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非饱和土力学及孔压应力耦合理论,以某库区滑坡堆积体为例,对暴雨工况下堆积体渗流及动态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坡体内流场对堆积体稳定性的时间效应.研究成果表明:由于该堆积体结构相对较松散、透水性较强,且后缘裂缝的出现为雨水入渗提供通道,使降雨沿堆积体表面裂缝入渗后,堆积体、滑带岩土体力学性质弱化,随着降雨的持续、入渗影响深度增加,坡内水的运移对滑坡体前缘产生渗透水压力,堆积体局部变形,处于临界稳定状态.通过排水前、后的堆积体稳定性分析,揭示了堆积体在暴雨条件下边坡稳定性变化趋势与滑坡机制,可为类似堆积体稳定性的预测与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浅层滑坡灾害在我国较为常见,尤其是降雨充沛地区,每年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失。为研究强降雨入渗作用对浅层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在前人对Green-Ampt(GA)入渗模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浅层滑坡深度与长度之比比较小的特性,简化了入渗深度与降雨时长的函数关系式。在进行浅层滑坡稳定性评价时,考虑了渗流力和基质吸力,采用了极限平衡思想和微元思想,同时分析了滑带面处和湿润锋面处的稳定性系数,结合改进的入渗模型,给出了适用于滑带面不平行于坡面的滑坡的安全系数与降雨持续时间的函数关系式,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最后利用改进模型对小湾3号B3滑坡进行分析,并通过与传统方法的对比展现了强降雨条件下浅层滑坡稳定性分析改进模型的优越性和更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丁恒  李阳春  李海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5):10903-10908
为对尖山营滑坡变形破坏机制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合收集的资料和现场调查情况综合分析,运用构造地质学、数值模拟、无人机等手段方法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尖山营滑坡纵长480 m,横宽250 m,面积约1.1×10~5 m~2,滑坡体量约5.5×10~5 m~3,属中型浅层滑坡;滑坡体在多年煤层采动影响下,坡体较破碎且出现大量裂缝,持续强降雨渗入降低了滑带的抗剪强度,增加了坡体内的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从而促进滑坡体向前缘临空面发生滑动,其变形破坏模式为蠕滑-拉裂型;利用FLAC~(3D)数值模拟分析,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得到其在天然和暴雨两种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及剪应变增量云图。  相似文献   

4.
蓄水往往是导致库岸失稳的主要激发因素,通过对洛渣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稳定性计算,评价该处库岸在施工及运营期间将处于失稳状态。  相似文献   

5.
滑坡稳定性评价是在对地质体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滑坡作用机理的研究,从而得出的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本文研究了滑坡稳定性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论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可为滑坡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滑坡的形成取决于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以及内外营力(动力)的综合作用,而流域两岸滑坡在汛期及洪水位时期,常见堆积体复活现象,以重庆市辖区某滑坡为例,采用Geo-Studio软件中的Seep/W模块进行地下渗流场模拟,并使用Slope/W模块进行计算,分析滑坡在高水位条件下稳定性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在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坝址区周边边坡的稳定性状况一直是各部门非常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对黄河上游某水电站库区滑坡进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利用FLAC-3D软件对其在不同蓄水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上围堰水位2 800 m时,滑坡前缘局部可能发生垮塌;在蓄水位达到初期蓄水位高程2 925 m时,滑坡体变形明显增加,滑坡稳定性有所恶化;当达到正常蓄水位高程2 990 m时,滑坡变形进一步加剧,但滑坡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8.
9.
分析了贵州省印江县北部杉树乡孟郊滑坡群的形成原因,主要受到地形条件、季节性冲沟的冲刷、后期人类工程活动以及大气降水、生活污水的影响。通过极限平衡法,评估了滑坡区两个主要滑坡HP1和HP2的稳定性系数和剩余下滑推力。分析表明,HP1和HP2滑坡体均处于欠稳定的状态,为避免发生地质灾害,建议尽早进行处理。根据滑坡区水文地质情况以及滑坡体的基本特征,建议采取"抗滑桩、抗滑桩+锚杆框架梁"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凤凰山滑坡位于绵阳市北川县。滑坡面积21.63×104m^2,体积1081.0×104m^3,为特大型土质滑坡。论文分析了凤凰山滑坡的形成环境、滑坡特征和诱发因素等,在此基础上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在天然、暴雨、地震力等各种工况下进行了稳定性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得出该滑坡3-3’区在暴雨等因素影响下不稳定的结论;并用abaqus软件对滑坡进行有限元分析,验证了传递系数法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以某二级公路新团滑坡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该滑坡形成的地质背景及其基本特征,并对其地层岩性、构造、自重应力等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总体定性评价该滑坡为不稳定滑坡;通过采用极限平衡法和Flac3D数值模拟计算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在天然和暴雨状态下,探讨在其数值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却能得出相同结论的因素,为此类滑坡定性评价提供一个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准确了解煤岩井壁稳定性及坍塌规律,基于3DEC离散元软件,完成了对煤层井壁稳定的仿真模拟分析,验证了3DEC离散元软件应用于煤岩井壁稳定研究的可行性和相对于弹性力学连续性介质理论的优越性。考虑到简化计算和边界效应,物理模型采用内外双重建模;为更好地反映煤岩井周割理情况,内层模型采用离散型裂隙网络(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DFN)技术。通过与不考虑割理面的弹性力学连续介质模型对比,验证了割理发育对煤岩井壁稳定的影响;通过位移云图来评价煤岩直井和水平井的井壁稳定性和垮塌掉落情况,且三维模型直观地展示了井壁失稳过程;完成了有效液柱压力、割理和井眼走向对煤岩井壁稳定的影响分析,得出结论:随着有效液柱压力的增大,井壁稳定性越来越强;割理尺寸、密度和产状的情况对井壁稳定仿真模拟影响巨大,模拟前应充分统计割理分布情况;在所设条件下,沿最大水平主地应力方向的水平井较直井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3.
三峡工程库区谭家坪滑坡系统工程地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易滑地层、断层和结构面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谭家坪滑坡的形成条件,在此基础上详细地分析了谭家坪滑坡的变形破坏机理,并对谭家坪滑坡的稳定性作了评价与预测,研究表明,谭家坪老滑坡是由于河流侵蚀作用加剧、河谷深切、岩体内部构造残余应力释放、回弹、松驰,导致卸荷裂隙生成和软弱结构面贯通,加之水动力作用强烈,当剪应力大于垂向应力的情况下而形成的;白岩沟滑坡和白水沟滑坡则是谭家坪老滑坡的局部复活。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分析基岩山坡上崩、残积层的稳定性时能够较方便地计入降雨的影响 ,提出了一种简化的降雨入渗和渗流模型 ,推导了计算崩、残积层内地下水位的公式。通过实例分析 ,证明了利用这种模型和公式所得出的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以贵州省赤水市立树天崩塌为例,基于野外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总结崩塌的形成因素及失稳模式,通过FLAC3D软件建立软硬岩互层条件下的三维地质数值模型,以此分析崩塌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立树天崩塌的形成与斜坡岩性组合、危岩体结构面及气象条件有关,其失稳模式包括差异风化阶段、岩体破坏阶段与岩体失稳崩落阶段;泥岩空腔附近出现拉应力...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地震效应下震区松散滑坡堆积体地表演化过程的时间变异和空间分布规律,本文以5·12汶川地震极震区—白沙河流域的银洞子滑坡为例,通过野外取样调查、无人机航拍以及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差分,分析了该滑坡堆积体在震后10年的空间及地表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滑坡活动频率呈震荡式衰减,震后5年内为滑坡极度活跃期;滑坡失稳地表过程首先是降雨条件下表层较松散的土体随地表径流发生运移,随后地表侵蚀作用下逐渐形成坡面侵蚀拉槽,最后发展为以堆积体前缘的牵引式浅层滑坡为主。通过定量分析堆积体失稳区土体级配组成,发现粗颗粒(≥2mm)百分含量增加,具有明显的粗化现象。最后结合灾害事件的触发降雨量初步提出了触发日降雨量演化模型。四次典型滑坡事件特征与研究区震后10年地表时空演化过程基本一致。本研究旨在为汶川震区震后地质灾害的长期防控提供参考和基础。  相似文献   

17.
广州是中国的暴雨多发城市,气候、天气系统、地理位置及地形是形成暴雨的主要因素.文章选取了广州市区、番禺、花都、增城、从化五个站点1985~2004年的暴雨资料,分析了近20年广州地区暴雨的时空规律,表明:暴雨具有发生频率高、强度大、分布集中的特征;暴雨频次、等级、雨量的基本特征具有正相关关系;五个站点中从化和增城的次数和强度相对突出,近20年来频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三维离散单元法程序(3DEC)基于不连续力学理论,采用拉格朗日求解模式,使其在岩土工程及相关行业内具备强大的分析能力,能满足对节理、断层等结构的模拟分析。介绍了巷道锚固模拟,采用3DEC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巷道支护效果进行模拟分析,指出锚杆全长支护是节理巷道支护的有效手段之一,为类似条件的巷道支护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9.
滑坡是山区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的地质灾害,而滑坡体受自然和人为活动影响发生的蠕动变形将严重威胁到桥梁的结构安全和高速公路行车的安全。以安徽省某高速公路桥墩处滑坡为例,通过现场调查的研究手段,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条件以及影响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通过滑坡理论计算分析,论证了该滑坡的稳定性。根据滑坡的特点,提出"支挡防护+防排水"的综合治理措施,加固后坡体整体处于稳定状态,证明了加固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对类似滑坡工程治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岩体边坡滑移的系统学预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滑坡灾害已成为全世界公认的三大地质灾害之一,以中国为例,每年由于滑坡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亿元左右,为此,滑坡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高度重视.然而,由于边坡岩体经常与传统概念中的均匀、连续介质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使得用传统连续介质力学方法计算边坡稳定性误差很大.事实上,岩体边坡作为一种复杂的地质体,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地质系统,因此系统科学方法被引入岩体力学.该文结合作者本人的工程实践,将非等距时间序列灰色预测方法、协同学方法、神经网络方法和模糊神经网络等应用于岩体高边坡失稳过程分析和稳定性预测,并对它们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该文还分析了边坡稳定性系统预测中应该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