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3个品种灵芝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实验,筛选出适合灵芝菌丝体生长的最佳培养基。试验结果表明,在母种扩制过程中,综合培养基Ⅱ中力比例生长最好,在原种制作过程中,玉米粒培养基中菌丝的生长较麦粒、木屑培养基好,在栽培制作过程中,培养基Ⅲ中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3个品种中南韩灵芝菌丝的长势最好。  相似文献   

2.
利用液体深层发酵方法进行灵芝菌丝最佳培养基和菌种最适种龄的确定.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液体深层发酵灵芝菌丝生长及多糖含量的影响,确定了灵芝液体深层发酵的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3%,豆粉3%,KH2PO40.15%,MgSO40.15%;并且通过研究菌种种龄对液体深层发酵灵芝菌丝生物量及漆酶活性的影响,确定了灵芝液体深层发酵所需菌种的最适种龄为4d.  相似文献   

3.
为了扩大对香蒲废弃物的资源利用,解决湿地植物废弃物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利用鸡腿菇进行香蒲废弃物的资源化开发.通过对香蒲屑进行成分测定,以及对香蒲屑培养鸡腿菇适宜品种进行筛选,得出鸡腿菇1号为最适品种,并对鸡腿菇1号的最适栽培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鸡腿菇1号的最佳栽培培养基配方(质量分数)为香蒲屑63%、玉米芯20%、麸皮15%、生石灰2%,生物学效率达93.02%.  相似文献   

4.
培养基配方与栽培方式对灵芝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培养基配方、栽培方式、复合肥含量等因素对灵芝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的影响 .结果表明 :母种菌丝在PDA加 ρ =2 0 0g·L- 1的树枝煎汁或加 ρ =5g·L- 1的酵母膏等培养基中生长最好 ;产量在以棉籽壳为主料的培养料中最高 ,栽培方式应选袋栽 ,复合肥以w =1%~2 %为宜 .  相似文献   

5.
灵芝胞外多糖液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灵芝液体发酵过程中培养各主要成分之类间的比例对灵芝胞外多糖产量有明显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发酵培养基的配方为葡萄糖3.5%、(NH4)2SO40.1%、MgSO40.05%、KH2PO40.2%、酵母膏0.2%,培养基初始pH6.0,此时得到的胞外多糖(EPS)的量可以达到最大,实验中还进行了在不同培养基中灵芝菌丝体的生物量测定,结果表明生物量最高的培养基中灵芝胞外多糖的产量并非最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粤北山区四种菌草为主要原料,设计出6种不同配方的培养基,进行杏鲍菇的栽培试验,筛选出菌草栽培杏鲍菇的最佳配方.实验结果表明:杏鲍菇在菌丝培育阶段,配方3和配方6中菌丝生长速度较快,最快的达0.455 cm/d,比对照组多0.056 cm/d;杏鲍菇在配方2中菌丝生长速度最慢,仅0.325 cm/d.在子实体形成发生阶段,杏鲍菇在配方3和配方6中子实体形成最快.生物转化效率最高的是配方6,达103.13%,与对照组相比,高出20.88%;最低的是配方4,转化率仅51.60%.  相似文献   

7.
以新鲜的野生热带灵芝子实体为材料,经过表面消毒后,分别接种到米饭培养基、CA培养基和PDA培养基上.结果表明,在这3种供试培养基上均能获得纯化的菌丝体.米饭培养基上的菌丝体的生长速度最快;其次为PDA培养基;CA培养基的菌丝体生长最慢.对子实体、担孢子和菌丝体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形态学观察,证实所分离和驯化的菌种为热带灵芝[Ganoderma tropicum(Jungh.) Bres.].用木屑作为主要原料制备培养料对热带灵芝进行了驯化栽培,实验结果表明,冬季较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子实体多为鹿角状畸形芝;而在2月份中旬以后较高温度下形成的子实体多为正常的掌状子实体.笔者据此认为,在海口地区,热带灵芝宜在春末至秋末气温较高的季节栽培.  相似文献   

8.
筛选出高生物量、多糖灵芝菌株和富锗培养基,采用固体同步发酵(SSF)工艺,成功生产出富含有机锗和灵 芝多糖的灵芝酱油,并取得了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黄精浸渣栽培食用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筛选出适合以黄精浸渣为主料(60%以上)栽培的食用菌品种,并确定相应的高产栽培配方。【方法】在含60%黄精浸渣的菌包上接种不同品种的食用菌,对比其菌丝生长和出菇情况,筛选出适应性较好的食用菌;以不同黄精浸渣含量的配方进行栽培,通过对生物转化率和利润率的比较,筛选出最佳配方。【结果】配方3栽培榆黄蘑T2的平均生物转化率达到136%,平均利润率为72%;配方2栽培猴头一号的平均生物转化率达到105%,平均利润率为70%。【结论】榆黄蘑T2和猴头一号能健康地消化利用黄精浸渣,并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筛选了药用植物灯盏菊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生根培养基配方 ,首次用单一灯盏菊植株外植体进行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转移诱导出灯盏菊芽 .完成了该种植物组培苗生根和入土栽培的整套技术研究 ,为灯盏菊的人工栽培和育种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