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疏散的概况和计算机模拟的发展过程以及模拟优势并在此基础上主要介绍了当前广泛应用的疏散模型的特点、原理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得出未来的模型将包含更多的人员疏散行为的细节,更加注重影响人行为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张文庆 《科技资讯》2023,(14):137-141
地铁作为大型城市的首要交通工具,有效地解决了城市的拥堵问题,但由于其内部空间封闭,客流量大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安全疏散成为一大难题。该文利用Pathfinder人员疏散仿真平台,结合实际轨道交通车站模型,对车站的建筑结构、疏散参数等进行设置,建立不同的地铁站疏散场景。综合考虑人群的性别分布、年龄分布等因素,对疏散模拟整个过程进行计算分析,研究了人员在地铁车站安全疏散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地震发生时,其引发的下落碎片会影响人员疏散速度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但现有的研究通常未考虑地震诱发的下落碎片对人员逃生的影响。因此,综合考虑地震作用下人员恐慌心理和下落碎片覆盖率等因素,对传统社会力模型的参数进行修正,并对云南大学力行楼进行人员疏散可视化模拟,提出一种先避难,后疏散的疏散方案。模拟结果表明:在考虑这些因素的情况下,其结果更加符合现实中地震场景的人员疏散活动,所提疏散方案可以为灾害疏散演习和疏散路径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基于元胞自动机原理,建立了紧急情况下人群疏散模型,并利用Visual Basic 6.0开发了可视化模拟仿真程序.在疏散模拟的仿真实现中,为了简化算法,使用墙体和障碍物把复杂建筑平面分割成凸多边形区域,然后利用门道把各个凸多边形区域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的疏散平面空间.利用程序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人员疏散模拟,可以找出建筑...  相似文献   

5.
在设定火灾条件下,基于FDS模拟得到的可用疏散时间,利用相对应的疏散场景和构建的Path Finder疏散模型,开展展览大厅和展览小厅的人员疏散模拟研究.在选择案例展览大厅和展览小厅的使用人数分别设计为6 750(6 600)人、2 450人的前提下,研究结果表明:在对应疏散场景分别为展览大厅通过疏散出口、展览小厅通过疏散出口直接疏散到室外、展览小厅通过疏散出口直接疏散到室外或相邻分区的条件下,设定火灾场景是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失效、机械排烟系统开启,人员必需疏散时间分别为510、455和543 s,人员可用疏散时间分别为不小于1 200 s,均满足TRSETASET.设定火灾场景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将火灾最大热释放速率控制在2.2 MW、机械排烟系统开启,人员必需疏散时间分别为510、455和543 s,人员可用疏散时间分别为不小于1 140 s,均满足TRSETASET.在设定火灾场景条件下,设计的安全出口能满足人员安全疏散需要.  相似文献   

6.
引入格点吸引度的概念建立了人员疏散元胞自动机模型,对走廊内的人员疏散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表明各房间内的行人疏散时间有明显的差异,越靠近走廊出口方向的房间平均疏散时间越短.房间出口宽度对整个疏散的影响较小,而房间出口位置、走廊宽度对疏散的影响较大,且疏散时间Tc与走廊宽度W之间的关系满足Tc∝W-0.872.  相似文献   

7.
在工程实际中,通过人员安全疏散所需要的时间与人员安全疏散可用的时间进行比较来判断建筑的疏散设施能否满足突发情况下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将建筑的疏散设施抽象成网络的节点,从而将人员在建筑中的疏散流程简化成节点的串联系统模型,并联系统模型或者是串、并联系统组成的复杂模型,并给出了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缓解高校食堂发生火灾时在人员疏散过程中出现严重拥堵的现象,论文以合肥某高校食堂为研究对象,运用Pathfinder软件模拟该食堂发生紧急情况时人员疏散.首先对该食堂实际情况进行模拟,判断其疏散时间不符合安全疏散标准:可用安全疏散时间(tASET)>必须安全疏散时间(tRSET).接着为了使食堂的人员均能安全疏散,对...  相似文献   

9.
地铁出口条件对人员疏散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综合考虑建筑物结构和人员行为对疏散的影响,建立了地铁车站的疏散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详细模拟了各种不同出口条件下的人员疏散过程.通过模拟,获得了每个时刻的人员分布状态,找到了不利于人员疏散的“瓶颈”位置,分析了地铁出口条件对于人员疏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某高校教学楼作为研究对象,应用Pyrosim软件建立建筑物火灾扩散模型,分析温度、CO含量和能见度对人员安全疏散的影响,以烟气含量到达临界值的时间来确定人员的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同时结合Pathfinder软件建立人员疏散模型,模拟得出人员必需的安全疏散时间.结果表明:温度、CO含量、能见度是影响人员疏散的重要因素;1~4楼内人员的可用安全疏散时间为120 s,必需安全疏散时间为84 s,5~8楼内人员的可用安全疏散时间为110 s,必需安全疏散时间为144.3 s.模拟结果反映出人员的安全疏散还存在危险性,为了减小其危险性提出了对应的消防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1.
针对红外探测系统,进行了动态红外图像的计算机仿真生成技术研究.主要解决了以下四个问题:1.分析了飞机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包括发动机尾焰、尾喷口及飞机蒙皮的辐射计算方法;2.讨论了大气衰减对目标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对利用理论模型得到的目标红外辐射图像进行了修正,获得了较接近实际的模拟红外热图像;3.对探测成像系统的噪声仿真进行研究;4.完成软件编程,实现动态红外图像的仿真生成.  相似文献   

12.
SDH格型网规划中的一种优化方案及计算机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网络优化的理论对SDH格型网张规划的优化方案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网络拓扑结构优化的基本思路及其体的实现方法,并对优化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具体论述了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实施方法、步骤和核心,阐述了仿真在现代科学研究及工程设计等领域中的广阔用途和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层建筑火灾时的人员安全疏散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层建筑火灾情况下的人员疏散性能是评价建筑安全性能、指导人员逃生的重要依据.文中将火灾情况下人员的疏散过程分成觉察、发出警报及行动3个部分,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得到人员觉察和疏散的时间,并采用水力模型模拟人员在楼梯间的疏散过程,计算高层建筑火灾情况下人员在楼梯和通道的流动时间,实现人员疏散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最后以一栋教学楼为例,计算了危险来临时间和周一到周六各上课时段的人员疏散所需时间,分析了教学楼的安全疏散性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我国城市公交线网的主要特点和乘客出行择路心理分析出发,建立了一个以逐层搜索、多路径分配为核心内容的乘客出行分配模型.采用该模型搜索到的任意二节点间的入选路径数不尽相同,它取决于相应集合中满足择路条件的路径数,比较合理.而且逐层搜索入选路径通常能在前三、四个层次中中止,避免了大量不可能入选路径的计算,大大提高了计算速度.在分配 OD 小区出行量为节点间入选路径出行量时,主要依据节点集散度与入选路径数等因素,能较客观地给出各线路乘客流量与流向,保证线网效益计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我国高校计算机教育仍不能适应软件产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计算机教育运行机制和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坚持科学性、实用性、动态性、多样性和层次性原则。处理好吸收与创新、计算机科学与其他学科、基本理论与新技术三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以河池学院体育系07和08级的羽毛球选修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在08级羽毛球选修班教学中运用比赛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与07级羽毛球选修班对比,探讨比赛教学法在羽毛球专业课中的作用,从而为本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在技术动作的掌握和控球能力上都优于对照班,达到了增强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陈琨  冯振宇  宋娜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1):13053-13060
为研究在民用飞机典型高密度、多障碍客舱环境下疏散时,人员心理状态对瓶颈形成及其变化规律的影响,设计模拟飞机客舱的应急撤离试验,在两组主过道宽度下,以不同的激励方式,激发出参试人员竞争与合作的两种心理状态,通过图像追踪获取试验人员撤离轨迹,基于Voronoi图建立疏散瓶颈可视化评估方法,以局部密度和速度特征定义瓶颈区域。结果表明在此环境下:竞争与合作模式的瓶颈消失方向相反,竞争心理可以提高主过道内人员的撤离效率;在客舱前部,受出口限制,竞争心理更容易在近出口处形成瓶颈,反而降低整体撤离效率。该方法可分析撤离瓶颈的形成与变化规律,为飞机内部人员瓶颈区域的疏散及其持续时间的减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交通系统的综合化和复杂化 ,利用计算机模拟交通系统的运行来建立模型将是一种必然趋势 .采用上海市内环线作为建立模型的对象 ,建立了区域干道交通量模型 .整个模型的建立分为三个阶段 :模型分析 ,计算机建模 ,调整参数 .提供了一个直观地观察各种参数调整对线路模型运转影响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改革的一些尝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Windows环境)教学中,使用CAI课件、Powerpoint工具软件、Lanstar软件教学系统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互相配合,进行多媒体教学改革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