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市场 ,是农村劳动力开发、配置、利用、流动及其所有者、使用者经济利益实现的客观机制、环境的综合。它也是劳动力供求平衡的基本调节机制 ,是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按比例结合的主要机制。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运转状况既直接影响着社会再生产中的生产发展 ,又直接影响着社会再生产中消费水平的提高 ;既直接制约着经济发展水平 ,又直接影响着社会的进步与稳定。尤其在目前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 ,劳动力市场作为劳动力就业、流动的主要媒介 ,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就业状况的改善。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有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农村城镇化背景中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流动进行考察分析,发现目前城乡割裂的二元户籍制度、城乡分割的二元就业管理体制以及城乡差别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制约着农村劳动力职业流动;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流动要有整体思路,按照城乡统筹原则和农村城镇化的思路制定有效的政策,建立劳动力转移就业机制以及完善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隐性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性失业是中国农村劳动力利用不充分的主要形式。它既是农村劳动力数量过于庞大而人力资本水平偏低的结果,又是产业结构落后的产物,还与劳动力市场匹配供需能力的低下密切相关。只有多管齐下--既减少并改善农村劳动力的供给,又增加经济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既破除劳动力流动的体制障碍,又增强劳动力市场衔接供求的能力--才可望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要转变政府管理理念,创新管理体制,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加强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就业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健全法律规范。做好公共服务,保障流动农村劳动力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健全城市住房机制,促使流动劳动力扎根城市。完善宏观调控,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和小城镇建设。加强劳动力培训,做好市场服务,防范劳动力流动风险,做好中年劳动力流动和劳动力国际流动。  相似文献   

5.
张丽琴  建立黄 《科技信息》2011,(18):I0045-I0045
转移农村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面临着劳动力总量过剩、素质偏低等问题。转移农村劳动力,必须转变观念,广开渠道,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与社会就业岗位同步增加。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剩余数量巨大,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状况,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农村劳动就业不充分的负面影响,提出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主要在于挖掘农村内部的就业潜力。  相似文献   

7.
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能力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水平,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条件,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基本路径之一。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加快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机制使培训成为农民增加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要创新的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建立并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机制,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政策,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8.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是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消除农村贫困和防止农民返贫;有利于推动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提高人口质量,减少人口数量;有利于改变我国二元社会结构状况。我国二元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不平等,社会保障向城市居民倾斜,在农村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有利于改变这种状况;有利于劳动力的城乡流动和经济交流;有利于安定农村社会生活和实现农村社会的政治稳定。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促进我国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代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都证明,农村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从农村向城市流动是经济增长和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应该建立多渠道培训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主要是建立"多轮驱动"的培训体系。改变以往单一由就业培训部门承担培训工作的做法,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广泛建立培训基地,形成培训网络。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就业是一个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应该建立多渠道培训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牡丹江大学在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成为农民参与培训和获得各种信息最直接的学习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