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根霉L-乳酸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东京根霉(Rhizopus tokinensis) R8-1产生L-乳酸的发酵条件。比较了不同碳源和不同含量碳源对产酸的影响,以10%的葡萄糖、30℃下210r/min振荡培养72h,得到的发酵液中乳酸的质量分数为7.5%,对糖的转化率为80.64%:以12%的玉米粉为碳源发酵60h,发酵液中乳酸的质量分数为7.18%,对糖的转化率为78.4%。静置培养时乳酸产量要比通气培养时低得多。发酵产物经旋光分光仪、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谱测定可确认为L-乳酸,为同型乳酸发酵。  相似文献   

2.
采用紫外线和Co60照射联合诱变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JCM1553菌株,选育得到1株L-乳酸高产突变株SCT-10-10-60.经77代传代培养证实该菌株L-乳酸发酵遗传稳定.在37℃,200rpm下,该菌株摇瓶发酵葡萄糖60h的发酵液乳酸浓度达到最大,为195.67g/L,发酵糖酸转化率达到95.33%,比出发菌株最大乳酸产量、发酵速率和糖酸转化率分别提高了16.24%、50.13%和17.81%.相同条件下该菌株发酵木薯淀粉84h的乳酸浓度达到最大值,为203.33g/L,糖酸转化率达到78.85%,比出发菌株最大乳酸产量和发酵速率均提高了29.49%,糖酸转化率则提高24.53%.该菌株发酵产物的L-乳酸含量高达96.75%,与出发菌株(96.97%)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该高产菌株乳酸发酵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是菌体增长速率加快.其L-乳酸发酵性能显著优于现有的生产菌株,具有较高的潜在工业价值.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发酵法生产乳酸的现状,介绍了乳酸生产菌株筛选、诱变和基因工程育种及乳酸的发酵工艺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废弃物作为原料用于乳酸发酵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利用间歇动态发酵法,研究了游离米根霉和聚胺脂泡沫固定化米根霉发酵生产L(+)-乳酸过程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葡萄糖浓度对L(+)-乳酸的生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聚胺脂泡沫是较好的米根霉固定化载体。  相似文献   

5.
以固定化L-乳酸氧化酶(1.1.1.27)与H2O2电极构成乳酸酶电极生物传感器,研究了乳酸酶电极分析法的各种分析条件及参数,并与药典标准总酸测定法对比测定了葡萄酒苹果酸-乳酸发酵溶液中L-乳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供试溶液中L-乳酸含量约占总酸量的10%~20%。采用酶电极法测定葡萄酒苹果酸-乳酸发酵溶液中的L-乳酸含量具有专一性高、成本低、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Lactobacillus casei subsp, rhamnosus 719对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控制泡菜中的潜在致癌物——亚硝酸盐,将Lactobacillus casei subsp.rhamnosus 719(LCR719)接种到泡菜中,进行发酵,制备出亚硝酸盐含量低的泡菜,并对泡菜发酵和贮藏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L-乳酸含量和酸度进行研究.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得接种LCR719发酵120h的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为2.214mg/L,低于对照样的10.500mg/L;用手性柱的高效液相法测得发酵24h的泡菜中L-乳酸含量为13.74g/L.结果表明,LCR719在泡菜发酵过程中快速产生L-乳酸,从而抑制了亚硝酸盐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从青贮饲料中筛选到一株能在48℃条件下生产乳酸的乳酸菌.该菌株革兰氏染色呈阳性,细胞呈杆状,菌体大小为(0.4~0.8),μm×(1.8~6.4)μm,无芽孢和鞭毛;兼性厌氧,接触酶阴性,不运动,同型乳酸发酵,产D型和L型乳酸.该菌株16S rDNA序列与异型乳酸发酵的Lactobacillus hilgardii相似性达到98%,但在发酵类型上差异显著.通过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明该菌株具有D型和L型两种乳酸脱氢酶.菌株MD-1在适宜发酵条件下,乳酸产量可达约140 g/L,是一株性能优良的乳酸生产菌,可用作乳酸发酵生产.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氨酯继载体,对米根霉(Rhizopus oryzae)进行自吸附固定化,在鼓泡塔反应器中对以葡萄糖和混合糖(葡萄糖和木糖)的乳酸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固定化米根霉以葡萄糖、木糖与葡萄糖的混合糖为碳源的L-乳酸发酵动力学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9.
以海藻酸钙、泡沫塑料和离子交换树脂为载体进行了德氏乳酸杆菌的固定化发酵乳酸的研究,其中以海藻酸钙为载体的固定化细胞发酵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得到了高于游离细胞的发酵产量,并对发酵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利用玉米芯发酵生产L-乳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用硫酸、纤维素酶水解玉米芯.实验表明,纤维素酶水解产物葡萄糖含量高于硫酸水解的葡萄糖含量;还研究了以纯葡萄糖、含盐葡萄糖、玉米芯分别为底物发酵生产L-乳酸的过程,得到了以玉米芯为原料发酵生产L-乳酸产量相对较高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餐厨垃圾含水量高且极易腐烂.在大中型城市,每天会产生大量的餐厨垃圾,这些餐厨垃圾会造成环境污染.寻求简单、环保、有效的餐厨垃圾处理途径正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乳酸作为一种工业原料广泛运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因此,进行了餐厨垃圾生产乳酸的研究.结果在纤维素酶、α-淀粉酶和蛋白酶作用下,通过正交实验法得到实验最佳条件为pH为5,固液比为1∶5,温度为47℃.并进行了驯化菌种乳酸发酵餐厨垃圾生产乳酸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绿豆薏米乳酸发酵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义研究了以绿豆和薏米为主要原料酿制乳酸发酵饮料的工艺,经正交试验确定了糖化和蛋白质水解最佳条件,筛选出较优的乳酸菌SBC1和S1,选择了双菌发酵的最适条件和后熟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该工艺简便可行.所得制品营养丰富,甜酸适口,微生物学指标和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为准确、快捷地掌握乳酸菌发酵过程中主要参数的变化情况,通过KRH-BI0300型发酵罐控制系统、细胞密度监测系统、SHP8400PM过程气体质谱分析仪、生物传感分析仪等多种发酵过程分析检测手段,对乳酸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活细胞数、尾气成分、葡萄糖及乳酸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应用多种现代化分析检测手段可以快速、精确地掌握乳酸菌发酵过程参数变化情况。该研究为乳酸菌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及规模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为原料,加入米糠降低含水量至72%,再添加普钙、乳酸菌等制成发酵基料,以尿素添加量为试验因素设置不同N素水平5个处理进行厌氧发酵,发酵产物测定粗蛋白、真蛋白质、尿素残余量、酸度、乳酸含量等指标,确定了添加尿素对薯渣发酵产物品质有显著影响,以2.0%~2.5%的尿素添加量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5.
实验以麸皮膳食纤维和优质复原牛乳为主要原料,经过乳酸发酵来制备一种新型保健酸奶。研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产品感官质量和稳定性为评价指标,确定麸皮膳食纤维酸奶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膳食纤维添加量为2%,糖添加量为6%,玉米粉添加量为0.6%,奶粉添加量12%,其中奶粉添加量的影响最显著;最优的发酵工艺参数为:接种量为4%,发酵温度为42℃,发酵时间为4小时,其中发酵温度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牛奶为主要原料,添加荸荠,经乳酸菌发酵研制荸荠酸乳。通过感官综合评定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荸荠添加量为20%;均质压力为20 MPa;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42℃,加糖量3%,接种量4%(均为质量分数),发酵时间5 h;稳定剂组合为:黄原胶0.08%,琼脂0.09%,羧甲基纤维素钠0.04%(均为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果蔬菜生产国家之一,中国的水果蔬菜资源非常丰富,但其鲜销状况却不容乐观。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逐渐接受益生乳酸菌发酵技术开发的新型发酵果蔬饮料,这主导了果蔬饮料发展的方向。研究评价了不同种属乳酸菌的耐酸性和耐胆盐能力,得到5株能较好适应人体胃肠环境的菌株,并应用于复合果蔬汁的快速发酵。通过感官评定,确定了混合果蔬汁的优化比例。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发酵条件并进行单菌发酵和混合菌种发酵。实验结果表明,5株乳酸菌发酵产物的pH值均有大幅下降,酸度增加;发酵果蔬汁储藏第1周出现酸的转化;混合菌株发酵产品的酸度几乎是单一菌株发酵产品的2倍,酸的转化发生在冷藏第2周。  相似文献   

18.
以青海贵德特产的软梨为原料,利用糖化低温发酵生成酒精度5%—8%的果酒后,再经重复发酵制成软梨果醋.通过在软梨汁中添加果胶酶,淀粉酶和糖化酶进行酶解处理,解决了软梨汁中果胶不利于发酵和原料利用率低的问题,添加适量增香酵母和乳酸菌进行发酵,增加了软梨果醋中酯类和不挥发酸的含量,使制得的软梨果醋风味纯正,并具有特有的软梨香、脂香和水果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