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球化、现代化浪潮在迅速推进 ,人类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相同特征 ,这是否意味着人类将来是一个无意识形态差异、东方与西方、南半球与北半球完全同一的社会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差别亦不会再存在了呢 ?事实证明 ,在全球化与现代化加速发展的今天 ,世界各国各地区所走的道路与发展模式都不一样 ,人类的发展并没有呈现出只有一种模式的迹象。世界是一种多样性的统一共同体 ,中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与中国具体形势所决定了的。“趋同论”只不过是为资本主义的永恒而唱的滥调 ,我们不能为之迷惑而动摇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期盼,是新中国70多年探索奋进的价值选择。从照搬苏联经验到立足本国国情,从不成熟到成熟再到愈发完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过了工业化“、四个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并在实践中走过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历史阶段,迈进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步入新发展阶段,成为人类现代化的新飞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着新时代的丰富内涵,体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对于引领现代化的价值导向,提振社会主义话语权,推动生命与共、命运与共,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等方面,彰显着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要旨和世界意义,开辟了人类现代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伴随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第三次现代化浪潮冲击下的世界也出现了新的发展格局:新的现代化理论提出,现代化的发展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多种立足于本民族特色的现代化模式。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邓小平创立了中国特色的、开放的、全方位发展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开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度的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基于隶属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中国1996—2010年"三化"协调度进行考察和测度.结果表明:虽然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协调度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由于三者发展的质量与水平没有相应的提高,所以到2010年三者协调度仅处于"一般"水平.可见不能单纯追求发展速度的提高,应倡导低碳发展,巩固城镇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三者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中国的哲学要获得独具特色的长足发展,要在世界哲学化丛林中确实赢得重要地位,就要全面地比较借鉴和吸收人类一切反映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先进的学科学派思想理论成就。在保持民族性的同时,还应不断地走向世界化、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观察、分析中国具有独到的世界眼光,这种世界眼光反映了邓小平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科学的认识方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邓小平根据对世界发展的趋势和国际格局的判断来确定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邓小平从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总结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基本经验和教训,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色。三、邓小平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角度来分析、认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多种典型的发展模式。中国的现代化是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中国特色政治文明为内核,揭示了不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问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政治维度,包括科学的政治选择、渐进的政治战略和崭新的政治模式,这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核心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样板,既尊重现代化一般规律、借鉴人类普遍文明、提供全球治理方案,也是依据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开展具有鲜明特色、独有标识的现代化。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与苏联模式失败教训的结晶;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坚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原则下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批判继承下形成的基本形态;从实践逻辑来看,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和问题导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特色。  相似文献   

9.
孙旭 《科技信息》2010,(16):51-51,53
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是世界政党现代化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经济社会深刻变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有自己的特殊性,应立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实现意识形态、党内运行机制、执政方式和组织方式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文化现代化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只有把文化现代化置于全球化的背景下,放到整个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去考察,才能处理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问题,解答好现代化进程的文化难题。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作为一种辩证解决人与世界矛盾的方法论,蕴含着从整体上认识问题的哲学思维方式和发展理念,是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的方法论呈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中国的发展贯穿于文化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体现于对世界形势的科学判断力、敏锐把握力和民族推动力之中。中国文化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为全世界实现“文化脱贫”贡献中国力量,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给出中国样本,为各民族文化融合发展提供了宽广平台,为发展中国家的文化现代化提供了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最伟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毛泽东开启了中国现代化道路之先河,周恩来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探索。他强调中国现代化要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实行对外开放,以科学技术为动力,强化现代化内在生长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汇聚中国科学院300多位高水平专家、历时一年多的中国至2050年重要领域科技发展路线图战略研究系列报告于2009年6月10日正式对外发布。该系列报告共包括战略研究总报告和能源、人口健康、矿产资源、空间与海洋、信息、材料、生态与环境等17个分领域报告。值此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本刊摘登该系列报告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人类近现代文明进步的历史表明,一个国家真正要走到前面,实现现代化,必须提升人的创造能力,提升科技原创的能力和战略引领的能力。从面向未来中国的发展、面向未来人类的发展看,都需要我们开展前瞻的战略研究。今后50年,可以肯定的是,包括中国十几亿人口在内,至少有20亿、很可能有30亿人口,通过实现小康走向现代化,比过去250年要多2到3倍,这将为世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但也必然对地球的有限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新的挑战。需要找到新的发展模式,才能使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能够公平地分享现代文明的成果。这就要求我们要面向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前瞻思考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前瞻思考人类文明进步的走向、前瞻思考现代化建设对科技的新要求,研究制定未来50年重要领域科技发展路线图,理清其中的核心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及其实现途...  相似文献   

13.
交通现代化作为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中国式现代化的5大特征属性,然而社会制度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方国家交通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的不同,对外合作理念明显不同,中国交通现代化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明显高于西方国家,挑战性更大。通过17个指标与世界前沿国家、世界平均值以及典型国家比较发现,中国交通现代化水平大致处于交通初等发达国家前列,接近交通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等指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仍有很多指标差距较大。提出了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化、运输服务品质高端化、交通技术装备绿色智能化和交通运输治理精细现代化4大交通现代化路径。  相似文献   

14.
陈华 《华东科技》2004,(11):8-11
这也许就是文明的故事。翻开人类历史长长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 人类从非洲走来,在亚洲发明农业文明,在欧洲创造工业文明,在美洲孕育知识文明。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是第一次现代化,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转变是第二次现代化。如果说第一次现代化是以工业和城市为基础的经典现代化,那么,第二次现代化是以科学和信息为基础的新现代化,这次现代化,注定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次现代化里,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各国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速发展,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社会发展的现代化给予人类的不仅仅是活力和繁荣,同时电有压力和危机。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人类生活在现代化社会中也同以往一样面临着许多障碍。人的问题,包括人在现代世界中的地位问题,人的未来、人的发展和作为个性的人的命运问题,人对周围环境的积极的,更加有力的影响问题等等,已经成为对世界发展的进程进行现代理性的特别是现代人学、  相似文献   

16.
安全生产现代化是工业社会中人类关于安全生产的理性化活动和动态过程,根本上是为了保障从业者安全健康。其体系包含安全生产经济现代化、安全生产社会现代化、安全生产政治现代化、安全生产文化现代化几大子系统,且具有社会变迁的阶段性特征。目前中国安全生产现代化处于从初级向中级水平迈进的阶段。中国安全生产现代化研究是一个系统性大课题,需要科学设计指标体系、组建团队、开展调研、出版报告等,以加强安全建设、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推进中国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完善、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最终形成全社会的"安全文明"。  相似文献   

17.
2020年中国将完成第一次现代化,达到发达国家1960年的平均水平。上世纪60年代的工业化国家是什么样的状态?这个状态是我们渴望的吗?现代化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它是社会发展的唯一目标吗?现代化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曾经,“现代化”显得那么神奇,那么遥远。1月30日,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的第十部《中国现代化报告2010》宣布:现代化并不遥远,再过10年,  相似文献   

18.
人类文明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中国发展已经进入国际化时期,中国对世界和世界对中国的影响在同步增长,中国现代化的成败日益决定于自身努力与国际环境的共同作用。国家现代化与国际环境的相互作用可以简称为国际现代化。本文讨论了国际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和基本原理,阐述了中国国际现代化的“和平鸽”战略和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具有非凡的现代化思想,他把世界各国现代化的经验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邓小平选择的现代化道路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是以改革开放为根本途径的现代化道路,是以政治稳定为前提,民主政治制度化、法制化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精神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构件。在当代中国,如何破解现代性的精神困境,实现精神现代化,成为实践发展与时代要求提出的重要课题。这里在清理国内外关于精神现代化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内在精神结构及其基本逻辑与主要原理的学术框架,以"结构优化"为当代中国人精神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并从制度结构与规范体系、现代传媒与价值符号、生活世界与生存方式等方面探寻其现实依赖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