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沈家煊认为,"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是主观处置,并描述了主观处置的三种表现[1]。在认知语法的视角下,通过考查"把"字对"把"字句的语义贡献,研究发现,"把"字句的语法意义为"掌控",而"把"字句的主观性是通过"把"的掌控义实现的,它是说话人在识解关系中视点和角色的调节与动词"把"语义虚化相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约量表达的“主观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认知语法的兴起,语言的"主观性"问题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近年来语言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主观性"是自然语言的一种特性,指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约量副词作为一种主观性的完句成分加入句子中,从而使原本表示客观的句子变得主观。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广南县是句町古国的中心地区。"句町"二字究竟如何读,自古以来众说纷纭。现一般人把"句町"误读为Gōu dīnɡ。从史料记载来看,"句町"应读作Qútǐnɡ。  相似文献   

4.
刘云 《科技信息》2011,(7):229-230
"V過ぎる"是统语结构的复合动词,表示V的动作或以V为中心的事件在某一方面超过标准。当句中有表示程度的副词性成分修饰动词时,"過ぎる"优先和这些修饰成分的意义结合,也就是说"過ぎる"的作用域不局限在V的词汇概念结构内部;当句中没有修饰动词的成分时,按照V的动词类型,"V過ぎる"有不同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以Langacker认知语法学说为理论基础,从语言主观性的角度分析了"将要"和"快要"两者的区别,指出"快要"使整句话所凸显的客体带上了主观性的色彩,强调某一事件的发生对于现在的影响或者导致的结果和变化;而"将要"则只是对一个事件的客观叙述。随后通过对语料的考察发现,与"将要"相比",快要"更多地要求与句尾"了"共现,排斥与双限结构动词以及与表示将来的时间短语连用,从而进一步印证了上文对于两者在主观性上存在差异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让"的"致使-被动"演变发端于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作为被动介词,"让"在北方方言中已为常见。与另一致使动词"教"相比,"让"的致变条件大致相同,但有自身的特点。"教"的"致使-被动"演变的条件主要是"让+N+V2"构式的V2部分的"非企盼"意义;而"让"的致变条件主要是句义中的"非企盼"意义。  相似文献   

7.
小易 《科技智囊》2010,(8):69-69
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先来看这一句的字面意思,"无有远近幽深",指《易经》对君子"将以有为、将以有行"的求问,"无有"就是一点都没有的意思;"远近"一方面可指空间距离的远近,另一方面也可指时间上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腐女"是近年来网络文化中出现的新的特殊群体。采用性别角色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对"腐女"与"非腐女"进行比较研究的结果表明:"腐女"与"非腐女"在性别角色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腐女"未分化的性别角色比例最高;"腐女"与"非腐女"在自我和谐上没有差异,"耽美"是"腐女"达到自我和谐的途径之一;"腐女"的男性化和女性化得分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高。s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应以正确的态度看待"腐女",并对她们进行科学的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汉语中,"子产而死"、"富而可求"之类句子在句法结构上是"主而谓"结构,"而"前的名词既是主语,也是话题。"而"是连接主语和谓语的语气词,可以看作是古代汉语中特殊的话题主语标记。  相似文献   

10.
小易 《科技智囊》2012,(6):69-69
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承接上文,"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一句继续阐释天佑之道。佑者,助也。提取这句中的核心词即得"天助者顺也,人助者信也"。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的"中国"与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在内涵、层次上有所不同。在中国历史语境中,"华夏"既可指称古代族群或民族,也可表示一种文化或文明的载体。从历史上的"中国"、"华夏"到"中华"乃至现今"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变,"中华"一词与时俱进,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中华民族的民族过程比中国已经识别的56个民族实体发展缓慢,至今仍然属于"想象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尤梦娜 《科技信息》2008,(2):157-158
"领主属宾句"是汉语中争议较多的一种句法结构,其非宾格动词同时带有"主语"和"宾语"的现象一直无法得到完美解释。本文旨在探讨"领主属宾句"中领有名词的句法地位,基于Luigi Rizzi的"分裂CP假设"(split CP hypothesis)和Chomsky最简方案(MinimalistProgram)的理论框架,对该种句式从新的角度进行了句法分析。本文认为,"领主属宾句"中的领有名词并非句子的主语,而是从非宾格动词内论元的定语位置移到了句首的Spec-Top话题位置。移位后的话题与其语迹享有相同的格与题元角色,其格为属格(Genitive Case),其题元角色为POSSESSOR。  相似文献   

13.
包含"わけだ"等一系列表达的句子基本具备了如图"P→Qわけだ"所示对"P"这个課題提示"Q"这样的判断的共通性,同时又存在着多种形式。"わけだ"位于句末或从句末,承接前面的全体叙述内容,有着名词谓语句的形态。然而"わけ"自身名词性意义稀薄,"わけだ"整体看来就像是连接在用言谓语后面的助动词。但是ワケダ句并没有完全失去名词谓语句的性质。文章重新审视了ワケダ句,发现其原型具有"XはY(~わけ)だ"这样的基本构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friendly"复合词的数量越来越大,词内结构越来越复杂,"-friendly"词义延伸也越来越广。在大量语料的基础上,对"-friendly"复合词的构词结构、语义特征以及翻译策略进行讨论,概括出目前此类复合词的四类结构和四个语义特征,并总结出四种翻译策略。最后,对其发展前景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5.
米歇尔·德塞尔托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有三个维度:日常生活实践的"抵制"战略战术,"消费是另一种生产","散步于城市"的审美体验。他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对于引导人类走出现实生存困境以及创造人的"诗意的栖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两种社会形态"的对比中我们看到,"消费难题"产生的根源、它的性质、它在社会发展中产生的作用是截然不同的,所以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消费"不再是真正难题,"社会异化"的力量不断地消失,"消费"发挥着它正面的作用,推动着社会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7.
周春霞  叶清 《科技信息》2010,(20):I0079-I0080
科学发展观是用以指导一切工作的核心思想,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发展"是不竭动力,"以人为本"是坚实基础,"全面协调可持续"是根本保障,"统筹兼顾"是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在认知的作用下,"V+于+NP"结构式经过人们重新分析,便有了"V"与"于"之间跨层次的组合。受韵律节奏影响,"V+于"容易走上复合化的道路。复合化后的"X于"具有词化等级的不同,"于"的虚化也呈现出一定的梯度和差异。从历时角度看,"于"经历着"介词→依附于其前的动词→词内成分→类词缀→词缀"这一动态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实现三个转变,从课堂上的"主演"转变成"导演,"从学生的"良师"转变成"益友,"从"教书匠"转变成"学者型"教师。  相似文献   

20.
"处处"和"到处"是一组容易被混淆使用的统括性范围副词,从句法和语义表现上看,它们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处处"的义项更多,句法功能也更丰富,"到处"使用的频率远远高于"处处",是"处处"的三倍之多。这与两个词对语体的选择有关,"处处"多用于书面语体,"到处"则广泛应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体,同时也与两个词在历时层面发生的演化和分工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