类似SARS的病毒可能不仅仅感染人类。研究人员今天报道说:这种病原体跟2002年至2003年爆发的SARS病毒是近亲,可能也会感染猪细胞和多种蝙蝠的细胞。研究人员称,这些发现有助于公共卫生部门的官员跟踪病毒的爆发源,并确定野生动物和家畜在传播这种病毒中的作用。最初,科学家们在沙特阿拉伯吉达市的一个60岁的男人身上发现了这种病毒,这个男人在今年春季患上了严重的肺炎。医生们无法识别致病菌,他们将采样  相似文献   

8.
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是采用病毒的遗传材料(感染性克隆),在培养细胞或易感宿主中重新拯救出活病毒或类似病毒物质的过程。该技术在麻疹病毒属病毒中研究应用较多,尤以牛瘟病毒的研究开创了消灭麻疹病毒属病毒的先例,小反刍兽疫病毒和犬瘟热病毒的研究与应用还在进一步完善中。本文综述了反向遗传学技术在麻疹病毒属病毒基因结构与功能、致病机制、感染性克隆构建及新型疫苗研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小儿病毒性脑炎发病率高、预后差,病死率高,引起病毒性脑炎的病原体除了常见的乙型脑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外,新发现的还有西尼罗病毒、博尔纳病病毒、版纳病毒、尼帕病毒等。了解各病原体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临床医生以及科研工作者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防护级别越高的口罩,越值得购买;使用一次性筷子会感染新冠病毒……1月"科学"流言榜发布,来看看流言真相究竟如何!NO.1蝙蝠携带那么多病毒,应该直接消灭掉?从新冠肺炎疫情爆出与蝙蝠有关联开始,这种会飞的哺乳动物就几次三番被拱上热搜。随着人们了解的相关信息越来越多,尤其是蝙蝠作为"病毒储存库"的特质,让大众对它们从恐惧到厌恶,甚至有人提出:既然它们的存在具有如此大的威胁性,就应该直接把这种动物消灭掉。  相似文献   

11.
利用牙鲆鳃细胞系分离和培养淋巴囊肿病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利用牙鲆鳃细胞系进行了养殖牙鲆淋巴囊肿病毒的分离及培养,并通过电镜对培养细胞中淋巴囊肿病毒的形态及感染循环进行了初步研究。将病鱼的淋巴囊肿组织无菌滤液接种牙鲆细胞系,细胞出现了明显的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电镜观察在培养细胞的胞质中有病毒的包涵体,胞质中散在6角形、5角形或圆形的病毒粒子,大小为100-140nm之间。在感染细胞的线粒体中也存在大量的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12.
病毒性肝炎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毒性肝炎动物模型的研究李菁菁,陈乾生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广州市新港西路105号510260)人类许多疾病的研究进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动物模型的建立。实验动物模型对人类病毒性肝炎的致病机理、传播途径和病毒复制机制的研究以及免疫预防和疫苗研究起了相当...  相似文献   

13.
中国蝙蝠核型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中国蝙蝠核型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已发表的22篇研究论文中,报道了39种蝙蝠的核型,中国尚有约60%以上的蝙蝠种类未进行核型分析.针对已发表研究论文中存在部分种类鉴定有误、图表欠准确合理和研究方法待改进等问题,提出了改进研究方法等建议,对提高我国蝙蝠研究水平和核型研究论文的质量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病毒能影响未感染细胞产生的假设下,研究了一类被感染细胞具有潜伏和活性两阶段的动力学模型,给出病毒存在与否的阈值,并讨论了平衡点的存在性.通过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得到病毒灭绝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利用自治收敛定理证明了病毒存在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尼帕病毒病     
在目前已知的200多种动物传染病和150多种动物寄生虫病,至少有200种以上可以传染给人。尼帕病毒病(Nipah Virus Disease,NVD)是继英国疯牛病、台湾岛猪口蹄疫、香港禽流感后,又一引起世界各国广泛关注和恐慌的人、畜共患病。NVD是1997年在马来西亚Perak州Nipah城首次发现的一种  相似文献   

16.
猴B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和其它灵长类动物种系发生关系密切 ,二者在生理和生化方面非常相似 ,这对生物医学研究非常有益。因此继续研究控制和根除非人灵长类动物中潜在危险性致病因子是生物医学界的共同使命。这些努力不仅有利于保证使用这些珍贵动物或其组织进行研究的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而且还保证了持续获得这些独特资源用于未来生物医学的研究。本文将对猴群中广泛存在 ,对人类健康威胁很大的B病毒研究进展情况做一概述。猴是B病毒的自然宿主 ,感染率可达1 0 % -60 % ,多数情况下呈良性经过 ,仅在口腔粘膜或 /和生殖器粘膜出现疱疹和溃疡 ,之后病毒可长…  相似文献   

17.
Xixi 《科技促进发展》2022,18(1):138-146
为研究中美两国在传染性病毒领域COVID-19和SARS的合作研究范式,以中美两国在该领域的合作发文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两个病毒领域的学科领域、发文机构和资助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作学科模式,整体呈现出阶段性集中的研究范式;在合作机构模式上,中美两国的主要参与机构属性不同;在合作资助模式上,中美两国资助投入力度较为均衡,同时受到国际层面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大鼠细小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存在多种血清型,分为不同毒株。该病毒可自然感染实验大鼠和野鼠,不同毒株感染后临床症状不一。该病毒可对大鼠的组织或器官造成影响,导致大鼠生理生化参数改变,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对感染大鼠的筛选鉴定至关重要。本文旨在系统阐述大鼠细小病毒检测技术的研究情况,对比不同的方法,提出了问题和展望,为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肝炎——值得警惕的重要人兽互传病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概述了人类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特点及流行状况、动物模型和自然感染病毒性肝炎的情况。简述了笔者的研究室在动物病毒性肝炎方面的研究进展。引起人类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复杂多样,病毒性肝炎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在不断提高,作为一种人兽互传病——病毒性肝炎已在动物中广泛存在,尤其是在畜禽中的分布,是我们不可回避的事实。人类病毒性肝炎的蔓延速度之所以如此之快,可能与动物有关,特别是与人类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家畜和家禽有关。动物病毒性肝炎的存在已对公共卫生造成显著影响,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建议相关主管部门重视对病毒性肝炎的研究工作,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组织研究动物,特别是畜禽病毒性肝炎与人的病毒性肝炎之间的关系问题,尤其是其间的传播问题,为防制此类疾病的进一步蔓延、流行,保证动物产品的卫生安全,保障人类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并尽快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质型多角体病毒(Cytoplasmicpolyhedrosisvirus,CPV)隶属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质型多角体病毒属Cypovirus,通常基因组由10个节段双链RNA构成。根据病毒基因组dsRNA片段在聚丙烯酰胺或琼脂糖凝胶中电泳图谱的差异,目前CPV已被分为20个电泳型。依据已有的研究结果,综述了质型多角体病毒(Cypovirus,简称CPV)侵染、转录调节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CPV入侵过程;转录过程中CPV衣壳蛋白VP1和塔状蛋白VP3构象变化,促进mRNA起始转录和加帽的作用;大突起蛋白VP5,作为夹状蛋白起到稳定CPV病毒粒子结构的作用;另外,VP5作为mRNA分子伴侣,促进RNA链的解旋和加速链的退火。这些研究结果将为下一步深入研究CPV入侵、转录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研究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