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走进墨脱     
在中国,对科学研究者、人文考察者、探险者和旅游者来说,最神秘的地方是青藏高原;在青藏高原。最令人向往的地方是西藏;在西藏,最具诱惑力也最难进入的地方则是墨脱。 2003年9月至10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科考队一行6人对墨脱地区进行了徒步考察。  相似文献   

3.
宇宙动态     
《科学之友》2008,(2):12-12
今年夏天会更热由于北京奥运会将在2008年夏天举办,因此,人们对今年夏天的天气更为关注,那么,今年夏天会比往年更凉爽还是更热,自然灾害会增加还是减少呢?  相似文献   

4.
5.
明月 《世界科学》2004,(8):47-47
熊和土拨鼠是通过在地下挖洞和冬眠的方法来度过漫漫严冬的。但科学家最近表示,特点不光只有那些生活在寒冷环境的动物才有。 德国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印度洋上的马达加斯加,虽然冬季白天的气温常常高达30摄氏度以上,  相似文献   

6.
青云 《科学之友》2004,(7):89-89
熊和土拨鼠是通过在地下挖洞和冬眠的方法来度过漫漫严冬的,但科学家表示,这一特点不光只有那些生活在寒冷环境的动物才有。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探索》2005,(11):73-73
台风和飓风的专业名称是“热带气旋”,它们是发生在热带地区急速旋转的低压涡旋。  相似文献   

8.
蜜蜂挑战     
《大自然探索》2005,(3):5-5
有很多人相信,6500万年前,正是由于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撞击产生的巨量灰烬包裹地球多年,在地球上造成持久的“核冬天”,才导致了恐龙的灭绝。不过,热带蜜蜂和其他喜热昆虫继续在对这种理论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9.
苏门答腊附近大气准双周振荡的可能维持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温敏  张人禾 《科学通报》2005,50(9):938-940
海洋大陆上空常年有对流存在, 特别是苏门答腊地区, 由于地形对气流的阻挡, 形成很强的对流中心[1]. 很多学者指出, 亚洲季风区对流首先在中南半岛上空活跃是冬季位于苏门答腊的热带对流沿大陆桥移动的结果[2~5], 强调了苏门答腊地区的对流活动在亚洲夏季风建立中的重要性. 自从在热带地区发现低频振荡[6]后, 研究表明热带大气低频活动有准双周QBWO (Quasi-Biweekly Oscillation)和准40 d MJO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两个主要频带, 其中 QBWO在夏季风的建立过程中起到了主要作用[7~11]. 但目前对QBWO的认识并不如MJO那样深入, 特别是对其维持机制的认识. 本文利用气候平均(1980~ 2001年)TBB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 分析了季节转换时期(3~5月)苏门答腊附近对流QBWO及与热带印度洋低层环流的关系, 并对QBWO的可能维持机制进行讨论. .........  相似文献   

10.
在东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访问研究期间,我多次踏上热带草原。虽每次都行色匆匆,但草原上的一切:那傲然屹立的波巴布树,那狼烟滚滚的草原烧荒,那形态各异的蚁丘,那勇敢强悍的马赛人……都令我魂牵梦绕。 拥抱草原上的 “哨兵” 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我梦寐以求能有机会走出校园,远行草原大地。不久,机会终于来了──校长亲自给我签署了野外考察乡村发展的介绍信。凭着这张“通行证”,我可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全国各地访问。 整个非洲热带草原地区的气候特点是一年内没有四季之分,只有明显的于季和雨季的两季交替。雨季,…  相似文献   

11.
台风小知识     
热带气旋 公众通常所指的“台风”,专业的称法应为“热带气旋”,即发生在热带地区急速旋转的低压涡旋。按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热带气旋按其中心附近的2分钟平均最大风力等级(以蒲氏风级表示)区分为不同的强度。不同强度的热带气旋具有不同的名称,由弱到强依次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可见,专业术语中的“台风”涵义远比公众通指的要窄。  相似文献   

12.
赵光 《科学之友》2004,(2):59-59
在西藏高原的雪山中也有热带风光,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啧啧称奇的事。这个奇异的地方叫墨脱,在西藏自治区的东南部,也就是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墨脱,藏语的意思就是“花朵”。藏族人民把它叫做花朵,不用说,那里一定是很美的了。墨脱自然保护区是一个非常神奇、富饶的地方,其独特的景色为全世界所罕见。它被高高的雪山阻挡着,道路崎岖艰难,故此,这西藏的花朵就越发显得神奇,而令人向往。墨脱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到处是高山峡谷,山崖陡峭,河谷深不可测,两岸有许多瀑  相似文献   

13.
同E1 Nino发生相联系的热带大气系统动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崇银  李桂龙 《科学通报》1995,40(20):1866-1869
  相似文献   

14.
潜水算是在热带度假胜地最佳的休闲方式之一,也是简单的积极运动。多彩难忘的水下景色,会让旅游记忆丰富不少。  相似文献   

15.
一种研究赤潮的新途径--珊瑚古环境重建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羿  彭子成  陈特固  程继满  贺剑峰  刘桂建 《自然杂志》2004,26(3):141-144,F004
本文提出了用珊瑚古环境重建的方法,提取有关珊瑚生长率、硼同位素、碳同位素、微量金属元素含量等信息,建立与赤潮发生年代、范围、强度和机制等的相关联系,从百年、千年尺度研究赤潮变率,结合现代的研究理论和结果,探讨赤潮发生的环境,为预防赤潮发生提供新的科学判据.  相似文献   

16.
<正>印度尼西亚贯穿流(the Indonesian Throughflow,ITF)是通过印度尼西亚海连接热带太平洋和热带印度洋的低纬环流系统,它不仅是热带西太平洋低纬度西边界流的一部分,也是全球大洋输送带的一部分.研究表明,ITF对印度  相似文献   

17.
冬季东亚大槽的扰动与热带对流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孙柏民  李崇银 《科学通报》1997,42(5):500-504
东亚冬季风是北半球冬季最活跃的环境系统,它起源于西伯利亚蒙古冷高压,冬季风活动最明显的地区是中国大陆东岸和西太平洋到印度尼西亚一带.已有的研究表明,导致东亚  相似文献   

18.
魏重  宣越健 《科学通报》1996,41(21):1973-1976
在中、美等多国合作进行的TOGA COARE综合观测期间(1992-11~1993-02),首次实现了对“暖池”上空大气水的全面(包括水汽、云水和雨强)、定点(2°S,158°E)、高分辨率(5 min)的连续监测,本文介绍其统计分析结果.必要时,将它们与1985~1989年间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在西太平洋热带海域考察的某些结果做了比较.1 观测仪器用一台自制的(船载)双波长(0.86cm和1.35cm)微波辐射计监测水汽总量和垂直路径积分云液态水含量,其取样时间分辨率为5min.该仪器的观测方式及数据的反演方法见文献[1].用美国提供的ISS(integrated sounding system)系统中的自动雨强测量系统(ARRMS)监测降水,该仪器提供的初始数据为每秒钟的雨强,考虑到与水汽、云水资料的可比性,我们将雨强作了5min时段平均.  相似文献   

19.
四眼鱼     
在热带美洲,有一种奇特的鱼类,与所有其他鱼类不同的是,这种鱼有四只而不是两只“眼睛”,它能同时看清水面上和水下的物体。凭着这双独一无二的眼睛,四眼鱼能在同一时刻完成两项任务:一边搜寻食物,一边睁大另两只眼睛作为预警,防范捕猎者的偷袭。  相似文献   

20.
塞舌尔群岛位于印度洋中,总面积444平方千米。人口6.8万,原为英国殖民地,1976年独立。塞舌尔群岛地处热带,气候炎热,雨量充沛,珍奇植物种类非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