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社区大学生人际容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在性别、年级、科别三个方面,人际容纳的整体水平均有极显差异;被试在人际容纳的三个维度存在显的正相关。大学生人际容纳的三个维度和总分与其人格的外向性、宜人性、尽贲性及总分有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网络交往中人际吸引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一般网络交友、寻找网恋两种主要网络交友动机分别构建影响网络人际吸引的不同因素,以了解网络人际交往中如何对他人产生人际好感。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应充分了解网络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注重内在特质的提升、加强网络文字符号的沟通能力,拉长互动时间以辩真伪。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要清楚地了解互动者的情感,而且可以依据这些因素,来增强自身的人际吸引力,让自己成为网络上受欢迎的人。 相似文献
3.
采用郑日昌等人编制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山西大同大学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山西大同大学学生人际关系基本正常,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人际困扰;(2)性别、是否正在恋爱等因素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均产生重要影响,女大学生的人际困扰程度高于男大学生,恋爱大学生的人际困扰程度高于非恋爱大学生,农村大学生高于城镇大学生;(3)不同年级大学生人际困扰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大二、大四、大三、大一;不同专业大学生人际困扰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文科专业、理科专业、心理专业. 相似文献
4.
以126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与人际依恋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与人际依恋存在着性别和年级差异;大学生人际依恋在一定程度上对网络人际交往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韦耀阳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7(3):104-106
为了探讨大学生人际容纳与心理安全感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大学生人际容纳量表和安全感量表,对随机抽取的836名大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人际容纳与心理安全感相关显著(R=0.492,P0.01),大学生人际容纳对心理安全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F=27.944,P0.05).大学生不同类型的人际容纳对心理安全感有不同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的关系。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广西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大学生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以及各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01)。(2)大学生人际信任对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总分、主观支持总分和支持利用度总分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总体幸福感量袁(GWB)和人际信任量表(TTS)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人际信任的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在性别维度上存在差异性;(2)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在年级维度上存在差异性;(3)主观幸福感和人际信任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农村初中寄宿生人际困扰状况与应对方式的关系,采用中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29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寄宿生与走读生在人际关系总体困扰和异性困扰方面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寄宿生更少采用成熟型应对方式,与走读生在解决问题、求助与自责方面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P<0.001);寄宿生总体人际困扰得分与成熟型应对方式呈负相关,与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应对方式呈正相关,双方差异非常显著(P〈0.01);自责、解决问题、退避对人际困扰有明显的预测作用(R2=0.315)。研究表明,农村初中寄宿生存在轻度人际困扰与不成熟型应对方式,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探索制约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为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进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自制问卷“大学生人际交往制约因素调查表”,对筛选出来的40名存在人际交往困扰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制约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由重到轻分别是不善于表达,缺乏沟通技巧和羞怯,自卑,性格孤僻,冷漠和多疑,自傲、知识面狭窄、兴趣爱好贫乏和不尊重他人,不信任他人,自私,妒忌. 相似文献
10.
了解大学生家庭期望与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于2010-03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昆明三所大学190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家庭期望问卷、信任量表。运用描述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家庭期望与信任感之间的关系。发放问卷190份,剔除无效问卷得合格问卷139份。(1)大学生信任感(80.40±12.22)处于中上水平。在信任总分上,女生高于男生(77.20±9.08,83.59±14.06)。(2)大学生家庭期望处于中等范围(133.94±16.58)。在家庭期望总分上,女生高于男生(129.49±17.35,138.45±14.54)。(3)大学生家庭期望与信任感有显著性相关(r=0.270,p<0.01)。由此得出结论,家庭期望与信任感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1.
咏梅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2,(1):34-40
从相关人物与群体之研究、中日物理教育交流与比较之研究、中日物理著作翻译与名词术语交流之研究等方面梳理了国内外学术界在中日近代物理学交流史的相关研究成果.认为对于这一研究课题存在很多有待深入研究的必要,即系统研究中日近代物理学交流史的著作尚阙如,即使有的论著涉及这一问题,也是以某一方面或概况介绍为主,史料不够翔实,甚至有以讹传讹的情况,有些评价也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图书馆馆员人际关系的和谐,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图书馆和馆员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本文探讨了馆员人际关系的内涵,进而从注重沟通、"四个待人"、良好心态的视角阐述了馆员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调查问卷》对442名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在人际交往的综合能力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在专业和生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存在较多问题,比如职业目标不明确、专业基础不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差、再学习能力低等。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核心是大学生缺乏必备的就业能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条重要途径,应该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注重就业能力培养和创新教育,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大学生创业面临诸多因素制约,如实际工作能力不足,创业团队缺乏合作精神、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创业机会的识别与捕捉能力差、实践经验不足、缺乏社会关系、面对激烈竞争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等。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发挥高等院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推动家庭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坚实后盾;大学生创业者本身要自强不息。 相似文献
16.
采用陈建文的社会适应量表,以382名运动员学生与非运动员学生为被试对其社会适应进行测量.比较结果显示:1)运动员学生和非运动员学生的社会适应总体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运动员学生的社会适应水平显著的高于非运动员学生.2)高中文化程度的运动员学生与非运动员学生相比在“人际适应”和“心理弹性”几个维度上有显著差异.本科文化程度的运动员学生与非运动员学生在“心理能量”、“心理控制”、“人际适应”和“心理弹性”几个维度上有显著差异.3)男性运动员学生在“心理能量”、“心理控制”、“人际适应”和“心理弹性”方面明显比男性非运动员学生更有适应,尤其是“心理控制”、“人际适应”和“心理弹性”方面;女性运动员学生与女性非运动员学生在社会适应差异显著,尤其是“人际适应”、“心理弹性”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4)在同类学校,性别对学生社会适应性以及各维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卢芳华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3):83-86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教育计划”是新时期引领和指导法学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战略方针,卓越法律人才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法律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必需的法律职业道德。通识教育为培养应用型卓越法律专业学生的公共品质、人文素养、科学精神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具有基础性价值与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正确认识和处理通专教育的关系,抓好专业的顶层设计,设置专门的通识教育机构,配备良好的师资,同时课程设置体现通识教育目标,为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科生班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科生导师制是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从实施本科生班导师制的意义出发,探讨了班导师的特点、班导师的实施方案以及班导师的实践.实践表明,班导师制对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探索和研究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方案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以大理学院12926名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3个方面研究该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大理学院不同校区间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为制定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LSD检验等方法分析数据。结果显示该校4个年级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标均数都在正常范围内;各年级学生的肺活量指标低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男、女生的身体素质指标有较大差别,不同校区间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别也较大。大理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有待提高,学校、家庭和社会均应加大对体质健康的关注,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分析大学新生对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归因的特点,采用多维度-多向归因量表(MMCS)对大理学院2008级新生施测。结果显示:大学新生对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归因都倾向于内归因,对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归因存在性别、专业方面的差异。调查结果对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