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亮工(1612—1672)字元亮,号栎园,河南祥符(今开封市)人。清初曾任福建按察使和布政使,寓闽期间,所作诗文及笔记甚多,本文仅就其笔记《闽小纪》试加分析。 《闽小纪》是周亮工杂记闽人闽事闽物闽俗的笔记,随时记录,一非时写成,至离闽后始编辑成册。周本人作于顺治十七年(1660)的《赖古堂诗集序》中,曾提到作于福建邵武的《同书》和《字触》,未提及《闽小纪》。现行《闽小纪》(《瓜蒂庵藏明清掌故丛刊》本)卷首载汪楫(1626——1689)《〈闽小纪〉序》称:“《闽小纪》一书乃栎园先生莅闽时所集,于其去闽之后十年楫始得受而读之。”汪序作于康熙丙午(1666)季冬。  相似文献   

2.
《全清诗》第一家──关于顺治皇帝的诗歌与机读《全清诗》朱则杰《全清诗》原计划在1995年的“适当时候”正式开编,可是这个“时候”并没有如期到来。但《全清诗》第一家顺治皇帝的诗歌,倒确实已经进入了电脑,成为机读《全清诗》模型中的第一个完整对象。现将有关...  相似文献   

3.
由李白益州谒见苏Ting当在开元九年(721),江陵遇见司马承祯当在开元十一年春,可推断李白远游出峡当在开元九年到十一年春之间,又据《初下荆门》作于深秋、《自巴东舟行……》作于冬春之间、诗有“海月十五圆”等语、《荆门浮舟望汉江》作于春天等实情,可推断李白出蜀之时当曾两次出峡:第一次在开元九年秋,后复返峡中,第二次在开元十一年春。  相似文献   

4.
《现代中文学刊》2012年第4期,刊有陈学勇《新发现的冰心佚作》一文,认为:发表于《国民教育指导月刊》1944年3卷8期的《怎样指导特殊儿童》,是谢冰心的佚作。但其附录文字,与原文多有出入。另一方面,该文虽署名“冰心”,但其真实作者并非谢冰心,而应当是魏冰心。  相似文献   

5.
(一) 《粤西诗载》是清人汪森于康熙年间编成的历代有关广西的诗歌总集。共分二十四卷,收辑自汉至明各体诗歌二千九百六十五首,附词一卷四十五首,可谓洋洋大观,是一部极为重要的广西地方史文献典籍。编者汪森,字晋贤,号碧巢,生于清顺治十年(1653年)卒于雍正元年(1723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粤西诗载提要》认为“森,嘉兴人”近人叶恭绰先生《全清词钞》汪森小传也说“汪森……浙江桐乡人”但这都是不准确的。据汪森《词综序》及  相似文献   

6.
作为现代音乐与现代芭蕾的开山之作《春之祭》,在1913年5月29日在巴黎上演时引起的骚乱在音乐史和舞蹈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它预示着音乐界和舞蹈界在春的祭祀下的躁动,一个新的纪元即将开始。从此《春之祭》也就成为现代编舞大师们的试金石,各位舞蹈家都根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演绎着自己的《春之祭》,舞动于对春的祭祀。本文于选取开山之作——尼金斯基的《春之祭》个案,解读与分析舞蹈的创作历程和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7.
清入关后,采用西法定《时宪历》,编制历书颁行天下。文章介绍了山东省图书馆藏顺治朝《时宪历》历书实物,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顺治元年《大清顺治二年时宪历》与《大清顺治元年时宪历》的编制过程及其意义,前者是清廷的当务之急,后者属锦上添花。文章指出了清初《时宪历》一个被前人忽视的形式变革——造历职官表,最后还揭示了这18册《时宪历》使用者的身份——亲王。  相似文献   

8.
在写作们《叶适与永嘉学派》和《叶适简谱》(前者于1992年浙江古籍出版,后者刊于《温州师院学报》1994年二、四、五期)的过程中,研读中华书局近年出版的《叶适集》,对《水心别集》(以下简称《别集》)的文章时有感觉别扭之处,因马瑞!临《文献通考》(以下简称《通考》)一向以百!用来人文章著称于世,于是检阅该书之商务万有文库“十通”本,其中引用叶适之《习学记言序自》、《水心文集》、《别集》之文颇多。现试将《通考》引文与规集》数篇文章对校,两书之异文颇多,有的虽仅一字之差,但于史实则出入甚大。按版本源流,《通考…  相似文献   

9.
《浙江社会科学》的十年《浙江社会科学》创刊于1985年初,最初定名为《探索》,后于1990年改名为《浙江社会科学》。十年的岁月,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一个瞬间,但对一份刊物来说,也还不算短了。在《浙江社会科学》创刊十周年之际,该刊于1994年11月18...  相似文献   

10.
三文十转精品迭出──青年学者揭新华谈治学本刊记者刘影春1995年对42岁的揭新华来说是个科研丰收年,他在《上饶师专学报》发表了3篇经济学论文,先后被多种传媒10次转载(详见本刊1996年第2期)。或许是由于这丰硕的学术成果,今年5月他意外收到四川省社...  相似文献   

11.
明清易代之际,李自成余部转移到三峡地区,联合当地武装力量,组建了著名的“西山十三家”,又称“夔东十三家”。他们继承了李白成时代大顺军的优良传统,坚守民族气节,与清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以自己的生命去实践民族大义;同时,他们保境安民,修养生息,对三峡地区的经济开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顺治二年(1645)到康熙三年(1664),“西山十三家”十数年如一日,战斗于三峡,生息于三峡,辉煌于三峡,颠覆于三峡,表现出浓烈的“三峡情结”。  相似文献   

12.
现存较完备的南北朝文学总集,有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简称严《文》、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简称丁《诗》)、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简称逯《诗》。三书共收录陈朝作家118人,然于其生卒年,或阙如、或无考、或失误,如丁、逯之《诗》所收肖贲,我已有专文作了考辨(见《华中师大学报》1988年第五期《肖贲生卒年考及“仕陈”辨疑》)。  相似文献   

13.
 1991年10月25日《中国科学报》发表了一篇名为“再论科学道德问题”的文章。该文发表后为其他杂志一再转载,如《新华文摘》(1992年第1期)、《山西农业科学》(1992年第1期)、《教育科学研究》(1992年第3期)、《生物学通报》(1992年第3期)等都先后转载此文。十余年后《四川动物》(2003年第3期)再次转载此文。一篇呼吁重视科学道德问题、介绍科学道德基本规范的文章,得到如此重视、产生如此影响,十分不寻常,但是也并非偶然。  相似文献   

14.
清代诗歌是中国古代诗歌链条中的最后一环。标榜“神韵说”的著名诗人王士祯主盟诗坛数十年,以他的诗歌理论和诗作,在这最后一环镌上了一熠熠闪光的名字。他和他的诗友门创作了一批关于泰山的诗文,也为泰山文化增添了“神韵”。 王士祯(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他出身于一个历代仕宦家庭,曾祖父王之垣,明嘉靖进士,官至户部左侍郎;祖父王象晋,明万历进士,官至浙江右布政使;父王与敕,清顺治元年拔贡,封国子监祭酒。渔洋兄弟四人,长兄仕禄,顺治进士,历官吏部考功员外郎;仲兄仕禧,廪贡监生;三兄仕祜,康熙进士。由于家学渊源,兄弟四人自幼便受到较深的文化教育,擅长诗文,长后各有成就,蜚声文苑。渔洋六、七岁入塾,读《诗经》已能领会诗情。顺治十四年(1657)八月济南乡试期间,诸名士集于大明湖北渚亭,举办秋柳诗社,渔洋即景赋《秋柳诗四首》。当时和者既多,后一  相似文献   

15.
阳春三月,正是花开好时节。北京郊外几乎随处可见的野生山杏,已然开始打扮春天。本期“博物”《杏花:春来自得风流伴》,于诗情画意中展现了这种柔弱而美丽的蔷薇科植物,邀您一同欣赏、见识“红芳紫萼怯春寒,蓓蕾粘枝密作团”。  相似文献   

16.
令人着迷的《十大自然之谜》──《十大自然之谜》丛书评介由我校生物系副教授王德兴等主编的《十大自然之谜》丛书,已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套丛书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对几千年来人类最关心但尚未完全认识的一些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作者...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第1期《宣南诗社管见》一文(以下简称《管见》)取材甚富,但读后感到有的地方似还值得商榷。谨略述浅见于下:一、宣南诗社之称是否始于嘉庆二十四年。从有关资料来看,清代嘉、道之际,一度活跃于北京诗坛的宣南诗社,原名为消寒诗社。那么,消寒诗社究竟是在何时改称为宣南诗社的呢?对于这个问题,《管见》说:“社友黄安涛欲将诸社友诗作汇编成册,而先作图以记其事,……据胡承珙称,‘图成于己卯春’,即嘉庆二十四年春。胡承珙为图作序,即名《宣南吟社序》。”由此认为,自是年起宣南吟社的名称已  相似文献   

18.
王宇 《特区科技》2013,(7):10-11
我的公司是福建一家房地产策划代理企业,十年风雨,冷暖自知。2007年的时候,企业面临发展瓶颈,原先整合“建筑策划”与“市场营销”的创新已无力面对新的市场形势。于是,我开始寻找创新的出口。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机场看到《创富志》杂志。也是《创富志》第一期。  相似文献   

19.
国际维和与中国“蓝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首期,《世界知识》推出“过去一年中国外交十大亮点”,外交部亚非司司长宋爱国对我国以组合行动推动解决达尔富尔问题作了点评:  相似文献   

20.
张韧同志以《寻找中的过渡性现象》为题对新写实小说之得失作了长篇大论的评说(载《文学评论》1991年2期,《新华文摘》1992年6期转载。以下简称张文)。拜读之后受益匪浅,但也感到有些问题尚需进一步斟酌,尤其是所谓失落了两个“一半”之说,似难令人信服。笔者不揣浅陋,愿就此问题与张文一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