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车水也就是新加坡的唐人街了,翻译自马来文的TelorAyer,意思是“水车”。新加坡之父斯坦佛·莱佛士划区建立牛车水时,他命令建筑物由不朽材料建造。多亏莱佛士爵士和保护措施,牛车水今日才得以维持原貌,成为欣赏新加坡初期街屋建筑风格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对“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的英文缩略语SARS,我是主张径用字母词(SARS),即不翻译,让它直接进入华文。
别说学过英文,只要学过汉语拼音,看到SARS,小学生都能拼得又快又准。目前,媒体径用SARS的现象日益普遍,易写易拼是原因之一。不过,有的人不喜欢字母词,不喜欢在华文中掺杂英文,所以还是要翻译。
在中国大陆,有人建议用“萨斯”取代“非典”,但是用“萨斯”者少之又少,“非典”独领风骚。台湾媒体用SARS的频率大大高于非典型肺炎。香港用得很乱,SARS、非典、沙斯、沙示或沙士都有,使用频率较高的是“非典”和SARS。
马来西亚媒体用非典型肺炎的频率高于SARS。BBC中文网用SARS和“萨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用SARS和“非典”。
新加坡华文媒介统一译名委员会将SARS音译为“沙斯”,华文报从4月17日起正式采用这个译名。在周边国家或地区,新加坡是唯一以“沙斯”为规范译名并加以推广的国家。我认为新加坡做得对,做得好,此举满足了广大语言用户的语用需求。
徐惠民先生认为用卷舌音“沙”起头来译SARS有欠理想(《没有必要弃“萨”取“沙”》,刊5月3日《联合早报·交流》版)。这个问题,统一译名委员会是考虑过的。委员会主席吴俊刚先生说,弃“萨”取“沙”是为了照顾新加坡学生的华文程度(《中国为何独钟“非典”?》5月2日《交流》版)。可是徐先生认为这个理由“有些牵强”,因为最近一个时期“萨达姆”在报上天天都提,学生对“萨”字怎会陌生?加之新加坡学生压根儿就不管“萨”还是“沙”,都直接用英语说SARS。
说到翻译中的音准与不准的问题,我想这也是相对的。不同文字之间的音译,尤其是拼音文字和非拼音文字之间的语音转换,很难绝对准确,一个新译名推出后,能够约定俗成,就好了。比如AIDS,新加坡从开始到今天还是用“爱之病”,全世界华人社区,大概也只有新加坡用“之”而不用“滋”字。中国大陆一开始混用,后来规范为“艾滋病”,可是,在大陆之外的其他华人社区大多仍用“爱”字,鲜用“艾”字。“之”字也翘舌,那又怎么样?都用了20多年了,一点都没问题啊!
我看,“沙斯”和“爱之病”有异曲同工之妙。翘舌就翘舌吧,无伤大雅。
(2003年4月)
(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本刊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3.
柳扬 《科学大观园》2012,(14):37-38
在新加坡广为流传着这样一件事:一位喝过酒的司机自知不能开车,便在停车场睡了一觉,只因发动机开着,结果醒来发现被判定为酒驾,遭遇重金罚款和监禁。为了确保交通安全,治理交通堵塞,这个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天价的拥车证,高价过路费、严格的惩罚措施等等,使得新加坡很少堵车,道路上更是看不到警察。  相似文献   

4.
印度和新加坡的职业教育对其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较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加速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印度和新加坡的职业教育模式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经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职业技术与人文素质的融合;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世界经济论坛2005年3月9日发布了2004~2005年度的《全球信息技术报告》。该报告显示,新加坡已成为信息化程度最高的经济体。该报告首次将新加坡列为全球发展信息和通讯技术最佳的经济体,认为它在数学和科学教育质量、电话费承受能力以及政府优先发展信息通信技术等方面都居世界首位,而在互联网接入承受能力方面的得分也非常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科技园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争相使用的手段,美国硅谷、日本筑波、新加坡工业园的成功经验无不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新加坡综合配套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计划——GET—UP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分析了它的创新点,创新提出了扶持我国中小企业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最小的猫科动物——猫科家族中的最小成员是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的赭斑猫。成年的公猫平均身长63.5~71.1厘米,体重1.36千克。最重的猫——名叫“希米”的雄性斑猫,1986年3月12日死时(10岁)体重为21.4千克。它的主人是澳大利亚人,名叫托马斯。最长寿的猫——名叫“普斯”的斑猫,1939年11月28日在过完了26岁生日后的第二天离开“人世”。它的主人是英国的霍尔韦。最小的猫——名叫“埃博尼·埃布·霍尼”的雄性暹罗条纹的新加坡猫,1984年2月当它出生23个月后,体重仅794.2克。它的主人是美国的安格利。产下最多一窝小猫的猫——一只4岁的褐色缅…  相似文献   

9.
(一)初级:相当于“幼稚园与小学”阶段。旅行的地方多半在城市,或由导游带领。普通体力,一般英语,不需用到大脑,跟着别人走就行了。例如香港、汉城、东京、新加坡等地都属初级自助旅行范围。一个人到欧洲各大城市旅行也算初级的旅行,时间短、花费大,学不到什么旅行经验,常常是被骗被偷被抢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science”(科学)一词,源于拉丁文“scientia”“scientin”,系指知识、学问之意,相当于希腊文的“sophia”,乃“智慧”之意,叠词的“philosophia”系为哲学,18世纪后,在西方演变为广义的“科学”。法文为“science”,德文为“Wissenschaft”,俄文为“Hayka”。  相似文献   

11.
以前,整个地球历史年代分为五个代:太古代(Archaeozoic)、元古代(Proterozoic)、古生代(Palaeozoic)、中生代(Mesozoic)、新生代(Cenozoic)。后缀“-zoic”本义是“动物”,在这里泛指生物,在5个前缀中前4个都是意译,而“新生代”的前缀却是音义双译。“cen-”或“ceno-”都来自希腊语“kain-”“kaino-”,就是“新”“现在”的意思,“cen-”发音也是[si:n],与汉语“新”很相近,所以,“新生代”一词的前一半(前缀)是音义双译的,意思是“新近的”“近现代的”。  相似文献   

12.
辣 旅行者的照片复制着城市与细节,上海与巴黎的悬铃木一样真假难辩。多伦多到新加坡都可以吃到回锅肉和宫保鸡丁,同样江南的中夜也可以吃到川菜师傅的手艺。虽然如此,在上海吃火锅或麻辣烫时还是会絮叨一番重庆。  相似文献   

13.
以前,整个地球历史年代分为五个代:太古代(Archaeozoic)、元古代(Proterozoic)、古生代(Palaeozoic)、中生代(Mesozoic)、新生代(Cenozoic)。后缀“-zoic”本义是“动物”,在这里泛指生物,在5个前缀中前4个都是意译,而“新生代”的前缀却是音义双译。“cen-”或“ceno-”都来自希腊语“kain-”“kaino-”,就是“新”“现在”的意思,“cen-”发音也是[si:n],与汉语“新”很相近,所以,“新生代”一词的前一半(前缀)是音义双译的,意思是“新近的”“近现代的”。  相似文献   

14.
仡佬族习俗     
胡杨 《科学大观园》2009,(12):27-28
仡佬族是贵州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木地人”即土著居民。古代为白越的“俚”、“蜒”部落中的一支,商周至西汉时期的“百濮”,东汉至南北朝时代的“濮”、“僚”,魏普后称僚人,“仡佬”是隋唐以后各个时期对他们的称谓。仡佬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以汉字为共同文字,属汉藏语系,目前也只有少数老年人通仡佬语。  相似文献   

15.
中医在新加坡的体制化探索从20世纪上半叶开始,可从与英殖民政府、新加坡中医界自身、与中国方面关系三个视角进行考察。其一是利用法令管制的空白获得相对自由的环境,同时通过官方支持慈善中医事业使中医间接受益。其二是新加坡中医界自身转型的实践,包括中医教学的继承与创新、医考与医刊的创设等。其三是与中国中医变革的联动,在中西医论争时加入中医阵营,并主动接轨民国政府的中医管理政策。评价新加坡中医的体制化探索历程,应梳理其体制化程度、特殊模式以及作为双重他者的特征,分析其正面意义和负面影响,从而构成新加坡中医作为海外中医发展的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前,西方逻辑悖论研究最具活力的表现是一系列“语境敏感”方案的提出,典型者当推“情景语义学”方案。它认为,把“P而非P”改变成“P1而P2”,悖论便无从产生。但是,该方案只是对一些例子而言“非常自然”,对另一些例子,如“强化谎者”悖论的解决,便很有“特设性”了。  相似文献   

17.
人们关注的常常是病菌作为“病原体”“毁灭者”方面,但对于其参与历史、文明塑造作用的揭示不够。按照科学实践哲学的“行动者网络理论”,既有可见的生产者历史人物、技术实践工具,还有隐秘的不可见的各种各样病菌微生物,都是“异质”“要素”“行动者”参与历史事件的“冲撞”“博弈”,深远地影响历史文明进程。我们必须正视人与病菌的“行动者网络”关系,维护生物安全、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8.
去年11月底,广东佛山发现了第一例中国的“非典”(沙斯)病人。12月初,在河源又相继发现了第二和第三例。广东的医生觉得这个病很怪,病人有明显的呼吸困难病症,而且肺很硬。后来,他们又发现这个病有高度的传染性,有很强的致命性,是非同一般的肺炎,因此把它列为“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非典型肺炎就这样在中国大陆传开,后来,为了方便,又简称之为“非典”。如果不知就里,乍见“非典”,大概很难猜想那是什么东西。看它的全名,非典型肺炎,似乎也看不出它的“厉害”。后来,世界卫生组织给这个病定了一个新的名字: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也有人译成症候群,综合症)。英文简称为SARS(发音为萨斯)。于是,全世界都称之为SARS。唯独中国继续称“非典”。新加坡华文报章现在已经统一了SARS的华文译名,称之为“沙斯”。为什么不是“萨斯”(有些地方如BBC中文网站就用“萨斯”)呢?这里要告诉读者的是,统一译名委员会是经过一番讨论之后,经大多数委员赞同而确定下来的。多数委员认为,对学生来说,沙比萨较通俗,虽然发音稍有不同。从音译的角度来看,萨斯当然是比较准确的,但是,考虑到这里的语文环境,以“沙”代“萨”,相信读者可以谅解。中国大陆的媒体多用“非典”一词。有人认为,用“萨斯”比用“非典”要科学、准确,也能和世界卫生组织保持一致。但也有人反对“萨斯”,其理由可以归纳如下:1.中国医生在4月12日从病人器官分泌物分离出两株新型冠状病毒,显示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可能是此病的主要原因。四天之后,这一结果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确认。“这是中国医务工作者对世界医学的巨大贡献。历史不会忘记,语言也必须记录。非典已经成为中国官方使用的标准语汇,也为广大中国人和世界所接受……”2.认为该病其实应该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是可以被各方接受的命名。而且,“疾病的中文名称并不一定要遵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命名,中国的中医源远流长,对很多疾病的命名比西方要早。3.音译没有太多的理由,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外国人也看不懂。我想,这样的观点很值得商榷,也站不住脚。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媒体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字母词,也有不少音译词。比如“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等,都是音译词,大陆媒体不是用得不亦乐乎吗?“萨斯”、“沙斯”也只是遵从这样的音译原则而已。此外,中国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成员国,应该和其他各个成员国一样,遵照世卫的规范名称才对,坚持自己定名,只会造成不必要的混乱。中国官方实在没有充分的理由要“非典”到底。笔者觉得,如果中国不用“萨斯”或“沙斯”,至少,按大陆现在的流行做法,直接用字母词SARS也比“非典”为好。(2003年4月)(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本刊有删节)  相似文献   

19.
新兴人类增强技术(HET)直接作用于“人”自身,使人从“自然人”逐渐转向“技术人”,从而引发人类对其产生深度的人文主义焦虑。道家生命文化将“生命”与对“道”的追求关联起来,并更注重对生命的人文价值的追寻,因而可以为人类增强技术提供更具人文主义色彩的价值指引。在目的论层面,道家生命文化中“养生”“心斋”等概念为HET在人类物质与人文层面提供了“目的校正”;在认识论层面,道家生命文化中“真知”“物化”等范畴引导HET消解“是非之争”,打破“成心”;在方法论层面,道家生命文化以“道”为宗,以“以明”和“因是”为HET提供了方法论规范。总体上,从道家生命文化对HET进行人文主义审视,具有鲜明的自然主义色彩。从道家生命文化中的人文主义思想资源可以得出,对于HET,并不在于一味地摒弃此类技术,而是“人文地”引导技术服务于人类最为“本真”的需求,服务于人类自身成长尤其是人文进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affluenza 是由 affluence 和 influenza 缩合而成的英语新词,其中文译名有多个版本:“富恙”“富贵病”“富人病”“富裕病”“富裕流感”与“流行性物欲症”。文章认为最佳译名应该是“流行性物欲症”,而从译名地道性与可读性角度出发,建议将该译名简化为“物欲症”,这样读起来更朗朗上口,符合目的语构词规则。英汉词典在修订时,应该从历时角度,将“物欲症”列为affluenza 的第一词义,便于该译名在目的语中的传播与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