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21,(2):54-55
当前我国能源发展面临传统能源资源约束趋紧、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生态压力加大、应对气候变化责任加重等问题.近年来,山东省大力推进发电分布式电源发展和建设,以促进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降低碳排放与环境污染,带动能源消费结构转型.截至2019年底,山东省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已突破800万千瓦,位于国内前列.  相似文献   

2.
正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称用户自建的发电设施所产生的清洁能源,公司将按国家规定电价予以全额收购。这事看着挺美,实则并不靠谱。不论是从国家人为设置条件提高难度,还是从私人发电的并网难度以及长期回报率看,私人要想发电卖  相似文献   

3.
新型铜锢镓硒薄膜太阳电池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太阳能电池中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能量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安全可靠、无污染、无噪音、制约少、资源广阔等其他常规能源所不具备的优点,被公认为是21世纪重要的新能源,已广泛应用在并网发电、民用发电、公共设施以及节能建筑一体化等方面. 1产业背景 近10年来,光伏电力装置的总装机容量不断增加,在系统寿命均长达25年以上的情况下,新装机容量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一些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市场应用和产业发展,如光伏发电、风电等年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可再生能源巳成为实现能源多样化、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替代能源.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22,(8):58-59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是集能量收集存储与发电为一体,出力可靠,调节灵活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通过配置大容量低成本储能系统,具备完全解耦太阳辐射能量与电力调度需求两个环节;具备强大的电力调峰能力,可达到4~12, h错峰运行,且运行过程出力非常稳定.相对于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具备完全抗云干扰能力.在全球...  相似文献   

6.
张小松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5):21-21,25
1项目背景 太阳能光伏发电成为近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但其规模化应用的主要障碍是光伏电池的转化效率较低和发电成本偏高。众多研究表明,工作温度每降低1℃,光伏硅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平均可提高0.5%左右。因此,将太阳能电池组件与太阳能集热器结合为一体,使用循环流体直接将光伏电池组件上产生的热量移走并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这三大北京奥运理念,北京市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标,践行绿色奥运理念,大力发展新能源,推进绿色能源技术,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多元发展,服务奥运。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再生水热泵冷热源系统、垃圾填埋场沼气发电等一批开创性新能源项目建成,69项能源新技术在奥运场馆应用,绿色能源为奥运能源保障和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费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奥运场馆建设实例,给出了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这两种典型的绿色能源在奥运中典型案例,并对其产业化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中国湖北工业大学凹伟能源光伏工程应用研究中心聚光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相比传统晶硅光伏提高2倍,设计上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引入极轴跟踪,南北方向一天只需要调整一次很小的角度,东西方向采用连杆驱动方式,在避免前后排遮光的前提下,有效地节省了驱动电机的能量,整个系统化整为零,高度和重心都大大降低。尽管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自2012年起经历了跌宕起伏,但是国内的行业专家大多认为困境是暂时的,近期的变化可能被放大,而远期的前景容易被忽视。  相似文献   

9.
能源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把节能和能源高效利用放在能源战略的突出地位。热电材料可实现热能和电能的相互直接转换,在半导体制冷、空间电源、太阳能光电一热电复合发电和余热废热发电等重要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工业废热等低品位热源和汽车发动机佘热等分散性热源的高效利用方面,热电装置是目前非常有效的发电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水电、风电、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均居世界首位。截至7月底,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0.3亿千瓦,同比增长18.0%,相当于40多个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45.5%。其中,水电装机容量3.8亿千瓦,同比增长4.9%;核电装机容量5326万千瓦,同比增长9.2%;风电装机容量2.9亿千瓦,同比增长34.4%;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7亿千瓦,同比增长23.6%;  相似文献   

11.
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资源潜力大,环境污染低,可永续利用。上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各类能源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一些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市场应用和产业,如光伏发电、风电等,在近10年的年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可再生能源发展已成为国际能源领域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电力电子技术,全真模拟太阳能电池输出特性的光伏阵列模拟器.该模拟器不但可以模拟任意电池模型在某一外界条件下的静态输出特性,而且可以根据过去某一段时间的辐照度和温度信息,让该模拟器重现任意一种太阳能电池在该段时间内的动态输出.使研究人员可以在实验室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研究和分析,这种模拟器同时也为光伏发电系统工作者提供了进行系统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多支路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可对每条支路的光伏阵列单独进行最大功率跟踪,有效解决了支路间功率失配问题,非常适用于城市中与建筑结合的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本文介绍了多支路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基本原理,对最大功率跟踪、反孤岛保护以及并网控制策略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14):14-15
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有两种主要途径:一是光电转换,通过光电装置将太阳光直接转化为电能,而“太阳光发电”,常称“光伏发电”;另一种是吸集太阳的辐射热能转化为电能,即“太阳热发电”.目前,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是特别适于实现大规模发电的系统.尤其是采用高温热发电系统,以显著提高太阳能的热发电效率,降低成本,已成为各国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开发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一切与发电、输电、储电有关的电力和各类电器与设备等用的电源,都存在着提高效能与节电的问题,电力能源额定有效利用率便是电力电子技术今后的重要课题.因此,下一代电力与电源用功率半导体器件(本文不包括信号放大等用的各类功率器件,但以下仍简称为功率器件)的开发是关键.就目前技术而言,功率器件发展趋势仍以硅器件为主,向大功率容量、低损耗、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但因场合不同,还会呈现各类功率器件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个原住民社区,由于地处偏远,人口稀少,常规电网难以延伸至此,当地电力完全依靠柴油机组供应。但高昂的费用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官方希望能够利用当地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带来一些改变。这一典型案例可以看作当前许多地区能源发展的一个缩影,对清洁能源的迫切需求使分布式发电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然而,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多样性与可再生能源的随机性使其无论应用在偏远地区还是城市地区,都会导致一系列问题。此时,微电网作为一个技术上最为可行的解决方案出现在决策者们的视野中。微电网是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负荷、监控保护装置等汇集而成的、具有不同运行模式的小型自治发配电系统,能够满足用户冷、热、电综合能源需求。而问题也随之而来,究竟该怎样设计和运行这样一个从未有过的新事物,它是否可靠、经济,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答。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全球能源紧缺的局势越发严峻,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推动并加速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2007年以来,尽管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依然稳步增长,促使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不断发展与壮大。欧洲已成为引领全球太阳能光伏发展的主导地区,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技术与政策日趋完善,电价逐年降低,太阳能光伏技术已呈现梯度发展格局,各国相关产业促进政策相继出台,为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18.
面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从现有常规能源向清洁、可再生能源过渡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因为清洁能源是依托高新技术的发展,开辟持久可再生能源的道路,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并保护地球的洁净.  相似文献   

19.
大规模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选择.2005年2月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可再生能源法>,预示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风能是可再生能源中发展最快的清洁能源,也是最具有大规模开发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前景十分看好.  相似文献   

20.
锂离子电池是近十年高技术研究的最重要成果之一,代表着化学电源发展的最先进水平.由于这一新体系兼具高比能量高、长循环寿命长以及与环境友好等显著优势,现已成为各类先进便携式电子产品的主要配套电源,也是未来清洁交通、光伏储能等一系列重大高技术应用的理想选择.据估计,目前锂离子电池的全球年需求量已达13亿只,并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而逐年递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