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的生命与艺术是内在统一的。艺术不只是外在于人的物,更是人类对物质现实的超越,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本质特性的物质化体现,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凿证明。人的儿童时期是其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之一,对儿童的艺术教育既要遵循艺术的特有规律,又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即艺术教育要在遵循儿童天性、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幼儿用各种艺术的形式自由的表达所思所想,创造出符合儿童生命特性的艺术。  相似文献   

2.
媒介在主体构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字媒介建构了自由交往的主体。数字艺术以数字媒介为载体,其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与基于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的艺术形式迥然不同。但数字艺术审美主体的自由是以数字符号的非物质性为前提的,数字符号的非物质性既构成数字艺术审美主体自由的契机也是其陷阱。  相似文献   

3.
《缅甸岁月》中,主人公弗洛里脸上的胎记是一个贯穿全书的重要象征,胎记使得弗洛里在心理上处于“既非纯白人,又非缅甸人”的尴尬境地,胎记由暗变淡的过程则体现了奥威尔对殖民主义的暧昧态度.  相似文献   

4.
自由教育的传统及其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希腊自由教育重视人的“心智训练”以及自成目的性的“自由艺术”课程,自由教育因此而成为超越时空的教育灵魂。后来的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实践在试图“超越”自由教育的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向自由教育的古典形式及其基本精神“返回”。中世纪、文艺复兴以及永恒主义的教育改革明显地具有向自由教育靠近的的“乡愁”意识; 20世纪杜威对自由教育做了转换,但并不成功。也许,自由教育重视“理智训练”以及自成目的性的“自由艺术”在将来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中将持久地闪耀其不变的光泽。  相似文献   

5.
声乐艺术的多媒体传播形式是当代音乐传播中的常见形式。在《我把太阳迎进祖国》这一多媒体声乐作品中 ,歌唱家自由自觉的生命创造 ;真情真意的融注贯通 ;精美精妙的匠心独运 ,充分显示了声乐审美创造的三个重要环节。任何声乐艺术的审美创造 ,都是艺术家用心血、用生命创造的结果 ,其艺术价值本身 ,也是美学价值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6.
中国艺术博大精深。其体现出的艺术精神更是流传久远,影响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创作。庄子给中国人开辟了一条精神的道路即艺术的道路,他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艺术所体现的精神便是精神上的完全自由,内心世界的超尘脱俗,澄怀味象,方能显现艺术真谛。作为艺术活动的重要元素——创作主体和审美主体,更是集中体现了这种精神。  相似文献   

7.
萨特反对西方传统的模仿说,认为艺术不是对现实的单纯模仿;反对通过虚饰来体现某种意义。认为艺术手法的革新拓展了艺术家的自由,体现了更为深刻的存在。他把绘画艺术分为象征性和抽象性两种,并极力赞扬了抽象性绘画对艺术的发展作用,认为不同的艺术种类对现实的介入方式也不同。他的艺术论根植于现象学想象理论的基础之上。他反对把艺术归结为现实或意义、物等,也不同意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在他眼里,艺术是具有当代性的,艺术是美的存在,体现了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8.
艺术理论在谢林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谢林不仅对艺术的本质作形而上的探讨,还多角度地分析了艺术的特征。从艺术与自然的关系角度看,艺术超越自然;从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上来看,艺术是科学的基础;和手工艺品相比较,艺术又明显体现出纯粹性和超功利性。谢林的艺术论,不仅对西方现代美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吸引人们不断地做出努力,搞清楚艺术存在的理由和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9.
学生管理工作是教育任务顺利完成的保障,要做好这项工作,须是十足的爱心和适当方法的完美统一。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都在变化,学校也应该在学生管理思维上与时俱进,迫使学生达到千篇一律只是“管制”思维的惯性体现,而非自由学习风气的良性树立,所以学生管理需要艺术。  相似文献   

10.
艺术主体是艺术活动的承担者,必须依托一定的媒介.网络的艺术主体就是以网络为平台,在艺术领域自觉从事创作、传播、鉴赏评价的人.本文所指的"艺术主体"从宽泛的意义上就是指广大的网民,而不仅是指传统的艺术家.基于网络这个自由、开放的平台,网络艺术主体相比传统艺术主体而言,表现出创新性、虚拟化和边缘化的倾向,体现了巴赫金"狂欢"理论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1.
试图探讨艺术的意义问题,首先要从否定"艺术是什么"这一传统的形而上学的提问方式开始;在中止这一提问的前提下,才能追问艺术之所以存在的意义;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水平,也体现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的状况,并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最后从人的心灵出发,将艺术的意义问题归结到对心灵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以剧中角色的分析与把握和艺术手段的运用与创造为基点,通过对多年歌剧表演艺术实践的挖掘,阐述了歌剧这一表演艺术形式必须创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达到舞台艺术效果与观众心灵互动,才能展现其艺术魅力和舞台表演价值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高校艺术院系资料馆存在的必要性,并结合实践阐明了艺术特色馆藏乃是艺术院系资料馆区别于高校图书馆并长久独立存在的最根本要素,是艺术院系资料馆的灵魂所在,是资料馆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内容。分析了如何做好艺术院系资料馆特色馆藏的分类和建设问题,并根据工作实际提出了可操作的工作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技击是太极拳武术文化更深层次的内涵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它的精髓和灵魂。弱化太极拳技击内涵不利于太极拳的发展和推广、阻碍了传统太极文化的传承。强化技击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结合技击文化思想和攻防内涵,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开展校园太极拳教学,是传承太极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装饰图案艺术中的传统与现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对中国传统图案知之甚少,对国外现代艺术不能理解吸取的问题,探讨图案艺术的传统性与现代性.论述了中国传统装饰图案造型手法与西方现代艺术表现方法的共同点及差异性.文中认为:艺术设计中的图案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图案装饰风格、造型规律的认识,以及装饰思想的理解,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修养;同时还应该使学生了解西方现代艺术造型的方法与思想本原.通过对中西图案造型及思想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中西古今在造型上的相通之处,这样就不会食古不化,也不会崇洋媚外,从而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6.
谈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的本质是情感,其表现的是情感,情感是艺术的灵魂。在绘画艺术中,艺术家通过作品与观众进行情感交流与对话,以充分表达情感,控制情感,组织情感,唤起情感,净化情感。  相似文献   

17.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以人性为主,同时又有一定的神性:不同的分类所体现的神性。神的特性,形式的神性,灵魂的神性,人的神性。受此影响,亚里士多德的文论也有或多或少、或隐或显的神性:关在神,人类赖以产生和掌握技艺的双手乃出于神意,宇宙万物归于美的形式,人之灵魂中的神性制约着文艺活动。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的文化是城市人的精神依靠,没有文化的城市其地位和吸引力也受到制约,新兴的城市都在试图创造自己的文化。通过公共艺术来反映城市的文化,使公共艺术成为城市文化的代言,公共艺术在这方面的积能是不可替代。但是珠三角的城市必须警惕并制止那种粗制滥造的城市公共艺术,根据当代的艺术理念,在城市公共艺术与文化建设中体现天人合一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种艺术门类所选择的母题,归根结底都是关于“人”的母题,电影艺术同样如此。那么,人在电影艺术中具有何等作用,电影艺术如何才能获得灵魂与永恒的艺术生命力?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来探讨人的生命与电影艺术的关系,论证人的生命是电影艺术的灵魂,电影艺术的审美价值与艺术生命力取决于在人的精神时空中或以精神的方式,对人的三重生命需要与追求的满足。  相似文献   

20.
艺术享受·艺术修养·艺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享受、艺术修养、艺术教育三者是紧密相关的,艺术享受是美育的必要环节和重要途径,艺术修养是获得艺术享受的前提,而艺术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在这三者中,艺术教育是核心,必须致力于建立艺术享受、艺术修养和艺术教育三者和谐发展,良性循环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