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超高料层双层烧结矿强度低的问题,采用富氧方法强化双层烧结。研究富氧浓度和燃料用量对烧结矿产质量的影响,分析普通双层烧结和富氧强化双层烧结的烧结矿主要矿物组成和微观结构,研究两者烧结烟气中O2、CO2和CO的排放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富氧方法能明显强化超高料层双层烧结,大幅度提高烧结矿成品率和转鼓强度;二次点火后对料层进行富氧,氧气体积分数为25%,烧结矿成品率、转鼓强度、利用系数和固体燃耗分别为69.06%、66.40%、2.09 t/(m2·h)和53.79 kg/t,与普通双层烧结指标相比,成品率、转鼓强度和利用系数分别提高4.11%、7.73%、0.18 t/(m2·h),固体燃耗降低3.23 kg/t;富氧使烧结矿中磁铁矿氧化充分,铁酸钙大量生成,烧结矿结构均质、紧密;富氧增大烧结烟气O2质量分数,可有效解决下部料层缺氧问题,提高燃料燃烧效率,减少CO排放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烧结机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分析提出了采用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来进行烧结烟气脱硫。文中介绍了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的工艺原理、特点、设备、主要性能参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3.
钢铁烧结烟气多污染物的排放特征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监测了钢铁烧结烟气的排放特征,发现SO2排放浓度沿着烧结机方向呈现机头和机尾低、中部高的特点,二噁英的排放浓度与烟气温度正相关,温度高于250℃时二噁英的排放浓度出现峰值.调研了数十台烧结机的烟气排放特征,表明SO2排放浓度≤2000 mg/m3的占63%,要求脱硫效率大于90%;>2000 mg/m3的占37%,要求脱硫效率大于96%.NOx排放浓度≤300 mg/m3的占86%,烟气无需脱硝可直接排放;在300~600 mg/m3之间的占14%,要求脱硝效率大于50%.二噁英排放浓度为1.0~5.0ng TEQ/m3,必须采取控制措施才能达标排放.针对烧结烟气SO2和二噁英浓度高的特点,论述了基于活性炭吸附的活性炭法,以钙基吸收剂脱硫为主、活性炭(焦)脱二噁英为辅的SDA 法、MEROS 法、IOCFB 法等4 种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及脱除效果.  相似文献   

4.
用流化床燃烧煤炭已能有效地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而对现已成为主要的污染物之一的氮氧化物的控制却不成熟。本文在烟气循环并加入纯氧的条件下,研究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排放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能有效地控制其排放。  相似文献   

5.
从烧结过程燃料用量、混合料水分、烧结矿碱度及混合料含硫量研究烧结工艺参数对烧结烟气中SO2排放的影响,发现烧结过程SO2的排放不受烧结工艺参数及原料含硫变化的影响,在烧结终点前始终存在一个排放浓度峰值区间,揭示烧结烟气SO2排放的自持性规律是由于烧结料层有选择性吸附SO2作用所导致,SO2的排放遵循硫化物、硫酸盐热分解生成-料层吸附-再分解-解吸的迁移及循环富集排放机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铁矿烧结过程流动、传热、传质的分析,建立烧结过程热质分析计算的数学模型,并验证计算模型的可靠性。根据常规烧结工艺烟气温度和成分含量的分布特点,基于余热利用和减量排放侧重点的不同提出相应的烟气循环烧结方案,通过模拟计算对比分析烟气循环烧结对于常规烧结工艺的改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烟气循环烧结工艺能提高上部料层最高温度,使料层最高温度在高度方向上更加稳定,能提高烟气余热利用量,降低烟气脱硫处理量和脱硫负荷,提高烟气脱硫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减少烧结烟气中CO排放,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Pt-Ce-Ti催化剂,并在模拟的烧结烟气中测试了催化剂的CO催化氧化性能。首先,通过改变Ti O2载体上Pt的质量分数,研究了Pt质量分数与催化剂活性的关系;其次,通过共浸渍掺杂和载体的形式,研究了CeO2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然后,研究了催化剂的抗SO2性能;最后,通过XRD,BET和XPS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催化剂活性差异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随着Pt质量分数提高而提高;在Pt质量分数为0.1%的基础上以CeO2为载体或微量掺杂,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Pt0.1%/TiO2、Pt0.1%/CeO2和Pt0.1%Ce0.1%/TiO2催化剂在120℃活性分别为6.80%,84.84%和99.99%;Pt0.1%Ce0.1%/TiO2  相似文献   

8.
循环流化床烧结烟气脱硫灰理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用脱硫剂浆态进料,脱硫塔后采用双旋风分离、双侧返料工艺特点的某钢厂循环流化床烧结烟气脱硫灰为研究对象,从粒径分布、比表面积、元素组成、颗粒微观形貌、晶相组成、红外吸收及热稳定性等方面,考察和电厂循环流化床(CFB)脱硫灰的异同。研究发现,与电厂CFB烟气脱硫灰相比,CFB烧结烟气脱硫灰有以下特点:粒径小,比表面积大,表面结构疏松、多孔,表面活性好;K、Na、Fe等农业可利用元素含量高,同时又含有Pb、Cr、Rb等重金属及放射性元素;S、Si、Al元素含量低;晶相成分中含KCl、CaCO3、CaSO3.0.5H2O、CaSO4等;气氛对其分解温度影响不大,空气气氛下灰分中CaSO3比电厂脱硫灰中CaSO3更易分解。根据研究结论,初步分析了将CFB烧结烟气脱硫灰用于现有电厂半干法脱硫灰利用途径中的优势及瓶颈,为CFB烧结烟气脱硫灰的综合利用与安全处置提供依据和参考,有利于CFB烧结烟气脱硫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9.
锅炉燃煤中掺烧造气废渣对烟气污染物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楼建华 《海峡科学》2008,(6):40-40,52
该文以永安智胜化工有限公司12MW热电联产装置工程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为例,对其掺烧造气废渣和不掺烧造气废渣两种情况的烟气排放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煤中掺烧造气废渣,使得烟尘特别是二氧化硫的排放浓度大大降低,排放量明显减少,降低燃煤排放烟气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中进行了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工业试验研究 ,烟气流量为 20 000nm3/h。试验中用阻容式传感器在线监测和测量烟气干湿球温度两种方法对烟气露点进行测定。在测量烟气的干湿球温度确定烟气的露点时 ,设计了一种湿球温度的测量方法 ,提高了测量的精度。根据两种测量方法得到的烟气露点值 ,提出了一种数据修正方法 ,即取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的偏差平方和最小 ,用最小二乘法对两组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利用拟合结果对试验中在线测量的烟气露点进行修正 ,得到较准确的反应塔出口的烟气露点值。  相似文献   

11.
该文利用文献中评价材料毒性的原始实验数据,从烟气毒性物质释放的角度,分析了火灾烟气中CO2和CO的释放特性,并着重分析了通风量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CO2和CO的释放受燃烧模式的影响.在通风控制模式下,木材的扩散燃烧按照挥发分和固定碳燃烧分阶段进行,并受扩散供氧和燃烧耗氧之间制约关系的影响,其烟气成分的释放也具有上述特点.另外,数据分析表明,燃烧存在临界通风量和着火延迟.通风量具有强化燃烧和稀释、掺冷烟气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翼 《科技与经济》2021,34(6):11-15
利用面板门槛回归方法,以中国30个省区市(除西藏外)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绿色技术溢出对CO2排放影响的结构变化,进而分组检验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强创新投入对于绿色技术减排效应发挥的作用.研究表明:绿色技术溢出只有超过门槛值才能形成显著的总量减排效应;当人均实际GDP超过门槛值后,绿色技术溢出会显著促进碳排放的降低;绿色技术溢出在高收入高吸收地区发挥的减排效果最好,对于高收入低吸收地区,绿色技术溢出配合以创新投入能够产生显著的减排效应,对于低收入低吸收地区,绿色技术溢出配合以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减排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张翼 《科技与经济》2021,34(6):11-15
利用面板门槛回归方法,以中国30个省区市(除西藏外)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绿色技术溢出对CO2排放影响的结构变化,进而分组检验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强创新投入对于绿色技术减排效应发挥的作用.研究表明:绿色技术溢出只有超过门槛值才能形成显著的总量减排效应;当人均实际GDP超过门槛值后,绿色技术溢出会显著促进碳排放的降低;绿色技术溢出在高收入高吸收地区发挥的减排效果最好,对于高收入低吸收地区,绿色技术溢出配合以创新投入能够产生显著的减排效应,对于低收入低吸收地区,绿色技术溢出配合以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减排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相对湿度对烟气脱硫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在循环高速流态化反应器上进行的生石灰低温脱硫研究 ,通过改变增湿器内的水温来改变反应器内的相对湿度 ,从而探讨相对湿度对烟气脱硫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金柱 《科技资讯》2009,(1):118-119
本文介绍了循环流化床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状况、工艺过程、特点及其在邯郸钢铁厂400m2烧结烟气脱硫工程的应用,给出了该工程的设计条件、参数及技术经济性,阐述本工艺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一台增压中冷四冲程柴油机上进行进气富氧燃烧台架实验,用氧气流量阀和氧传感器控制进气氧浓度,用DMS500粒径分析仪检测排气粒径分布特性,研究进气富氧燃烧对柴油机排气微粒特性的影响.在稳态工况下,研究了进气氧体积分数分别为21%、22%、23%和24%时柴油机微粒排放质量浓度粒径分布、数量浓度粒径分布、几何平均直径、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在固定工况下,随着进气氧浓度增加,积聚态微粒数量和质量浓度峰值明显降低,核态微粒数量浓度逐渐增加;微粒几何平均直径减小,小粒径微粒数量增多;微粒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也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条件微波处理对苹果汁主要质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波处理功率的增大(245、350、560、875 W)及持续时间的加长(50、70、90、110 s),苹果汁总酸度从0.14%提高到0.1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10.5度增高到42.5度.相反, 澄清度从95.4%下降到27.0%,菌落总数从3.1×105下降为零.  相似文献   

18.
在理论空燃比燃烧条件下,研究点火提前角对小功率单缸LPG发动机C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工况下,CO的排放都远小于1%,点火提前角对CO排放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W型辐射管温度均匀性差和NOx排放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带烟气循环的W型辐射管,建立了该辐射管的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值计算的方法进行了模拟研究.在验证模型可靠的基础上,对带烟气循环的W型辐射管和常规W型辐射管的流场、温度场和NOx排放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带烟气循环的W型辐射管气体平均流速是常规W型辐射管气体流速的3倍,有57.6%的烟气参与再循环;带烟气循环的W型辐射管中气体燃烧最高温度为2260 K,比W型辐射管低192K;带烟气循环的W型辐射管壁面温差为166 K,比常规W型辐射管的壁面温差小76 K;带烟气循环的W型辐射管的NOx排放量9.9×10-5,而W型辐射管的NOx排放达到7.98×10-4,高出将近7倍.  相似文献   

20.
为考察WMTC(world-wide motorcycle test cycle)排放测试循环在中国的适应性,利用在天津和济南所采集的摩托车实际行驶的路谱数据,基于自行设计的准则数评价体系,建立了表征中国摩托车道路行驶特征的排放测试循环.研究结果表明,合成循环的各种模式比例特征与WMTC比较接近,但各种速度特征,包括最高车速和各种模式的平均速度及总体平均速度则存在明显差异.两种摩托车的测试循环表明合成循环的HC和CO排放因子高于WMTC测试循环,但是其NOx的排放因子却小于WMTC测试循环.同时,为给出WMTC测试循环对中国实际道路行驶特征的适应性的明确结论,大规模的针对不同城市不同实际道路行驶路谱数据的采集分析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