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乃至世界文坛颇具争议的作家之一。劳伦斯在他的作品中,以独特的创作视角,歌颂纯粹的自然美,批判现代工业文明对环境和人类文明的"污浊"。从三个方面解读劳伦斯的人文生态观:人与自然应该保持和谐共处、息息相关的平衡关系。希望能够唤起人们的生态意识,以期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完美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早在20世纪初,英国作家D·H劳伦斯曾就现代文明对自然过度榨取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生存危机等方面的问题做过论述。他从生态与哲学的角度探索社会生态下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又怀着对人类生存的忧思,反思人类的生存方式,渴望回归自然的原生态、期盼人与人之间建立友爱以达到全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表现出了其对物与人的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这实质上就是劳伦斯作品中所体现的生态意蕴。  相似文献   

3.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H.Lawrence,1885-1930)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最具有创新精神的作家之一。在他创作的作品中,就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等生态主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态哲学思想。本文主要从社会、家庭、个人经历、文化四个方面来探讨劳伦斯的生态哲学思想的渊源,从而揭示劳伦斯的创作动机和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4.
姚纯静 《科技信息》2010,(3):166-166,183
《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的成名作,这部作品承载了劳伦斯对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关系的思索与探寻。可以说是一部包涵生态女性主义意蕴的作品。人类只有克服自我中心意识,平等地对待与自然和女性。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位才华横溢,却又饱受非议的作家,英国作家D.H.劳伦斯为世界文坛留下了诸多不朽之作。从他生活的历史时代———19世纪末到20世纪早期,即英国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一个时期,机器文明在彻底改变人类的社会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同时,也给人类的自然天性施加了诸多压力并带来了很多始料未及的负面影响。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劳伦斯在其作品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强烈热爱及其深刻的生态自然哲思。  相似文献   

6.
对大自然的书写是劳伦斯创作的一大特色,劳伦斯笔下的大自然具有一种灵动之美,既是人类栖居之地同时也是人类生命再生场域和心灵得以慰藉的港湾,蕴含着人类要敬畏自然、与自然万物共生共存共依、反对人类中心主义这一深刻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内涵。劳伦斯创作中的生态整体观的形成与其大自然情结及其对人类生存境遇的忧患和拯救情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劳伦斯创作中的生态整体观对于当今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来解读劳伦斯的《虹》、《恋爱中的女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小说,并得出结论:劳伦斯是一位具有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他强调自然与女性的亲密关系;控诉资本主义父权社会对自然和女性的压迫;解构人类—自然、文明—自然、男人—女人、精神—肉体、理智—情感等传统文化中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建构理想的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8.
英国著名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大量作品从生态环境与人性批评的角度,给我们展示了英国工业文明给社会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是对自然生态的摧残和人的精神的异化扭曲,使我们觉察到了生态批判中的劳氏的生态文明观、自然生态观和精神生态观。因而,在劳氏的笔下我们体会到了劳伦斯的热切希望:人要回归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他渴望用和谐的两性关系来建立人与人的和谐,以达到社会整体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劳伦斯诗歌述评王丽亚D·H·劳伦斯(1885—1930)是20世纪文坛的著名作家.说起这位艺术家的成就,人们自然地联想到他卓越的小说《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和《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在这些小说里,他以一种史诗般的结构和语言使整部作品充满...  相似文献   

10.
威廉·福克纳是一位风靡世界文坛的伟大作家。他的一生创造作品无数,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也对他的作品进行了多方面、多视角的学术研究。然而将他的作品同新兴的生态文学批评联系起来的评论却仍然屈指可数。用上个世纪末崛起的、以探讨人与自然关系为主题的生态批评分析福克纳中篇小说《熊》中体现的深邃的生态思想,希望能以此丰富对这位文学大师的研究并进一步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1.
弗雷泽的人类学著作《金枝》对劳伦斯的小说影响深远。《金枝》中的狄安娜崇拜神话与再生神话的隐喻与象征贯穿于劳伦斯的作品中。通过对《金枝》中神话的改造与利用,劳伦斯在他后期小说中隐喻了渴望重归自然,拯救现代文明的理想。  相似文献   

12.
象征是小说的一个很普遍的修辞现象。它的巧妙运用能恰到好处地突出主题。劳伦斯是运用象征的大师,象征手法在他的以下作品中具有三种特性:双重性,依附性,具象性。把握好其小说里的象征是理解其小说主题内容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小说《儿子与情人》堪称D·H·劳伦斯的第一部力作,或许也有人说这是他唯一的杰作。然而,不论是毫不体恤他的读者,还是认为他并无真正小说家天赋的人土,都破例对此作品心悦诚服。该书在1913年刚刚问世之时,便被普遍推崇为大手脱之笔。到ZO年代末,人们对劳伦斯的后期作品颇有争议,而它却稳据高水准作品之宝座,毫不动摇。的确如此,你只须测览数行,就感觉到在和一位充满自信的文坛泰斗神交——此乃上乘之作的标志之一。他的自信大多来自这样一个事实:即劳伦斯对他的创作素材熟练非常,一景一物均取自家庭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所有主…  相似文献   

14.
论劳伦斯小说的象征和比喻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伦斯一生创作了很多文学巨著,在他的作品中经常用到象征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些描写象征了人们的心灵,触及了人物的情感和欲望。这使他的作品具有了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研究劳伦斯在其作品中展示出来的"血性意识"之反宗教性话语,有助于我们探索在他的作品里始终如一体现出的"血性意识"哲学理念所蕴藏的极为丰富的文学内涵:在历史上,这一理论不仅起到反抗传统道德伦理对人性束缚从而解放人们身体的作用,而且在对抗宗教给人的肉体和思想套上枷锁的教义方面,也起着其他文学作品所不可替代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D·H·劳伦斯的小说许是更多地涉及和描写了性爱生活,因而其作品的命运几经沉浮,在他的故国,抑或在中国都是如此。人们对他的作品既爱不释手,又总忘不了加一句“公正”评价的尾巴:“过多地渲染了色情。”那么,劳伦斯的作品到底是宣扬了色情还是表现了一种现代人的两性意识和爱情理想呢?笔者认为是后者。其实文学作品对于读者来讲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性爱,作为文学描写的对象之一,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创作中可谓不乏其人,只是劳伦斯比别的作家更为专注一些罢了。然而文学作为观照生活的一面镜子,不管它写了什么,总能在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生活和要求,更何况,性  相似文献   

17.
邓爱华 《科技潮》2006,(10):24-27
采访于长青主任,相约在清华园西北角的一座小院落里,这是他刚组建的生态实验站的所在地。坐在阳光普照的院落里,谈起生态修复学这一新兴的学科,于主任显得格外兴奋。他介绍,加拿大有一位知名的教授说:21世纪是一个修复地球的世纪,工业革命时代由于经济的发展,地球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地球的生态系统处于退化状态。在这种背景下,生态修复这一学科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8.
劳伦斯在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揭示了工业化社会人类的生态危机——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人性的异化、生命的枯竭;同时也提出了拯救生态危机的策略——要融入自然,与自然一体,恢复人类性的生机与活力。劳伦斯对于生态危机的书写,对于生态危机的拯救策略,涉及到现代西方人的生存危机与拯救这一严肃的问题,体现了劳伦斯对和谐生态理想的追求及对现代西方人的生存与前途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彭奉天 《科技信息》2010,(32):164-164
威廉·福克纳(1897—1962)是二十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去吧,摩西》是他的第十三部长篇小说,由七篇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短篇构成,其中,《古老的部族》、《熊》和《三角洲之秋》被称为“大森林三部曲”,它们深刻体现了福克纳对荒野的特殊情感和生态忧患意识,表达了他对南方历史变迁、人类文明及人类中心主义的困惑与思考。福克纳也因此被誉为超越他所处时代的具有生态意识的绿色小说家。但笔者运用深层生态观、人文主义价值观对“大森林三部曲”解析后认为,福克纳虽然透过其作品表达了他对美国南方社会被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腐蚀的痛心与忧患,对私有制、奴隶制,种族歧视以及生态文明被人类贪欲肆意破坏的批判与反思。但他本人依旧未能超越他的时代背景与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在作品中处处显露出人文主义精神对其生态观的特殊影响,他本人也是一个具有浓郁人文主义情节的生态小说家,反映出其思想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劳伦斯将圣经原型运用到自己的诗作中进行重构,使作品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并且在他的诗歌中书写了自己的创世记,表现了他一向主张反对基督教禁欲主义与清教的戒律,崇尚人自然本性的思想.信仰"血性意识"、对肉体的赞美和强调入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劳伦斯的思想核心,也构成了他全部诗作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