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肥胖(obese)基因的人工合成及克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人肥胖基因的cDNA序列,通过合理的引物设计、链延伸反应、PCR反应以及分子克隆等步骤,成功地合成出编码瘦蛋白(Leptin)的肥胖基因(oB基因)全长片段,并将其克隆至PUc18载体质粒上.序列分析和酶切鉴定显示肥胖基因得到了正确合成和克隆.  相似文献   

2.
肥胖基因(ob gene)是近年来刚被克隆的新基因,该基因的表达产物瘦蛋白(Leptin)具有调节体重、影响动物生长和繁殖率等一系列生物学功能.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是一种主要由活化单核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产生的多效性细胞因子,时TNF-α基因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动物抗病育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克隆及测序分析了牦牛上述两个基因的部分片段。结果表明:ob基因大小为1773bp,TNF-α基因为1160bp,通过genebank中的blastn比较分析牦牛ob基因和TNF—α基因与普通牛种的相应基因同源性都高达98%。  相似文献   

3.
肥胖已成为威胁中小学学生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为预防中小学学生肥胖提供参考.用测量法及数理统计方法研究的结果是:肥胖男生的形态发育状况良好,其体重、体脂重和瘦体重均显著高于正常学生;肥胖女生的形态发育并不显著好于正常女生,其体重较大主要是体内的脂肪含量较多而并非瘦体重较大造成的;肥胖男、女学生的身体机能状况均较正常学生差,且这种差异,男生在高中阶段、女生则从初中阶段开始就已有显著性.要预防中小学学生肥胖,应特别注意那些形态发育较好的男生及在青春期体重及体脂肪含量迅速增加的女生.  相似文献   

4.
用兔乳清酸性蛋白基因启动子及其远端上游区、免乳清酸性蛋白基因终止子及人瘦蛋白基因cDNA经一系列的亚克隆(Subcloning)构建了用于在转基因动物乳腺中表达人瘦蛋白的特异性表达载体,并采用显微注射的方法制作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本文报道在检测转基因小鼠时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肥胖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以及体内脂肪的代谢过程和激素调节、代谢调节过程.人体进行中低强度运动时,机体调控脂肪分解代谢的脂肪酶的活性升高、胰岛素水平降低、瘦素水平升高,引起机体糖脂代谢发生变化,更多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出来,使得体脂积累减少,瘦体重比例增加。从而达到运动减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瘦素蛋白是一类抑制食欲的激素,曾经被作为战胜肥胖难题的解决方法而受到追捧,但瘦素蛋白在肥胖者体内会失效。日前,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称,他们揭开了瘦素蛋白战胜肥胖的“秘密”,这可能会重新点燃使用瘦素蛋白减肥的希望之火。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细胞一代谢》(Cell Metabolism)杂志上。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脂肪量和肥胖相关(FTO)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人群超重肥胖及其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检测489名研究对象(252例超重肥胖患者和237名对照)FTO基因rs9939609、rs1421085、rsS050136的基因型。结果显示:1)rs1421085CC基因型频率肥胖组为7.2%,超重组为4.4%,对照组为5.6%;rs8050136AA基因型频率肥胖组为6.3%,超重组为5.8%,对照组为5.9%;rs9939609AA基因型频率肥胖组为6.4%,超重组为4.3%,对照组为5.6%。所检测3个位点的各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rs1421085、rs8050136、rs9939609的超重+肥胖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rs1421085TT基因型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FPG)与CC+TC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但在其他相关代谢指标中与CC+TC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s8050136、rs9969309各基因型在肥胖相关代谢指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FTO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9939609、rs8050136、rs1421085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超重肥胖不存在相关性。除rs1421085TT基因型FPG与AA+TC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位点多态性对代谢指标影响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8.
单纯性肥胖儿童肥胖影响因素及其健康状况的配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家林 《广西科学》1997,4(3):220-223
以2232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层随机抽样得到10 ̄12岁单纯性肥胖儿童50人,进行1:1配对。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了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危险因素,并用配对方法比较了肥胖儿童的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危险为饮食量大、进食速度快、不喜欢体育运动和父母均肥胖,其中饮食量的相对危险度最大(RR=38.6335);肥胖儿童的体重、上臂部和背部皮脂厚度、收缩压、舒张压都极其显著地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肥胖检出率与体育能力和身体素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结果显示,肥胖大学生体育能力和正常体重大学生相比明显低于正常体重大学生具有显著性差异,肥胖大学生体育能力差直接影响到其身体素质,因此提高肥胖大学生体育能力和身体素质降低肥胖程度,是高校体育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中青年肥胖原因和危害及其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中青年肥胖原因,肥胖对身体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肥胖进行综述。认为造成肥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能量摄入的增加和运动的减少。而肥胖对身体造成的危害也是极其严重的。因此进行必要的预防和合理的减肥疗法,对中青年的健康和寿命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肥胖是一种脂肪酸积累增加的慢性疾病,采用研究模式生物的方法可以有助于探明肥胖产生的致病基因或致病相关因子,进而寻找可能的药物靶点.综述了国内外对线虫脂肪模型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线虫体内脂肪酸代谢途径的关键基因和核心通路.线虫脂肪代谢调节研究工作对人类肥胖症等代谢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利用线虫脂肪模型研究降脂减肥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线粒体不仅是细胞内的能量代谢中心,而且不断进行着生物发生、融合、分裂等以适应细胞内环境的变化.NRF1是核内重要的转录因子,对线粒体的生物发生过程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线粒体的功能变化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如肥胖、糖尿病等.高碳水化合物饮食能够引起过度肥胖及高血糖、糖尿病等症状,持续的高血糖对线粒体的状态也会有影响.在高糖诱导的小鼠肥胖模型中,持续的高血糖对棕色脂肪线粒体的影响尚不清楚.通过高糖饮食构建了肥胖小鼠模型,结果发现高糖饲喂小鼠能够显著引起脂肪的堆积,并且发现对棕色脂肪的影响最为显著.通过对线粒体关键蛋白的检测,发现持续的高血糖能够引起NRF1蛋白的表达下调,同时引起线粒体蛋白水平的显著下降.在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中,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实验表明高糖处理能够通过抑制NRF1抑制线粒体的生物发生,调控棕色脂肪对脂肪酸的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13.
摘要: 肥胖是一种多病原疾病,病毒感染仅仅是引发肥胖的一种因素。已发现9 种病毒和生物因子与人类、动物肥 胖有关,尚有与肥胖有关的病毒和生物因子有待发现。“感染性肥胖”是一种新的概念,有助于人们将来生产出预 防肥胖的疫苗和抗病毒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4.
随着肥胖症在全球迅速蔓延,国内外学者对肥胖的研究也逐渐深入,食源性肥胖抵抗(diet-induced obesity resistance,DIO-R)表现为肥胖易感程度低,与肥胖机体相比能量代谢状况较好,是机体能量代谢研究中较新的研究方向。本研究探讨了现阶段国内外肥胖抵抗大鼠的主要筛选方法,就食源性肥胖抵抗与食源性肥胖(diet-induced obesity,DIO)机体代谢差异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从瘦素敏感性、胰岛素敏感性、脂联素水平、食物利用率等方面分析了肥胖抵抗现象的发生机制,并从运动生理生化的角度提出现阶段肥胖抵抗研究存在的问题,对肥胖抵抗大鼠代谢及机制差异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前,“肥胖”之风在世界各地愈演愈烈。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世界上约有14亿成人的体重超重,其中约5亿人为真正意义上的“肥胖”。与1980年相比,世界上的肥胖人口数增加了近两倍。  相似文献   

16.
北方民族大学学生形态意象与肥胖认知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测量法、问卷调查法,对学生身高、体重、BMI指数、形态意象及肥胖意识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BMI指数、形态意象及肥胖意识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表现为男生超重或肥胖的检测率较高,肥胖自评过低,肥胖焦虑倾向小及运动意向相对较强;女生消瘦检测率较高,肥胖自评过高,肥胖焦虑倾向大及运动意向相对较小,节食减肥意向较强.  相似文献   

17.
以儿童单纯性肥胖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通过实验研究运动干预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防治效果,实验研究表明,运动干预对儿童肥胖的防治起到了积极、安全、有效的促进作用,在防治过程中有效地改善了儿童体质状况,为今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防治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小学科技》2009,(4):10-11
据有关报道,上海市16~18岁的学生肥胖率已高达14.8%。众所周知,肥胖会增加患很多疾病的危险性。所以,控制和预防肥胖要从小抓起,不应等到已肥胖后再采取补救措施。那么,人为什么会发胖呢?无论问谁,他都会告诉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瘦素的研究分析,了解到瘦素受体广泛存在于下丘脑、肺、肾脏、肌肉和脂肪组织等中。瘦素是由ob基因编码、在脂肪组织合成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含有146个氨基酸,主要功能是调控进食、能量及体重。瘦素和其他激素一样,需要与特异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其生物学作用。总之,瘦素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肥胖的发生机制,以及预防和治疗肥胖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岩藻黄素(Fucoxanthin)是海洋褐藻中主要的叶黄素类类胡萝卜素,也是褐藻中主要的降脂活性成分之一。岩藻黄素具有抗肿瘤、抗炎症、抗肥胖等多种生物活性,在代谢调节方面,岩藻黄素能促进脂肪分解和脂肪酸氧化,上调白色脂肪组织中线粒体解偶联蛋白1(UCP1)的表达,具有显著的抗肥胖功效,但其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综述近年来岩藻黄素在促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诱导白色脂肪细胞棕色化、调节胆固醇代谢等方面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岩藻黄素的降脂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