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病例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的关联性,旨在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分析某医院的手术部位感染病例DRGs的集中趋势,并利用病例组合指数(CMI)进行风险调整,使疾病严重程度不同的病例组之间具有可比性.应用X~2检验对各科室间的手术部位感染率以及各科室不同DRGs间手术部位感染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排名前5位科室感染例数占总感染数的73.7%,取手术部位感染患者数在2例及以上的DRGs进行分析,96例感染患者主要集中在22个DRGs,占199例感染患者的48.24%.除神经外科外,其他科室中不同DRGs的风险调整后感染率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位CMI感染率最高的组别为:普外科GF13(7.72%)、肝胆外科HD33(8.44%)、创伤骨科ID23(8.30%)、脊柱骨科IB13(1.28%).结论: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在DRGs中具有集中趋势,可通过对手术部位感染集中的DRGs进行根因分析,有针对性地干预,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探讨手术室护理对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预防作用。选取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进行胃肠道手术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54例。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手术室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率、切口愈合情况、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比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少(P0.05)。手术室整体护理能有效预防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促进切口愈合,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手术病人术后切口感染将明显延长病人住院日,增加病人医疗费用,甚至导致手术失败。我院为三级甲等医院,共有床位560张,8间层流手术室,其中百级2间、千级4间和万级2间。2007年1月~2008年12月,两年共完成无菌切口(Ⅰ类切口)手术5945台,通过加强手术室管理,Ⅰ类切口感染共16例,其中皮肤坏死6例、脂肪液化4例、皮下积血4例和切口裂开2例,Ⅰ类切口感染率仅0.26%,无特殊感染发生,明显低于卫生部"三级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0.5%指标"[1],现将我院在手术室管理中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洁净手术室的设备已成为各国医院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为外科手术创造一个安全、干净的环境.随着外科手术越来越精细、难度越来越大、对手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促使手术室学科向更专业更现代化发展规律.洁净手术室是通过净化空调系统,有效控制温湿度和尘埃含量.洁、污分流,减少交叉感染是洁净手术室的主要原则之一.手术室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无菌操作规范,是提高护理质量与效率的主要保证.加强对进出手术室人员的管理,是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保持洁净、防止交叉感染、降低手术感染的主要环节.手术室的卫生工作应采用湿式清洁,每日术前擦拭手术间壁柜、无影灯、器械车、手术床等表面一次.手术室器材设备,物品较多,我们采取定位化、定量化、密闭化的专人管理.各种常用的手术物品,药品放置物品柜、液体柜内,每手术间内设一名护士专人管理.各种物药品定量、定位,术后及时补充.手术间内各种物品齐全,避免频繁开门取物,扰乱空气层流,确保护士的在位率,建立质控标准,并与奖金挂钩.使大家的工作责任心增强了.  相似文献   

5.
分析骨科术后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降低感染率。回顾性调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3年7月~2015年8月间1052例骨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危险因素与手术切口感染的关系做统计分析,针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进一步制定护理干预措施。1052例骨科手术患者,术后伤口感染18例,感染率为1.7%,手术患者年龄、体质指数、基础疾病和否接台手术等因素与手术伤口感染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抗生素给药情况和手术持续时间长短与手术伤口感染之间差异显著(P0.05)。术前皮肤准备、术前预防性抗生素给药时间、手术持续时间长短,是影响手术室预防手术后伤口感染的主要因素,临床上应注意针对性进行干预,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6.
医院手术室感染的预防与管理重点包括:健全科室感染管理的组织,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手术室的合理布局,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严格洗手及无菌技术和室内空气的洁净等。  相似文献   

7.
洁净手术室是以洁净手术间为核心,包括各类辅助用房、自成体系的功能区域,通过建立科学的流程及严格的分区管理,最终达到控制院内感染,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目的,从而提高手术室的管理水平。1各种物品的管理1.1凡进入手术室的物品,如大型仪器、一次性物品等一律拆除外包装,分类别放入相关位置。  相似文献   

8.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降低手术室感染的效果。选取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手术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6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手术室空气中含菌量和物体沉降菌量、感染率、护理出错率及患者配合度。观察组手术室空气中含菌量和物体沉降菌量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感染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出错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配合度比对照组高(P0.05)。预见性护理能明显降低手术室感染,降低护理出错率,提高患者配合度,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手足创伤大多是Ⅱ、Ⅲ类伤口,有严重的污染,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为此,把手足外科手术部位感染作为重点监测科室,采用前瞻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分析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类型、手术室管理、换药室管理的关系,严格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有效地降低了手足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对180例60岁以上内科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有20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1%,比全院总感染率5.6%及20—50岁的感染率4.8%均明显增高,并随年龄增加而增高。80岁以上10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有5例(50%)。老年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常见,其次为泌尿道,其感染率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住院2月以者达31%。这与老年性基础疾病反复发作,脑血管疾病长期卧床及某些侵袭性治疗有关系。本组抗生素使用率为87.22%。医院感染的20例均有两种以上抗生素,20例医院感染病例检出病原菌12株,革兰氏阴性杆菌6株占50%,其次是革兰氏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肠道杆菌2株。因此在医院感染护理中应把老年患者例为重点内容,加强感染管理的监测,全方位落体护理,健康教育。严格无菌技术,避免不必要的侵袭性治疗,抓紧老年基础疾病的防止。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老年患者的医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探讨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效果。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做手术的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7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手术护理基础上加入术前访视护理。观察患者心理情绪变化、患者感染情况、护理出错情况,并调查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自尊量表、抑郁评估量表及焦虑评估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室感染率、护理出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效果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合理的气流组织是医院洁净手术室空调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文章以RNGK-ε湍流双方程模型为基础,采用CFD技术,建立了相应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对上送——相对单侧墙底部回风洁净手术室内速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洁净手术室内工作面三维速度场与二维流场的分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普外科腹部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感染引起的经济负担。方法:前瞻性调查并随访2012年1月-2013年6月普外科收治并实施腹部手术患者,采用1:3配对病例对照方法进行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868例患者中共51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5.88%),剖腹探查、结直肠手术的感染率最高。回归分析结果示术前存在感染、急诊手术、切口类型、ASA分级、引流、非围术期预防用药为感染的危险因素。病例组住院时间长,住院费用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腹部手术部位感染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引起的疾病负担较重。应识别高危人群,针对可控因素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和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医院洁净手术室作为医疗救护的重要场所,其设计的科学性和施工的严谨性是保证其能够正常运行,发挥医疗作用的首要前提条件.该文从医院洁净手术室的装饰工程要求出发,结合多年工程施工经验,从洁净手术室的装饰工程的具体施工及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医院手术区是医院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一个重要部门。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对手术室的一些标准和要求已经进行了修正,从中能看出手术区、手术室的标准都在不断地提高,一些大型综合医院已经改建了许多达到国际标准的洁净手术室组成的手术区。从这些新型的手术区中可以看出对电气部分又增加许多新的内容,特别对手术区(室)的电气安全要求和防范措施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一些讨论和介绍。手术室一般根据其功能要求和规格由墙体分隔,在分隔后的手术室内用钢板作为内衬墙面,钢板表面涂覆无菌无毒的专用涂料;手术室内转角处均为圆角连接,无任何死角,不易积灰,便于清洁;地面采  相似文献   

16.
探讨风险护理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随机抽取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120例在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手术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手术室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风险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手术过程中危险发生率和术后感染率。观察组经过风险护理管理,满意度评估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过程中危险发生率及术后感染率较对照组要低(P0.05)。在手术室护理中进行风险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危险发生率和患者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某医院1994 全年出院患者9063例,发生院内感染575例次,总感染率为6.34%,其中内科(7.02%)外科(6.89%)和儿科(5.98%)感染率为高,内科以下呼吸道、泌尿道感染为主,外科、儿科和五官科均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妇产科以泌尿道感染为主。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和泌尿道,其次为胃肠道、皮肤软组织。下呼吸道感染以一、二、四季度高发,皮肤软组织感染以二季度高发,其它部位感染在各季度的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现状,并探讨预防医院感染的相关措施.方法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 402例肿瘤化疗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结果有87例肿瘤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62%;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高,占75.86%;肿瘤类型以肺恶性肿瘤居首,占51.72%;检出的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检出最高,占65...  相似文献   

19.
据实际情况建立八角形洁净手术室模型及实形手术台模型,借助于CFD技术对洁净手术室的尘埃粒子质量浓度情况进行非稳态模拟,从而预测出自净时间,并通过与理论计算公式所得出的自净时间比较,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用性.并提出以数值模拟来与所在医院的手术频率、经济状况等实际情况相结合,选取合适的送风、回风量及速度,即利用CFD技术对洁净手术室的气流组织进行选择设计以及自净时间的预测这一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的过程中,我们提高了院内感染控制的观念意识,并要求进行全过程以及全方位的控制,并不仅仅是控制相应的结果。对于一些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当保证灭菌效果,最大限度的避免院内交叉感染。手术室是抢救以及手术的重要场所,所以应当保证消毒、隔离以及灭菌等工作。同时手术室还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外科患者接受治疗的重要场所,为了术后感染率的降低,人们应当加强质量方面的意识,使工作质量得到提高,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是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