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学校素质教育是根据当代和未来社会对个人的需要,遵循人的心理发展和教育规律,以培养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为办学宗旨,是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根本目的的教育,它体现的是国家的教育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首先是教育思想的改革,观念的更新与转变,是最根本的问题。学校艺术教育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在“素质教育”这一大课题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一、艺术教育是学校全面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大学科 应试教育认为,音体美是学校教育学科设置中的“小三门”。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应树立音、美课程在学校教育学科中大学科观。众所周知,没  相似文献   

2.
1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和劳动技能等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它的突出特点是让受教育者都能在主动地学习中得到生动活泼、全面协调的发展.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2.1教育的目的和对象不同.“应试教育”的主导思想是挑选人,教育对象是那些有望升学的“尖子生”,其局限性是造成相当多学生成为被淘汰对象.而素质教育着眼于发展人,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全面发展,不歧视更不抛弃任何一个学生.2.2教育内容上是片面与全面的区别.“应试教育’积…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但当前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总是滞后于同时代科技与思想的发展.改革二十年来,教育不可否认地为四化建设、改革开放培养了大量的知识型人才,但因其忽略了学生整体素质、个性素质、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的时代、新的世纪的发展要求.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加强美学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而应试教育是为应付考试而教和应付考试而学,忽视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在教育实践上,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学生身心健康,造成学生的偏面发展.现在,这种教育方式已到了非向素质教育转变不可的时候了.首先,应试教育已给中小学生造成了严重后果.有的人书念得很好,考分很高,但是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格修养很差;有的只有书本知识,没有创造佳.不会解决实际问题,“高分低能”;有的道格修养好,本事也挺大,可具体太差了.这些,都说明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和片面性.其一,它使学生无法得到全面发展.中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开发和培养的极重要时期,在他们身上潜在着将来发展成为各种人才的可能性,这各种可能性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展,变成现实。而这一定的条件,首要的就是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条件.只有对他们进行全面教育,他们的各种潜在的能力才能得到全面的开发和发展;只有在他们能力的全面发展中,才能发现和培养他们的特长,使他们成为专门人才。可是应试教育根据升学考试安排课程、组织教学,把所谓副科以各种形式全部挤掉了。其次,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5.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也是我国教育改革领域中的一项重要使命.它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一直沿袭“应试教育”的传统,因此如何加强素质教育,不仅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挑战,而且对我们职业中学教育也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它值得我们职教战线上的教师去思考、去探索。本人拟就如何加强职业中学学生的能力素质教育,谈一谈自己初浅的看法。学校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形成学生健康个性为根本目…  相似文献   

6.
吕洪金 《小学科技》2012,(9):2-F0002
上海市虹口区保定第一小学是一所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学校。学校十分重视素质教育,力争培养出“全面+特长”“一专+多能”的学生,为科技岗位输送人才。  相似文献   

7.
刘振亚 《科技资讯》2006,(17):209-209
所谓人才,即有品德有才能的人。由此看来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人才”的内涵便强调了品德、知识和能力的高度统一和协调发展。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由于受着有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着的社会的影响和制约,学校教育也随之沿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科举时代到“分数便是一切”的应试教育,再到“坚持德育首位”的素质教育的过程逐步完善。人才的内涵也沿着科举下的“书呆子”——应试教育下的“圆滑事故”——素质教育下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多面手方向发展。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又何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苏联教育家杰普莉茨卡娅说过:“没有美育就不可能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确,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部分,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这些能力是人们基本素质的主要内涵。但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美术教育不被重视,多数教师乃至学校领导对艺术教育的目的、任务存在片面的认识,把中小学美术教育视为“小三门”之一。教学内容以“绘画”为中心,只注重培养少数“苗子”,丢弃绝大多数学生,所以严重地削弱了美术教育对培养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作用。美术课如何为素质教育服务呢?…  相似文献   

9.
师专美术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合格的初中美术师资。然而随着我国当前中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师专美术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社会环境和发展机遇。新的形势,为师专美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的转化与更新,在我们的师范教育改革中势在必行。因此,培养什么样的美术教育人才,便成为当今摆在我们教学改革面前的首要问题。 最近,国家教委副主任周远清同志在《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讲话中强调指出:“每一个学校都有不断端正办学指导思想的问题。端正什么办学指导思想?就是把培养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这里所讲的培养的人,就是培养跨世纪的新型人才。师专美术教育作为培养中学师资的大本营,肩负责任重大,我们深感机遇与挑战并存,深感担负的任务并不轻松,为21世纪的中学美术教育输送合格新型师资的重任,义不容辞地落到我们肩上。如此,要培养高素质的合格的美术新师资,笔者认为应对学生作以下四方面的衡量、测定与构想。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实施素质教育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最终克服人才培养中的高分低能现象,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要。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从学校这个主渠道分析,应首先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转变教育观念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念支配和影响下进行的。目前的教育观念就学校教育来讲,是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影响下形成的。应试教育,虽然也从科学文化知识等方…  相似文献   

11.
李晨 《科技信息》2007,(29):246-247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与联系(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1、教育目的不同。应试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升学率,升学率的高低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国民素质的基础,为学生进入社会有所作为创造条件。学生素质的高低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客观标准。2、教育对象不同。应试教育只面向少数尖子学生,为这些少数学生能升入高一级学校而展开教学活动,从而使大多数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而厌学。应试教育是天才教育体系中的一种模式,应试教育的机制是一种选拔机制,是仅仅为少数学生在其基础上得以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实施素质教育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最终克服人才培养中的高分低能现象,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要。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从学校这个主渠道分析,应首先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转变教育观念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念支配和影响下进行的。目前的教育观念就学校教育来讲,是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影响下形成的。应试教育,虽然也从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培养了学…  相似文献   

13.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学校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是社会发展必然的要求,也是教育本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首先树立起现代教师观、树立起现代教育思想,因为我们教师是学校创造性教育劳动的主体,是现代教育意识和教育行为的载体,是学生成长、社会化过程的导体。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成长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据的,全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场大变革,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应“促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生动活泼的发展”。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树立改革的观念,寻求改革的突破口,培养高素质国家有用人才。但是我们应当看到,由于学校体育所处地位的特点,思想和实践有一种随波逐流的盲从态势,表现为在发展中缺少理性的思考。如:在推行素质教育的  相似文献   

15.
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必须对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笔者认为首先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在理论上提高认识,树立新的整体素质观;在实践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落实“全面发展的整体素质教育。”“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也并非水火不容。“应试教育”也并没有排除思想政治品德的提高和体能心理素质的发展,至于智能素质中的文化知识正是它所刻意强化的,也是它至今仍然能够模糊人们的一个方面。那么应试教育的误区在哪里?l、教育领导误导。把学校升学率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片面追求升学率。这就出现举办补习班,寒暑假、节假休息日拼品补课,学校甚至教育领导部门重奖升学率高的班级教师等现象.虽然国家教育部门屡次强调“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余负担”,而学生的学业负担却长期减不下来,有的甚至越来越重,一是把学生升学视作学校中心工作,其它方面的教育,如思想政治教育和音乐、美术、体育活动及劳动技能教育,明显就受到冲击,从而被忽视削弱。这样也就会置多数学生于不顾,只培养少数能升学的人,这样少数能升学的人“应试能力”也许是提高了,却往往成为高分低能的畸形发展的人。2、教师误认为能升学的学生多就是教育效果好,教育质量高。这样上课拼护...  相似文献   

16.
1.素质教育的必然性振兴经济靠科技,科技的基础在教育,对世纪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无论是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还是从人自身的完美发展的必然要求来看,我国教育界提出了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现代的“素质教育”转轨的战略决策,素质教育不仅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的一个中心课题,而且对于真正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都具有全局性的划时代的重大意义。中学教育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对于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7.
看到媒体关于某地恢复节假日补课的报道,联想我们本地的情况,我想就规范办学行为的问题谈几点看法。应试教育最显著的表现形式就是办学行为不规范,一个地区、一所学校从本单位的利益出发,不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不遵循教育规律,与其他学校比升学率,很多学校都以同样的思路行事,所以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当素质教育在全国推行的时候,地方教育官员和学校的领导采取表面上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做一些素质教育的花架子,而暗地里仍然搞应试教育。笔者认为推行素质教育应该从规范办学行为入手,加大规范办学行为的力度。  相似文献   

18.
肖繁 《科技咨询导报》2007,(14):225-22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跨世纪人才而提出的极具远见的战略性决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教学在实现素质教育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流,然而,传统的高校体育考试制度却阻碍着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前进的步伐,因此就必须加快高校体育考试制度的改革,建立新型的评价体系,逐渐削弱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使高校体育健康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素质全面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20.
陈晓明 《科技资讯》2007,(27):137-137
高职教育即就业教育,根据这一鲜明的办学特点,抓住以就业为导向,深化学生的素质教育是用人单位对学校提出的新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推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强化实训实习为手段,以培养适应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综合能力素质,以更快地适应就业的需要,培养大批合格的高职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