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前人的实验结果,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方法对4种催化还原潜手性酮的手性唑磷—硼烷催化剂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根据优化所得催化剂的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从空间效应和电子效应两方面对催化剂分子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以期从理论上揭示取代基对手性唑磷—硼烷催化活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催化活性的高低与唑磷烷环上磷原子连接的取代基大小以及唑磷—硼烷中磷、硼原子上的电荷分布有关,研究结果与实验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采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研究了噻唑烷并手性唑硼烷催化剂催化芳香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选用Hartree-Fock方法,在STO-3g基组下对体系进行了全优化计算.该催化剂具有扭曲的椅式构型,反应中首先在N原子处与硼烷配位生成催化剂-硼烷加合物,然后再与芳香酮形成具有3种构型的催化剂-硼烷-芳香酮加合物,其中最有利于H转移并决定还原产物手性的构型具有次低的能量.H转移后形成的催化剂-烷氧基硼烷加合物中含有一个稳定的B-O-B-N四元环.  相似文献   

3.
采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研究了噻唑烷并手性口恶唑硼烷催化剂及其硼烷加合物的结构和性质.选用Hartree-Fock方法在6-31g基组下进行了全优化计算,并计算了催化剂及其加合物的红外振动光谱.催化剂具有扭曲的椅式构型,与硼烷在N原子处配位形成加合物,反应是放热的.加合物的形成,一方面使得催化剂上B原子所带正电荷增加,有利于与酮羰基氧的配位反应进行;另一方面使得BH3中B-H键被削弱,有利于后继反应中H 从BH3到酮羰基碳的转移,从而增强了催化反应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研究了噻唑烷并手性口恶唑硼烷催化剂催化芳香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 .选用Hartree Fock方法 ,在STO 3g基组下对体系进行了全优化计算 .该催化剂具有扭曲的椅式构型 ,反应中首先在N原子处与硼烷配位生成催化剂 硼烷加合物 ,然后再与芳香酮形成具有 3种构型的催化剂 硼烷 芳香酮加合物 ,其中最有利于H转移并决定还原产物手性的构型具有次低的能量 .H转移后形成的催化剂 烷氧基硼烷加合物中含有一个稳定的B O B N四元环 .  相似文献   

5.
采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研究了噻唑烷并手性恶唑硼烷催化剂催化芳香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选用Hartree-Fock,在STO-3g基组下对体系进行了全优化说教 化剂具有扭曲的椅式构型,反应中首先在N原子处与硼烷配位生成催化剂-硼烷加合物,然后再与芳香酮形成具有3种构型的催化剂-硼烷-芳香酮加合物,其中最有利于H转移,并决定还原产物手性的构型具有次低的能量。H转移后形成的催化剂-烷氧基硼烷加合物中含有  相似文献   

6.
采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研究了噻唑烷并手性恶唑烷催化剂及其硼烷加合物的结构和性质,选用Hartree-Fock方法从6-31g基组下进行了全优化计算,并计算了催化剂其加合物的红外振动光谱,催化剂具有扭曲的椅式构型,与硼烷在N原子处配位形成加合物,反应是放热的,加合物的形成,一方面使得催化剂上B原子所带正电荷增加,有利于与酮羰基氧的配位反应进行;另一方面使得BH3中B-H键被削弱,有利于后续反应中H从BH-3到酮羰基碳的转移,从而增强了催化反应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HMO方法计算了对-(2-苯基1,3,4,一恶二唑基-5)-(5’—苯基恶唑基—2’)苯和对-苯基-1,3,4恶二唑基-5)-(2’基苯恶唑基-5’)苯的不同基团取代的衍生物分子30个。用前线轨道能级差ΔE与最大吸收峰波长λmax相拟合,相关系数为0.941。计算的波长与实验值相吻合,且予示了21个化合物的波长。文中对相同基团在不同位置取代和不同基团在相同位置取代的电荷分布特征进行了细微地讨论。  相似文献   

8.
通过5-甲基异(口恶)唑-3-甲酰肼Ⅰ与取代苯甲酰异硫氰酸酯在乙腈溶剂中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制得了9个新的1-(5-甲基异(口恶)唑-3-甲酰基)-4-芳酰基氨基硫脲Ⅱ.Ⅱ经元素分析,IR,~1H-NMR和MS分析确定其结构.  相似文献   

9.
采用Na H2PO2还原法首次将Ru和P负载于高孔隙率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10(Al)上,得到新颖的金属-非金属双组份负载型催化剂Ru-P@MIL-110.通过一系列表征手段分析该催化剂的结构、粒径分布、元素组成及价态,并在室温下通过催化氨硼烷水解释氢实验研究其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非金属P的加入能显著提高催化活性,Ru-P@MIL-110催化剂对氨硼烷的水解释氢有好的催化活性,其TOF值为8 646 m L H2·min-1(g catalyst)-1,活化能为42.2 k J·mol-1.经5次循环实验后,该催化剂仍保持结构稳定和高的可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合成了三种含异(口恶)唑二芳基乙烯光致变色化合物{1-(3,5-二甲基异(口恶)唑-4-基),2-[2-甲基-5-(2-甲氧基苯基)噻吩-3-基])全氟环戊烯(1o),{1-(3,5-二甲基异(口恶)唑-4-基),2-[2-甲基-5-(3-甲氧基苯基)噻吩-3-基]}全氟环戊烯(2o)和{1-(3,5-二甲基异(口恶)唑-4-基),2-[2-甲基-5-(4-甲氧基苯基)噻吩-3-基]}全氟环戊烯(3o),研究了取代基位置对三种化合物的UV/Vis光谱和荧光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 3具有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质和荧光性质;取代基的位置对化合物的性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高锰酸钾改性后的花生壳为原料,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花生壳(PSK-Fe_3O_4)复合材料,并以其为载体制备了磁性花生壳负载钯催化剂(Pd/PSK-Fe_3O_4).以XRD、FT-IR、TEM、XPS、TG等表征手段对该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应用于催化氨硼烷水解释氢.结果表明:Pd/PSK-Fe_3O_4催化剂在催化氨硼烷水解反应中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其转换频率(TOF)为6.7 mol_(H2)·mol_(Pd)~(-1)·min~(-1),表观活化能(E_(app))为28.0 kJ mol~(-1).Pd/PSK-Fe_3O_4催化氨硼烷水解释氢反应对于催化剂浓度和氨硼烷浓度的反应级数分别为一级和零级.此外,循环实验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浸渍还原法成功制备不同比例的双金属负载型催化剂Ru Co@UIO-66-NH_2,并用于室温催化氨硼烷水解产氢性能研究.通过一系列表征手段分析了该催化剂的结构、粒径分布、元素组成及价态,并在室温下通过催化氨硼烷水解释氢实验研究其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非贵金属Co的加入能显著提高Ru的催化活性,Ru1Co1@UIO-66-NH_2催化剂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其TOF值为570. 8 mol H_2min~(-1)(mol Ru)~(-1),活化能为39. 2 k J mol~(-1).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萘基取代丙二酰衍生的手性双噁唑啉(Box)和吡啶为中心的双噁唑啉(PyBox)手性配体的合成方法,及它们的铜(Ⅰ)络合物与对硝基过苯甲酸特丁酯在环己烯的不对称烯丙基氧化反应中的催化应用。并对双噁唑啉配体的侧链取代基与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结果表明,当1-萘基取代的双噁唑啉铜(Ⅰ)作为催化剂时,反应活性得到极大提高 (分离产率75%), 同时能保持极好的对映体选择性 (85%)。通过对原始数据的研究,建立了双噁唑啉配体的侧链取代基与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采用乙醚反萃取方法制备磷钼钒酸催化剂H3+nPMo12-nVnO40(n=0~5),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FTIR)以及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以H2O2为氧化剂,考察催化剂对苯直接羟基化反应的催化性能,探讨不同钒原子数目对所制备磷钼钒酸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了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H2O2用量等对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磷钼钒酸催化剂具有典型的Keggin结构,钒原子取代数目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有明显影响,其中H7PMo8V4O40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在实验优化条件下,苯直接羟基化为苯酚的收率达到19.5%.  相似文献   

15.
用半经验AM1方法研究了 口恶唑硼烷酮催化环戊二烯与烯醛不对称环加成反应 .结果表明 ,在催化剂存在下 ,反应的活化能明显降低 .理论预测的产物手性与实验吻合 .  相似文献   

16.
将高效小分子催化剂手性咪唑烷-4-酮支载到季戊四醇上制得季戊四醇支载手性咪唑啉酮,并将其应用于催化不对称Diels-Alder反应.新型的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且可以通过沉淀、过滤的方式回收,循环使用4次催化活性未见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1,3,4-(口恶)二唑类化合物因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和光电性能而被广泛研究,在医药、有机电子和发光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引入多个1,3,4-(口恶)二唑结构单元,常常可以进一步提高此类化合物的功效性.通过将苯甲醛类化合物上的醛基转化为氰基后,再转化为四唑基,然后由苯四唑类化合物和对甲酰基苯甲酰氯反应生成1,3,4-嗯二唑类化合物,此化合物保留了对甲酰基苯甲酰氯带入的醛基,可以进一步地采用相同方法循环反应下去,从而可以得到含有多个1,3,4-(口恶)二唑-苯结构单元的系列链状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应用量子化学半经验PM3计算方法,对十几种不同结构的有机膦配体结构做了计算,研究了有机膦配体的磷原子的电荷,分析了有机膦配体对中心金属原子的作用原理,提出了一种用于各种改性膦配体对金属有机催化剂催化活性与选择性影响大小的估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 (1)有机膦配体上用于配位的磷原子电子电荷越大,配体的授电子能力越弱,与中心金属原子形成的配位化合物对氢甲酰化反应活性越高; (2)有机膦配体的三个取代基所形成的截面面积是在氢甲酰化催化反应中影响同一类催化剂选择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机膦配体三个取代基所形成的截面面积S越大,反应的选择性就越好;(3)结合氢甲酰化催化反应速率常数k值和线性率n值, 对磷原子电荷Q值和S面积作了回归分析, 由回归方程可知, 有机膦配体并不是单独地以电子效应或立体效应来影响有机金属络合物的活性和选择性的, 两者是协同作用的。  相似文献   

19.
直接应用非修饰的简单氨基醇和氨基酸((S)-吲哚醇或(S)-吲哚酸)在硼烷体系中催化前手性酮进行不对称还原。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大大增强了手性催化剂的催化能力,产物手性二级醇的e.e.值可以达到82%~82%,与文献报道的结果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用I-(5-甲基异(口恶)唑-3-甲酰基)-4-芳酰基氨基硫脲I在酸或碱催化下合成8种2-芳酰氨基-5-(5-甲基异(口恶)唑-3-基)-1,3,4-噻二唑类衍生物Ⅱ(1—8)和8种3-(5-甲基异(口恶)唑-3-基)-4-芳酰基1.2.4-三唑啉-5-硫酮衍生物Ⅲ(1—8).Ⅱ和Ⅲ均经元素分析,IR,H-NMR和MS分析确定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