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2012年5月、7月、9月采取现场调查和采样监测的方法对七里海湿地浮游生物种类、密度和生物量变化动态以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湿地共有浮游植物6门44种,其中蓝藻门11种,绿藻门18种,硅藻门8种,裸藻门4种,甲藻门1种,隐藻门2种。浮游动物13属22种,其中桡足类4属4种,枝角类2属2种,轮虫7属16种。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表现为9月7月5月,而浮游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表现为5月9月7月。5月、7月、9月湿地浮游植物种类均较丰富;5月湿地浮游动物种类贫乏,7月、9月浮游动物种类一般。这一结果可能与湿地水质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有关,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也表现为5月7月9月。  相似文献   

2.
2015年对济南大明湖景观水体进行了浮游植物结构群落和水质状况调查研究,结合生物监测和理化监测手段,对水体进行了综合评价.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36种,浮游植物以硅藻门和绿藻门的种类占优势.从浮游植物优势种、群落结构特征以及多样性指数分析评价得出,大明湖景区水体污染程度为中污染型,水体营养水平总体处于中营养状态,但有向富营养化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安徽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的研究,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选取2016年7月、10月和12月共3个水情期(即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对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1种,隶属于7门59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共21属29种,其次为硅藻门和蓝藻门,分别为13属22种和10属14种,此外,甲藻门5属5种,裸藻门4属4种,黄藻门3属4种,金藻门3属3种。研究区浮游植物总丰度变化范围为6.32×10~5ind·/L~48.7×10~5ind·/L,丰水期浮游植物以蓝藻为优势类群,平水期绿藻最多,枯水期硅藻占优势。通过对浮游植物多样性进行分析,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85~2.96、2.29~3.77和0.32~0.51。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水体总体处于贫营养型至中营养型状态,而水体污染程度处于寡污染至中污染之间。  相似文献   

4.
红枫湖水库浮游植物演变(1980-2006年)和富营养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80年、1990年、1995年、1997年、1998年、2005年、2006年等年份对红枫湖的调查资料,总结了过去26年来红枫湖水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优势种类、多样性指数等的主要变化:浮游植物年平均数量在26年内由每毫升几百个增为几万个,夏季为藻类数量的高峰期,蓝藻数量始终占优势,绿藻和硅藻数量变化不大。种类上始终以绿藻和蓝藻占优势,硅藻次之,藻类种类趋于小型化。以浮游植物群落的生态学变化作为主要指标,对红枫湖水库的富营养化过程进行了生物学评价。红枫湖水库26年来的富营养化过程是贫营养至中度富营养—富营养—重富营养,污染过程是轻污染至β-中污染之间—中污染—重污染状态变化,近年红枫湖水库水体有向中污染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2011年3月和7月对潭江浮游植物样品进行了采集,共鉴定出202种浮游植物,隶属于7门86个属,其中以绿藻门和硅藻门种数最多,各占据了种类总数的36.14%和43.56%,说明了绿藻和硅藻为优势类群(优势类群是按照生物密度确定的).依据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判断潭江春季水体总体为轻度污染水体.  相似文献   

6.
晏妮  王洋  潘鸿  陈椽 《贵州科学》2006,24(1):67-72
于2003年12月至2004年5月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3个时期对乌江沙砣水电站库区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在36个样品中共分析鉴定出浮游植物117种,隶属8门10纲17目27科53属.其中硅藻门的种类居首位,蓝藻则在数量上占优势.根据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指数对库区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显示该库区水体属于中污染型.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黄石磁湖富营养化水平现状,2013年4月对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共111种,隶属7门54属,其中以绿藻门种类最多,占总种类数的47.76%;蓝藻门种类数次之,占总种类数的20.72%;浮游植物平均密度约为31.530×106个/L,其中以硅藻门和隐藻门数量最多,各占水体中浮游植物整体平均密度的32.50%和31.10%。基于浮游植物密度、优势种、污染指示种、Margalef多样性指数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2-2002)综合评价,磁湖水体污染较严重,属于中至富营养状态,达到国家水环境质量Ⅲ~Ⅳ类水质标准。通过分析磁湖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并探讨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旨在为磁湖的水生态环境管理与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浙江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为评价该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3年11月和2014年5月对该保护区28个站位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以及细胞丰度、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综合富营养化指数等。【结果】南麂列岛多数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春季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2门24种(属),秋季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2门22种(属);物种组成以广温性近岸种为主,主要优势种为甲藻和硅藻。春季调查中夜光藻(Noctilucas cintillans)、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 sp.)和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sp.)成为优势类群;秋季调查中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成为优势类群。【结论】南麂列岛浮游植物群落在近二十年来物种数及丰度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物种数大幅减少,春秋季平均丰度上升。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贵州草海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2年夏季对贵州草海湿地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022年夏季草海湿地的浮游植物有8门51科104属,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种类最丰富,其次是硅藻门(Bacillariophyta)和蓝藻门(Cyanophyta)。浮游植物丰度平均值为18.82×106 cell·L-1,各采样点之间差异较大;从浮游植物优势属和丰度看,均是蓝藻和绿藻占绝对优势。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结果表明,草海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主要受总氮(TN)、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总磷(TP)、有机碳(TOC)、悬浮物(TSS)等影响。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丰度评价结果表明,2022年夏季草海湿地处于富营养状态,为中度污染水平,水体有发生微囊藻水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前后水源头区浮游生物群落的分布特征,于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分别在丹江口水库河南水域丹库和中线干渠南阳段选取6个典型生态采样点进行样品采集,对浮游生物群落进行了连续监测和评价.结果共发现浮游生物132属403种;浮游植物9门44科94属357种,其中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比为43.70%-33.61%-11.20%,浮游植物指示种8门21科32属42种,其中中营养型指示种占78.57%;浮游动物4门32科38属46种,浮游动物指示种仅2种;调水前后香农威勒多样性指数(H′)均大于1.0,均值为2.33,调水后H′值先降低后增加,最高值达3.33.综合评价认为:库体和干渠水体稳定,为中营养型.  相似文献   

11.
上海淀山湖的浮游植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淀山湖是上海市最大的淡水湖泊和主要水源地.自2003年8月至2004年5月对淀山湖进行了4次浮游植物的调查采样,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68属160种(包括变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有36属99种,占全部种类的61.88%;其次为硅藻门,有18属31种;裸藻门有3属15种;蓝藻门有4属7种;隐藻门有2属3种;甲藻门有2属2种;金藻门有2属2种;黄藻门有1属1种.并对该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优势种、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上海城区小型河道生物组成特征及食物链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11月-2008年10月对上海市城区4条小型河道(曹杨环浜、午潮港、横港和朝阳河)中的生物组成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共鉴得浮游植物268种,浮游动物157种,大型底栖动物21种,高等植物10种,鱼类13种.浮游植物包括绿、裸、硅、蓝、黄、隐、甲和金藻8个类群,其中以绿、裸、硅和蓝藻数量最多;浮游动物中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分别为94种(不含植鞭毛虫)、44种、13种和6种;底栖动物中软体动物14种,环节动物3种,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幼体各2种;鱼类包括7科,分别为鲤科、鳉科、塘鳢科、斗鱼科、(?)虎鱼科、鳢科和合鳃鱼科,其中鲤科最为丰富,占全部鱼种的53.8%;高等植物包括沉水植物4种、挺水植物4种及浮叶植物2种.曹杨环浜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和高等植物的种类均最为丰富,且浮游植物和鱼类的组成较均一,无明显优势种,高等植被密度大,以沉水植物为主;横港浮游生物种类最少,脊椎动物仅见外来小型鱼类食蚊鱼,高等植物则以挺水植物为主,分布区域较为集中;午潮港和朝阳河的浮游植物以蓝绿藻为优势种,高等植物分别仅1和2种,且密度小、覆盖率低.4条河道的生物食物链结构都趋于简单化,且能量输出方式较为单一.鉴于上述情况,建议在今后的生态修复中要因河道而异,适当改善底栖动物、鱼类和水生高等植物的组成结构,增加物种丰富度,促进食物链结构复杂化.  相似文献   

13.
Global biodiversity patterns of marine phytoplankton and zooplankt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rigoien X  Huisman J  Harris RP 《Nature》2004,429(6994):863-867
Although the oceans cover 70% of the Earth's surface, our knowledge of biodiversity patterns in marine phytoplankton and zooplankton is very limited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biodiversity of plants and herbivores in the terrestrial world. Here, we present biodiversity data for marine plankton assemblages from different areas of the world ocean. Similar to terrestrial vegetation, marine phytoplankton diversity is a unimodal function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 with maximum diversity at intermediate levels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 and minimum diversity during massive blooms. Contrary to expectation, we did not find a relation between phytoplankton diversity and zooplankton diversity. Zooplankton diversity is a unimodal function of zooplankton biomass. Most strikingly, these marine biodiversity patterns show a worldwide consistency, despit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the various oceanographic regions. These findings may serve as a new benchmark in the search for global biodiversity patterns of plants and herbivores.  相似文献   

14.
拉市海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及其初级生产力和鱼产力的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拉市海湖泊生态系统中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包括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种类密度及生物量,对于评价该湖泊的水质现状及对其的保护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调查共发现133种浮游植物及62种浮游动物,定量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分别为758000cells/L和29500ind/L总生物量分别为13.36mg/L和2.24mg/L。其中硅藻、绿藻和轮虫,无论是种类数量还是种群个体数均占有绝对优势,说明拉市海水体属于寡污染型。此外,文章还测定拉市海水体初级生产力,同时对鱼产潜力进行估算。得到该水体浮游植物平均总产氧量为1.02mg/(m^2·d),湖泊总鱼总产力为390.39kg/hm^2。虽然该浮游植物产氧量较低,但从整体角度上看却是适宜的,即浮游生物在该水体中的种类和数量与其水体自身维持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1987年对芜湖市镜湖浮游植物的调查结果。共计发现浮游植物72属182种。浮游植物的年平均总量为43.31毫克/升,其中,隐藻占70.19%,硅藻占11.38%,绿藻占11.22%,蓝藻占5.45%。文中讨论了浮游植物的鱼产力,并对镜湖的营养类型进行了生物学评价。  相似文献   

16.
长春南湖水生生态系统中浮游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001~2002年长春南湖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群落特征. 发现浮游动物94种, 其中51种为轮虫. 浮游动物优势种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浮游动物的个体数量在夏季和秋季各 出现一次高峰. 浮游动物年净产量为704.45 kJ·m-2, 年总产量为1 642.50 kJ·m-2; 全年浮游动物群落的P/B系数为41.4(以年净产量计)或96.4(以年总产量计). 浮游动物群落对水柱原位浮游植物和浮游细菌的牧食力分别为2.57 kJ·m-2·h-1 和1.47 μg C·L-1·h-1, 是浮游植物和细菌同期净生产力的51.7%和32.9%.形成浮游动物净生产力的碳量是浮游植物总碳固定的8.2%. 浮游动物群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南湖为温带富营养化湖泊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对厦门市潘涂虾场一口虾池1995年4月发生的一起简单裸甲藻赤潮进行跟踪调查,报道赤潮期间虾池水环境因子、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变化特征以及浮游植物的种类更替。调查显示,赤潮发生前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快速消耗浮游植物进而引起池内无机营养盐(特别是活性磷酸盐)的积累是本次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赤潮发生期间,赤潮生物的暴发性增殖在抑制多数藻类(主要是硅藻)的同时,也促进了一些裸藻类、甲藻类和蓝藻类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8.
郭正  杨稚娟  王玥劼  张世敏 《河南科学》2014,(12):2579-2582
为了保护大苏干湖湿地生态系统,为其合理开发提供基础数据,2014年8月对大苏干湖浮游生物及水质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26属54种,优势种是舟形藻(Navicula)和鼓藻(Cosmarium),浮游动物10种.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1×104~1.3×105个/L,浮游动物细胞密度介于303~927个/L.理化指标中叶绿素、氨氮均较高,水体水质为V类或劣V类水.利用浮游植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Margalef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对大苏干湖进行了水质评价,该水体整体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水质处于中-重污染状态,与理化参数分析水质结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9.
滇池浮游植物种类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报道2001~2002年对滇池浮游植物群落的调查结果.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07种及变种.隶属于6个门.其中绿藻门有50个种及变种,占总种数的47.2%;硅藻门有33个种及变种,占总种数的31.1%;蓝藻门微囊藻属的浮游植物在上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占总数量的84.27%.滇池浮游植物群落是一个蓝藻占绝对优势的蓝藻-绿藻型.浮游植物小型化趋势明显.浮游植物种类在夏初和春天种类较多,秋冬季较少.浮游植物物种的平面分布有一定的差异,但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