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采用显微技术对商聚物蠕变条件下的银纹损伤引发和扩展进行了实时观测,通过对PMMA试件银纹损伤面密度的测量,得到了PMMA试件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应力水平下的银纹损伤面密度,并给出了PMMA试件银纹损伤面密度随时间和应力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伴随参量在损伤测量和建立损伤演化方程中的作用以及伴随参量的选择对演化方程的影响。提出了由本构假设和伴随参量响应函数建立损伤演化方程的一种新方法。并用以分析了高温蠕变损伤问题。  相似文献   

3.
建筑材料PMMA的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常用的建筑材料PMMA材料进行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准静态单轴拉伸实验,得到了PMMA材料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应力-时间关系,同时通过显微镜银纹观察实验,分析讨论了PMMA在不同应变率下银纹分布规律以及断裂状态下的银纹密度的率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多机制损伤演化的干涉现象,指出了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的局限性。建议采用复损伤模型研究多机制损伤。并对GH123合金在高温低周疲劳下的损伤响应进行了实验验证,得到了有关损伤演变曲线和演化方程以及材料损伤响应函数随循环频率变化的曲线。同时进行了微观断口分析对比试验,其结果与宏观模型一致。  相似文献   

5.
朱军  盛冬发 《河南科技》2022,(19):27-30
本研究对低合金Q420D钢进行高温(温度为750℃和800℃)蠕变试验,利用高温蠕变试验数据对K-R蠕变损伤模型和双曲正弦蠕变损伤模型进行拟合,并求得蠕变损伤模型的材料常数。从损伤因子的演化和蠕变寿命预测两方面对K-R蠕变损伤模型和双曲正弦蠕变损伤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损伤因子演化方面,K-R蠕变损伤模型不能完全表述损伤因子从0到1的演化过程,而双曲正弦蠕变损伤模型则能很好地表述损伤因子的演化;在蠕变寿命预测方面,K-R蠕变损伤模型的预测效果优于双曲正弦蠕变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6.
基于CT图像分维估算的沥青混凝土损伤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沥青路面芯样进行轴向压缩疲劳试验时,结合CT扫描技术拍摄了不同疲劳阶段下沥青混凝土的细观结构图像,综合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和分形理论,估算了细观结构图像的分形维数,并简要分析了沥青混凝土材料的细观结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定义的分形维数随着损伤的演化发展逐渐增加,可将细观结构分维值作为研究沥青混凝土细观缺陷演化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7.
实验室范畴内的快速冻融,能明辨初始时段的应力损伤,以及土体特有的抗冻表征.评判依托的指标,包含相对态势的动弹性、质量更替这样的概率.实验得来的数值表征着:比对基准特性的混凝土,应力损伤会限缩土体原有的抗冻属性.若表征出来的损伤度没能超出0.1,力学损伤特有的特性影响,还没能凸显出来;若损伤度升至这一界限,则抗冻融特性的限缩程度,就会渐渐递增.经由演化路径下的解析,创设了力学损伤关联着的演化方程,辨别了抗冻性更替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从弹性损伤模型出发,根据混凝土本构关系的研究历史,整理出了经典弹性损伤模型中的几种独特想法,以及不同损伤模型各自对混凝土材料非线性与不可恢复变形等力学行为的反映。从3个方面归纳总结了经典的弹塑性模型对塑性应变的反映,重点是从损伤变量的演化法则——基于损伤能量释放率、损伤能量释放、经验演化法则总结了几个有代表意义的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通过研究对比了各个模型的特点以及不足,为研究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引入伴随参量概念,提出了建立损伤演化方程的一种新方法,并讨论了损伤材料基本规律中测量的影响.使用这一新方法,得到了蠕变损伤的演化方程,其结果与700℃时GH33A合金蠕变实验吻合.  相似文献   

10.
聚合物裂尖损伤-钝化机制与损伤裂纹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依据对聚合物裂纹扩展过程的跟踪观测,描述了聚合物裂尖损伤钝化机制的基本物理特征.在此基础上,推导了裂纹尖端粘塑性区内材料的损伤演化方程,并建立了聚合物的损伤裂纹模型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时间相依性断裂。分析了裂纹尖端损伤分布。从断裂力学和连续介质损伤力学角度出发讨论了蠕变断裂问题以及表征蠕变裂纹生长率参量的适用范围。在一定限定条件下导出了蠕变裂纹生长率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2.
根据蠕变试验结果,我们发现某些粘弹性材料的特性在下述意义上相似于热流变性简单材料的特性:相应于不同应力的蠕变函数对数与时间对数的曲线具有相同的形式,而它们都是主曲线的移位。其次,为进一步描述热流变性简单材料的各向异性特性,依照内变量理论,本文采用了一个映射应力张量代替各向同性蠕变势中的真实应力张量。根据Betten蠕变势理论是基于最大耗散率原理.从而,按照涉及蠕变条件的著名Lagrange方法,可以得到各向异性热流变简单材料的流变法则。本文从这一流变法则导出本构方程。这里,“各向异性”的意义是指“包括损伤”,即“包括分布缺陷”.文中发展的理论是建立在内蕴时间概念上的,这一内蕴时间是取为应力张量的函数,从而可将它视为材料函数。通过内蕴时间理论的热力学分析,我们发现若能恰当地定义内蕴时间,使得广义内耗(Hemholz自由能对内变量的偏导数)正比于相应内变量对内蕴时间的变化率,则所研究的各向异性热流变简单材料(即考虑损伤的热粘塑性材料)的本构方程形式就与广义内耗正比于相应内变量速率的粘弹性材料的本构方程形式完全一样。这样,类似于线性范围内的弹-粘弹对应性原理的概念,本文建立了非线性的粘弹-粘塑相似性理论。这一成果大大有利于裂隙流变性材料中裂纹扩展过程的研究,从而充实了流变断裂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利用高能反射电子衍射技术(RHEED),研究了硅、锑化铟、碲镉汞样品逐次化学腐蚀后的切割表面损伤.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切割条件下,损伤层的深度与被切割的材料有关;损伤层的晶体结构随损伤层的深度而变化;相同的材料在不同的切割条件下表层的损伤程度不同.我们认为,近完整晶体的切割损伤层是由多晶层、嵌镶结构层和畸变层组成.  相似文献   

14.
对高温合金的稳态蠕变,利用位错扩散攀移理论解释了空位凝聚和空洞形成核的过程,得出0空位凝聚并形成空位集团主要是由于位错攀移所发射(湮没)空位,引起局部空位浓度异常所致。利用R.Lagneborg的稳态蠕空控制方程导出稳态蠕变空洞形核的临界时间tc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的蠕变断裂试验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试验,以前还没有人成功地做过这样的试验。我们利用预裂的办法尽量减少混凝土的离散性进行了蠕变断裂试验,获得了蠕变断裂时间和荷载比关系,充分证实了篇变断裂的存在,以及发现在篇变断裂过程中伴随有微裂纹扩展。目前,我们用粘弹性理论蠕变断裂现象进行了初步分析,计算成果和试验非常好地呈现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马尔科夫链预测齐齐哈尔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马尔科夫预测技术对齐齐哈尔市域2012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进行了预测,认为耕地和建筑用地的比例变化呈现互反性.分析研究了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随时间发生的变化特征和规律,以达到对该地区土地结构现状在总体上的认识和未来发展变化趋势的把握.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离心泵叶片出现局部磨损破坏现象的原因,以甘肃景电二期所用的1200S56双吸离心泵为研究对象,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标准的k-ε湍流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双吸离心泵固液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比清水工况下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发现泵的扬程和效率误差均在3%以内,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行性与准确性。通过分析在输送不同流体(清水和含沙水)时泵的内部流场发现:离心泵在不同工况运行时,回流出现在叶片的位置不同。大流量工况的会留位置与叶轮实际磨损位置一致。回流引起的磨损是导致离心泵叶片入口位置穿孔破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