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川东-鄂西地区志留系受加里东运动抬升剥蚀仅残留中下统地层。利用大量的地震、钻井、野外露头等资料,对该区进行层序地层学的分析和研究。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将川东南志留系地层划分出8个三级层序,其中下志留统龙马溪组2个(SSQ1-SSQ2)、小河坝组2个(SSQ3-SSQ4)、中志留统韩家店组4个(SSQ5-SSQ8),发育滨海、陆棚2类沉积体系。在层序格架下分析并介绍了各类沉积体系在该区的亚相类型及其平面展布。在对各方面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该区的层序充填特征。通过层序地层划分对比及有利沉积相带研究,指出发育于小河坝期三级层序SSQ3高水位体系域,横向上分布于在武隆-石柱以及五科1井-奉节等地的小河坝组砂岩,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条件,应为勘探目标优选层位,有望为川东-鄂西下古生界油气资源的勘测工作打开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安徽铜陵地区石炭系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野外露头对铜陵地区的上石炭统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上石炭统分为A、B、C 3个沉积层序,分别相当于黄龙组的下部、中上部和船山组.其中层序A、C属于Ⅰ类层型界面,层序B属于Ⅱ类层型界面.与Ⅱ类界面相比,Ⅰ类界面比较清晰易辨.区内缺乏低位域,层序由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域(HST)组成,并且海侵体系域不甚发育,高位域组成了层序的主体.海平面变化控制了层序的演变,但局部构造沉降则影响了沉积物的厚度.  相似文献   

3.
柴西南区古近系层序地层特征及岩性圈闭发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利用地震、钻井和测井资料,对柴西南地区古近系层序地层框架进行系统分析.古近系处在以中新统内不整合面(T2′)和古新统合新生界之间的不整合面(TR)为顶底界的二级层序中,共发育有3个三级层序:即路乐河层序(SA)、下干柴沟层序(SB)和上干柴沟层序(SC).重点分析了下干柴沟层序及上干柴沟层序,认为下干柴沟层序由3个体系域组成:即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上干柴沟层序由于低位体系域不发育,故将其划分为湖侵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两个体系域.另外,分析了柴西南地区不同的体系域中岩性圈闭可能发育位置,并且建立了隐蔽圈闭的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4.
邹灏  马成龙 《中国西部科技》2010,9(33):19-19,23
本文应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取野外实测与室内微观研究结合,对贵州孟关地区下三叠统长兴组的岩石学特征以及层序地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黔南坳陷下三叠统大冶组碳酸盐岩发育,研究区该组地层可划分为2个Ⅲ级层序TSQ1和TSQ2,且均由海侵体系域(TST)与高水位体系域(HST)两部分组成,TSQ1中TSTHST,而TSQ2中TSTHST。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准噶尔盆地侏罗纪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为基础对盆地的层序构成及其格架特征进行了精细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构造层序为源来自盆地南侧幕式强挤压逆冲,东北和西北及西侧被动响应,形成边缘坳陷中央隆起的"2梁3洼"的复合类前陆盆地并接受充填沉积,其顶界为白垩系吐谷鲁群底界面(SBK1tg),底界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底界(SBJ1b3)的区域不整合面.包括2个层序组早中侏罗层序组(SJ1-J2层序组)、中晚侏罗层序组(SJ2-J3层序组).  相似文献   

6.
在川西拗陷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沉积背景研究基础上,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和测井、地震资料分析,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研究雷四3亚段高频层序发育特征,对雷四3亚段进行精细层序地层对比,落实层序地层在研究区展布情况,探讨其发育控制因素及与储层发育的关系.雷口坡组可划分出2个Ⅲ级层序,雷四3亚段发育于第2个Ⅲ级旋回sQ2高水位体系域,进一步可识别出2个Ⅳ级层序和7个Ⅴ级层序.在高频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建立了雷四3亚段高频层序地层格架,以Ⅴ级层序为单元,对研究区雷四3亚段地层进行精细对比发现,层序地层横向具有较好的对比性,XS1井、DS1井、TS1井缺失顶部地层,分析认为与印支期地层剥蚀有关.川西拗陷雷四3亚段层序发育主要受海平面升降、构造运动及气候影响,Ⅴ级层序以向上变浅的旋回为主,溶蚀作用主要发育在Ⅴ级层序中上部,易形成优质溶蚀型储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准噶尔盆地侏罗纪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为基础对盆地的层序构成及其格架特征进行了精细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构造层序为源来自盆地南侧幕式强挤压逆冲,东北和西北及西侧被动响应,形成边缘坳陷中央隆起的“2梁3洼”的复合类前陆盆地并接受充填沉积,其顶界为白垩系吐谷鲁群底界面(SBK1tg),底界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底界(SBJ1b3)的区域不整合面。包括2个层序组:早中侏罗层序组(SJ1-J2层序组)、中晚侏罗层序组(SJ2-J3层序组)。  相似文献   

8.
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确定3类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划分出5个三级层序,10个四级层序,建立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的层序地层格架.研究结果表明:吐鲁番坳陷侏罗纪时期南部物源发育,中下侏罗统地层具有南薄北厚的特点;其层序形成具缓坡背景浅水湖盆和具沉积坡折背景浅水湖盆2种发育模式;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共发育5套主要的有利储集砂体,其中三间房组下部沉积的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中厚层-厚层砂岩层是研究区最有利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9.
鄂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层序地层特征及其控藏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岩心、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和11个四级层序,建立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分析了层序格架内砂体时空展布特征,认识到储集层受到层序界面的控制,基准面旋回上升半旋回的早中期以及下降半旋回的中晚期砂体为优质储集体,建立了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内砂体的发育模式;分析了层序格架内的成藏组合,明确了研究区层序格架内的油气藏特征及分布,指出研究区发育"下生上储"型曲流河三角洲油气藏、"上生下储"型辫状河三角洲油气藏和"上生下储"型或"下生上储"型深水重力流油气藏3种油气藏类型,并对其有利勘探目标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巴布亚盆地新生界勘探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工区钻井测井的综合分析,结合地震资料,系统研究巴布亚盆地新生界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体系,并研究其平面展布特征,总结盆地碎屑岩-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巴布亚盆地新生界发育11个三级层序,其中古近系发育4个三级层序,新近系发育6个三级层序,第四系发育1个三级层序;在层序地层格架下,主要发育碳酸盐岩和三角洲2个大沉积体系;Mendi组礁灰岩(Esq2—Esq3层序)与上覆地层Darai组(Nsq1—Nsq3层序)形成局部储盖组合,Darai组(Nsq1—Nsq3层序)的生物礁灰岩与上覆的前三角洲的Orubadi组(Nsq4—Nsq6层序)泥岩为新生界最主要的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精神对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培育企业精神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弹塑性圆棒的颈缩,材料被认为是可压缩的。运用有限变形理论。获得了分岔荷载。  相似文献   

13.
全民健身发展动力的认识视角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体育健身活动作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正成为目前我国人民需要层次变化中引入注目的聚焦点,本文旨在现实地探索人们在社会转型期的生活选择活动的直接目的,了解体育健身活动与生活目的的现实关系,指出人的需要递进规律是构成人们对体育健身生活化的起点和归缩。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地阐明了求自相关函数的几何法、代数法、分析法等方法。并从形与数两个不同的侧面及其结合上对自相关函数的算法进行了探讨,以期使自相关函数的计算得到较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柳江盆地及其相关构造地貌的分析,阐明了控制其发育形成的内营力作用状况.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证明了:在Baire分类的意义下,大多数微分包含的解都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8.
目前GMS云图资料提供的是模拟量,模拟云图资料在天气分析与预报中已有很多应用。由于人眼对于灰度等级的分辨率较低,对于模拟云图的目视分析主要在于云的形态及移动变化情况,大量有用信息未能被利用。本文利用DIPIX图像处理系统将模拟云图重新量化,并利用其现有软件对所得数字云图作了一维直方图分析和二维分类。对于云的物理性质和空间结构有更多的了解。可以看出其较直接使用模拟云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木文给出了圈与固张量乘积的联结数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证明.  相似文献   

20.
根据体操技术动作的内在规律,编制相似技术动作教学程序,把要学习和掌握的动作技能置于教师的控制下,使教学过程的顺序性、经济性、实效性均达到最佳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