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在阐明了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人类进步与环境发展可以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确立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马克思的环境意识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玉芳 《科技信息》2009,(15):111-111
马克思在阐明了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人类进步与环境发展可以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确立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马克思的环境意识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是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重要思想理论,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正确把握人与自然的本质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劳动生产方式的转变,树立科学、生态的发展理念,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路径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传统风水理论对现代人居环境营造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水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历史悠久,但由于其中混杂迷信成分导致长期以来被学术界所摒弃,其中的科学成分也同时被忽视。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口爆炸﹑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等世界性问题困扰着现代人,于是中西方学者再一次把目光投向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中国传统文化——风水,期望从这门古老的学科中得到改善现代人居环境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技术伦理思想在历史演进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初,向“科学进军”运动所传达的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思想引领新中国的技术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先进技术是经济建设的关键核心要素,效用目标成为衡量技术的标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技术至臻至善。生态技术创新与进步为民造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发展揭示出人与自然关系不但是认识与被认识和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当代更主要是伙伴和朋友的关系。本文对此在理论上作了三方面的论证: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和相互作用;人与自然都是能动和受动的统一;人是万物的尺度与万物是人的尺度的统一。结论是人与自然的发展是“和谐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7.
传统“风水”中虽然夹杂着许多迷信、落后的成分,但从某种角度看,它的内容并非一无是处,风水理论中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就有一定的科学根据。本文从环境学的角度出发,以客观、科学、求实的态度对风水试作一些探索,只求在人与自然和协相处中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人类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但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却越来越深。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剖析,论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要从提高科学技术、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和用制度与机制创新三个方面做起,以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传统风水理论在古代建筑,城池乃至陵寝的选址和营造过程中发挥着理论知道的作用,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极强的专门性学问,具有很强的现实知道意义,科学地理解风水和掌握风水理论对于对古代建筑,城市规划,和陵寝营造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在掌握风水理论的基础上,才能对古代建筑,古代城市规划,以及古代帝王陵寝的选址、规划、设计有一个完整而合乎逻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一书集中反映了拉卡托斯的科学思想,其主要观点为:(1)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具有严密的内在结构的完整的理论系统。(2)科学发展问题是科学研究纲领的进步和退步的转化问题,进步的标志是“证实超余内容的证据,而不是证伪的证据”。(3)理论只能被理论所否证而不是被经验事实所否定。文章对拉卡托斯的主要科学思想进行了阐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我们"与"自然"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里程:1)"我们"与"自然"的浑然.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朴素的和谐性质,人与自然处于一种"感性的和谐"状态之中.隐含有"自然性的人类中心"思想.2)"我们"与"自然"的分裂.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改造、控制自然的性质,表现为"征服性的人类中心主义".3)"我们"与"自然"的和谐.这是一种"理性的和谐".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创新的和谐性质,追求一种"共荣性的人类中心"价值观念,在此达到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所体现和追求的.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环境价值观的定义,分析了环境价值观的发展现状,提出培养科学的环境价值观有助于改变人类行为,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生力军,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及和谐发展,是其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三个问题.合理的办学定位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新建本科院校应定位于应用性,着眼于地方性、行业性乃至特色性、创新性.处于转型期的新建本科院校,教育经费的保障和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健全,是其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面临新校区建设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等任务,凸显新建本科院校在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等方面协调统一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这也是其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建本科院校只有在科学、可持续、和谐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在整体上形成良性发展和更高层次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试图从建筑风水的角度来阐述居住建筑环境如何更适合人。基于建筑风水与 营造学、造园学构成了古代中国建筑规划设计理论的三大支柱,提出具体的居住外部环境设计中如何运用风水理论。  相似文献   

15.
人地关系的思想和理论是人类知识界、思想界对现实世界中人和周围环境关系问题深刻思索的产物,受各个时期历史条件所限制,在高校地理教学中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对待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理论,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确立和发展现代的人地关系理论,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创造人地共生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6.
绿色建筑是实现“以人为本”、“建筑设计”、“自然环境”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绿色建筑是我国建设事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生态危机作为人与自然冲突的结果,给陶醉于工业文明辉煌成就中的人们敲响了警钟。生态文明的提出为人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体现了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的辩证统一。实践理性所特有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相统一的原则,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更为合理的理论视野与实践准则,而和谐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在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伦理导向作用,以此来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或冲突,使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从风水的含义及其哲学思想出发,分析了风水在传统村落建筑的选址、规划布局和营造等方面所包含的科学生态观念,通过发掘中国传统建筑的生态思想和手法,为发展、运用并推广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建筑提供了启迪.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急剧增长,科技的进步,生态和可持续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绿色建筑。目的在于实现与建筑、促进人和自然三者之间高度的和谐统一。本文在绿色理念基础上,对绿色设计和绿色设计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对当代建筑设计的绿化化和可持续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理解和把握生态文明的最为核心的问题,是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关于生态文明的研究应注重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考察,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人们深入理解和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科学深刻的理论根据,为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手稿》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及文明阶段的批判,提出了异化劳动、人化自然、自然科学与关于人的科学的统一等重要思想。其中蕴含的许多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经典论述,在当今世界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现实状况下,对于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