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稳定性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鸯 《科技资讯》2009,(36):27-27
钢管混凝土拱桥具有施工阶段体系不断变化,结构受力非线性,施工过程与成桥状态高度耦合等特点,因此对其进行整体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以某大桥为例,给出了主桥结构稳定性计算与分析的成果,得出钢管混凝土拱桥稳定性影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是高层结构是否合理、经济的关键,随着建筑高度和功能的发展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论文总结了各种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复杂、新颖的结构体系的受力特征,进而对高层建筑结构选型要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层建筑由于使用功能多,因此必须设置结构受力转换层,使建筑负荷减少或均匀。而转换层是建筑物受力的主要部位,既是下部结构的封顶,又是上部结构的空中基础,在整个建筑结构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连结作用。所以周密、合理的采用施工措施,能保证转换层的质量及整个建筑工程质量。本文介绍了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得施工特点和几种转换层的应用情况,并提出了保证施工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先简支后连续结构的组合式连续箱梁,因其结构的特殊性和受力阶段体系转换,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加以严格控制。本文结合工程实际,简要介绍组合箱梁工序控制及施工过程中对质量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钢-砼组合连续梁-V腿连续刚构桥是主梁为钢-砼组合结构、由V形墩连续刚构桥和连续梁组合形成的新型桥梁结构体系。它既有组合连续梁的结构特点与受力特征,又有V腿刚构桥的结构特点与受力特征。但是这种新桥梁结构体系的研究还相对减少。钢-混组合连续梁桥-V腿连续刚构桥的受力性能与施工过程密切有关。本文围绕国内首座钢-混组合连续梁-V腿连续刚构桥,以弹性理论为基础,结合结构特点和施工工艺,建立了考虑施工过程的全桥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分析研究了大桥各个主要施工阶段主梁的受力性能,并模拟与分析了该桥的顶推施工过程,分析了施工工艺对全桥纵向桥面板以及钢梁受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曲线连续刚构桥在悬臂浇筑施工中,由于结构体系随着施工进程不断转换,导致结构的受力状态愈加复杂。为确保曲线连续刚构桥顺利合龙且应力状态满足设计要求,需对施工中结构状态进行分析研究。以马王河特大桥主桥为工程背景,使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计算了施工阶段桥梁的预拱度值及立模标高;在与现场实测应力及线形数据进行对比后,在二者吻合的基础上对全桥最终线形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成桥后桥梁结构的受力状态及线形与目标一致。  相似文献   

7.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是墩梁固结的连续结构,具有良好的结构受力性能、结构型式美观新颖、抗弯抗扭刚度大等特点。对于悬浇施工的连续刚构桥,随着施工阶段的进行,桥梁的悬臂长度不断增大,桥梁的宽跨比也跟随不断发生变化,结构的剪力滞变化也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8.
借助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分析环境温度下钢桥面铺装防水粘结层的弹性模量和厚度变化对铺装体系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粘结层的厚度对钢桥面铺装结构的受力影响不显著,粘结层的弹性模量对钢桥面铺装结构的受力影响较大,对于防水粘结层材料的设计和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两铰拱钢屋架具有结构稳定,受力明确,施工周期短,制作方便,吊装容易,且用钢量较少的特点。本文以我院篮球场工程为例,介绍了两铰拱钢屋架结构体系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先简支后连续一次体系转换法施工中,边跨连接边梁和中梁的横隔板处出现裂缝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将多次体系转换运用到霍山县衡山大桥的施工中,通过力学的方法分析、研究了两种体系转换在结构中所产生的附加内力,说明了多次体系转换法是安全的,而且多次体系转换可使施工中的侧向挠曲及弯矩明显减少,以利于结构在运营阶段的受力状态。  相似文献   

11.
拉吊协作桥的施工控制与吊索疲劳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斜拉-悬吊协作体系具有结构新颖、美观、受力合理、抗风性能好,施工安全和介低的优点,在软土地基、强风地区尤能突出其优越性,在超大跨桥型中极具有竞争力,但是,由于斜拉与悬吊两部分结构的施工方法和受力机理有差异,使得结构在施工阶段的控制问题和运营阶段吊索的疲劳问题成为推广应用该桥型的主要障碍,据此结合协作的施工方法,先定成桥合理状态,再分别确定斜拉和悬吊部分的施工状态,实现其施工控制;采用改变结构体系等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总结深埋地铁车站现有建设工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地铁车站大管幕建设工法(SPR).该工法最大的特点是可在深埋富水地层中做到不降水施工地铁车站.结合双层双跨单柱结构站型对SPR工法的基本原理和施工步序做了详细叙述.SPR车站是一种全新的"类骨架结构",是纵向与横向共同受力的复杂组合体系.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地铁车站模型,对SPR工法车站进行了变形和受力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逆作法施工时管幕结构变形量较小;大管幕纵梁内力远小于其极限强度,结构柱和内撑环梁受力相对较大,极值出现在边墙与底拱交接处,经验算SPR工法车站构件均满足结构强度要求.最后,介绍了SPR工法的防水体系,并详细描述了环向和纵向防水做法.  相似文献   

13.
乔世奇  乔世刚 《甘肃科技》2011,27(9):133-136
详细分析了某铁路特大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施工过程,重点计算了受力最为不利的两阶段结构的内力、应力以及位移,并介绍了运用BSAS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过程的方法。本结构为外部静定的多次超静定结构,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经过多次体系转换,而且,每一次对吊杆索力的调整都会影响到结构的内力分布以及梁体、拱肋的线性,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利用影响矩阵法对施工过程中的索力调整进行了优化,使得成桥后结构的内力分布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李方河 《科技信息》2009,(9):268-268,143
无梁楼盖较之借统的梁柱结构体系具有建筑空间大,可有效地增加层高,施工支模简单,钢筋绑扎方便,设备安装方便,施工速度快等优点,但受力复杂、抗震性能差。根据该类工程的特点和遇到的问题,系统的介绍了此类工程的结构设计情况。重点介绍了此类工程的设计原则、计算方法、构造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明挖隧道异型结构常见于地铁车辆地面出入场线与主线的合建段,施工工序繁杂,结构力学行为复杂。以国内某地铁工程为例,采用现场测试方法研究明挖异型结构施工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箱与四箱异型结构施工过程中,所有部位基本处于压弯状态,在上覆土回填施工完成后结构处于最不利的受力状态,隧道顶板内侧混凝土因承受过大施工荷载而出现开裂、渗水现象;四箱异型结构在转角加腋位置内力剧增,隧道右线底板承受最大轴力,出场线底板承受最大弯矩;三箱与四箱异型结构不同测试断面的受力变化特征类似,但内力存在差异;对于三箱异型结构,右线顶板与出场线接合部位内力沿隧道纵向变化较大,而出入场线顶板及出场线与右线接合部位受力沿隧道纵向变化不大;对于四箱异型结构,结构底板与顶板受力沿隧道纵向变化较大,而结构交接处受力变化不大;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临时荷载对结构受力带来的短期波动影响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预应力连续梁具有受力合理、施工方法灵活、适应性强、结构刚度大、整体性好、造价经济等优点,在当前得到了广泛应用.方家寨大桥采用先简支后连续的施工方法.通过逐次接长连续梁、逐次拆除临时支座来实现结构体系转换.  相似文献   

17.
连续梁桥采用悬臂施工方法施工时,桥梁结构不仅要经历T型刚构阶段形成主梁的过程,还要经历体系转换的过程,桥梁结构经历了相当复杂的受力过程,为了确保整个桥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必须对桥梁施工过程的应力、线形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否则就会出现受力不合理,线形控制不好,使桥梁合龙困难,影响桥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因此,为了保证桥梁施工的安全与质量,桥梁施工控制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8.
斜拉 -悬吊协作体系 (简称拉吊协作桥 )具有结构新颖、美观 ,受力合理 ,抗风性能好 ,施工安全方便和造价低的优点 ,在软土地基、强台风下尤能突出其优越性 ,是超大跨度桥梁体系中极具竞争力的桥梁 .但是 ,由于斜拉与悬吊两部分结构的施工方法和受力机理的差异 ,使得结构在施工阶段的控制问题和运营阶段吊索的疲劳问题成为推广应用斜拉 -悬吊协作桥的主要障碍 .据此 ,结合协作桥的施工方法 ,先定成桥合理状态 ,再分别确定斜拉和悬索部分的施工状态 ,实现其施工控制 ;采用改变结构体系等措施 ,实现吊索的疲劳控制 .拉悬吊协作桥的施工控制与吊…  相似文献   

19.
型钢与钢管组合支模体系作为一种超重结构支模架的形式,其连接方式的设计直接影响其使用和受力情况.文章就一种新型连接方式--"耳杆连接器",给出了其力学计算方法,并结合工程实际应用,对耳杆施工过程进行检测;介绍了其在施工中的实际应力应变情况,验证了在工程实践中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田存 《甘肃科技》2013,29(9):116-118
无梁楼盖是一种双向受力楼盖,在楼盖中不设梁,楼板与柱构成板柱结构体系,具有整体性好、建筑空间大、可有效地增加层高、施工方便等优点。但其同时也具有受力复杂,抗震性能差等缺点。就此系统地介绍了无梁楼盖的设计方法,在设计中需要重点验算的部位和一些构造要求,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