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验证经络理论的科学性,客观显示经络的温度特性,我们使用红外热像方法对针灸前后人体体表的温度分布状态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经络理论的科学性,配合其他生物物理方法直观观察经络的走行,我们使用红外热像方法对针灸前后人体体表的温度分布状态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3.
人体正常红外面部图像和温度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正常人体面部温度分布特点和规律,本研究使用红外热像技术对健康人体面部进行观察和计算机的面部热像图分析。我们共对116例健康人进行了观察,其中男性33例,女性83例,年龄为14~71岁。使  相似文献   

4.
刘霖  叶玉堂  吴云峰  方亮  陆佳佳 《科学通报》2007,52(10):1207-1211
提出了一种测定材料湿法刻蚀启动时长的红外热成像新方法. 该方法的实质是利用反应启动时必然有化学热吸收或释放, 从而引起材料表面液膜温度变化这一特点, 通过红外热成像实时监测系统, 采集液膜温度变化过程的红外热像, 从而判断反应启动时长. 实验发现, 2 mm宽线形液膜是较为理想的监测对象, 因其同时具备温度变化信息和空间分布信息, 可以将线形液膜中心作为理想的观测特征点; 由滑动液滴形成残留线形液膜可以得到超浅液膜, 温度变化灵敏度高, GaAs竖直放置, 可以避免液膜重力对启动时长的影响, 获得更为准确的监测数据. 在本实验条件下, 由线形液膜的横向剖面灰度变化得到GaAs材料与H2SO4:H2O2:H2O(= 5:1:50和15:3:50)腐蚀液的反应启动时长分别约为0.2 s和0.3~0.4 s之间. 该方法的提出, 对于快速刻蚀技术以及固-液吸附等性能研究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人体中是否存在经络现象?至今在医学界(中西医)这仍是个无统一见解的问题。至于死人身上是否还有经络现象,便无争论了,一致认为死人无经络,因此几乎没人再去讨论死人的经络问题了。但是我们认为这个问题直接涉及经络的实质,是研究经络现象的一个方面,是个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它有助于揭示“经  相似文献   

6.
航空煤油火蔓延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航空煤油火蔓延过程中的火焰传播特性和油面温升规律, 在自行研制液体火蔓延实验台的基础上, 运用纹影摄像系统实时记录火蔓延的整个过程, 分析了表面流和闪火焰出现的成因, 探讨了不同燃油初温条件下表面流速度和火蔓延速度的变化规律. 结合微细热电偶和红外热像测试技术, 测量火焰前方未燃油面各点与中心线上的温度分布, 揭示了在火蔓延过程中油面的温升规律, 并发现燃油初温的升高使得表面流预热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7.
针炙已成为世界医学的一部分。经络是否存在?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至今信任危机仍然存在。由于尚未找到“实体性结构”,加上许多研究结果与神经论观点相吻合,所以有人认为坚持“经络”的顽固概念永远也不能自圆其说。马克思说过“真理是在争论中确立的”。本文提出一个经络与气功气血运行的动力学模式(经络动力学)阐述经络的实质,认为经络是在人体场或电磁梯度场作用下,在神经脉管等参予或协同下的自组织系统。可以应用某些物理学规律论证经络现象与宇宙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研究已经证实,人和动物体普遍存在经络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即十二经脉,可用声、光、热、电、同位素循经扩散等生物物理方法显示。应用隐性感传、低阻抗和高振动音三种方法在体表能准确地测出仅有1毫米宽,并和经典经络图吻合的经脉线。近来还发现,这些特性均有相应的物质基础。以上事实说明早在2000年前中国先哲发现,并经历代绘制的经络图不是一个抽象的示意图,而是具有复杂功能和多维结构的实体。针灸经络学说不愧为中国对世界科学的伟大发明创造。  相似文献   

9.
经络现代科学研究50年--"功能"与"结构"之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长琳 《自然杂志》2000,22(1):11-15
经络现代科学研究分为四个阶段(1)试图找到与经络对应的解剖结构,但是此种试验以失败而告终.(2)大规模循经感受调整证明,循经感受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并有一定的分布规律,绝非偶然现象.(3)对已知"结构"未知"功能"的经络现象进行现代生理学研究.(4)电磁驻波耗散结构与许多经络现象存在相当程度的对应性.50年来经络现代科学研究为这个新结构勾勒了一个初步轮廓.  相似文献   

10.
经络,我们祖先在2000多前就发现了。它用于针灸,可以防治疾病。经络虽然是中国人发现的,但中国人自己却说不清楚,心里不是滋味。听说魏瑚同志一直在参与经络研究,尽管她离休了,身患大病也矢志不渝。因此,我与她电话相约于7月28日去她家采访。  相似文献   

11.
隐性传感现象是我们在针灸临床和经络感传研究中所看到的又一种经络现象,指的是对经络感传不显著的人,用低频脉冲刺激井穴激发经气后,再叩击皮肤,可以发现在该井穴的经脉路线上,有一种区别于其他非经脉部位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阐明经络的本质,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乃是从调查经络现象入手,透过现象,掌握规律,逐步深入,才能揭示本质。近年来,在经络现象的观察中,对循经感传研究得最多。所谓循经感传现象,指的是在刺激经穴时,部分受试者能产生一种特殊的传导感,传导的轨迹在肢体上循行的路线,与古典医籍中所记载的经络循行路线基本一致,而与神经血管的分布却有所不同;这  相似文献   

13.
宋贵美等同志《“气”的运行信息》一文,介绍了红外荧光屏上显示的奇异信息。这一实验无须气功师或特异功能者配合,只要经络敏感者即行。这将有利扩大对经络运气现象和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经络生物物理学的近代研究表明经络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功能系统。在经脉线上就有声、光、热、电和同位素循经扩散等多种信息的传导。本实验室在80年代初期发现:当以一个适当力量振动经脉线时,经脉即发出一种特异的音调,与振动非经脉线的体表有显著的差别,称为高叩诊音,或简称为经络音,经络音的发生有连续性和循经性,甚至当肢体被截下以后仍然存在,这就为探讨经脉发出这一特异音调的物质结构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不少知识分子在见过别人一面后,下次再见面又不认识了。为什么知识分子"翻脸不认人"呢?法国研究人员发现,面部识别能力和阅读能力有一定的关联性,阅读能力强的人往往面部识别能力弱。阅读和面部识别相互竞争为什么知识分子面部识别能力弱?以往大多是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加以研究。直到最近,法国研究人员才从神经科学的角度发现一种比较科学的解释。研究人员斯达尼斯拉斯·德哈恩等人通过磁共振扫描仪和电极帽扫描若干志愿者的大  相似文献   

16.
循经感传现象的入静诱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传现象是研究经络本质的重要线索。近代对感传的研究,从偶然发现到人群调查,已积累大量资料,确立了感传现象在人体的客观存在。但感传例在人群所占比例尚少,特别是典型的感传例(经络敏感人)更属少见,使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及其临床应  相似文献   

17.
我不得不承认经络和针灸的奇妙记者:经络是否存在?这是中医与西医两种医学理论最严重的分歧之一。植根于经络的针刺麻醉曾经  相似文献   

18.
经络之谜今始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这个中国传统医学的古老之谜,正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刊上期发表的《人体经络存在的物质基础》一文,对此作了大胆的探索,把经络同人体生命物质的液晶态联系了起来,并以此对一些经络现象作了简单而合理的解释。在本期上,本刊主编贺崇寅以《经络之谜今始解?》为题,对这一创见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9.
施伟华 《科学通报》1995,40(16):1461-1461
本文研究衬底温度(T_s)从室温至623K生长的氢化非晶硅的光电导的温度依赖关系.首次发现了出现光电导的热淬灭(TQ)的温度区随a-Si:H的T_s的降低系统地移向较低温度区.光电导特性是衡量非晶态半导体的一个重要参数,因为它不仅涉及到载流子的激发、俘获、复合等过程,而且与载流子的输运特性紧密联系.一些研究小组在研究结论中指出a-Si:H薄膜的光电导对于其生长参数很敏感,如掺杂浓度、生长中的射频功率等.但尚未见系统  相似文献   

20.
开关现象在一些片状和薄膜半导体样品中早巳观察到.但是,迄今为止,尚未见到有关金刚石薄膜开关特性的报道.鉴于金刚石薄膜有着许多优异的电学特性,如有较宽的能带间隙、高的击穿电压、高的电子迁移率以及高的饱和电子速度,因而,金刚石薄膜开关特性的研究,无疑会对实现高压、大功率开关器件有重要应用价值.我们研究了无衬底多晶金刚石薄膜的电流(I)-电压(U)特性.发现,金刚石薄膜在液氮温度和常温下有明显的开关特性,而液氮温度下的开关特性还具有明显的双稳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