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艳萍 《科技信息》2009,(22):238-238
小学作为现代教育的起点,也是数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教育通过教育创新,以人为本来实现教育的本质回归。现代教育技术相对于小学启蒙教育而言也将会赋予更多的涵义,同时也会对教师提出更多的挑战。本文从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让数学回归生活,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提供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付官火 《科技资讯》2010,(2):169-169
我国当前高校德育处境尴尬,效率低下,关键原因在于我们的德育走入怪圈,忽视学生主体作用,教育流于说教,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因此高校德育应理性回归,注重培养学生道德基本素质,在现实情景下使学生产生心理冲突,使道德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高校德育方能发挥其功效。  相似文献   

3.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下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该问题研究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对该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了生活世界的界定,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与教育的关系,教学中对于回归生活世界所做的实验,对“怎样回归”提出的理论指导等方面的内容,在研究中出现了反对回归生活世界的声音。该问题的研究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今后的研究应做出相应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我国推行大学素质教育已十年有余,但效果并不尽人意。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和谐发展、具有“类主体形态特征”的人,这是大学恒久不变的主题。因此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人本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回归人本,深化素质教育的关键也在于重新思考我们的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5.
鲁蓉 《科技信息》2014,(15):257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  相似文献   

6.
林敏 《海峡科学》2014,(5):74-75
有一种观念认为,职专语文教学意义不大,语文教学要为专业课服务,语文学科的地位受到质疑.然而,忽视语文教学,其实就是忽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最终得不偿失.语文教学要想重放光彩,就必须重视生活教育,培养人文情怀,回归生活,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德育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表现为德育源于生活的需要、德育反映着生活、生活具有德育的作用、德育理论须植根于生活。但是当前学校德育与生活世界相隔离,使德育失去了生活的根基,致使发展人的德性的道德教育成为道德知识、道德形式上的教育。因此德育应该回归生活世界。由此学校德育要以生活为根基,改革德育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培养道德生活主体,加强德育建设。  相似文献   

8.
董必武是我国法学家的杰出代表,他的法学教育思想十分丰富,主要表现为:法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们的守法思想;法学教育的关键在于搞好教育机构的建设;法学教育的重点在于法学研究;法学教育的保障在于干部队伍的培养。他的法学教育思想给我们很多启示:法学教育要使普及和提高相结合;法学教育要使本土化和国际化相结合;法学教育要使理论与实战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要把这项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作为幼儿园,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尤广祥 《科技信息》2012,(28):339-339
职业技术教育是为劳动者就业而进行的职业准备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培养自身能力的目的就在于要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工作、如何生活,这对职业中专学生来说,无论是在学校课堂,还是将来走向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维君  张重阳 《科技信息》2013,(22):305-305
地理课程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与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在当前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稳步推进的大潮下"地理教学回归生活"已成为当前地理教育的重大议题。本文结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深度分析了生活教育理论对当前我国中学地理教学的指导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就是说,学校教育,包括学校的课堂与课外教育,都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在大力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让课堂回归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应当成为改革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就是说,学校教育,包括学校的课堂与课外教育,都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在大力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让课堂回归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应当成为改革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刘佳明 《科技资讯》2009,(29):204-204
生活处处有学问,语文无处不飞花。语文能力训练不应局限于课堂内、教科书,还要发展到课堂外、其他书本,最终走向生活、回归生活。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是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实用性人才。中职语文较中学语文而言,更应注重生活化教学。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学创业教育功能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创业教育在理论与经验层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冲突,这种冲突的直接原因在于对创业教育的功能没有明确的界定,而其根源则在于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脱离了我国教育结构。文章对现行创业教育模式的内在冲突进行了分析,指出创业教育重新进行功能定位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强调我国大学创业教育应当以培养自主创业人为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社会发展最终是以人的发展为尺度的,而人的精神生活,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漠视和冷淡.构建未来中国的和谐社会之根本在于教育,尤其是人文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7.
通识教育是西方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传统,是关注受教育者作为一个"负责的人和公民"的生活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一个"完整的人"。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自然学科三大领域。大学语文以其文学性、思想性、文化性、情感性兼备的特点,在通识教育中具有核心课程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月  时春阳 《科技信息》2007,(3):232-232
负性生活事件与人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它是导致人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目的在于找出哪些生活事件会影响学生的生活,这些事件发生的频率如何。从而可以使学校、教师和心理学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体验、生活状态,并且有针对性的采取适当措施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愉快地完成学业,顺利地步入社会,适应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数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不仅利于降低学生的数学学习难度,而且也会拉近师生的情感距离,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于晓梅 《科技信息》2010,(2):333-333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实现了教育的本质回归。本文对学生熟悉的自行车进行了知识探究,分别探索了力学知识与应用、物质的物理属性的应用、其它物理知识的应用。通过解析自行车获得基础物理知识,有助于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中回忆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达到快乐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