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文章”在国内有两个概念。广义的概念是:文章是以文字为媒介,宣事明理,表情达意的有篇章组织的书面语言。泛指一切组成篇章的书面语言(非文学作品和文学作品)。狭义的概念是:客观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组成独立篇章的书面语言。单指非文学作品的普通文章(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但是,由于概念不统一,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中便出现了三种观点。⒈文章的狭义概念,⒉广义概念,⒊文章就是文学作品,或以文学作品为主。第一种观点科学性最强,对教学和写作有很现实的规范指导性,但在实践中,接受并推广…  相似文献   

2.
历史文学所要阐述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有赖于历史学家们对历史记载的艺术性的表述,中国古代史籍中有许多篇章均体现了“文史皆长”的特色,亦如白寿彝先生归纳的五个方面:写人物、写战争、写场面、写语言、写世态。二是有赖于文学的补充,从文学中寻找和体会历史的生命力,其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那些能比较具体地反映一些社会现象和历史内容的文学作品,另一种是那些能够对历史人物的感情和心理进行细腻的描述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3.
韩愈、白居易是中唐文坛的领袖人物,他们的文艺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他们在复古的同时,力主创新,主张在文学作品中反映民生疾苦,发挥情感作用,对中唐诗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成长是少几文学的永恒主题。作为社会、成人与少年儿童的对话,少儿文学不仅反映着现实的社会生活,更反映着社会.成人对下一代,也即自己的未来的愿望和设计。马克思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这“创造”显然包含着人类对自身的塑造的。这种塑造活动体现在所有以少儿为读者对象的文学作品中。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与"审美反映论"相联系,阐明审美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反映论的特殊形式,由此具体论述文学作品与艺术形态中的反映形态的特殊性和审美反映与一般反映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战争文学是以战争这一特殊题材为题材或背景的文学作品.作品中对战争生活的生动描写往往反映出文学家及人民对待战争的态度、观念、情感、心理等等.俄罗斯大量的战争文学作品反映了该民族的尚武性以及在战争这一残酷环境中英勇顽强和幽默乐观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7.
主要分析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来源,探讨了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翻译方法和技巧,通过举例,详细的阐述了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短语翻译,希望能够为我国的英语翻译以及对英语文学作品的理解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现实生活色彩纷呈,但蕴含最多的却是痛苦,因而作为现实生活反映的文学作品,必然和主要的当然是反映痛苦。文学家能更多更强烈地感受人生的痛苦,痛苦奠定了他们的创作基础,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成就了文艺家。痛苦还成就了文艺作品,表现痛苦的作品往往能反映真实、揭示人生、唤起民众、赢得读者,具有强烈而持久的艺术魅力。本文还试图以此观照当今并不景气的文坛.探求其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9.
赤壁之战后,天下三分的形势形成,曹、孙、刘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区域发生变化,其中在江淮地区由寿春-舍肥-居巢-濡须构成的水路交通线成为曹、孙作战的主战场。伴随着此时此地的金戈铁马杀声震天,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学作品得以产生。这些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动荡的社会现实,同时具有特定的英雄之气和人文关怀精神,是构成建安文学及其慷慨精神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0.
在第一部分,本文作者对文学作品的精神性和流动性进行了探讨;在第二部分,本文作者对文学作品的酝酿过程、物化过程、传播过程进行了分析;在第三部分,本文作者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过程进行了分析,然后探讨了文学作品被解读后的影响类型;最后本文得出文学作品的写作动机和意图具有不可完全认知性以及文学作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多元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在第一部分,本文作者指出了文学作品的物化形态性,对文学作品的内指性价值进行了探讨;在第二部分,本文作者对文学作品的外指性价值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文学作品对不同主体具有的价值;最后本文得出了"文学作品对不同的主体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2.
钱娜 《科技信息》2009,(29):210-210
在文学作品中,脏腑说虽偶能散现在某种场景或片段,却并不是常用来抒写人物性格以及心理变化的主要手段。但冯梦龙“三言”中的一篇《拗相公饮恨半山堂》,作者就是通过对拗相公王安石的生理的恶疾,来反映他的情绪情感;又通过对他的情绪情感的变化,来反映他的恶疾的状况。也算古代文学作品中,一种对人物心理特别的表达方式了。  相似文献   

13.
<正> 文学作品的时代美,主要是指思想内容方面的时代风貌,时代精神的美。它反映着特定时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融合而成的思想文化的总体特征。文学作品要担负起反映前进着的时代并从而推动时代前进的历史任务,就必须具有时代美的品格。刘白羽的散文就具有这种特色。  相似文献   

14.
生态道德教育被称为灵魂教育,能促使生态得以良性发展。生态道德教育分为多学科模式和跨学科模式,在高校的文学教育中,可以从生态视角对文学文本进行审美解读,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对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反生态思想进行批判,帮助学生认识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挖掘传统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生态思想和生态审美,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在文学教学中补充现代生态文学作品,重视生态文学教学。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重要载体,也是人物进行对话交流的重要媒介,特别是在小说人物的塑造中,语言用语习惯和方式直接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所以在小说等文学作品中,特别注重语言用语的使用。因此,本文主要基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分析其语用特点对于小说人物性格塑造的影响,以加深读者对于小说人物的性格的理解和揣摩。  相似文献   

16.
在小说教学中,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让学生知道作品是如何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而且可以有效地使学生知晓不“这样写”的优劣得失,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的物态系统,指文学作品的物质形态的整体,即文学作品的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的情状、具体表现的全部.听人朗诵完一首诗歌、一篇小说,听到的是该诗歌该小说的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的情状、具体表现的全部.处于这种情况,也就是说,听者接触了文学作品的物态系统。文学作品的形态不只一种.把文学作品放在“文学活动”中观察,创作主体创作文学作品,先在头脑中形成成型的感性情伏,如果说这可称为文学作品1,那么,作品1用物态构件物化为文学作品的物态系统,则可称为文学作品2.而读者解读作品的物态系统,通…  相似文献   

18.
在文学作品中,“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水浒》中的宋江到底是什么阶级和什么倾向的代表?这有必要作一番仔细的分析。一一定的文学作品总是一定的阶级意识形态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庄苏 《科技资讯》2006,(6):129-130
文学作品中的诗歌翻译一直是翻译界的难点。本文试图通过对王之涣《登鹳雀楼》三种译作在节奏、结构、音韵。语言、意象、意境上进行比较,从中探讨汉诗英译的最高境界形神兼似,由此说明文学作品中诗歌翻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是有感而发,表现形式由作者自身的经历、个性、爱好、文采、特长所决定,所以表现手法也因人而异,多种各样,这样,就使文学园地异彩纷呈,奇葩怒放,增添了文学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纵观初中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有儿种特殊表现手法用得巧妙,恰到好处,对培养学生的素养,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