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红  魏建晶 《科学通报》2021,(Z1):396-398
<正>郑永飞,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地球化学学会/欧洲地球化学学会会士,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 2003~2013年担任《科学通报》执行副主编, 2013年起任《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主编.他积极倡导编委责任制,并以身作则将"科学家办刊"从理念转化为实践.多年的办刊经历使郑永飞院士对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切身的体会,并对办好中国科技期刊充满信心和希望.他认为:办刊需要热情,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期刊主编应"慧眼识珠",作优秀成果的"伯乐".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以下简称"两刊")创刊70周年之际,《中国科学》杂志社专访郑永飞院士,探讨中国科技期刊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流感曾在世界上多次大流行,如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1957年的"亚洲流感"、1968年的"香港流感"、1978年的"俄罗斯流感"、2009年的"墨西哥流感"等.特别是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据估计曾造成10亿人感染、近5000万人死亡.这  相似文献   

3.
正早上5时,背起电脑包出门;7时,从北京西站坐上前往石家庄的火车;晚上9时,回到北京的家,参照白天的会议记录列出修改清单……这就是中国科学院天文台(以下简称天文台)副研究员、FAST馈源支撑系统中馈源舱子系统负责人姚蕊的一天。FAST馈源支撑系统执行总工孙才红这样评价姚蕊:为馈源舱的顺利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姚蕊的老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长聘教授唐晓强称姚蕊是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中的典型。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的唐立梅是我国首位"破冰入海"——兼具大洋深潜和极地科考经历的女科学家,还是深受青少年喜爱的科普创作者。2020年,她还被授予"2019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被深海的美震撼得一度窒息2013年9月7日,钻出"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踏上母船甲板的唐立梅,按照惯例受到了"洗礼"——被6大桶海水当头浇下。浑身透湿的她,撩开稀里哗啦的头发,吐着水珠宣泄兴奋:"海底太壮观了、太震撼了、太神奇了!"  相似文献   

5.
2002年寒假和暑假,大自然探索杂志社秉承“与科学家同行”的理念,先后组织了“亲临冰川”科考冬令营和“天府明珠行”主题科考夏令营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名学生和成年人踊跃参加了上述活动。科考营活动在科学家、专家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7.
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许多年。当我们辛勤开拓,发展农业、建造城市、发明复杂语言,甚至向其他星球发射信号的时候,环顾四周,我们很难相信这一切会有尽头。但科学家们却说,在地球上曾经出现的物种中,99%已经灭亡,轮到我们人类的时候只是个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8.
黃国安 《科学通报》1959,4(22):769-769
为配合中国历史博物館开幕而編写的“中国古代科学家”一书已和讀者見面了。在建国十周年的时候,出版这本书是很有意义的。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富有优秀文化遺产的国家,在我国历史上,有許多伟大的科学家,他們对科学事业曾經作出卓越的贡献,推动了祖国文化的发展,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宝庫。本书叙述了29位科学家,当然,我国古代对科学有杰出貢献的科学家并不只限这29位,本书所叙述的自然远不能概括我国数千年来科学技术的全部成就,可是,它已經充分体現了我国古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人宣称自己记得"上辈子"的事情。荷兰科学家进行的最新研究发现,这些人产生"前世印象"不仅是迷信思想在头脑中作祟,而且是今生所看到的事物在脑海中产生的记忆错觉。  相似文献   

10.
物理学家严济慈(1901.1.23~1996.11.2)出生在浙江省东阳县的一个小山村,一家7口,靠父亲种两亩薄田和小本贩运为生。他是长子,有两个姐姐,也是家中唯一能上学的孩子。尽管家境贫寒,父母亲见他聪明好学,还是节衣缩食送他到县城上小学、中学,他也以年年考第1  相似文献   

11.
元元 《科学之友》2010,(4):26-27
辛176断块沙四段油水层测井响应电阻率相当,存在低阻现象,制约了断块的勘探开发。为对低阻油藏进行识别,从储层特征和四性关系研究出发,通过岩心观察,岩心分析化验、录井等资料分析研究和室内试验等手段对低阻油藏成因机理进行了研究,明确了沙四段低阻成因控制因素,为沙四段低阻油藏识别机理和勘探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这幅根据观测结果绘制的艺术想象图中,环绕绘驾座贝塔星的尘埃盘外缘正在形成行星。这个由尘埃和气体组成的"盘"是由于小行星和彗星的相互碰撞、继而蒸发形成的。一颗像木星那样的大行星很可能已经形成,类地行星则可能正在形成。在尘埃盘的中央,显示的是一颗正在从自已与小行星的碰撞中吸收质量的年轻的类地行星,它可能干燥缺水,也没有大气,但是它在未来将很可能与一颗富含水或冰的小行星碰撞。倘若如此,它最终就会成为像地球这样富含水的生命之星(嵌图A),但也可能成为本身富含碳、同时大气层中富含甲烷的像泰坦星(土星的卫星之一)那样的天体。在这两种情况下,这颗星上都可能出现生命。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英国科学家宣称在太阳系附近一颗恒星的轨道上,发现了一颗"超级地球"。它的质量超过地球的3倍,气温约是零下238度。"超级地球"一般是质量大于地球的行星,但不像太阳系中海王星和天王星那样大。这颗新发现的行星被称为巴纳德b星,是距离地球第二近的已知的系外行星,且是夜空中运转速度最快的星。  相似文献   

14.
正世界上1%的微生物为人类提供了抗生素,如今该是开发和利用那剩下99%的微生物的时候了……在阅读"科学家的细菌育儿所"一文之前,让我们先普及一下来了解以下的几点知识:1.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形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但也有少数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蘑菇、灵芝等真菌也是属  相似文献   

15.
<正>当谈到基因组的大小时,一种被称为衣笠草的罕见日本植物无疑是当下的重量级冠军——其脱氧核糖核酸(DNA)数量是人类的50倍。在天平的另一端,一个新的轻量级纪录保持者如今诞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培养皿中。在2016年3月25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中,由基因组测序先驱Craig Venter率领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设计并制造出一种在自由生物体中具有最小基因组,以及最少基因的细菌,但却依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这种被称为Syn 3.0的新有机体的基因组仅留下了生存和繁殖所必需的473个基因。相比之下,人类的基  相似文献   

16.
发现和掌握科学发展的前沿和动向,是制定科研规划和课题的重要问题,有如地质勘探中去发现矿脉一样,只有正确了解矿脉之所在,方能取得勘探的最大效果。《论“当采学科”与科学家战略部署》一文谈了科学学中的“当采学科”问题,即如何在科学探索中寻求“富矿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蚕宝宝是天生的“劳动能手”.它们吐出丝,结出茧.让人织出丝绸,这个过程一直令人称羡和惊讶。因为事实上,许多动物都能吐丝,却没有一种能像蚕丝那样被人类大量地利用,例如蜘蛛丝,现在,人们可以在伦敦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andAlbertMuseum)看到一小块地毯和一个披肩,它们是用蜘蛛丝织成的.那块地毯不超过4平方米,所用的蜘蛛丝却来自100万只金球蜘蛛(Golden0rbSpider),它是80个人用了5年时间才制成的。  相似文献   

18.
《科学之友》2004,(11):12
意大利和韩国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能在患者肠胃中“爬行”的内窥镜。据称,这种内窥镜不仅能帮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将来还有可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赵方宇 《世界科学》2010,(9):35-38,30
弗农·阿斯珀(Vernon Asper)和他的团队作为首批到达墨西哥湾漏油区域的研究团队之一,他们致力于对英国石油公司(BP)深海地平线油井泄漏事件展开了调查和研究,为最终控制漏油付出了极大努力。然而,他们在取样分析基础上所作出的深海正在形成的石油带的发现,屡次遭到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忽视甚至责难,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以下是《自然》杂志撰稿人马克·施罗佩(Mark Schrope)就此采写的报道,以鄕读者。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你睡了11个小时仍然觉得疲累?为什么你花了好几万去岛国度假,回来后并没有增加对生活的热情?都说要去KTV,去夜店,去游乐园就能忘掉不快,更好地开始新的一天,但是尽兴归来心里却只剩空虚。如果你的休息方式并不能让你得到放松,那么,无论这些活动的名字听起来有多轻松,都是一种错误。抛弃它们,来一场休息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